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
化学教学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构成用心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取课程模块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资料、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带给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带给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取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取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潜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取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忙学生构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潜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资料特点,思考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忙学生构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资料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透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忙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理解学生新的合理化的推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潜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能够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4、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潜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忙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搞笑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务必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潜力,更好帮忙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能够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潜力。
5、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忙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透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又如,“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资料,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2
对于本节课教学我觉得有这么几方面需要注意:
(一)重难点突破:
乙酸内容的教学设计,通过大家熟悉的调味剂食醋创设情境,引导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经验中醋酸物理性质了解和冰醋酸实物观察,纠正学生对乙酸认知的偏差,形成乙酸物理性质的纵横向联系。
关于乙酸酸性的教学,可从复习初中已经学过的有关乙酸的知识入手,重点说明乙酸的弱酸性并且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同时将前面学过的乙醇的性质通过比较联系起来。通过乙酸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理解乙酸的的酸性是乙酸分子中O—H键的断裂,结合学案“请你设计简单可行实验方案,证明乙酸具有酸性。”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实验,探究乙酸的酸性,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物质性质能力;以“生活小窍门”食醋为什么能洗涤电热水壶中水垢为问题,进行乙酸酸性知识的应用,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
而对于乙酸的酯化反应,在说明生成物酯的结构的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与中和反应不同,酯化反应生成物水中的水是由醇提供氢和羧酸提供羟基的,并要求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得历程不是根据化学反应式推断的,而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进行实验就是研究反应历程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实验验证方式解决乙酸与乙醇反应的教学难点;以“你对实验还有哪些疑问?”养成学生细致观察和质疑的习惯,同时解决实验教学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假设、猜想、分析能力;通过实验验证方式解决乙酸与乙醇反应的教学难点。
(二)探究活动的开展
在整个案例中,总共可以进行三次探究活动。第一次探究是在乙酸的酸性中,由已知的生活小知识推测乙酸的酸性,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论证乙酸的酸性,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学生对酸的认识,同时也得出乙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对比,二来让学生参与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次探究是在探究乙酸的酯化反应,由现实生活中糖醋鱼的制法入手,让学生猜测原因,同时设计实验以论证,用乙酸直接和乙醇反应,或在加入一些催化剂条件;第三次探究针对酯化反应实质的探究,教授学生用同位素示踪法来探索反应的本质,从信息中得到提示,将提示应用与实际问题中。
在本节的教学中充分以自然现象、科学实验为基础,用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迁移发展(再提出问题)的方法展开探索的过程。教会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让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材难度的把握和教材深度的挖掘
教材将乙醇放在乙酸之前,让学生学习有机物有一定的基础,不会十分陌生,但掌握的仅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知识缺乏系统性。高一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些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知识。按旧的教学大纲和使用旧教材学习有机物,讲究官能团的学习、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知识的系统性。而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学习有机物,在化学②《有机化合物的获取与应用》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学生主要学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知识。在选修模块《有机化学》中对有机物知识的系统性则要求很高。因此,在化学②《有机化合物的获取与应用》的教学中并不需要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这些工作留待学生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后再去做。
(四)新教材的探究过程中要注意的方面
1、创设问题载体,树立情景意识:良好的问题情景容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以问题为载体创设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激情,是探究活动是否成功的先决条件。问题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创设一种情景或介绍某些背景引出。
2、注重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深层的教育民主的追求,绝不能以所谓“优等生”为尺度,也不试图建立作为评价标准的模式,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它注重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惟方式、个人体验及对信息的处理和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3、注重探究活动的评价方式,营造和谐气氛: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课堂唤发出生命活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真情和信任感染学生,以赞许和肯定激励学生,发扬教学民主,给每一位同学平等参与的机会,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利,留下充分思维、提问、质疑的空间。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充分利用我校高效课堂的优势,不断努力,积极探索,从学生认知的规律出发,让学生来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喜欢学,愿意学,主动,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3
我们使用人教版化学教材已四年,对于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各种各样的报章书刊,还有专著都说了很多很多,让人看了为之鼓掌,但就如何在课堂上实施,结合每节课如何做,却没有现成的答案,何况学习的主体(学生)各不相同,他们的学情各不一样,这都给教学带来难处。在新形式下如何“教”,我感觉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反思,我想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我认为教学反思不仅仅是课后反思,还包括在课前反思,教学过程中反思,而且要注意他人的反思,相互交流反思内容。《走进新课程》一书对反思是这样说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标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新气息,同时将教育者的责任上升到了新的境界。新课标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教学更应富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指导性。
一、课前反思:
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课前反思很重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反思主要反思过去的得和失。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却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人教版《化学。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它。教材中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是在“科学视野”中出现的,学生需要掌握吗?我们打开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化学。1》,在第二单元的“物质的聚集状态”一节中有讲解,并介绍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那么这部分知识我们能不让学生掌握吗?因此“我们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将它放在整个课程教学的体系中,来合理制定这一节课知识点的落实与拓展计划,综合拟定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任务(目标)”。我们必须查阅相关教材(各种版本),综合拟定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落实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中反思:
注重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进程,优化师生行为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看起来有点为时过“早”,其实是我们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时机。课前备课了、准备了,课前想好了你要问学生的问题,但学生却“一问三不知”,这说明你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你就得改,就得变。我们可以反思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否把自己当成学生在处理问题。我在教学中实践“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我实践—讨论深化—归纳总结”的情境导学式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沿着一级级的情境台阶去养成“问题意思”,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营造学习氛围
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绝活”,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什么都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留作业、批改作业、出题考试,全都商量着进行。这是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主习惯,也是他在教育教学中刻意追求的境界。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的动向,重视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情趣。让教学过程活跃起来,要让学生动起来。
2、优化教和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赋予我们课堂教学全新的使命。据科学测算,现代学校只能使学生获取一生所需知识的15%左右,因此就更有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教师组织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程度。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时像前人创造知识时那样思考(发现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习、领会和应用知识,鼓励学生在观点、见解、方法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寻找新的突破口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讨论、多尝试;让学生在尝试中产生激情的冲动。
3、发展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在教学中学生不合作、不理会,启而不发是常有之事。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上,要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以养成学生全面进取、不断创新的习惯。有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提供假信息,从反面刺激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论证的根据,在反复磨炼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标准》中的模块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
三、课后反思:
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和失,为以后的教学服务
课后反思,总感觉是亡羊补牢,其实不然,我们不但要反思我们教学过程中过失和不当的地方,还要反思成功的地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启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适合学生,师生配合是否默契,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愉快……我们都要加以回顾和总结,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服务。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4
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从一幅漫画——醋能解酒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介绍乙酸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然后结构决定性质,乙酸的官能团羧基决定了乙酸的化学特性。其实,学生对乙酸的性质在初中时就有了酸性的认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让学生层层深入地认识乙酸的酸性,我在教学时提供了如下试剂供学生选择:Na2CO3粉末、乙酸、乙酸钠粉末、酚酞、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蒸馏水。设计了三个问题层层深入:
①设计实验证明乙酸有酸性。
②进而证明其有弱酸性。
③比较乙酸与碳酸的酸性。
乙酸的酯化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先做了演示实验,让学生对酯化反应有个初步的认识。边实验边讲解注意要点,尤其对导气管的位置,产物的物理性质以及吸收用的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让学生引起注意并思考。在给出酯化反应的方程式时,抛出问题:既然这个反应要脱掉一分子水,那么脱水的方式有几种?学生很明显能判断出有两种在判断酸脱羟基还是醇脱羟基的问题上,我介绍了教材上的“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并配合flash课件进行讲解,使学生很清晰地认识酯化反应的本质: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最后就酯化反应的实验设计三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浓硫酸的作用、导气管为什么不插入到液面下以及饱和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我认为这节课的特点是:
(1)乙酸的酸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化反应本质的理解,提出两种可能的脱水方式,给学生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并运用多媒体配合讲解。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3)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地进行探究,必须大胆地进行问题的设计,而且将一堂课的重点突出来,不要小步走。要善于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快乐学习,健康发展。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5
一、课前预习。
每天抽几分钟时间预习明天上课的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对难以理解的地方做个标记,上课时认真听讲这部分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二、充分利用课堂。
强调积极与主动,脑筋要时刻保持高强度运转,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边理解吸收边进行记忆,这对知识的初步掌握十分重要。同时做些必要的笔记,老师的板书不必照抄,相反老师所说的有时却十分重要,例如一些解题技巧或总结性的内容,稍纵即逝,不记下反而是种损失。课后多向老师请教,我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都会向老师提问,老师也会耐心地帮我一一解答,或者和我像朋友一样一起探讨,有时老甚至师隔了一两天也会找上我告诉我解答,在这种主动学习和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化学才有了显著的提高。
听课时要注意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一定努力理解记忆,这很可能就是题目要考的内容。有时上课的内容随随便便一听,以为自己听懂了,可是实际上还是不会用,一定要在课下做题、复习的时候反刍消化,有时你不会的题目很可能就是老师早就讲过而你没有消化的。把基础掌握好十分重要。
记笔记也很重要,笔记一般涵盖了重要的知识点,日后忘记时翻翻笔记就能唤回记忆。
我的化学老师总是跟我们说:睡觉前把课上的知识再默念一遍,虽然不一定实行,但是老师是想要叫我们把课上的内容都记住,因为课上讲的一定是最最重要的知识点、做题的基础,所以一定要理解、记住、会用。
三、课后多做习题。
要想化学好必须多做题。化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尽管考试题型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考来考去无非是课本上那些规律。因此要多做题,各种类型的题都要接触,摸透其中的命题意图和规律,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考起试来自然得心应手。同时化学考试靠的是平时积累的过程,多做练习可以培养做题的手感,可以积累更多解题技巧。但是必须强调一点,要充分利用题目,不能为单纯做题而做题。很多同学讲求数量却不讲求质量。做出答案后与参考答案一对照,然后就扔一边了,这里很浪费资源的。
题目确实要多做,熟能生巧嘛。但是一定要思考总结:
1、固定类型的题要注意总结做这类题的技巧,有时一道题弄清楚了其他题就都变得简单了;
2、遇上简答题、实验题类的要注意琢磨老师的命题意图、解题的思维方法,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思维向标答靠拢;
3、遇上自己生疏的知识点,一定要独立做完后翻翻笔记,强化这一部分的记忆,下次不允许再忘记。
最后,如果碰到不会的题目千万不能灰心丧气地逃避,要以昂扬的斗志征服它,不会的题目恰恰就是你的知识漏洞,克服之后下次就不会再错了。
四、审题
曾经的我也会经常审题不清而十分懊恼,直到老师的点拨才使我恍然大悟。化学是一门非常讲究严谨的学科,在解题前认真审题尤为重要,在一些推断题、实验题题干中经常出现很多重要的提示,如果遗漏这些提示盲目做题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事倍功半,因此,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对化学学习大有裨益。
审题时要注意一些有明显暗示意义的字眼,做实验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是不是用到了题目条件,一般来说,题目是不会给无用的条件的。
五、解题技巧
化学解题,尤其是推断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做有机推断题时应注意思路的连贯,再根据已知条件正向或逆向推导。还要大胆的猜想,不要拘泥。总之,无论遇到难题还是容易的题目都需要保持好的心态,沉着冷静的分析题目,一步一步解出题目,切忌图快。当你做出一条题目时,应该分析这条题为什么这样做?它是从哪个角度入手的?题干中哪些信息点可以作为突破口?它的解法有何巧妙的地方?如果做错了,自己解题思路错在哪一步?解这类型以后应该注意哪些地方等等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你就把这条题吃透了,题目才算被充分利用。我在做题时就经常用本子记录自己的感悟,这样做起题目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做题的感觉就更好,经常翻翻看也会加强对题目的理解。
常考的知识点要做到用起来得心应手,很多时候题目考的.知识点是重复的,有时候看起来很难的题目其实就是变着法子考常考知识点。
比如说,我的推断题很弱,根据题目条件怎么想也想不出来,但是后来我总结了一下,除了特别偏、特别怪的题目之外,无非就是考基础的化学知识等等,只要把这些关系都弄清楚,做题的时候多往这里面套一套,答案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六、检查
做完后认真检查无论对哪一门都是十分重要的,我的经验是先快速浏览一遍题目,检查是否有漏做的现象,然后再仔细核查填在答题卡上的答案,尤其是复杂的题目再认真考虑一遍,如果因低级失误而后悔就太晚了
先前不会、不确定的题目最好再审视一遍,仔细审一审题,或许就会豁然开朗。
七、总结
题目不只是做完就行的,要学会总结自己的不足,对待考试更应该如此,试卷发回来后,除了听老师评讲以外,还应好好进行如下总结。第一,分析失分的原因。这次考试哪些是因为粗心丢分的,哪些是真正不会做的,应该区别对待。粗心失分的题目应该分析自己为什么会粗心,这类题目的迷惑性在哪里,以便争取以后不再栽在这类陷阱上。对于不会做的,就要像平时积累题目一样去对待。第二,分析自己的弱项。对于这次考试所失的分数,哪些是选择题的,实验题的应用题的,或是碱金属的,卤素的,卤代烃的等作个统计。以便发现自己弱项的章节内容和类型题,通过多次考试的统计,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学得不好,有利于进行针对性的、专项的复习,也有利于高三复习最后阶段的查漏补缺。要记住,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分,而是尽量避免失分,这样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总结每次考试,争取下次少失些分,才会有进步的空间。
八、整理错题集
整理一本属于自己的错题集,我认为不仅仅是做错的题目需要记录,还应该记录一些比较经典、常考的题目,考试前看一看,做一做,不仅可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也是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不要盲目追求难题,巩固基础是一切难题的根本,平时看一看甚至背一背都是可以的,我不提倡题海战术,但并不是说不需要做题,通过错题集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利用每一道题目以提高学习化学的效率这样精做一些题目反而会有更大的收益
小结
现在很多同学害怕学习化学,于是就到处补课,我觉得这样是不理智的,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化学不感兴趣,再好的老师也无能为力。因此,我认为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培养兴趣,克服对化学的恐惧心理,其实大多数学生都还是喜欢化学的,做化学实验时一些害怕化学的学生也是乐在其中,不是吗?化学也是一门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经常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就不会对化学那么害怕了。化学有很多地方是需要学生记忆的,这时尽量不要死记硬背,而要学会理解性的记忆。最后,最重要的还是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化学,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刚上高三的时候,大家都考90多分但是我只有70多分,我非常伤心,但是似乎找不到化学不好的原因。于是我开始认真学化学:说起来也很简单,其实就是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完整仔细地完成作业,记忆知识点、思考方法原理、总结做题技巧思维模式特别重要(具体措施见上),成果并没有马上显现出来,漫漫黑暗中光明似乎遥遥无期,我当然有失望沮丧,但是不放弃努力。终于,我的成绩慢慢向前移,在下学期的时候成为化学最好的同学之一。我相信每个同学只要用心,都具有把化学学好的实力,《大学》中有一句话我非常信奉:“其所薄者厚,而其所厚者薄,未之有也。”意思是“轻视的事情取得成果了,重视的事情反而没有成果,这是没有的事。”这句话实在是人界的真理。只要潜下心来用心学化学,一点一滴地努力,绝对会取得进步!
我还有许多同学一开始化学很差,后来她们经常去找老师问问题,成绩也有很大提高。成绩越差越不能躲着老师,越差越要主动去找老师,老师不仅能给你知识上的指导,更能给你信心上的激励。
化学有时候看起来很吓人,但其实并不难,只要你用心去钻研学习它,一旦找到规律,提起分来比其他科都要快,所以千万不要放弃,一定要相信,在量变的下一秒就是质变!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6
一、深度、广度弹性调节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必须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理解不了,平行班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A班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比如:在二氧化硅晶体教学时,我要求平行班同学透过日常生活常识,推出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再配用基本练习即可。要求A班的部分学生不仅仅掌握二氧化硅的晶体类型,而且要求他们掌握二氧化硅晶体中的12元环结构.比如:在铝教学时,要求平行班学生掌握铝的两性及简单方程式、简述实验现象、简单计算。但A班的一部分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上述资料而且要明白铝的两性原因和较复杂的识图计算。再如:在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教学时,要求平行班掌握含6个碳原子或6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碳链异构,了解位置异构和不同类烃的异构。要求A班学生掌握含7个碳原子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碳链、位置、不同类三种异构现象。在学习有机物命名时,要求平行班学生掌握烷烃的基本命名原则,了解烯烃、炔烃、芳烃的命名,要求A班的学生掌握上述各类烃的命名原则。就这样对平行班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A班学生采
取以纲为纲,适当拔高,弹性调节的原则,让每层学生都觉得学有所获,学得有味。
二、学习方法指导有轻重
根据学生的状况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第二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第三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差、学习方法差、学习没有信心。针对学生这种状况,我对各层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轻重有别。
在指导第一类学生时,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同时配以难度较大的练习如《课课练》,让学生学有余味。在指导第二类和第三类学生时,轻知识的拓展,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发现这一层次的学生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阅读习惯,不会阅读教材。针对这种状况,我分析会考大纲、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制定明确、具体、带启发性的阅读提纲,以此为依据进行指导阅读。学生从中能够了解到阅读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学会旁注以备复习和重点学习之用,记下阅读中发现的疑点,促使学生带着问题用心思维,认真听课。然后,精选习题,以促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自觉地阅读,逐渐养成先阅读,后解题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潜力。总之,坚持让学生自己阅读,可改变他们只做题而不看书的不良习惯,有利于学生用心思维,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教学有异同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透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再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加强了直观教学,减了学生负担。但各层课堂教学又有所不同,表现如下:
1、节奏快慢不同:根据学生状况和目前的高考制度,A班的课堂教学是节奏稍快。而平行班的课堂上给学生必须阅读、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有时宁愿多用时间让学生思考、动手,也要防止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忙着注入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和教师都会很累,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其实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反而事得其反。
2、容量大小不同:A班因课堂节奏快,所以课堂的知识容量大,平行班容量相应小些。
四、课后教学有主次
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课后的作业批改,我采用加注提示,评语或面批等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潜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有用心好处。作业其实就是最好的、即时的检测,能够尽早发现各层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单元测试时我们也有不同层次的题目,使每一层的学生都能有收获,有成就感。便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的延续性,便于后几层次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便于教学。
以上是我在本学年中进行分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目前收效不大,但只要我在工作中从教与学两个方面不断总结、修正,就能逐步缩小各层差距,最后到达优生更优、层而无层。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7
20xx年高考已落下帷幕,面对学生取得的成绩既有欢喜也带有点滴的遗憾。
成功之处:
1。首次担当高三的化学教学,我通过听市、区的高三研讨会、交流会把握好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趋势。更新了教育教学理论,开拓了思路,树立以课本,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高考复习依据,抓住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为主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具备了自己认为最好的复习战略战策,以及一定的化学教育理论水~平。
2。回顾高三复习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分章复习;第二阶段:分块复习;第三阶段:综合训练,冲刺高考。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掌握的零散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做到:总复习全面抓,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3。认真学习和领会了高考《化学考试说明》,明确化学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特别是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其次认真分析了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以明确高考的命题方向和对能力的要求。从而制定总体的复习计划。
4。从对理科综合试卷题型的分析,可以看出所考的知识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即使是综合题也是双基知识进一步融合而已。所以在高三总复习过程中本着紧扣教材和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和归纳,引导学生对每一部分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将学科知识通过点、线、面连成系统网络。
5。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更要体现出个性化,不同的学生会暴露出不同的问题,这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作一个再认识,而这一个再认识不能只满足于会作了,而是要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这样做,能使学生进一步发掘知识的内涵,少犯甚至不犯类似的错误。
6.注重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在五月学生容易出现松懈,厌战,怎么也紧张不起来,恨不得明天就考试。对学生的这种情绪,我有意在五月中旬给学生安排了一节错题知识竞赛课。我将学生平时常犯的错例搜集起来,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抢着说出错题的原因,正确的答案,与之 联系的知识点。学生争先恐后解答问题,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改正饿了自己的问题,而且也暂时忘记了高考的焦虑。教学中多鼓励学生,给他们一信心。 我班学生禹忠心我经常鼓励他不要气馁,要有野心,高考理综正确拿到学校第一名,经过努力高考他以三分之差,获得了理综的第二名。而且总分以530夺得了平行班的第一名。
不足之处:
由于初次带高三所以还有很多的不自信,心里也知道一定要抓基础,不做怪题、难题,可有时试卷上有了就有不讲不放心的感觉,结果就有了一节课费劲将一道题,学生还是晕晕乎乎,浪费时间。还好本人醒悟较快,出现一次后马上改正。由于高三的经验不够丰富,对学生答题的巧法,妙法肯定传授不够,有待进一步充实自己。
感激:
带着很多的疑惑,很多的新鲜初次进入
高三的我感谢本组葛个宁,杨宝英,李振玲高三前辈的支持、帮助,没有你们有不可能这么顺利的完成高三教学。尤其感谢师傅葛纪宁手把手带我走完高三。忘不了你刚上完自己的课又赶来听我的课,并为我指出教学中不到位的地方,让我在高三的教学中越来越有自信。记得二班学生邱凯的话说:您讲的课越来越好了。让我心里甜甜,告诉自己我没有耽误了孩子们,在他们人生的重要时期我帮助了他们。
展望未来:
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做到:多进修,多看书,多听课,多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8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
。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考虑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特别是没有考虑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有的老师为了强调某个感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面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五彩缤纷”,致使版面很不整洁,有损于美育教育,记得笔者的高中物理老师能信手在黑板上画一个非常圆的圆,我们由此对他十分佩服。此外,板书难免有错漏,我们写好后要复看一遍,有错的能及时修改,错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随便一抹,否则黑板就成了“花脸”。板书又快又好,应当是努力的目标。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如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种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两年多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化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学生如果对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化学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化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9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而化学是我们认识物质、了解物质的重要主要方式。高中化学作为多数人化学的终点,也是一小部分人化学的起点。从高中的整个课程里分析,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课时紧凑,化学在课程中比重偏小,加之化学本身的课堂理论比较枯燥无味,导致学生被动学习。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思维严重,错误的教导了学生甚至家长学习的根本意义所在。考试只作为检验学习质量的一个手段,并不能提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水平。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展开研究反思。
一、传统化学教育方式
在中国传统教育文化背景下,部分教育从业者鼓吹应试教育导致一些需要动手实验的学科,比如物理、化学和生物,硬生生的变成了理论课程,这就导致课程本身从有趣的科学课程变成一门枯燥的学问,但是因为关乎于总成绩的原因,学生们为了未来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不得不硬着头皮死记硬背。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对我们化学老师的教学水平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同时在教育从业人员的圈子里,教学时间的越长的老师越受到吹捧,而有些一味的经验主义认为学不会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并且对新的教学模式接受慢甚至是排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们学习过程也变得枯燥无味。而在人们的思维随着时代的进步下,一些年轻老师对于教学的新颖性和个性化比较偏颇,而忘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忽视了基础理论的分析讲解。
在电化教育的格局下,每所学校都着各种各样的实验室,但在有些学校里,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室仅仅是为了应付教育局检查的“花瓶”建筑。因为责任制度以至于一些老师为了避免麻烦,在不是非去不可的情况下尽量不去相关的实验室进行教学。这就更让无聊的理科科目变得枯燥。
如何改变传统教育方式方法的教学手段,是我们每一位战斗在教育一线的老师需要反思的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保障学生学习质量的情况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成绩,让学生开开心心学习,快快乐乐成长。
二、新课程理念的概述
新课程的理念是在强调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老师自身的发展,不仅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热情、学习方法还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自己的相关知识进行更新迭代。要做到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原则,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知识。
同时将原有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现状进行改革,以学生的兴趣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对传统教育方式中的不足与弊端革故鼎新,对新的教育方式方法不断改进,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负责,也为自己的教学质量负责。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老师课下工作强度要求很高,对老师们的备课质量、知识宽度和分析能力高度也有很高要求。所以老师们需要对自身知识宽度下足功夫,认真备课,在课程规划制定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进度进行合理的设计。新课程作为我国最新提倡的教育教学手段,有其科学的合理的理念。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成长,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是非常值得在全国推广的。
三、新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上的应用
首先要革除以往旧的教育观念,摒弃“背书式”的教育方法,对课本中知识的例子加以扩宽,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进行举例教学;对于一些理论上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梳理分析思路,从而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同时针对化学课程中动手实验部分,争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亲手实验,体会实验过程和结果。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转变以往对化学无聊枯燥的印象。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需要注意实验安全问题,避免因为一些小的过失导致实验危险的出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因材施教”,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指导学生对学习心态的自我调节,减少和避免事倍功半的情况发生。同时,老师们要充分给予学生信心,不要在教学过程中吝啬鼓励与赞扬。
高中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参加高考,所以对于学生的应试能力是老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对于课本知识体系结构的梳理分解,帮助学生复习掌握,对于重点难点问题,要专门细致的讲解,帮助学生从本质看问题。
化学作为研究世界本质的一门学科,如何有效的'教学需要老师们课下工作的努力,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提高化学教学的乐趣,在日常教学中要学会不断反思自己教学方法,并给予相应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从而主观能动的学好化学。
四、总结
通过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我们这些化学老师的教学水平可以得到充分提升,对于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的有效性有显著的作用,对老师也能起到学以论教的积极作用。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学习成长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学校与家长需要要及时沟通,不仅只能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在教学水平质量得以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学习本身有着积极作用。
孩子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历程不仅需要我们这些做老师的教育与指导,还需要我们为在人生之路上前行默默守护。
最后,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我做出一个倡议,在非历史的其他科目中,尽量避免给学生留下历史性的问题。比如门捷列夫在1869年总结了元素周期表,对于学生们对于化学,仅仅需要知道门捷列夫总结了元素周期表就好。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0
一、认真处理好初中高中课程的衔接。
高一化学是处于初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始终是高一化学教学中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对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我认为只要抓住了高一,也就抓住了整个高中。
初中高中课难于衔接是由于教材、学习方法及课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好基础知识衔接,实现化学平稳过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化学用语
2、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4、物质分类与酸碱盐相互的关系
5、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6、化学计算能力
7、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要求介绍
二、教学中“度”难以把握
教改后高中的化学虽然整体内容略有减少,但却更注重实际知识的应用,化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整体难度并没有降低,而是有所增加,尤其是高一年级,新课改后,在高一化学新教材中几乎安排了中学化学中全部的知识模块。
新教材重实验,利于探究性学习,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对无高三经验老师因为对旧教材不熟悉,使得他们认为没什么可补充的,这样会造成容量不够,而有高三经验老师因为全面的知识积累,经常会凭借增加已有的高考复习经验,大量进行补充,这将会造成课程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两种处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折中处理,拓展不能“一步到位”。
三、 处理好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意识”
探究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各种传统教学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出的经典教学方法,与探究式教学方法无所谓谁优谁劣,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传统教学方法也不排斥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利用教材中的思考和交流,学与问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让学生总结说出现象,做出结论等。探究式教学法所花费的时间长,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教师不可能所有知识点都用这种方法。 在这近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自己深深意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双面过程,让学生活动占主导地位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帮助。因为现在高一学生学科多,学习负担重,大多数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点和所讲过的典型方法遗忘现象比较严重。例如,高一化学第二次月考,有一道书里四个方程式试题,方程式是课本及练习中常出现的,是送分题,而得分并不高。这说明学生课后没及时巩固,因此要特别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四、 认真处理好教材,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新教材一味减少知识点,删减有价值的内容,实践教学与专家的设想出现了矛盾,我了解到很多学科存在这个问题,教学一线的教师其实比专家在“如何使学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识,培养相关能力”方面更有深入了解,而且绝对结合了不同学生的实际。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回顾所教学生初中使用的教材,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备课是要经常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和书籍,用来充实课堂的教学,尽量把一堂课上得充实些。
很多学生学习后,存在很多的问题,许多知识点不理解,通过批改作业及与个别同学交谈得知,认为初中化学很容易学,所以就不太重视化学学科的学习及方法提炼,没在化学上多做一些练习和巩固,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的化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
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而是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级分化。要通过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如习题课,讲解试卷,练习册等,发现相似,寻找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平时训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
以上谈了我在实施新课程教学实践后的一些问题与反思,这些问题可能是就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我不知新课标走向如何,但我能肯定地说这些不可能是新课改所期望的,但课改必须进行到底是必然的。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1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占重要的地位,不少同学认为化学知识较难掌握,成绩提高慢。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化学确实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清楚地强调这些特点,同时这些特点,使他们对化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学习化学“难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针对这些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化学”,这对他们学习信心地树立,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下面关于化学教学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多总结、多体会,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思,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二、加强交流沟通,不断尝试改进尝试改进是在反思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老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认真研究,勤于调整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还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
实践表明,“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此外,教师反思能力结构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与教学监控能力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以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为切入口,可以进而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能力不断得以提高,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应付自如。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2
匆匆一年,又一届高三学生迈进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看着学生远去的身影,回忆这最后半年的悲欢离合,内心颇感惆怅。本学期担任高三两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这两个班是学校的特快班,名校生皆出自这些班级,作为学校的中流砥柱,深感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放松自己。现将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信息,把握方向
进入高三,也就是高中和大学的转折点,到底该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决定了是否能顺顺利利考上大学,实现人生理想。而这也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近年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变中有新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新课标和全国各省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思想和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新科技和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二、摆正关系,抓纲务本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扎根的土壤。因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月试、周测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都指导学生整理到错题本上。
四、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高考题,研究不够,更不透,导致我的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对学生,课下辅导不够。本人,不善于抓学生,都是凭着自愿学习为主,然而学差生一定是自制力差,就需要老师的狠抓。
以上是我这学期在教学上所做的一些工作,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愿以后更进一步。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3
时间飞逝,一眨眼又到高三,面对希望走向名校的学子、家长,我深感责任重大,教师是摆渡人,要载着学子到达成功的彼岸,然后再回头接着渡人。而摆渡人也要做到审时度势,以最佳的路线最短的时间最轻松的方式完成这次摆渡。自xx年使用新课标卷以来,高考化学试题难度逐年提高,现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年级组的统一部署,将半年来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高考化学试题
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从高考题中研究将来高考的走向,猜测出题范围,明确复习方向,对高考备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度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这就要教师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教授给学生最先进、最科学的知识。
三.熟悉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就好比考试之前已经知道了考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更有利于把我考试策略。因此,对于考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既然变化,肯定有考点,不然也不会特别指出变化,要特别强调。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为将来的备考及时作出正确的调整。
四.分析学科特点,增强复习课信心
化学虽属于理科,但又不同于数学和物理,它研究的是单个物质,进而扩充到一类物质,虽然可以知一反三,但细微的变化却是千差万别的,因此知识显得比较杂乱,无从下手。而且化学教材大多属于叙事式写法,例题少、公式少,但高考中的计算却在逐年增多,同时,该学科的学科特点明显,实验性强,化学用语多。针对这些,我从一开始就把打基础,强化学科能力放在了第一位。对于以后,要加强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学会记忆的方法。
五.向课堂要效率,向考练要效果
学生80%的时间都在教室学习,因此课堂仍然是复习的主阵地,丢了课堂就等于丢了复习。抓课堂是实施有效复习的关键,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学生成绩的最终好坏。我在复习中狠抓限时练习和综合考练。将作业根据题量和难度,让学生限定时间来完成。限时回答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应对考试的技巧,只有功夫下在平常,在考试中才能应对各种突发问题。
六.帮助学生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绝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均存在心理问题,学习的,生活的等等。而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针对这些,我加强学生身上努力从这几个方面做工作:
1.正确对待考试。
2.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
3.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4.放平心态,成败均是经历。
存在问题:
1.在题的拓展和延伸上有时还不到位,需进一步加强练习。
2.习题选择不够精,需大量做题,选题,筛题。
3.学生的应试学习心理还有待辅导,功夫下平常,多跟踪。
4.学生的答题技巧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培养。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和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4
论文摘要:新课程的化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论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讨。
我们使用人教版化学教材已四年,对于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各种各样的报章书刊,还有专著都说了很多很多,让人看了为之鼓掌,但就如何在课堂上实施,结合每节课如何做,却没有现成的答案,何况学习的主体(学生)各不相同,他们的学情各不一样,这都给教学带来难处。在新形式下如何“教”,我感觉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反思,我想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我认为教学反思不仅仅是课后反思,还包括在课前反思,教学过程中反思,而且要注意他人的反思,相互交流反思内容。《走进新课程》一书对反思是这样说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标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新气息,同时将教育者的责任上升到了新的境界。新课标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教学更应富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指导性。
一、课前反思: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课前反思很重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反思主要反思过去的得和失。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却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人教版《化学.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它。教材中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是在“科学视野”中出现的,学生需要掌握吗?我们打开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化学.1》,在第二单元的“物质的聚集状态”一节中有讲解,并介绍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那么这部分知识我们能不让学生掌握吗?因此“我们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将它放在整个课程教学的体系中,来合理制定这一节课知识点的落实与拓展计划,综合拟定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任务(目标)”,教学反思《论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我们必须查阅相关教材(各种版本),综合拟定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落实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中反思:注重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进程,优化师生行为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看起来有点为时过“早”,其实是我们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时机。课前备课了、准备了,课前想好了你要问学生的问题,但学生却“一问三不知”,这说明你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你就得改,就得变。我们可以反思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否把自己当成学生在处理问题。我在教学中实践“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我实践—讨论深化—归纳总结”的情境导学式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沿着一级级的情境台阶去养成“问题意思”,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营造学习氛围
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www.dtjj.com.cn/amdb/动机的“绝活”,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什么都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留作业、批改作业、出题考试,全都商量着进行。这是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主习惯,也是他在教育教学中刻意追求的境界。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的动向,重视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情趣。让教学过程活跃起来,要让学生动起来。
2.优化教和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赋予我们课堂教学全新的使命。据科学测算,现代学校只能使学生获取一生所需知识的15%左右,因此就更有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教师组织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程度。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时像前人创造知识时那样思考(发现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习、领会和应用知识,鼓励学生在观点、见解、方法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寻找新的突破口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讨论、多尝试;让学生在尝试中产生激情的冲动。
3.发展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在教学中学生不合作、不理会,启而不发是常有之事。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上,要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以养成学生全面进取、不断创新的习惯。有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提供假信息,从反面刺激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论证的根据,在反复磨炼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标准》中的模块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
三、课后反思: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和失,为以后的教学服务
课后反思,总感觉是亡羊补牢,其实不然,我们不但要反思我们教学过程中过失和不当的地方,还要反思成功的地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启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适合学生,师生配合是否默契,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愉快……我们都要加以回顾和总结,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新课程教学大纲.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5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通过反思《物质鉴别的复习课》,对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匪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04-22
有关高中化学教学反思01-17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5篇12-24
高中化学教学经验总结03-28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04-30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03-31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05-15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1篇)02-21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1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