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
《语文课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注意做到以学生为根本,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并通过谈话交流,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并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学习分自然段写作,并初步掌握通过抓一件具体的事例突出人物特点的习作方法。
本课的设计,力争让学生产生写作的灵感和欲望,同时,在师生谈话中,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所以,我先通过玩游戏的教学手段,让那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作文教学的课堂。学生根据我提示的能概括人物特点的内容去寻找对应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这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为了帮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写作的目标,我特意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最熟悉的同学是谁?他(她)有什么特点?让大面积的学生都回答了这个问题。然后,通过品读范文,学生知道介绍同学可以按三个步骤来做:1、简单介绍同学的外貌;2、先概括说出同学的特点,再围绕同学的特点选择一件具体、详细的事例来叙述说明;3、概括谈谈自己对同学的感受或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他们知道介绍人物的方法后,就应该让他们付诸实践活动了。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口头练习,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学生代表的发言就应运而生了。这个环节也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学会了表达,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也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认为作文教学更应该做到以听说为先导,以品读为基础,以写作为落脚点,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如何让学生想说、敢说转化成乐写呢?创设情境,采用表扬、评奖、提供展览等多种激励措施可就是一个良好的举措了。而本教学中的这几个由说到写的教学环节:交流、积累、构思、修改、评赏,既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也符合学生习作的认识规律“感悟生活—理解表达—修改完善—评赏提高”。就这样,写作在师生的交流谈话中层层深入,水到渠成。
新课标要求“要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愿意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讲评学生的习作更是此教学活动的一个亮点。我着重抓住这两个环节来进行:一是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既有全篇的.展示,又有精彩片断的展示;既有当着全班同学展示的,又有小组的展示,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向别人展示习作的机会。二是注意用各种方式来讲评。既充分肯定学生习作的优点与长处,也提出个性张扬但又中肯的建议,使老师与学生的讲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有必要在此提一下的是本教学设计,是经过反复实践,反复修改,不断研磨而生成的。第一次试教,写作主题确定为《我的同桌》,结果发现写作范围太窄了,学生看着这个题目就犯难。经过琢磨,最后把写作的主题更改为《我的同学》,让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熟悉的同学来写。当我把这一教学设计带至本镇的兄弟学校马安小学试教时,发现学生虽然都有很大的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但由于一开始没有更好的突出人物的特点,结果绕了一个弯,才使“特点”这个词在学生的脑袋生根。所以,经过再一次的修改,我加入了“猜一猜”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异口同声的回答中明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只有抓住人物的特点,才能找到对应的人。由此学生对词眼 “特点”有了比较深的印象。此外,我在指导写作时避免在文体、谴词造句上面面俱到,而是紧紧围绕教学难点“通过写一件具体的事情,突出人物的一个特点”,并通过多种途径来落实。从几次试教学生所完成的习作来看,所有的学生均能按要求写出同学的特点,大部分学生能举出具体的事例去突出人物的特点,习作内容具体且有真情实感。第二课时评讲习作,师生互动交流也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从而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无论怎样,我都觉得作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激发学生说写的热情,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说自己身边人与事、写自己心里的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2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的故事。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我在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时首先以“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展开读书让学生知道: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在阅读感悟第一件事中我指导学生进行表演。首先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你猜猜哥哥假装一本正经地叫谢廖沙,他在想什么?弟弟是怎么做的,弟弟也假装,弟弟想干什么、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表演,学生能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
在第二件事的阅读指导中我抓以下几点展开理解感悟:
1、提问:“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
2、抓住关键的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到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这堂课我比较遗憾的是:过于注重语言的品析,忽视了对孩子观察力的启发,忽略了文本背后的价值。如果课后能加个观察某个小动物或某种植物的作业,能更好地落实课本知识于实践。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3
《金色的草地》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课文,特别是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使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
我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兄弟俩在尽情玩耍的情景,深刻地体会童真童趣。我特意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
“现在我想给大家创设一次当演员的机会,高兴吗?”同学们顿时雀跃起来。“首先应该明确,我们表演课本剧是不是为了痛快地玩一会儿?”同学们的头摇得像拨浪鼓。“我们表演为的是走进文中,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情感。要想当好演员,首先要记住台词……”于是我就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感知,使其对整个故事情节达到能复述的程度。然后让学生讨论两个孩子的情感变化,让学生认真地研读“剧本”,探究“角色”,让四个人小组合作,自主地选择角色、进行排练,要求学生能投入剧本,进入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理解、情感。
学生的兴趣浓厚,表演得很好,在课堂上实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对后来讲“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4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当孩子们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时……我的情绪灿烂无比,因为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我想这就是窦桂梅老师说过的:“学生的感悟潜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潜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仅能够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能够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的真谛所在吧。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5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本组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本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设计本课教学的时候,我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以朗读为线,读中想象为主要的教学策略,突出语文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内容的同时,充分感受草地的美,激起学生对草地、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首先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让学生想象阳光普照,草地上将会是怎样的美景呢?然后,学生通过读课文,大体上理解课文内容,我就用“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俩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通过表演,学生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金色的草地是蒲公英给草地带来的新装,因为有了蒲公英,草就有了神奇,美丽了,这是大自然美容师的功劳。怎样让学生走进草地尽情玩耍,找到发现的快乐呢?我抓住了教材的空白,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生活实际,尽情去领悟草地的'金色之美。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在这一课时的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两个个方面:
第一、没有能够突破繁琐的理性分析,导致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第二、没有跳出文本,只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只是让学生在读、演中体会文中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没能及时让文本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要是能引导学生深入想象:自己在这片草地上会怎么玩?这片草地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效果则更好。课堂上学生生成的东西少,说明老师没有打开学生的思维,没有放飞学生的思想。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多引导其多读多思多想,在本文的学习品读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蒲公英飞翔着,它似乎在许找自由,寻找梦想”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情感积累都将会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想象永远是孩子们最乐意去做的,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就学来兴趣盎然,教师就真正做到和孩子们同乐,教学相长。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6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当孩子们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时……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因为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我想这就是窦桂梅老师说过的:“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的真谛所在吧。
《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原来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
我在这一课时的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能够突破繁琐的理性分析,导致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二、还是没有跳出文本的框框,只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只是让学生在读、演中体会文中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没能及时让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要是我们在这片草地上会怎么玩?这片草地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整堂课,还只是停留在文中的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和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没有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片草地的感受。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7
作为一个新任教师,对教学和学生的情况都了解的不够深刻,尤其是对于教材的把握,于我而言也是最困难的。在上一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不能充分的把握好三年级学生的学情,造成我给孩子们讲课内容有些偏难,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课的内容涉及较深。这是需要自己反思的地方。
上节课我讲的是语文金色的草地,我分配了两课时,第一课时,领着孩子认识生字词,主要以读为主,主要是开火车读,指名读,在读的过程中,纠正一些孩子的错音,以及易出错的字音字形,让他们加以区分!我认为第一节课还是很不错的,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我满心欢喜的以为我和孩子的适应期结束了,他们终于慢慢适应了我的教学方式了。
正当我欢喜的准备第二课时的时候,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我却怎么也调动不起来,我设置的问题,孩子们回答的更加是炉头不对马嘴,我开始有些慌乱了,放慢课堂进程,我试着开始引导他们说出我想要的答案。平日里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们的`手也放下了,不爱回答问题的手,更加是罕见。整个课堂回答问题的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个同学,我试着给举过手的同学一些暗示,给其他么没有回答过问题的学生一个机会。但是这样的方式也似乎并不奏效。就这样,这节课变成了我带领着少部分同学的学习。我很困惑,为什么平日里爱回答,爱举手的孩子们都哑口不言了呢?
课下我请教了老教师,后来才发现,我太想给孩子讲明白,所以在自己的语文书上标注的满满的,希望自己每一个句子都能够分析到,让孩子们体会大自然的美,以及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就是因为自己希望孩子能够明白,能够听懂所以讲的太多了,设计的题目也忽视了三年级孩子的情况,虽然他们挂着三年级的牌子,但是实质还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学情分析。包括老教师带领我认真阅读了语文课程标准,发现三年级的孩子还是以读为主,能简单做到不指读,学会默读就可以,但是我却直接让他们开始默读课文,这样无无疑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太难了!
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我自己要做的首先要紧扣教学目标,其次降低讲课的难度,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不能以成年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们!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填空式的教学方式,让孩子自己试着在文中找一找,最后填一填。既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又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最后在表扬方面一定要具体到某一个具体的事情,例如声音洪亮,读得认真,流畅,听得很认真,等一些启发性较强并且具体的表扬,让孩子明白,你是在关注他们每一个人的!
最后希望自己可以快速成长起来!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学会“色、草、片、变、发、并、而、怎”8个生字,会认“英、钓、注、意、观、察、便、张”8个生字,认识偏旁“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体会第二自然段的发现与第三自然段的发现有什么不同,增强观察自然的意识。
一、激情导入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发现了一片美丽的草地。CAI,瞧!只有当许许多多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这片草地才会变成金色的。你们想看金色的草地吗?老师现在就要考考你们CAI词,如果你们能把这些词读准了,读对了,金色的草地就会出现了。
指名读——齐读——CAI(金色的草地)
2、看,这片草地不仅美丽,而且还特别有趣。想知道在这片草地上发生了什么有区别的事情吗?这节课我们就接着学习第十七课《金色的草地》。
二、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1、自由度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就把它划下来。
2、学生交流,逐句出示早 、中、晚的句子,相机板书——指名读句子(这次只要求读流利正确)。
3、这片草地还真有意思,咱们把这三句连起来读一读吧!
指名读——师范——再指名——评——男生齐
4、让我们来看看吧!CAI(动画)
5、孩子们,咱们读了句子,看了画面,你有什么疑问吗?CAI(句子)——指名读——女生齐。
6、这真是片美丽而神奇的草地,让我们连起来把这段读读吧!——全班齐读
7、孩子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办?
8、于是我便来到草地,找到一朵蒲公英进行了仔细观察寻找答案,我找到了吗?
三、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
1、自由的.默读第三自然段,把你知道的划下来。
指名说——出示句子——学生说到那个词,就学习那个词语——指名读(认识花形)——齐读——做相应的动作。
2、出示“合拢”、“攥成拳头”图,观察有什么区别?
3、蒲公英慢慢合拢,越包越紧就攥成了拳头,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学生带教师准备的手套——教师示范——生自由练习——小组赛读
4、CAI(蒲公英图)拓展: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蒲公英的开放是和温度的变化有关的。他通常是上午8点左右逐渐展开花瓣,到了中午温度最高时花瓣完全张开(贴字、图)下午4点左右,温度下降,花瓣就慢慢合拢(贴字、图),深夜温度更低了,花瓣就越包越紧攥成了拳头,所以我在很早的时候看到草地是(贴字、图)绿色的。
5、清晨太阳升起来了,蒲公英又会怎么样?CAI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6、孩子们,为了让你们看得更清楚,老师还专门录制了蒲公英开放的过程咱们一起看看吧!
CAI花儿开放——教师引背
7、现在我们知道了草地变化的原因吗?
指名说
8、让我们再次来观看它的变化过程吧!
CAI(动画)欣赏
9、孩子们你们喜欢这神奇的蒲公英吗?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之情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齐读第四自然段
10、为什么说蒲公英是我的好朋友?
再次齐读
四、小结
1、孩子们课文学完了,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来说说?
教师相机板书
2、CAI含羞草(拓展)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神奇的现象,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留心观察才能发现!
五、指导书写
1、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生字宝宝,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2、出示生字,您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3、出示“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请大家仔细观察,怎么写才能在田字格里把这个字写得好看?
4、教师示范,边写边口述。
5、学生书空,描红(强调三个一)
附:板书
2、金色的草地
很早 攥成全头 绿色
蒲公英 中午 张开 金色留心观察、善于发现
傍晚 合拢 绿色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9
《金色的草地》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先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接着写了“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到了晚上又变回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通过这篇课文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意识。我抓住两个问题来重点学习,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以及解释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一、谜语引入“小小绒毛轻又轻,随风飞舞像伞兵。飞到西来飞到东,到处安家忙不停”和有关于蒲公英的图片来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表演促读。教学中,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时的快乐心情,我请了两位同学生上台来分别扮演哥哥和弟弟。我让学生表演俩兄弟玩耍的情景。抓住词语“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朝我脸上吹”重点理解,动词的运用也很形象,学生把俩兄弟的开心、快乐表演得淋漓尽致。这样既给予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也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兄弟俩快乐的心情。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解释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这是理解课文的难点,课下我让学生充分查阅蒲公英的资料,了解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及性质。孩子们对蒲公英的认识并不陌生,现在正是蒲公英快开花的时节,课前我让学生回家请教家长,并找了些。这个过程学生本身就感到有趣,因此也乐于完成。孩子们都知道蒲公英可以做药,味苦可以清热解毒,学生算是对蒲公英有了些了解。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就把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把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出来。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0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讲了两个小朋友的在乡下的一大片蒲公英花的草地上自由自在地玩耍并获得无穷快乐。
文章围绕蒲公英写了两件事:第一件是讲兄弟两人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充满了童真童趣。第二件事讲了“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通过自己仔细观察才找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让学生看、读、想,将自己置身于课文的情境之中,自然而然的走进了兄弟两人的快乐生活,让人流连忘返,感受到这一朵朵蒲公英,这一片金色的草地,更是这美丽的大自然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主题是“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刚升入三年级,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文章写出了孩子的童趣,尤其吸引学生,学生在读了课题后也能提出一些问题。“它为什么是金色的?”“这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在第一次通读课文时,学生就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孩子们找到了能回答问题的段落。通过读,我让学生自己来讲一讲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学生不容易说清楚。文中的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第3段“发现草地变色,以及变色的原因。”体会蒲公英的“有趣”。我用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去发现蒲公英的有趣:“可爱的小男孩发现草地在变魔术,他多想快点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仔细观察起来,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读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发现。学生可能会说“草地会变色”很有趣。那么我就出示课文第3段,这一段“草地变色的原因”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首先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内容,划一划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再出示思考题:“草地怎么会变色”?并提供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即——“我知道草地的颜色会变,这是因为: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草地就是();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首先是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在指名汇报交流之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谁能不看提示,自己把草地变色这个奥祕说清楚?”在齐读该段之后,体会“我”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后,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以引入最后一段的学习。
在这一个月来,我一直在培养孩子们感悟朗读体会的阅读方式,但是很艰辛,很多孩子有这些感悟陋习:
1、光读悟会较少,甚至读完后,要说读懂了什么时,就直接戴大帽子。
2、光是会读但不知道该怎么说。
10月份得继续努力!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1
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我在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时首先以“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展开读书让学生知道: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在阅读感悟第一件事中我指导学生进行表演。首先以多种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表演,学生能体会了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
在第二件事作的阅读指导中我抓以下几点展开理解感悟:
1、提问,“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抓住关键的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 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到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2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本事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本事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仅能够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并且能够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欢乐。
《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经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欢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我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教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活力、才华……我的心境灿烂无比,原先孩子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啊!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3
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时,我主要抓住一条线作者讲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让学生通过读、演、体会出玩得有趣,在这里与作文相结合,让学生体会作者又是怎么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把这么一件事描写得有趣生动,这个环节学生能够投入其中,在表演时学生的创造力没有激发出来,除了课文反映的情境,学生自行增加的不多。
第二件事小作者的发现,学生通过读两次不同的发现,体会到了仔细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还提出大自然很奇妙,有很多趣事。
最后一段是总结,有的学生说最后一段“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说明作者也和蒲公英之间发生了很多事,他们产生了感情,所以特别喜爱。有的.学生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说出了蒲公英的有趣,看来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是进步了不少。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课堂上许多同学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阅读理解,在讨论中独立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达成了共识.在相互切磋中加深理解,共同提高.这既是一种合作化学习,也是一重个性化阅读.但在这次的阅读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听他人言,面对问题低头,胆怯,茫然……自己并没有进入到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未上战场之前,就惧敌于千里之外,定然不战而败,古时曹刿的击鼓论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阅读理解比较灵活,学生经验不足,以至于处理问题的时候犹豫不决,心理一紧张,考虑不周全,思维一混乱,就会有不少的学生对于阅读失去耐心与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于被动的状态,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方法的运用必须由外到内逐步转化,这种被动状态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无益的.我们老师在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理解方法的同时,更应该不时地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让他们要有成功感.
以上是我通过这次阅读教学所引发的一点不甚成熟的反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努力做好导师,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4
本篇课文文字和资料都比较浅显,学生透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资料。我在检查学生的读书状况时首先以“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展开读书让学生明白: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在阅读感悟第一件事中我指导学生进行表演。首先以多种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透过表演,学生能体会了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
在第二件事作的阅读指导中我抓以下几点展开理解感悟:
1、提问,“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抓住关键的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那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到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向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那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向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此刻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能够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最后,引导学生透过感情朗读加深对资料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5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我”家门前的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蒲公英的花瓣会合拢、张开,长满蒲公英的草地也随之变色。“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课文的语言清新活泼,比喻生动形象,充满童趣。蒲公英又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植物,给孩子们增添了许多乐趣。
在老师好声音结束后,开始了今天的课堂。出示图片,让同学们说一说平常草地的颜色,再引入本课课题——金色的草地。从本文讲的两件事依次入手。一是两兄弟玩耍,而是发现草地变色及原因。
首先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里面充满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的神情、动作。“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重点短语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再鼓励几个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一格地朗读一下课文当中的这段内容。读出欢乐活泼好动的感觉。让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学习变得有乐趣。
教学本课,小男孩发现草地变色,是最为神奇的部分,也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好教材。教学时,由于三年级学生缺乏细致观察,对于蒲公英的花瓣缺乏了解,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草地变色的原因,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演示蒲公英开放的情景,并让学生美读“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这一句再用课件出示金色草地和绿色草地的.对比图,同时,让学生做课后填空练习。这样在欣赏对比读的过程中,学生更能明白草地神奇的奥妙,从而感受发现的乐趣。
同行老师们对于我而言是亦师亦友,他们认真地听课、记笔记,能够给予我许多中肯的意见,非常感谢!
讲课完成以后,三级部语文老师们在一起进行评课,各抒己见。好的教学灵感总是会在激烈的讨论争辩中迸发。
通过本次评课,我收获了很多。评课结束以后,各位老师也给我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比如:要重点把握好课文的重点,有层次的进行引导;要重视课文的朗读指导,这些意见都让我非常受用。我深知自己在教学经验方面的不足。通过本次开课,我也进行了反思: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设计很少有趣味性、挑战性,不能激发大部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以后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