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20 08:36: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1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反思和总结1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显得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单一化,而在有的课例中又显得不太恰当。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体现方式。

  教师应认真备课,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忌“滥用”,无论什么课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果这样,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而言,只会耽误他们的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又不能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不是什么高级产物,忌“穿新鞋,走旧路”,应走入教师的实际教学。不要认为信息技术是公开课、优质课中才能使用。这样纯粹浪费教学资源,更不能促进教学发展。综上所述,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先解决问题: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才能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当然,要使教育真正信息化,是一个艰巨漫长过程。要解决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反思和总结2新课改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本次培训中提供了多种教学工具的使用课程,如word、ppt、excel、电子白板等工具。

  根据培训结果,可知自己在计算机与教学结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计算机的灵活运用方面还不够好。信息技术如果运用的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大学生的接收量。

  学校的多媒体设备还算比较齐全,信息化环境、信息化资源库等方面都比较丰富,也给学生塑造了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坏境。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多使用多媒体来展示,给学生视觉冲击。偶尔也让学生自己在电子白板上面做练习与答题。备课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课程改革后,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备好课很重要。备教材与学材。教材是备课的资源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网络、报刊、书籍以及日常生活都是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教学标准和三维目标,要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要善于将生活素材转化为课堂学材。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有可能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方面会遇到实现发展目标的具体途径:遇到不懂得向前辈请教,或者上网通过查资料看视频进行自学。其次,还有不太会的可以去参加计算机培训。再次,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2

  我所任教的学校位于偏僻的农村,我在初中任教,同时兼任本地个别小学的音乐教学任务,至今任教已二十多年。十多年前,奔波忙碌于几个学校之间,身心疲惫,效果甚微。08年起,我开始接触信息技术,由不懂到着迷,凭着一股钻劲儿和自己的那份执着,至今,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已基本上能做到自给自足,也基本上能满足自己的在教学活动中的需要。现结合近阶段教学现状,浅谈一点儿自己的心得、反思及一些粗浅的看法儿。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同时又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信息技术教学能凭借它的声频效果和视频效果,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地展现音乐这双重艺术的魅力,激起中小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不仅能使中小学生学到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而且能培养中小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如引导孩子欣赏我国的国粹──京剧时,由于孩子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京剧基本上不会很感兴趣地学习和欣赏,更不能体会京剧那不同于歌曲的独特的唱腔,那深奥而复杂的板式、结构、独特的演唱风格,对于京剧所蕴含的丰富多彩、深层次的美根本无法体会。于是我利用网络举行了一次“京剧知识知多少”的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和家长分组在网上搜寻下载相关信息,有的中小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知道京剧由昆曲发展演变的过程;有的找到了京剧的.脸谱,知道京剧中的行当分为生、旦、静、末、丑几类,通过脸谱了解各自代表的角色;有的通过查找京剧中的道具了解相关动作程式代表的意义;还有的中小学生上网下载了有关的唱段,并通过练习能哼唱几句;就这样将本来十分枯燥乏味的欣赏课变得生动有趣。这种教学模式充分提供了让中小学生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而增强了中小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不仅有利于中小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在农村,中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储备相对薄弱,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他们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遇到问题总爱问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3

  一、学情反思:

  对于学习第二节知识,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相关知识不足。学生对全球定位系统(GPS)非常感兴趣,但是对这一全新的地理信息获取技术的认识是陌生的。不仅与初中地理中没有涉及相关知识有关,而且与前面已学的地理知识存在一定的跨越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方法处理得不当,会让一部分兴趣不高的学生因难而退,失去学习的兴趣。

  2、从能力上看,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收集、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全球定位系统知识十分有限。再加上受现实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发挥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的能力。体现在对“阅读”理解,“活动”的实施以及对GPS各应用领域情况掌握等方面。

  鉴于以上的学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景,收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和图片,加强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由于GPS的技术含量高,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有选择地引导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3、困难和生成性问题预估

  (1)学生在参与本课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应该主要集中在地理空间想象力和地理信息收集、分析、加工的能力训练。

  (2)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可能会出现在对全球定位系统组成中的空间星座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反思

  在必修3的学习中区域的信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各种各样区域图中获取,切忌老师把结论端给学生,新的案例学生要能分析才是学生要达到的发展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讲授3S技术时,我们向学生展示家乡不同时期的遥感图片,让学生体会到家乡城市的变化,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在Googleearth上找到家乡、找到学校,找到相关的信息,上传手中的`资料,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有用的知识的获取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理解地理学习对生活的有用性,有了发展的动力,形成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的大智慧。课堂教学的效果,着眼点并不仅仅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新的课程给有创新意识、用心的老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4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所以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里提出,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所以可以多搜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记录片让学生学习。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和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人还要从头学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就早已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同时可以采用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和自制的学习网站,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手段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也很好。

  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每实践一步,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自己的亲自操作,学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四、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选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了。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习;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给他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练习。再次,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置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思想意识上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提高学习兴趣是必要的手段,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是根本。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以这个目的指导我们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绩。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5

  通过本次的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学习,我自认为在原本基础较差的,甚至说没有什么信息技术基础的情况下,能逐渐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手段,而且还可以适当地运用到日常的综合实践课程中去,这相对于自己的过去而言,自认为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相对于社会的要求及行业发展来说,我认为还有一定差距。

  一、自认为做得不错的方面

  ⒈能充分体现户外拓展课程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移花接木》课程是一门户外拓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策划协调、组织分工以及面对困难勇于探索勇于挑战和团队协作精神等。但作为户外拓展课程,其最大问题,也是完成实践任务的前提是确保活动安全。于是,我在开始正常课程前首先进行安全教育和身体准备活动,以确保后续的各项活动时,学生的肌肉和关节都是舒展和放松的,尽可能降低受伤的.风险。同时,根据学生好奇、好胜等心理特点,引导学生面对困难,积极挑战,积极思考应对策略;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怎么进行合理分工布局,怎么进行配合协调,最终达到完成团队目标的任务。

  ⒉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创设活动情境,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在教学时,我考虑到我们实践基地是一所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在课程教学中时刻不忘国防教育的目标,所以从一开始的情境设置就是根据军营特点以及作战方式进行设计,以激励学员的斗志。为了更能激发学员的好奇心,以使整个情境更贴近实战情形,我充分利用了便捷的移动设备——手机,通过使用手机让学员更像是真的接到上级的临时密令的感觉,包括手机计时、手机录像以及手机播放革命歌曲等手段,真正实现了移动网络终端设备真正与户外拓展课程有机结合,大大提升户外拓展课程的情境外和趣味性,从而有效提高课程德育目标的实现。

  二、目前仍需要提升或改进的方面

  在整个课程进行中,尽管有使用了手机等移动设备,但信息技术手段还相对单一。若在户外拓展课程期间能随时伴随着LED播放互动,充分运用各项多媒体设施,整个课堂的情境和氛围将会更加逼真,我想整个拓展课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6

  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我从事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由于初次带中学,因此教学工作上不敢怠慢,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促进和提高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用于学习和生活,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中考的信息技术会考,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办公软件的操作。

  一、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素养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注重自己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工作之余,学习与农远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及计算机维护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扎实细致地做好教学工作

  备课对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首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归纳、总结,并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特点找到教授的最佳方法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将所备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逐一推敲、验证、演练,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将每个知识点构造成一个操作性实例,通过对实例的演练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准确、完整的认识,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做到对人、书、机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备课,备课不只是在教案本上备课,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电子备课上。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即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下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计算机课程操作性强、更新速度快、创造性强的特点都要求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地学习,才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跟上知识的发展更新并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如果单纯地依靠老师教授,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将总是有限的。

  在教学中,学生所使用的教材能够贴近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教材的特点,因人而异地设计适合于学生参加的各种兴趣活动,并在活动中加强的教育的示范与引导,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指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使一部分学习知识比较快、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一些自主学习,达到提高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尽可能地把一些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比单纯地告诉学生步骤,再让他们去练效果更好。(正所谓"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要比听、看有效得多。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演示,只能使学生把一个模糊的概念转化为其思维体系中一个模糊的'认识,而能不能将这个认识清晰化,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所以,在课堂上我加大上机时间在教学时间中的比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把模糊的认识清晰化;并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和创造。

  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实际做起,注重落实,注意细节,使学生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一学期来,我坚持不懈地努力,认认真真的工作,学生的操作水平也有了解一定的提升。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课堂更有生色!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7

  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已经五年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最初的时候,我以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效果却不好,一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说完,他就会操作了;而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一部分学生走神了,根本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教师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

  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这个学期观看了黄能老师的展示课《资源大管家》,我感触很深,在课堂上,他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做,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而我却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自己去做,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效果比预想的要差。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尝试,在磕磕碰碰中进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教学实践中体会以下教学反思:

  一、激趣。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尽可能的采用精美活泼的界面,生动形象的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或让学生动手玩个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新课学习上来,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次潮。

  二、讲解。

  利用激趣中的高潮,紧接着讲解新知识,这时的讲解如画龙点睛,学生听的仔细、认真,将会很容易的接受新知识。例如讲解在键盘操作与指法练习当中可以进行精辟的讲解,主要讲一下如何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为以后的练习打好基础,把握正确的方向。

  三、练习。

  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练习要丰富多采,重点在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应用。练习可以采用游戏练习、创新练习、自主练习等形式。例如在讲解键盘操作中的指法练习时,可以使用游戏练习法进行指法训练,不但能随时显示击键的正误和速度,还能指出哪些键成绩差,并把练习的成绩保存起来,这样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从而使练习更有针对性。小学生就会象玩电子游戏机一样的着迷,学习兴趣极大,这样做就会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四、展示。

  作品展示是计算机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身心发展方面还没有定型,有喜欢被表扬的心态。它们学习某一知识,总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绩,特别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将激励它们树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例如在教学汉字输入或画图以后,让学生写作文或画画,然后选出范文或范画进行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使这些同学感到自己的成绩得到了肯定和赞扬,同时也使其他同学羡慕的不得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作品展示的同时也要利用夸奖的语言,激发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诸如:“你画的好”、“你的指法练的真好”、““你的汉字输入的真快”等等。同学们的成绩得到教师的承认、肯定和赞扬,学习起来就会信心百倍,兴致盎然。

  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激趣、讲解、练习、展示这四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后者以前者为基础,环环相扣,密不可分。通过实践,发现这样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非常实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而且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8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感触颇深,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之大,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一、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

  我们有义务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新的“信息化文盲”,如果自己成为“信息化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在用途越来越广泛的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家庭的自动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烟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人还要从头学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就早已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每实践一步,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自己的亲自操作,学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四、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选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了。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习;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给他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练习。再次,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置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总之,信息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教学,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做新时期的新型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9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陌生的,他们并不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意义;同时,信息技术又是熟悉的,他们把这门课等同于“玩电脑”。如何上好信息课,如何抓住三年级学生爱“玩”的特性,在玩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是我一开始就要思考的问题。

  我所执教的《信息与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课,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不是在于让学生知道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而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信息,体会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由于三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所以我把这节理论课分成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信息,让学生感受信息无处不在,对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在设计第一课时时,我主要通过三个部分的内容层层递进。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既然学生对游戏感兴趣,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意愿。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就设置了游戏导入,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们踊跃的参与游戏,打破了传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个教学环境中不仅能够玩得开心,潜移默化中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些都是信息,并且为第二课时信息的传播打下了基础。第二环节中,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的内容,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也强化了“这些都是信息”的概念。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设置疑问“你能说出生活中的信息吗?”指导学生说出身边的信息就不难了,每位学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我还抓住了学生的比拼心理,采用开火车的方法每组一排同学依次回答,同学们回答的越来越精彩,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了。这时候,我引导到“什么是信息?”同学们同桌讨论、向书本请教,很快就理解了这个概念。第三环节中,我进行了课堂小结并且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每个同学回家跟父母说说你上学以来的信息。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课后不仅巩固了本课所学内容,同时感受了信息无处不在。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因此,教育必须要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你来比划我来猜的环节中,参与的学生可以涉及面更广下,每组的学生可以在遵守游戏的规则下,给自己组的同学比划。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遵守游戏规则,也真正做到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体验快乐学习的意义。杜威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引起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在看图说一说的环节,图片的选择应摆脱书本的束缚,放宽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并且把图片分为几类,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学生不止是从图片中看出信息,还要能感受到图片中隐含的信息,比如荷花能反映出夏季,北方的大雁预示着冬天来了,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感受信息的无处不在。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10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孩子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一、重组教材激发兴趣。

  在中低年级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用计算机画图》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通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学楼一楼电视屏幕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一些简单

  而美观的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己的画取名或将自己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习卡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同学们终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己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非常高兴。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

  给中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学生刚刚认识键盘上的字母,却不熟练,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比较好。

  三、教学方法生动灵活。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顽皮好动,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如果仅仅口头讲授计算机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是单纯讲解,而是侧重于画各种各样有趣的图形。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排除了心理障碍,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上机时,我又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由于我这种新理念、新意识,学生们对电脑的学习兴趣逐日增强。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我在做"文字编辑"练习时,采用了使用多种文字编辑练习软件的功能对比,使学生对word20xx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软件。接着就进行文字录入比赛,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我还及时总结他们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性和速度不够,不能盲打等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进入指法综合练习后,我提出了操作要求和技巧,许多同学接受了挑战,课堂学习氛围即活跃又充满竞争性。

  每节课的开始,我都会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操作技巧。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同时也给别的同学树立了学习电脑的好榜样。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他们在一点点进步,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经过实践,这些同学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有的还提出要参加电脑兴趣小组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计算机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仅从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而且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新的软件,一些网络知识。为此,我们可以在上课前花3---5分钟时间,讲些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信息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或是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习体会。并且告知学生们光凭单纯的兴趣是不够的,要有一种意志力,要把所学习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明白这些道理,学生学习时有了目标,有了动力。

  以上只是我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计算机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11

  目标是否达成: 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以有趣多样的评价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实现人机对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我们教育相对落后的边远山区,学生以前更本就没见过计算机,更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东西。近几年,通过电视、社会、书籍等方面的传播,使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对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做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

  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组织是否合理: 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

  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信息的广播者,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尝试点拨的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知识反馈的调整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保持良好学习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 我校现在每班学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都有机子操作,但在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几位先掌握的、基作,但在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几位先掌握的、基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信息技术应用是否恰当: 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以有趣多样的评价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实现人机对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我们教育相对落后的边远山区,学生以前更本就没见过计算机,更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东西。近几年,通过电视、社会、书籍等方面的传播,使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对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做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

  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信息的广播者,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尝试点拨的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知识反馈的调整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效果如何: 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几位先掌握的、基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12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本课教学因为有上一节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在统计图的情境里,学生在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统计观念。

  在第一环节观察统计图说信息时,学生观察的很认真、思考很认真。小组讨论中也很积极,把看到的,想到的,是不是数学信息都一股脑都说了,加上教师的'适当补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画统计图时,学生有了第一环节观察的基础,在小组的认真激烈讨论中,学生逐渐由了怎么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思路,确定坐标、先画点、再连线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课教学基本做到了以学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的知识的过程中,即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又经历了独立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13

  此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到这里已经算是接近尾声,就此次培训而言,主要以学员自学观看视频为主,随着教育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越来越被教育普遍采用,让我深深地意识到了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同时,这次培训对于教师来说也是适用有必要的,可以让教师自觉参加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针对此次培训,我有以下收获: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亟不可待

  所谓教师,“传道解惑也”,要想帮助学生传递困难、解决知识,这本身就是需要一定学识的。此外,要想让学生对所学科目有兴趣,有积极主动学习的欲望,这对教师自身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老师,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更该意识到“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

  二、更新教育观点,不断充实

  这次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质上是一次很好的充实完善自己的机会。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是促进我们运用提高技术能力及教学水平能力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以往的教育观点通常是以老师口头传授为主,并不需要过多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一些年老的教师,更是需要像这样的培训来更新教育观点,转变了固有的教学观念,使我们的课堂变为更加生动有效,学生学习能动性有所提升,积极性有所加加强。

  三、以学生为主体,心中有数。

  要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条例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制定教学目标以及使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活动、落实教学目标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立足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得有所获。

  这一次的培训,让我进一步意识到在今后教育教学中要做到学以致用,从教育教学实际开始,从学生需求出发,创造好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教育方法,

  资料共享平台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研修总结》。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通过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14

  目标是否达成: 此次学习本人认识到,今后的学习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不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教学资源的再现,而应该是教师的教育与学生资源再现的综合利用,是一种更有效地教育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课堂上的外延,是课后与课堂上的互补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专业性学习的有效途径。而现阶段的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只停留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的演示,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教师为了不让学生影响自己的教学或其它原因,自己本身成了信息技术的拥有者,决策者。这与教学的客观规律是相违背的。教师能不能用自己对待文本的思考,借助合理的手段去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也跟着动起来,让学生也参与到信息技术运用上来,可以通过有效地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达到真正的师生互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在享受信息化的生活,那么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利用本身掌握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能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网络化的教学环境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组织是否合理: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要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教学中就要运用多种多样的信息传递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运动水平以及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因此,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是势在必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在现代教学手段下进行体育教学,就是借助互联网,运用多媒体;将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平台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新课改目标,继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授课,突出教材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目的。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学生初学时,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读于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但是此项动作迅速连贯,,不容易让学生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贯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反复演示、结合教师的指导,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从美学角度讲,体育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的物态化。它有着强烈的美感和价值。像韵律体操、各种运动技能技巧、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课的学习都需要教师自身示范动作,作为媒介来塑造美的形象。然而体育教学内容多,而且技能大,又是一些体育教师难以样样精良做到的。使用多媒体手段,就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技能技巧,可较好地帮助引导组织学生去感知、体验、欣赏及评价。

  信息技术应用是否恰当: 年纪比较大一点的老师在平时的生活里面跟电子产品接触的少,所以在技术方面有大大的困难,所以老教师还是不要要求的太严格。主要抓住是年轻老师的聪明才智那才是实事求是,才算是走群众路线。

  效果如何: 此次培训,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收获颇多。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像一股春风一样,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和教师帮助主动获取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取代了粉笔在黑板上涂抹,变成了好看的图片、影视资料在荧屏上展示,学生们在直观的'感受中创设了情境,体会语言就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进入思维中,参与到学生的理解、欣赏、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情感交流得到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这一切,都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结果,更加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另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通过资源共享,博采众长,更好的发挥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辅导作用。教师备课时,可先输入关键词,在网上搜索与之有关的资料,在进行分类制成课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一点鼠标,迅速调出,方便快捷。资料调出学生可根据需要、或兴趣去学习。这样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了学生拓宽视野。学生在积累大量素材的条件下,做到了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有效地再现实物的可观属性,使学生感知事物的艺术效果,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与作者进入同样的境界,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15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活动总结

  12月23-24日,在市二小举行了“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说课、讲课活动。参与此项活动的老师有21人,分别来自各个“汉之星”的实验学校。年龄结构年轻化,参赛教师都富有活力与创造力,在活动中表现出了自己良好的一面。从整体上来看,在以下方面做的较好。

  1、能突出“说课”的特点。一直以来,老师们对于“说课”与“说教材”概念模糊,关注点出现偏颇。这次的说课,参赛教师都能对“说课”这一形式有清晰的认识,说课的环节也符合要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使听者对一节课的设计一目了然。

  2、关注对教材的研读。在说课时,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能深入对教材进行研读。特别是有的老师不仅着眼本课的教材,还能一点带面,纵横研读,找出本册教材,甚至其他册教材与之想关的内容,找出联系点,发现不同侧重点。使之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做到“胸中有丘壑、笔下有乾坤”。

  3、重视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本次活动中,明显的感觉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仅关注的是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还能把学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设计一些说话练习、仿写练习等,把学与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4、课堂增量意识强。增量阅读进行到今天,增量的意识已深深影响着每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参赛老师都有适度增量的意识,每位老师都力争在一课时与汉之星结合,完成要学的内容,有的还在学完后进行一篇同主题短文的增量阅读,进行了阅读的拓展与延伸。课堂的`增量意识使课堂更高效。

  从本次活动中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1、汉之星的运用受限制。一些老师对汉之星的相关知识及运用还不能完全掌握,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老师对汉之星的运用受限,仅仅能让学生对某些生字进行编码、查一些文中不懂的词义。(

  2、汉之星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不够。在教学中可以看出,老师们对于“汉之星教学平台及系统”如何与语文教学结合研究的不够,把汉之星的运用与语文教学割裂开来,不能发挥其助推语文教学、服务语文教学的作用。

  建议:

  1、端正思想认识。对于实施“汉之星与语文教学结合实验”的一些单位及老师还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其实际意义,行动上有所落后。因此,还需要参与实验的学校及教师认真研究汉之星系统,发现其对语文教学的帮助点,对汉字传承的作用,认真进行此次实验。

  2、寻找结合点及结合途径。在端正认识的基础上,各实验学校及教师要根据汉之星的特点,找出它能与语文教学结合的一些“点”,然后研究“这些点”在教学中怎样能服务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如何设计能使汉之星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不同的年级,我们应该对学生提出哪些不同的要求。

  只有参与此项实验的教师沉下心去,研透“汉之星教学平台及系统”,找到了与语文教学结合的有效途径,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使学生受益,使汉字传承多一条渠道。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05-27

《比的应用》数学教学反思05-29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反思06-03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5-0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5-10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05-15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2-14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9-23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篇04-02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