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
通过这篇反思文章,能让我们看出这位教师上美术课的精彩。美术这一科目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会觉得它并不是主科,可以不用上那么认真。而从这篇反思里让我们了解到"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学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但在美术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认真上好每堂美术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2
现在使用的小学美术教材浙教版从三年级起就设有中国画课,可小学生一般都没有国画基础,要搞好小学的中国画教学,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就很有必要。国画是视觉艺术,是要求通过眼镜观察、用心感悟才能学会的的技艺,而且,观察能力是一切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后才能形成信息反映到头脑中。因此,我在国画教学中就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重点,让他们在观察中探索、学习。
通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总结了“笔墨练习→临摹作品→实践创作”这条行之有效的的教学方法。
“笔墨练习”,是指用笔用墨的练习。通过正确掌握毛笔的中锋、侧锋、逆锋、顺锋、点饰等笔法,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及相互渗透晕染,通过简单物象的表现及组合的反复练习,使学生逐步了解笔墨练习的含义,掌握用笔墨造型的基本方法。用笔、用水是学生学习水墨画的难点,用墨、用色也是比较难掌握,这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在学习,虽然难学,但是配以儿歌,也就变得简单多了。配合学生水墨画教学的儿歌有许多,这在前面案例中有所体现,不再赘述。在一系列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儿歌配合训练中,学生掌握了工具材料的正确使用,学会了画水墨画的方法。通过儿歌配画、绘画背诵结合的教学活动,学生无论是在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水墨技法的运用和巩固也是相当有效。
“临摹作品”是大多临摹国画大师齐白石等人的作品,这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借鉴大师的绘画技巧,以提高自己的绘画表现能力。小学阶段的中国画教学,一般都是以临摹形式出现的简单物体居多,如蔬菜、瓜果、动物、山石树木等。我一般指导学生先画什么,该怎样下笔去画,再画什么,又该如何表现,并在对开宣纸上清楚地演示作画全过程,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正确的临摹方法了。
“实践创作”有助于对所学国画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巩固,它是绘画技能与创造才能的综合体现。创作前,我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反复观察一些事物形象,如带学生去郊外观察河边的垂柳、秦淮河岸边的`小船、池塘的荷花,看远山的延伸以及山外有山是如何婉蜒连接的等等,并且要求学生直接用笔墨画一画。平时还要求学生画一些家养的可爱有趣的小狗、小鸡、金鱼等,以提高学习兴趣和为创作收集更多更广的资料素材。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构图,黑的山、白的昼、浓的烟、淡的雾、轻的云、重的山等,这些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国画知识与技能,将自己的观察与丰富的想象,十分生动的迁移到水墨作品的表现中。果然不少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出内容丰富、童趣盎然的少儿国画作品。如《丰硕图》、《丝瓜》等等,这些画形象简单生动,别有情趣。
由此证明:“笔墨练习→临摹作品→实践创作”,不但对小学美术的中国画教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国画这一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艺术为更多的人从小学习,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3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动态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我们要利用好文中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
劳动,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会发生相关动态。因此,在劳动中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比如画家王文彬的油画《夯歌》是描绘一群姑娘在打夯。在夯悬于半空的最紧张的瞬间,表现了年轻姑娘蓬勃的朝气和建设新农村的崇高理想。画面构图以倾斜的不稳定形式来加强打夯的动势,生动地表现出劳动的美感。
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之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描绘劳动中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
教材还重点展示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外画家对劳动动态美的不同风格的描绘作品中进行比较、欣赏。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为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试一试”和“提示”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一化解。“学生作业”的展示和“学习建议”都提示了对学生创作的要求。
教学时,教师讲劳动的故事,让学生回想自己在劳动的时候或看爸爸妈妈在劳动的时候是怎么样子的——例如扫地,人是弯着身子的,头是向下的,双手拿着扫把等等。为了更好的强化学生们心中的印象,我让学生进行模拟,通过模拟不但使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而且为学生更好的表现人物打下了基础。最后是学生欣赏书中作品,感受作品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再进行人物动态定位指导,学生就能够创作出不错的作品了。
但是,在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对人物构图必须进行巡视指导。构图的好坏是一幅画成败的关键,否则就不能表现出人物劳动中所体现的动态美。
所以,这节课人物动态线定位和构图指导非常重要。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4
小学生对美术课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认为美术课是副科,不影响升学, 学得好不好没有关系;有的认为画画要有天赋,自己将来不当画家,学不学无所谓;比较普遍的认为绘画比较难,因此部分学生对美术课兴趣不浓……面对这些情况, 如果美术教师只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作些理论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临摹,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兴趣很重要。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根据小学生好动不好静,好奇心强的特点,和从具象到抽象的教学规律,把绘画课设计成一系列手工制作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绘画教学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这学期,无论是三年级或是四年级,技能训练比较多,如布贴画、纸塑动物、剪纸、橡皮泥等,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如《纸塑动物》,小动物是小朋友最喜欢,废纸又是同学们最多的,再加上旧棉絮,用这些东西扎成所塑造的基本型,然后用废纸片一条一条地粘贴出小动物,最后进行彩绘美化。既轻又美观。同时,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提高自身技能
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技能业务学习外,还经常去图书馆学习美术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5
这节美术课的主旨是要在课堂中体现学习策略的指导,因此,在这节课中,我着重设计的几个环节,也是围绕着这个要求去做的。
由此,我制定《黑白撕贴画》的教学目标为:
1、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所撕的多种图形来进行想象;
2、掌握事物组合的次序;
3、学会合理处理黑、白、灰的关系。
学习策略的指导目标为:
1、让学生通过黑、白、灰三者关系的理解,了解颜色搭配的常用规律:深浅搭配。
2、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摸索出制作的方法;
3、撕贴画的具体制作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几个目标的达成有轻重。
1、“撕贴画”本身不是新授知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撕贴画所需要操作技术含量较低,因此我将重点放到色彩搭配上,所以重点在“黑、白、灰”的搭配之上,让学生体会并能够欣赏黑白灰效果。
2、撕贴画的具体制作步骤,我并不去着重强调,而是将整个环节让学生回忆一下,即:想—画—撕—贴
3、“想—画—撕—贴”重点给学生强调的了“想”,考虑的原因是我认为这能解决平时学生匆匆动手,不经思考的习惯,也是一种隐性的学习方法的渗透。
4、在撕的方法上加以演示,并不是本环节的重点,而是必要的环节,不然撕贴画少了一点具体指导和示范很容易走入误区,必要的扶并不会约束学生的`学习个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教学问题,需要反思与改进的。
(1)“教”与“做”脱节。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欣赏看的东西很多,往往使学生在眼界是有所提高,但对于如何操作还是缺少了必要的演示。使学生在欣赏完一节课后,对于作业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小练习作业的时间,并结合最后课堂作业形式层层展开,让学生的看的过程中就能掌握作业操作形式,不会在真正作业时感觉到困难,应该有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
(2)层次展开不明显。
学习的过程都是一个渐进过程,因此,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帮助作用。在课程展开的过程中,这种层次递进的感觉不是很明显,内容衔接不自然,内容有些跳跃性。可以在各个内容连接处加上转折性的语言或活动,使学习有连续性。
(3)“黑白灰”讲解缺少教师的直接演示。
教学过程中,黑白灰部分内容的讲解一直觉得没有讲清楚,学生作业最后对于黑白灰的概念仍旧没有意识到,其实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教师亲身示范,在投影仪下,可以利用已经准备好的黑白灰纸条进行现场摆置,让学生直接体会黑白灰的组成对于画面感观的影响。
总之,《黑白撕贴画》主要就是为了能让学生用撕贴这样能够简单操作的方法通过拼摆组合粘贴,体会黑白灰的搭配关系,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习黑白灰的搭配美感。同时,也让学生在平时色彩丰富的生活中,用黑白灰的角度去观察欣赏物体,并能发现美的存在。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6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实验教材,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和振奋。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践于课堂教学之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上体现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如何上好“造型表现”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分析、造型表现能力,同时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地抓住孩子们的心,渗透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从中知法、懂法、守法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值得去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上《校园里的花》(人教版美术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这一课之前,通过几次与老师的共同探讨,我在这节课上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上好此课我做了一番精心的准备,几束鲜花插在花瓶中摆放在讲桌上,把教室装点得格外漂亮。
当上课的铃声响过,学生们先后走进了教室,立刻被身边的各种鲜花所吸引,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首先,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抱花名。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各季节的`花名多。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一连串的名字:春天的迎春花、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梅花……
学生马上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课堂的学习中。我连声称赞着:“同学们,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的各种花的图片拿出来,在小组内相互传阅,并说说你喜欢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花。”教室内顿时热闹起来了,有的同学带来了杂志和挂历上花的图片,有的同学拿来了花的照片,还有的同学从网上下载了各种花的图片。
“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带来的花的图片,老师也作了准备。”我展示两幅中外画家的作品:宋代画家李嵩的《花篮图》、荷兰画家凡高的《向日葵》。“这些和你们带来的一样吗?”学生经过辨认后回答说:“不一样,这两幅是画!”“同学们说得很对,其实表现花的画还有很多,花卉一直是中外艺术家喜爱表现的内容。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喜欢表现花吗?”“因为花长得漂亮,很好看。”“对!这样的画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我又补充道:“还因为某些花象征人们高贵的品质,如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菊花、梅花傲雪开放;梅、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牡丹花在我国民间工艺品中随处可见,因为它象征着富贵,中国的国花就是牡丹花。”学生们仔细地倾听着我的讲课,有的还点着头。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7
这堂课教学教具准备充分,课堂层次分明,程序清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都完成的比较好,学生都能够独立制作出比较完整的浮雕星星,但教学难点完成的不是很好,很多学生都只是在四角星的'基础上加以变化,而且变化时,不够大胆,很拘谨。虽然课堂上我也展示并示范制作了几个其它造型的星星,但掌握的学生不多,应该在示范时,借助实物投影仪,让学生更清楚如何来制作,这样难点就能突破了。课堂上碎话多的毛病还需要改正,在学生试做这个环节,本来的设想是让学生发现问题后,自己先找解决的方法,我再总结,可是在课堂上,我又帮学生代劳了。总的来说,整堂课较平稳完整,如果能加入一点表演等形式,会让课堂气氛更活跃。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8
这个学期是我迈入工作的第一年。由于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我承担了三、四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
一个月下来,感受最深的就是上课学生太活泼,上课有点吵,特别是手工制作课,这也许跟我的教学经验不足有关。现仅从美术作业来谈一点反思。
首先,应该对学生创作的美术作业有个贴切的认识。其实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都蕴涵着丰富的内容,作为美术教师应该用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其实孩子因家庭,社会环境及自身的遗传因素,都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行为表现及操作中会参差不齐。比如三年级《老师您好》中我让他们画老师,学生能画出老师在上课时的.结构与动作关系,但是内容太单一,我让他们在自己的画上再添点东西,有的学生并能扩展成师生一组人就是有创造力的作业。因此在批改作业时放弃“一刀切”的武断做法,而是进行了人性化的尝试。
其次,对于学生创作的美术作业我们不能只注重作品所呈现的专业性美感。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能只用与别人的成功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横向的比较来判断,而应看自身的纵向发展,因此我在批学生作业时,会看看他的作业与前面的做比较,如果进步了,我会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有进步,并在下节课公开表扬;如果内容太单一,我会写上‘如果再添加点东西进去那更好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希望他们能对美术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作业质量得到提高。
再次,与学生多沟通,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多欣赏美的东西。现阶段,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改革,美术教育也迎来了新一轮创新,但现阶段六年级依然沿用老的一套教材,以前也是老的一套教学模式,那么是否有必要对其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呢?改革固然是有它进步的一面,但对于现阶段的六年纪要让其从老的思想观念完全转变也是不容易的,也不可行,对于他们还是必须要用老的一套教学模式去讲授,而对于三、四年级学生,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新美术教学的试点,也是我们新来美术老师的研究点,这对于我们是一次机遇和挑战,也是我们不断进步、不断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三年级学生和四年级学生年龄不一样,接受的事物也不一样,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接受事物也不断增加,思想也不断开阔,他们在画中就表现的不一样,因此这需要老师们与学生多沟通,充分领悟各年级在画中表现的思想和意境,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意识,最后所呈现的美术作品也形式多样,真正体现儿童画的价值所在。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9
对于教学结果,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我觉得在整个教学流程中,从音像引入、师生交流到学生表演都是成功的,这些环节确实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功地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学生的交流完整准确,学生的表演生动到位,从学生的表情上可以看到他们已经跃跃欲试。问题就出在我的示范上,我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有个更加直观的创作形象。可为什么就在我的示范之后,学生的作业就会缺乏个性,千篇一律呢?原因就是我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别是针对二期课改的学科特性,忽略了低年级学生源生态的东西,只关注到技能方面的细节部分。低年级学生对创作人物形象本来就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教师的示范正好给了学生一个台阶,使学生获得了形象上的目标,同时也失去了创作的条件,限制了学生的创作空间。真是示范惹的“祸”。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一情况,我在另一个班级的教学中及时纠正了教学流程。在听、看、说、演之后不再安排教师示范,而是在出示创作要求之后直接进入学生创作阶段。实践证明了这个改变是正确的。在经过了一系列铺垫之后,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人物创作丰富多样,动态生动,极富童趣,对雨中的人物形象也表现出了足够的认识。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我觉得,课堂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从而达到开发右脑的目的,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要求是非常严谨的。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计划全盘流产,就如本课中,整个创作前的教学设计合理有效,也确实激活了学生的被动知识,但恰恰就是一个小环节暨教师的示范葬送了一堂本可以完美的美术课。所以,我觉得美术课中的教师示范必须谨慎。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教师的示范,但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这个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右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传达的学习策略非常重要。不要盲目地运用示范,要充分考虑美术学科方面的本质,要充分考虑学生源生态的东西,要让学生有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想像与创作空间。这样,学生的创作才有价值。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0
你在童年的时候玩过泥巴吗?你手中的泥巴会听你的话吗?《塑个小动物》是<美术>第三册第13课的内容。为了让二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内容,我把课题改为《泥巴真听话》!一看课题就好象已经注入了活动的趣味性,不光是孩子们就连我们自己都很想知道泥巴怎么会听话呢?因此把泥巴作为本课的'学习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们天生爱玩爱动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泥塑制作的方法,陶冶审美情操,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
孩子们对玩沙玩泥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作为生活在山区的孩子,泥巴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对泥土的可塑性及用途有一些了解,所以我课前就布置学生在家亲自动手用水和泥巴先尝试玩泥巴的感觉。在教学中我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美观的泥塑作品,使学生知道泥塑是由什么做成,并让学生在欣赏中开眼界、激情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然后教师现场制作泥塑,把一块普通而又平凡的泥巴变成一个可爱的小动物,以“这泥巴可真听老师的话”来引出新课。
首先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揉一揉,亲身触摸泥巴,体验对泥巴的感觉,然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泥巴的特点,并探究出水放多了泥巴会沾手,水放少了泥巴就太硬的特性。
让学生动手制作泥塑,我给学生出示一些主题:如水果、蔬菜、玩具、点心等,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技法大胆想象,明确主题,构思制作出新颖而又别致的泥塑作品,教师可巡视指导。最后展示学生制作的每一幅作品,不管最终的效果如何我都给予鼓励。然后让他们自评、互评或师生共同评价,特别是让学生对自己制作比较精美、有创意的作品谈谈制作的过程,方法和体会。目的是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1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
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
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2
开学第一天的美术课,一4班学生给我的大体感觉是:全班课堂纪律很好,但总体上表现不够积极。整节课上只有5位学生先后主动举手发言(一4 班有47名同学,主动举手的同学才占到全班的9.2%),更多的问题都是我点名回答的。我觉得学生不够主动的原因有三:
一、因为第一天上课,学生还没有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
开学前的一个星期,学校专门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和开设讲座,对学生的生活行为和学习习惯进行培训,但我们知道,习惯是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形成的。虽然班级里分成8个学习小组,但当我提出问题要求小组讨论时,班级时并没有出现我想要看到的热烈讨论的场面。〔这里要做点说明:我校参照新课改的理念并学习杜郞口的教学模式,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在初一年级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在学习形式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个班级都分成6到8组,每组6人(由于人数关系,个别组是5人或者7人,不超过8人)。〕
二、美术课是在下午,学生已经比较疲劳了。
学校的作息时间是:早上6点40到校早读,上课时间是从7:30到11点20,上午有四节课,第节课45分钟,中间有两次10分钟的'课间活动、一次25分钟的课间操和一次5分钟的眼保健操。11点20到下午1点30第一节课之前,学生除去吃午饭和午睡的1个小时,其余时间还要进行学习。对于正在发育的初一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强度肯定是不小的,所以比起上午的课,下午的课在教学效果上肯定会打折扣(我想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
三、课前准备工作不够完善,没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欣赏课,虽然我在去年已经上过了,并且有相关的教案和课件。但我还是进行认真的准备:查看了新课标关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的学习目标,并看了“如何更好的进行美术欣赏”之类的文章,结合去年的教案和课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着手点,重新设计了教案和课件。中午我把课件拷到了美术教室的电脑中,但在我下午上课之前,学校的另外一位美术老师(是我的老婆)打电话过来,说她本要上课的初三教室里的电脑突然出了问题,要到美术教室上课,(没办法)所以我只好在教室上课了。其实,学校是有两间美术教室的,但只有一间有多媒体设备。考虑到这学期学生要循环使用美术课本,所以我在开学前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把另外一间美术教室装上多媒体,但是昨天才装好。还有教室长时间没有打扫,所以只能等打扫过才能进去上课。
基于上面的原因,我只能临时改变计划在一4班教室里上课,但已经没有了上课的节奏了,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评论:当然,我对初一4班的这种感觉只是一节课的感性判断,这一感觉是否准确还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才能进行判断。还有,我还需要访谈调查一4班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听听他们对一4 班的感觉,这样才能作出一定的评价。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3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使我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学前反思: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是让学生阅读课本,进而提出定量分析的化学方法及常用方法来引入课题,然后以一道很基础的酸碱反应习题使学生把中和滴定的实质理解清楚,进而得出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这样的设计使培养了学生通过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了新知识,不会造成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断层,造成理解障碍。
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分组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还安排了学生代替教师做演示实验实验,到他们操作错误处让他们停下,作为典例来让学生判断并加以纠正,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学生记忆深刻。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我采用由易到难的手法,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
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
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在前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实验操作。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
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我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问题。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4
我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及教学的实际情况,突破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千人一面的死板式教学,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下面,我就针对美术第三册教材中的《捏泥巴》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这节课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导入,欣赏陶瓷艺术作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身“捏泥巴”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项熟悉的游戏,在小的时候大都随意的捏过这样或那样的东西,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情绪十分激动。在教学中,我提出质疑:陶制品是如何制成的呢? “我亲自演示给同学们看。”我用按的`方法,把橡皮泥变成了扁的。”“我用搓的方法,把橡皮泥变成了细条,就象面条一样。”“我用捏的方法,把橡皮泥变成了一朵花。”学生看完老师的示范作品之后,让学生给大家总结出泥塑的方法,进而,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书,泥塑方法——1、揉。2、按。3、搓。4、捏等方法。使深奥的字便的具体形象,学生对其含义也迎刃而解。
接着,我又布置了本课作业——捏容器。提出要求:“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组捏的容器多。”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大胆探索与创新。在下课之前,我还安排了让学生下座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5
本课的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通欣赏图片、照片了解窗子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及形状。学生根据想象,运用不同的绘画制作方法表现窗外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设计的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鼓励学生运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窗外的景色。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启发学生想象表现窗外的景色。
针对本课的目的、重点、难点和学生个性特点,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过程。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出示学校和所上班级的窗景照片,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
2、讲授新课,激发想象,享受创造。
首先让学生通过班级的窗景照片了解窗子的结构。再请学生谈除了常见窗子的样式,你还见过哪些样式的窗子。课件出示窗子的样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接着启发学生想象,创造景色。我请学生谈透过窗子经常能看到的景色。再通过欣赏课件出示景色图片“四季的变幻、日夜的更替”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想象透过窗子想看到的景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后学习制作方法。通过分析范画,引导学生分析运用的表现方法有a、绘画b、剪贴。明确作品中运用不同方法采用的技巧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3、作品展示,体验成功。
4、拓展延伸,审美提高。
教学反思:
1、在前两个环节设计中利用多媒体展现的照片和图片,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而且,这次的课件是我自己制作的,这对我而言是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一大提高。使我感受到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美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多媒体将图形、图像、文本、视频、声音等,经过处理后再生动地表现出来。它的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使往日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情绪,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本课的层次性很清晰。特别是能通过分析范画,使学生在观察、分析中了解到可以采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解决本课的重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本次的教学评价不到位。特别是最后的总结性评价简单、仓促。课后反思使我认识到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4、通过这次教学,还使我看到在平时“学生如何合作?”训练不到位。在课堂中,出现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和制作,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和制作,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甚至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要从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和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入手,养成合作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04-01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09-02
美术老师教学反思06-07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04-19
美术教学反思11-01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心得01-08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11-03
美术教学反思范文03-22
初中美术教师教学反思4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