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
一、 注重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故事性强,层次分明,除了一些词句的含义较难外,其它内容比较简单。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由于以前经常训练,所以学生的预习结果还不错。课堂上,学生还能针对自己的疑难问题去认真听讲、提出问题。以后还要经常加强此方面的训练。
二、培养用事实说理的习惯。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习举实例、列数字的表达方法,并能逐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我布置了这样一些题:
1、作者是怎样证明海豚能救人的?然后引导学生说出下文的三个真实的故事。
2、咱们班的李鸿艳可真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同学,谁能说说为什么?接着有许多同学都说出了赵悦拾金不昧的事例,并且有一个学生还能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去叙述。这样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种表达方法。省去了许多说教。
三、 培养学生有针对性搜集资料的习惯
由于学生都有搜集资料的习惯,所以在展示的时候,展示了许多有关海豚的资料,但其中有两个孩子们问到两个非核心问题“鲨鱼为什么怕海豚?一海里是多少公里?”时,见他们兴趣盎然,急须知道答案时,我卖了个关子,“这个艰巨的任务,谁愿完成,下午来开个新闻发布会”下午我一到校门,有几个就迎上来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上网查来的结果。随后我就教他们要根据自己的疑问、兴趣去查阅、搜集资料。
四、 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习惯。
在《海豚救人》一文的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探寻了海豚救人的原因后,一名男同学忽然提出疑义:海豚救人只是它的一种本性,并谈不上“见义勇为”,并且海豚的做法很“傻”,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进而上当被捕捉。
针对这个课堂“意外”,我发动学生进行了讨论,让学生明确了“海豚救人”的这种行为的'内涵是对“子女”的照顾与爱护,海豚把对子女的这种关爱应用到了一切漂浮物,是善良的表现,不能说是傻。另外,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我们不能为了一己之利而利用动物的善良本性对它们进行捕杀,我们也要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它们。还给学生讲了非洲象在人类的“伤害”之下,“学会”了对人类的攻击行为的故事。
通过这一课堂小插曲,我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当然,在课堂上也有不足之处,忽视了对学生仔细观察、学会联想习惯的培养。课文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课文第三自然段描述的海豚赶走鲨鱼,救助姑娘伊瓦诺的情景。教学时候,我蜻蜓点水,一闪而过。现在回忆一下,此部分正是对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学会联想习惯的培养的。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2
古诗教学虽然惯例是字词落实、破译诗句、机械记忆,但是只要把这些步骤系统地归纳一下,学生就会将方法记住,以便于自学和将来的终身学习。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学生是阅读和体验的主体”,古诗教学如何抵达心灵,焕发诗情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学生走进诗境,体悟诗情。当古诗的意思理解后,问题情境出现:“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的情感隐藏在哪里呢,你能找到吗?”“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学生们移情换位、见仁见智,口吐缤纷的“莲花”,抒发独特的才思,实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唤醒经验,激活体验,提炼境外之象,创设情境……课程资源经过有机整合,学生得以跨越千年时空,倾听文字的脉搏,触摸作者的情思,置身特定的情境。这般“无限风光”,绝非专注于咬文嚼字所能祈望的。所以古诗教学重在让学生体会诗中意境。
在教学中,我通过情境画面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湖的美景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景有了初步的感知。在具体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通过展示层层叠叠的荷叶连绵到天边,在阳光的照耀下荷花显得格外娇艳的影像图片。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之处。
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我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边读边悟,通过反复地吟读,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声情并茂。首先, 指导朗读诗题时,我让孩子们找一找“时间、地点、事件”帮助他们读懂题目的.意思。在初读的过程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古诗的语言很凝练,读起来琅琅上口,富于音乐美。个体的朗读可以让他们更完整地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颂读中,在读中感受古诗中的诗情画意,在读中领悟到诗句蕴含的情感。所以,在品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划出节奏和重点。
有些同学朗读古诗,往往读得呆板,没有节奏感,不吸引人。通过范读、指名读等方式,鼓励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富有情感的朗读,尽量做到声音高低相宜,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悦耳动听,努力将自己和听众带入诗的意境之中。最后,朗读古诗,除了读出节奏与重音外,还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3
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我首先设计了精彩回放,走进长征。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和学生查找的`资料中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再以读代讲,感知长征。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
丰富的内涵,教唱、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文本对话,深入长征。诗人展开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把这一课真正上成读书课,通过反复情感朗读,读出诗的意境,读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4
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充满童趣的古诗时,上课伊始,我先给学生讲了个有趣的故事:“春天来了,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一个住在乡村的孩子刚刚起床,推开家门,就看见一只黄色的蝴蝶在院中翩翩起舞。孩子被吸引住了,想趁着蝴蝶落在一朵鲜艳的太阳花上休息的时候抓住它。
可是再怎么轻手轻脚,那只机灵的蝴蝶还是一拍翅膀飞走了,沿着乡间的小路,直飞进黄澄澄的油菜花中。孩子追啊跑啊,但茫茫如海的油菜花丛里,哪里还能发现蝴蝶的踪迹?大家想,这时,这个小男孩的心情会怎样?”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他一定很生气。”
有的.说:“他气坏了。”有的说:“他大哭起来,因为油菜花是黄色的,蝴蝶也是黄色的,他找不着了。”我故意摆出一副神秘的样子,对他们的答案均无情地给予否定,顺势说:“请看图,这个孩子发现蝴蝶突然不见了,不但不生气,反而很开心,很兴奋。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一头雾水,一个劲儿地摇头。我连忙再趁热打铁:“大家认真读读古诗,再好好欣赏插图,就明白了。老师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你们能告诉我吗?”
话音落毕,教室里孩子们认真欣赏古诗的情景让我很欣慰:有独自摇头晃脑吟诗的;有用手指指点点与同桌交流的;有神情专注、仔细阅读的。才不过几分钟,一只只可爱的小手就已高高举起,争着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节课我并没有使用多媒体,而是借助教师的语言和课本插图,我认为也创设出了一种学习的情境,所以我认为创设情境不一定要依赖多媒体。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5
上这课前,考虑到这课篇幅比较长,读通读熟不容易,早读课上让学生重点读,大概用了20多分钟,通过检查,情况还不错。
因此,按照事先的预设导入后,先巩固了生字新词及比较生疏的词(乳白色 执行 划破 控制 侨胞;戈壁大漠 寒风凛冽 亮如白昼 肃然伫立 烈焰升腾 大漠震颤 直指苍穹 清晰可辨 游弋 蕴含 澎湃 橘红色)接着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飞船和太空的资料,学生们畅所欲言,找了很多内容,更可喜的是这样的场面给今天的教学内容创设了很好的情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抓住时机,随后问到:大家搜集的内容和今天要学的课文《梦圆飞天》有哪些不同。
马上就有学生举手回答:这篇课文中的飞船是首次载人飞向太空的。我很快又问:“首次”怎样理解?有人回答:是第一次。“让我们自由读这篇课文吧”每个学生都很投入。课文中有好几个场面都让人印象深刻,有发射前扣人心弦的'等待场面,有发射成功后激动人心的场面等等。
要想让学生能对课文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想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句反复朗读,文中按飞天的先后顺序重点描写了四个场面,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最令他们感动的场面说一说原因,主要以“送行——发射——问候”几方面来讲,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体会到怎样的心情这一大问题,一起和学生品味了,学生想说的很多,体会得也比较好,能扣住文章的关键词体会到人们激动、期待、兴奋等心情,也能从杨利伟的话语中,感受到他必胜的信心、坚定的意志、不怕牺牲的精神此外,让学生课前去了解一些有关飞船的信息,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学好这篇课文也是有帮助的。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6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从开学到现在已两个月,期中考试也结束了,回首这一段的教学工作,结合考试中暴露出的不足,现反思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课外拓展延伸还不够。由第四大题的第2小题中可以看出,因为对于难检字查字法没有给学生渗透过,所以这道题没有一个学生答上来。
2、课内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由第四大题的第3小题考查诗句中重点字的意思,虽然在课堂上及练习中多次讲过,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答不上来,为什么?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听讲不认真。二是,老师没有培养好学生良好的读书做笔记习惯。
3、积累不得法。由第五大题可以看出,虽然学生平时常做读书摘录的作业,但大都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读读、抄抄了事,没有按类摘抄,记忆。这样的结果就是见到熟悉的课文段落,因没有背诵,到用时就一片混乱,不能及时提取所需信息。
4、通过本次试题,还反映出了学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审题的能力和习惯较差。在第五大题2小题中,要求写出“从苏格拉底和瘸蝉身上分别得到了哪些启示”,有13名学生只答一个启示。
5、阅读短文题较难,学生失分较多,尤其是解释成语中字的意思,少有全对的。这也恰恰反映出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主动查字典理解词语的习惯还有待培养与鼓励。由这道题中还可以看出学生阅读的能力还不强。对怎样较好的理解文章,学习的方法还没有掌握,还处在混沌状态。
另外,错别字也是造成大量丢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整改策略
1、重视字词教学和语言积累,夯实语文基础
虽说高年级字词的学习应该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但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本次检测中,我们很明显地看到,有的学生字、词不过关。试卷中考查的字、词都是本册教材学生必须掌握的,这些词语在平时的练习中也常出现,学生应该有较多认识和巩固的机会,可为什么学生还出错呢?
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要重视字、词的过关。在教学中要重视词语抄写、听写和组词、造句的训练和运用。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7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中通过三个生动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告诉学生礼貌的.重要性: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教学之前,因为大队部举办的“踏英雄足迹,做文明少年”的队会活动中,我班学生将文中的三个事例进行了课本剧排练,所以教学时,我让学生把三个小戏剧在课堂上进行了表演。再让学生讨论,同是问路,为什么岳飞就得到了悉心的指点,而牛皋就没有得到指点呢?从而让学生理解了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接着,我采用了放手的态度,让学生自学后两个事例,效果不错。
这节课,我还通过结合以前所学的课文让学生了解了议论文的文体。但仿写的效果并不理想。还应加强写作指导。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8
每次授完课后,我总是有意地提醒自己。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想,学生是否在此节课上获得发展。本次教学我旨在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深情、动作、语言的句子,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我让孩子们边读边圈画,抓住一字一词一标点来多元感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交流内心感受,特别是对“不耐烦”、“怒吼”、“发火”等词语的品读,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彭德怀复杂的内心。那种忍痛割爱的疼痛就像是在行走在刀刃上一般呀!
真的非常令人感动。我想,这种有效的.阅读活动归功于学生的静思默想,沉浸在文本中的阅读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如果学生真的能掌握了这一点阅读的方法,假以时日,他们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够不断提高。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9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与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文章不仅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而且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因此,作者是如何写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技术,怎样表现兵马俑众多的类型和鲜明的个性,便是本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 在我上这一课之前,孔华老师已经完成了教学公开课,恰是这一课。
当时,为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孔华老师紧紧扣住秦兵马俑的特点,抓住“享誉世界”“举世无双”等重点词语,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得学生在多媒体的视觉冲击下,理解了秦兵马俑的整体特点和个体特点。尤其可贵的是,教师还将写作教学落实到课堂中,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自觉达不到孔老师的高度,于是将整节课的重点分解到两节课上。第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词语意思的理解上,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对词语的`意思理解得会更加深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了三个词语“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
首先,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对兵马俑的高度评价和赞美,学生很快找出了含有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然后,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兵马俑的“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这样,把词语的教学和课文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其次,我抓住“规模宏大”的特点进行了讲解与朗读指导;第二课时,我抓住“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进行教学。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通过让学生表演,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兵马俑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学习兴趣高,思维活跃。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0
精读赏析,深入体会:
1、组织学生抓关键词“满面春风,和蔼,拍着,兴致勃勃,抑扬顿挫,高兴,满意”等词语,朗读体会主席的平易近人又沉稳持重的领导风范。
2、主席与同学们的亲切对话部分,则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理解对话的`内容,同时看图想象对话时的人物神态动作,从而真切地体会主席对青年一代的关怀。以及从背诵古诗文,学生可以了解主席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3、点明中心,总结体会:结合两部分的朗读体会,引导学生再一次深入体会:此时此刻,南开大学的师生们心中的感受———激动,兴奋,喜悦,佩服所有的感受,所有的情绪,融合在一起,就象一股暖流,温暖了大家的心!这里需要老师做轻微点拨,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就给予课题“暖流”更深层的理解。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1
《早》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文中借梅花“开得早”,赞美的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借梅花开在深冬,预示着春的到来,赞美鲁迅敢于与敌人奋斗一生,教育人们要做“东风第一枝”, 珍惜清晨,珍惜春天。
我认为: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梅花)”与“人(鲁迅)”之间的关系,才可能真正读懂课文。一个“早”字,说到了两事,是全文的灵魂所在。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质疑,一个学生举手:“老师,课文讲的.是三味书屋和鲁迅的故事,为什么却以‘早’字为题呢?” 另一个学生也提问:“老师,这篇文章写鲁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我心中一喜:本文“梅花”联系了 “书屋”和“鲁迅”,而“早”又是“梅花”与“鲁迅”的共同之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这篇课文就会被真正读懂。
因此,第一课时,我抓住“书屋”进行教学,让学生从方位,书屋的作用,书屋的陈设,通过图文对照,在图上找出鲁迅的桌子位置。学生通过方位,都认定了左边是鲁迅的书桌。接着,再按照课文内容进行朗读,学生就很容易了解三味书屋的具体位置与陈设了。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2
上了这一节课,我有以下的一些想法:
1、借助课文插图,帮助理解。课文上方的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清晰形象地显示了金字塔的外观形象,与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介绍也正好吻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畅谈所见所感,无疑为学生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作了一个非常有益的铺垫。
2、通过多种途径,扎实训练。
1、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自主解读;
2、诱导学生不但能看出金字塔的外形特征,而且能读懂其内在的品格;
3、提示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朗读体会;
4、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悟。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3
这篇课文的处理我是从文章的题目入手的。《我和祖父的园子》究竟是《我/和祖父的园子》还是《我和祖父的/园子》,以质疑走进文本,通过品读孩子发现这给了我快乐的童年的园子是祖父的,更是我的,孩子们对祖父和园子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其实无论是园子的特点,还是我在园子里的趣事,这都是祖父用他宽厚、慈祥、包容的爱创造的!祖父在他的园子里养育着小昆虫,养育着粮食蔬菜,也养育着从小就生活在寂寞、缺少父母关爱的我。无论有用、没用的,都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学时,从园子的特点入手,引到三件趣事,最后点出祖父的爱。教学方法多样:下种,让学生品位动作;铲草,注重理解角色对话;浇水,让学生激情表演。同学们兴趣盎然,“趣”就一览无遗了。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本文节选自小说却没有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倒更像一篇散文。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阅读规律,以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为切入点,找出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抓住文眼“自由”两字来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欣赏园中景物的自由生长,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寻找自由的根源——祖父的爱,是祖父的爱给了“我”一颗自由的心,看什么都是自由的,再跳出文本,抒发自己渴望自由的心灵,最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把学生视角引向经典原作—《呼兰河传》。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渐深刻与丰满,做到形散神聚,重点突破。
2、品味细节,感受情境。文中“我”和祖父在园中劳动的情景作者采用叙述的话语,其中的一些细节值得推敲,往往一个简单动作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文中祖父的“笑”既能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言语表达的生长点,从这个“笑”字中我们可以读出祖父的爱、和蔼、慈祥、宽容、童心、对孙女的教育,把这个“笑”字读活了,祖父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我们就会自然进入课文叙述的情境。
3、关注表达,学习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段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更是有它独特的.魅力。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写的。对于特别的语句反复品读,并且运用文中句式练习说话,进行文本语言的内化迁移,既巩固了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又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联系原著,适度拓展。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要将学生的视角引向更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传》,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祖父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加深情感体验,增加文本厚度,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4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反思:《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欧亨利的一篇小说。
这篇文章采用文本探究的方式,用一连串的问题来和学生们一起来理清情节,分析人物,理解主题。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也便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问题的预设与探究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这个角度是成功的。尽管课前经过了充分的准备,由于缺乏实践的原因,实际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所属的专题是精神支柱,所在的板快是珍爱生命,所以同样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琼珊在这里可以作为不热爱生命的反面典型。另外贝尔曼画常春藤叶如何体现出他那种“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的。实际上作者在文章的前面都处作了铺垫。
通过这样一节公开课我受益匪浅,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积累了经验,明白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5
《语文课程标准》中很强调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重感悟。这就造成一种不良的倾向:学生只是匆匆读过一遍课文,句子还未读通,教师就花很多时间让学生说感悟,往往造成课堂上的“死气沉沉”。我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并未一下子就让学生谈体会,而是进行了层次分明的朗读、感悟。
我首先让学生听老师范读,并说说你的第一感受,这是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最初了解。然后又让学生边读边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这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上就又更进了一步,他们此时考虑的并非完全是课文中的原话了,而是把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都挖掘出来了。如有同学说“安详”平时都是用来描写人物的……最后我又设计了让学生朗读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对课文达到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尽情地把自己的想法释放出来。这就真正做到了重感悟、抓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节课在教学“我”和小外甥月下对诗时,我大胆地放开手了,从头到尾都把学习课文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探讨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情丝,学做小诗人吟诵诗句。整堂课至始至终都是学生在学习、在思考、在探索。我只是他们汇报学习情况的组织者、牵引者。这就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真正得到了提高。整节课,在诗和月的光辉里渐渐度过,学生们很愉快,我也很愉快。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反思12-24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5-28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08-11
苏教版一下识字教学反思04-16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27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4-19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06-24
语文教学反思03-26
语文《掌声》教学反思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