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生命》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谈生命》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
《谈生命》是冰心于1947年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并没有在生命的定义解释上做文章,而是把抽象的生命理念比喻为具体可感的春水和小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生命的图画。作者通过描写“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全部的生命历程,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的丰富多彩,同时揭示了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痛苦和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表达了作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全文感情基调高亢达观,许多语句庄重而精警生动又富含思想,是作者几十年人生体验的感悟与结晶。阅读本文不仅能获得审美享受而且能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示。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非常喜欢文质兼美的散文,尤其是本文如行云流水一般,节奏感很强,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画面感强易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把优美的文字在大脑中转化成具体可感的画面。但是本文中有一些语句含义深刻,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指导学生利用阅读期待和阅读反思进行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自由畅谈。教师只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适当点拨和启发,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计思路】
教学本课时,为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采用“板块式”教学结构,将教学过程共分为六个板块,即: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自选学法,品读文章──拓展迁移,感悟升华──推荐书目,课外延伸──反思小结,巩固创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文中生字生词的写法和基本含义,能够联系已有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际品味文中富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⑵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点拨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读书思考交流与感悟。
⑵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活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阅读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树立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的思想情感。
⑵培养学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的事物。
2、正确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品味文中富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3、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⑴将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等学科有机整合和渗透,从而更好的理解本文将抽象事物形象化的写法。
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一种恰当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与理解。同时在重点处留空白,在难点处留空白,在知识延伸处留空白,给学生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教学方法】
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法指导】
通过对文中关键语句的圈点勾画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小组合作探究领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反映世间万物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配以激昂高亢的钢琴曲《命运》,让学生思考看到画面都产生了哪些联想。学生欣赏多媒体画面,聆听音乐。
(设计意图:渲染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奠定基础。)
三、教师为学生提供四种学习方法
朗读法;点评法;构图法;质疑法。学生从四种学习方法中任意选择一种进行自主学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平台。)
四、说话练习
教师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出示三个与生命有关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从中自由选择,进行表达。从教师给定的三个开放性题目中任意选择一个进行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意在尊重每一个学生对生命的独特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课外延伸
教师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目,进行课外延伸。学生可以互相交流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图书馆,现代网络技术等语文课程资源,以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交流,进一步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
六、教师指导学生填写阅读体验报告单和自我评价单
学生从“知识上的收获,思想上的收获,方法上的收获”三个方面填写阅读体验报告单并进行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谈生命》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本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读书活动。我认为语文课堂上绝对不能少了学生的朗朗书声,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可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旨。因此,要通过朗读,引领学生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
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和做批注的方法来进行学习。通过对重点段落和重点词语的点评赏析,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达到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的目的。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可能会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积累,我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写在书中,以实现学生学习的深入和主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本节课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方法。针对本文画面感强,适合朗读以及语句含义深刻等特点,我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方法,即:朗读法,构图法,点评法,质疑法。学生犹如进入了学法超市,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的爱好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风采,促进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课堂教学不能只是就文本讲解文本,而是应当以文本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我设计了“创作天地”这一环节,里面设计了三间创作室:
1、以“生命”为话题说一段话。
2、冰心把生命比做春水和小树,你还想把生命比做什么?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不怕困难,昂扬向上的人的事迹?
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将语文学习的空间由课内拓展延伸到了课外,实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化,也使学生逐步意识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进而爱生活,爱语文。
【点评】
《谈生命》一课是刁英芳老师在哈尔滨市素质教育研讨会上所作的一堂课,此课曾荣获市级一等奖。刁英芳老师的《谈生命》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设计实效性。
教者在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将课堂流程分为六大版块,版块之间环环相扣,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的走进作品,走进生活,在感受文章优美意境的同时,又能不断的去创造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小组讨论中求同存异,各抒己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第二:学法多样性。
本课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方法,同时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尊重了学生选择学法的权利,同时也使学生能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理解,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奠定了基础。
第三:内容拓展性。
围绕着“生命”这一主题,为学生提供了三个话题,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说话练习。这一环节的设置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拓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为深广的空间;同时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多篇文章进行课外阅读,实现了课堂内外的沟通和衔接,调动了学生课下学习语文的热情,将新课标中的探索式学习巧妙而自然的融入实际教学。
总之,《谈生命》教学设计发挥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意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获得了审美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谈生命》教学反思2
在教学各环节中,自己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特别在感悟生命的形象美(春水,小树)和哲理美时(在文中选择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说明理由),学生的语言表达,对文字的品析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让老师无比欣喜。另外,学生联系生活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司马迁,屈原,张海迪,霍金,凡高,雷锋,丛飞等)和自己生活中的实例(如刚学过的课文,刚结束的运动会等)谈对自己生命的启迪时已经打开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丰富的情感阀门,不仅学生的`热情达到了高潮,同时也达到了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引导的作用。
但是本节课也还存在遗憾,在赏读了作者形象生动,富含哲理的语言描写后,让学生也来表达生命时(生命像……),学生的仿写比较肤浅没能引导他们学习作者不仅形象而且具体的语言表达,另外对于精美散文,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学习,努力改进,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更上新台阶。
《谈生命》教学反思3
这节课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生命。本文无论从语言,还是文章所透露的意义,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学习的,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语言和文章的意义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命像……,他经历…… ,他是这样做得……。”“我喜欢……,(句子或词语)因为它采用了……的写法(修辞),表现……的感情,我从中领悟到了……”这些开发性的问题,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章。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比较适应这样的形式。
讲完这节课后,最大的感触是自己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在对文章知识的扩展上,与学生能力的.训练上,都是有欠缺的。例如,对冰心散文知识的扩展,语言的能力渗透,都很深入。并且把课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一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九年级授课与其他年级的不同,也明白了知识的储备对教师的重要,更让我明白了同研一节课的意义。
《谈生命》教学反思4
《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和哲理意蕴的抒情散文,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论理交融。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一上课,我就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4点),给学生一个清楚的印象和一个明确的方向,为了达到这几个目标,我将这一节课的设计分成四个板块(照应教学目标)。
第一个板块:引用名言导入后,推荐课文和作者,再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落实字词。这一环节主要是落实基础,积累。
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这篇文章在形式上没有分段,可层次标志却很分明,这有助于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各层意思,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
第三个板块:探究了解,主要是突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富于深意的句子,从而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第四个板块:联想体验,目的是通过“仿写”训练,由课文拓展到现实,让学生从更深的`意义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释,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特别是品读不够细腻,不够充分,教师在这一环节指导不够,学生的交流不够开放,不够精彩。如果在阅读这一环节上处理得好一些,课堂气氛、学生表现会相应地好起来,这一节课将会更圆满。
《谈生命》教学反思5
《谈生命》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生命。本文无论从语言,还是文章所透露的意义,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学习的。而此次授课的对象是职高二年级的学生,职高的学生在语文基础上来说相对比较薄弱,对知识的理解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也较差一些,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语言和文章的意义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命像……,他经历……,他是这样做得……。”“我从中领悟到了……”这些开发性的问题,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章。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比较适应这样的形式。
在课堂中,职业技术教育要注意把学习语文和培养相应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职业场景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努力做到为工作、为生活而学习。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可以说有得有失。
成功之处:
职高的学生在这节课中,我考虑的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课文给他们带来的思考,让他们懂得去思考人生、思考对待生命的态度。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毕竟职高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很少受到表扬,因此在课堂中,我积极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回答无论对与错,都给予学生大大的表扬,让学生能够更积极的参与课堂,明白自己也是行的。因而此次教学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难易分配合理;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实施比较顺利;学生在本节课中受到了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运用技巧;在探究中安排朗读,读思结合,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力和理解力;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读中悟,读后交流,畅谈感想,理解语句,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不足之处:
作为职高教育,在没有应试压力的情况下,还未充分做到使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除此之外,可以选择更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说,有话说“,积极引导学生真正的爱语文,学会如何清楚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谈生命》教学反思6
1.《谈生命》一文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阅读“一江春水”由小溪而大海流动的内容,从词句中感受生命的激情以及生命由“弱小——壮大——归化”的规律;继而引导学生阅读文中春水流动中的四个“有时候”,体会生命过程的曲折和大起大落;再引导学生阅读小树成长的“春夏秋冬”,体会生命过程的平静与温馨,并通过品读、讨论、交流让学生感悟:生老病死是自然之规律,有价值的生命却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2. 讲述生命故事,很多同学听了后都非常感动,感慨万千,对生命仿佛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我能看出他们个个激动的表情,不禁为自己能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而高兴,让他们可以尽情地畅谈对生命的感悟与品味。
3.新课程告诉我们,教学应建立注重人的生命发展的价值观,即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移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且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是生命价值最大化的.课堂,是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借课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所言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的内涵。真正做到理解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体会生命的魅力。并关注身边的种种生命形态,珍惜生命的每时每刻,轻视生命的坎坷,顽强执著地体现生命的可贵,在生命力的发挥和奉献中,创造出生命的壮丽和辉煌。
《谈生命》教学反思7
接到要讲本节课的时候,心中有点怨言,身为初四的老师身心都经受着巨大的压力,再讲这样一节课,真是有点承受不了,所以最先的准备有点草草了事,当第一次试讲的时候发现,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很不好,才决定认真准备。
这节课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生命。本文无论从语言,还是文章所透露的意义,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学习的,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语言和文章的意义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命像……,他经历……,他是这样做得……。”“我喜欢……,因为它采用了……的写法,表现……的感情,我从中领悟到了……”这些开发性的问题,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章。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比较适应这样的形式。
在听完塔中老师的授课后,最大的感触是自己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邹老师在对文章知识的扩展上,与学生能力的训练上,都是我不能企及的。例如,对冰心散文知识的扩展,语言的能力渗透,都很深入。并且把课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一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初四授课与其他年级的不同,也明白了知识的储备对教师的重要,更让我明白了同研一节课的意义。
《谈生命》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朗诵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领会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思想内容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含蓄深沉的感情,深刻理解人生意义。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2、深入体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教学情境及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
教学手段、方法:
1、创设情境,以优美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引领学生深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一)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介绍作者:略
(2)、背景介绍:
(3)字、词识记积累
2、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由老师和几名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并配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听读后让学生谈谈听读课文的体会,以及怎样把握朗读的语气、语调等。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一段课文练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研读赏析:(目标练习)
1、研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全文可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一句。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层: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合作交流
(1)、作者用什么来比喻人的一生?春水和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学生讨论明确:
一江春水 东流历程 向前、 曲折、 复杂 、多变 象征人生之河
一棵小树 春秋四季 发荣、 滋长、 繁盛 、凋零 象征生命之树
以春水和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
(2)、在这几种生命历程中,春水和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
学生讨论明确 :
春水:聚集力量——快乐勇敢地流走——愤怒地奔腾和怒吼——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一声不响地流入、消融、归化
小树:勇敢快乐地破壳——雨中吟唱风中跳舞——挣脱、挺立——宁静和怡悦——消融、归化、无乐无哀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明确:
最后一层全是议论。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从表达主题方面说,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写之后,再阐明文旨,深化主题;从结构方面说,起着绾结全文的作用,这是对生命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3、赏析文章之美
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感受文章之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文章美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教师从四个方面带领学生赏析品味。
(1)、形象美
(2)、情感美
(3)、哲理美
(4)、语言美
学生从文中找出具有以上特点的句子,分析研讨过程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希望能对提高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帮组。
4、总结感悟
(1)、教师提问:你从课文中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生命的规律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
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
(2)、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目标检测)
1、课堂检测
仿句练习: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造句。或续写几句"生命像什么..........."
2、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
(2)、以“生命”为话题作文。
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生命的本质—— 蓬勃成长 奋勇前进
生命的规律—— 幸福与快乐相伴
顺利与曲折相随
《谈生命》教学反思9
似乎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比其他科的要求更高,也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功底,自我感觉吧教学语言很流畅,语言表达似乎很得心应手,这点在课后,从听课同事那里得到了首肯。总之这节课,从内容到形式我自认为上得比较成功,当然,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不是完美但求尽善尽美。课后,我认真的反思了一下,从这节课我得到两点了最深刻的认识。
一、 要想上好课,认真备课是关键。
《谈生命 》之前我也上过,说实话,平时上课随意性大,一节课的内容可以上成两节课,两节课的内容可拖到三节课;而这次是示范课,且要把原先是两节课的内容压宿到一节课里完成,课件设计从内容的取舍、重难点的凸显及各个环节时间的安排等方面,怎样才能抓住要点而又不被时间所困,这必须吃透课本,为此我反复地去读,至少不下于十遍吧。
而且,作为语文这门特殊的学科,我认为不仅在内容上要求完美,其教学形式上也应该有一种流畅的美,尽显语文的艺术性。这点我在备课时就考虑到了,比如说本节课的朗读(教法之一·朗读教学法),在初读原文的第一个环节,因考虑到时间问题,我并没有按照常规听朗读录音带或大家集体朗读一遍,而是让同学们自由选择其中的一小节朗读,既能检查学生预读情况,也能节约时间;再次,在研析课文时,根据课文的情境,我让男女生分读相关的部分,去体味生命中遭遇暴风雨和享受成功快乐时的情境;再到课文最后哲理部分,我让同学们集体朗读,理解和感悟课文重点。所以,朗读不仅要考虑到内容,在形式上我也力求美,让读者也让听者新鲜而不厌烦。
总之,要想上好课,我认为一个敬业的老师,不管你上的是示范课还是平时的教学课,都必须认真备好每节课,那样你自己上起课来也会得心应手,有种成就感。
二、 要想上好课,课前备学生也是关键。
作为一个老师,你备好课,只能说是你自己完成了对这一课的认识、理解。你怎样才能有效地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过去,我们的办法是填鸭式,整堂课,老师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一道来,唯恐学生记不下来,反复讲来反复讲去,学生被动的在那里听,机械得在那里记,尝试不到学习的.乐趣。长期下来学生的思维滞留,想象和联想的能力被锁闭------ ----所以,我认为老师每上一节课前,得在老师和学生间搭建一个桥梁,让学生参与到备课中来。怎么参与?这是老师的问题。就拿我的这节课来说,我在备课时遭遇的问题,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那么,何不把相关的任务教给学生呢?让他们去预习课文。当然这个预习,不仅仅是读课文、认识生字词语,要带着问题去“备”课文,作为老师你只有自己先背好了课,才知道出哪些问题让学生“备”课去。能让学生和你一样提前备课,我认为这点很重要。它既节约了课堂时间,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
所以,在教学中,老师是方向标,老师是放飞学生风筝的那根线,你想让它飞得多高飞得多远,你得认真备课,你得有技巧哦!
《谈生命》教学反思10
在新课堂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之下,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关注“学生想怎么学”,关注“学的活动”的组织,关注“学生怎样学才是高效的”。因此,我将以《谈生命》课后反思为契机,做一点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尝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理念:
一、反思教材
《谈生命》这篇散文诗冰心老人用一生的谱写出的对生命本质的领悟,语言精彩明丽,细腻典雅,把“冰心体”的语言风格诠释的淋漓尽致,章法验证,哲思深邃,道出了她经历沧桑,品尝到的酸甜苦辣的生命感。
生命是一个抽象的话题,初中生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含的丰富哲理。我想这也是教材编写者把这篇文章安排在九年级下册的用意所在,这一单元以中外名人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为基石,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对青春期的学生来说犹如一盏盏明灯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新课程标准》对散文的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结合《谈生命》这篇文章的特点以及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的基础上,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在朗读中品味文章精美洗炼的语言,激发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3.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感受和借鉴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余映潮老师对语文教学有这样的感悟:“要懂得语文教学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形成、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新课程也提出,既要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又要关注文本“为什么这么写”。因此,教会学生自主欣赏文章,尤为重要,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品味文章细腻典雅的语言,在品味中感知冰心的语言风格,在品味中感受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同时,一节课的时间要求没有多少生活阅历的初中生体味生命的哲理是有难度的,阅读作品易停留在表面,很难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深邃的哲思。很难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感悟和思考,因此我把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反思教法
对教学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理念上,我以“以学定教”为着眼点。在课前,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在课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后,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在具体教学中,用朗读法、讨论法,引导点拨学生走进课文情境,细心体会,反复揣摩。用美点寻踪法,让学生自主发现精彩句子,在涵咏品味中接受美的熏陶,我还会用诵读想象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三、反思学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指导思想,如圈点勾画批注法,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式扫除字词障碍,提出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质疑法,涵咏品味法在充分的谈论交流互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等有利于学生的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的方式,实践练习法,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交换苹果不知交换思想,闭门造车不如互通有无”,学生在思考、讨论、品评、赏析中快乐学习,在快乐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四、反思教学过程
通过对本课内容的解读和思考,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的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自主预习,教师依据学情决定教学内容。
《谈生命》语言富含哲理,是冰心一生智慧的结晶,要读懂读透,应该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课前预习中注重预习,注重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了解作者冰心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艺术风格,知人论世,为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点定基石。同时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式初步阅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提出质疑,从而教师得到第一手的学生学业学情资料。学情前测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谈生命》的主要内容。(了解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2)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有哪一些?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
(3)《谈生命》中最精彩的内容或语言有哪一些?(了解学生的对文章语言初步的鉴赏能力)
4)我的疑惑或困难有哪一些?(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其中还蕴含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等隐性的预测)通过这一环节,老师便可依据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
课中:依据学情,把握教学流程。
散文鉴赏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谈生命》一文是散文中的典范之作,所以我将重视学法指导,兼顾学法实践。设想“以读贯之,活动充分,方法引路。”教学过程只能是预设,教学流程却是动态生成的,我在设计上遵循把“我要这样教”转变为“学生怎样学才好”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以下学生“学的活动”。
(一)轻叩心门,感受生命的律动
这个环节我将通过学生对“生命”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
教师在黑板上写上“生命”二字,并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生命二字,你会想到那些词语景物或者故事?以此导入课文。
设计此环节是激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思考,各抒己见,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从而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叩开生命感悟之门。
(二)敞开心扉,畅谈生命感受
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用“读”与“说”的方式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串起课文内容。根据新课标的主题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同时,新课标对阅读教学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在这一环节将以“读”贯之,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我以读课文第一句“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切入,请学生自由朗诵课文,并在朗读中寻找:文中说生命像什么?通过这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迅速理清作者的思路,板书课文内容。
然后,教师范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范读后与学生共同探讨课文各部分的朗读感情基调。“‘生命如一江春水’部分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生命如一棵小树’部分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指导学生学会基本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在学生明确文章的朗读感情基调后,让男生一起激昂响亮地朗读“一江春水”部分,让女生一起舒缓深沉地朗读“一棵小树”部分,全班高昂有力地齐读揭示生命本质的部分。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哲理美以及生命的内涵。
教师点播指导:
(1)作者是怎样谈生命的,作者把生命比做什么?
(2)请依据课文原文内容,说一说生命像什么?并用“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或“生命像一棵小树”开头。在学生朗读师生评价之后,教师继续点播引导,
(3)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命像什么?
这个环节让学生的视线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像一条线索,串起了课文内容。预设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依据自己的独特体验筛选出课文的信息。之后又能结合自身体验,畅谈生命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感悟和思考中进一步触摸到生命的内涵。
(三)品味美文,汲取生命智慧
编者在单元提示中指出:欣赏散文要反复朗读,认真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有些精美的篇章和段落要熟读成诵。同时,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张扬。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基于以上的思考,这一环节的的学生活动围绕品读课文展开,流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1.学生自主活动,深入地记背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内容,并在课堂上交流,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2.谈谈欣赏散文语言的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加以点拨,各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学生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散文鉴赏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预设学生将会从生动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等方面入来选取语句,进行赏读,从品味词语所蕴含的情感,品味修辞手法的作用,品味写作手法等角度去赏析一篇散文,还有运用联想想象语、圈点勾画法、换字法、比较法等具体鉴赏法。
3.自主品析语言
方法及要求:请同学们找出部分中感受最深刻的语句,反复品读,揣摩,读出你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在此基础上,设计答记者问的语文活动,具体构想是这样的:
问题围绕“你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感悟,在文中你又是如何表述的?”也可以是同学们预习时的疑难问题。将学生分成男女两大组,一组作为记者的身份上来提问,一组以冰心的身份来解答,然后再交换身份,继续进行。
这是教学中努力突破的重点,尤其是对文章极富个性的语言赏读,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演练的好契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目标,充分地想办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这样可能会在课堂上形成各抒己见、人人争议的小高潮。
“知识无底,学如积薪。”“冰心体”散文语言清新明丽、细腻温婉,很值得学生习作借鉴,平时注意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四)回问自我,把握生命脉搏
这个环节将引导学生将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渗透到自己的思想当中,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这是本堂课教学的难点,为让学生有一个理解的梯度,我以冰心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她的生命历程,并印发陈子善撰写的《生命的璀璨瑰丽》,让学生感受到她是如何乐观而从容地直面生命中的一切遭遇的。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去做,才不枉生命的馈赠。
本环节设计切合新课标所提倡的“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生活,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回顾总结,感悟生命的真谛
这个环节将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作一个总结性思考。方法及要求:讨论作为一篇散文,本文所涉及的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作者是如何生动化、形象化地表达自己生命的感悟的?预设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解读:蕴藉悠远的生命喻像;明朗灵动、含蓄隽永的语言风格;冷静而沉郁的生命思考。教师总结语:对生命的无常,我们钦佩作者的冷静,作者既非仰天长啸也非低眉轻吟,而是畅快地抒写是大自然、宇宙最真实的生命状态;既非讴歌生命的壮美绚丽,也非赞颂生命的恬静,而是抒写了亘古的不息的生命气息;既非低靡消沉也非意气慷慨,而是在明快的描写中蕴含沉郁冷静的生命思考。感谢生命中的快乐容易,感谢生命中的痛苦何其困难,对生命中的苦与乐,一样的敬重,一样的感恩,表现了作者积极生命态度,“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气魄!如此豁达的生命观!真让人警醒深思!”
五、反思教学效果
课末:依据学情选定课堂练习
课到尾声,哪些知识需进一步巩固,那些能力需进一步历练,皆由学情而定,学生已当堂掌握的,就没有必要练习了。学生对生命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此时,教师依据学情让学生选定课堂练习:可尽情朗诵直至背诵;可写自己读冰心作品的读书心得;也可从“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生发开去,联系自身写一段生活经历。这样分层作业,学生可据自己的喜好,潜心做课堂练习了。这样设计,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内化,检验了教学效果。还锻炼了学生的朗诵能力、赏析能力、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这便是依据学情选定课堂练习的好处。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堂拓展等等方面的设定,都应以学生为主,依据学情而定才是科学实用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体现,孩子们的各项能力才能得以提升,达到“不教”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六、反思板书
在板书过程中,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也就是以“冰心是如何生动化、形象化地表达自己生命的感悟的?”为线索来设计板书,运用直观画面的形式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并贯穿学法指导,体现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谈生命》教学反思11
《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宏阔形象,鲜明生动,而且文字精练、老到,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诗。全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说出了作者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针对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强调朗读。我虽然注重了朗读,但是,从整体来看,朗读两还是不够。在理解内容、分析比喻句的含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因为,学生阅读完之后,好像又懂得了一点意思,有说不出,也说不明白,没办法,只好临时改变主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多次的指导。另外,在品析句子的时候,也花了不少的时间。从这两方面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缺陷很大。如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我最迷惑的问题。长期以来,我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想在理解作者的感情的问题上,进一步拓展,但也未能达到要求,在下一篇课文尽可能做得更好。
《谈生命》教学反思12
初接触《谈生命》一课,感觉不知道怎么讲,不知从哪里切入,反复看了几遍教学参考书,都觉得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是一篇具有感性化和理性化的散文,或者说是一篇哲理性的散文,教学参考说得也比较笼统,最后我觉得还是以文中的两个比喻切入比较好,而不是单纯地分层次,如果按照教参的方法,我觉得会把文章分得支离破碎,无法把握文章整体。
我先让学生熟悉课文,然后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讨论,只要这几个问题讨论明白了,全篇文章也就理解了。这几个问题是这样设计的:
1、冰心老人把生命比做什么?你认为这种比喻恰当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2、“他经过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这两句话分别写出了人生怎么样的处境?
3、“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成长的便成了空壳!”对这句话怎么样理解?
4、说说你对“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一句话的认识。
5、用一个比喻句写出自己读罢此文后的感受。
6、能写出如此深刻的生命体验的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7、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各有不同,请列举你看到的不同的人的不同的生活态度。
8、读罢此文,我们不禁想到自己,请用文情并茂的语言,谈一谈今后你怎么对待生命。
我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又找了一些资料,设计了这样八个题,我认为只要学生把这八个问题讨论清楚了,也就能理解了这篇课文。
通过课堂授课,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学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讨论结果时,我觉得很欣慰。第一问是很好答的,关键是对这两个比喻句的理解。有的学生的答案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感觉到学生理解得非常好。有的学生答:一江春水总是向东流,小树总是向上生长,生命像一江春水,像小树,也就是说生命也有方向也有目标。有学生答: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过程中,要经历险滩,要遇到岩石的阻挡,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的时候是顺境,有的时候是逆境,但是不管怎么样,江水总是不改方向,向东流去;小树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暴风骤雨,闪电雷击的考验,但是小树会顽强地抵御大自然的风风雨的袭击,不断地向上延伸。生命也是这样,有时是一帆风顺,有时要经历艰难险阻,但是顽强的生命也会不断地克服困难,顽强地向自己的目标生长发育。还有的学生答:一江春水在向东流的过程中,力量是不可阻挡的,小树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生命力是顽强的,生命也是这样的,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生命力是强大的,是活跃的。还有一些回答也是非常好的,很有新意。听了这些回答,就连我都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新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基本上使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旋律,加深了对生命的认识。
在把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后再接下来讨论重点语句的理解,使得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了作者对生命规律、生命历程中的艰难与幸福的辩证法,以及幸福含义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罢此文的感受,学生谈得非常好,能展开来,从古说到今,又联系到自己,确实说出了一些对生命的感受。
讲完此课后,感觉心里特别畅快,虽然是一片有些深度的散文,但是只要找好切入点,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体会,教师引导好,学生会学到很多,甚至是课本以外的知识。
《谈生命》教学反思13
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倡导者和实施者。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关注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新要求,关注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才能激活整个课堂,迎来教室里的星光灿烂。
一、关注阅读教学的新策略
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标,并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本文是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通过朗读、精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主旨的目的。
二、关注学习方式的新举措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旨在解决语文教学中长期采用灌输式所带来的缺憾。灌输式语文教学中师生双方一方是主体,一方是客体,作为客体的信息接受者只有被动地接受、理解主体发出的信息。而“对话”不同于灌输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和非对称性,它具有多向性和对称性,在对话中双方都是主体。在对话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一种灌输与被管束的关系,也不是任何一方的任意阐释,而是一种平等的`双向的交流关系。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在解读文字“生命是一江春水” 这一部分,理解了生命的状态和过程的基础上,采用了学法指导,分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间,教师适时点拨,教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同学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虚心好学的品质;培养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优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改善,小组的学习形式得到强化,学生间互动交流的频率更高,因而研究的气氛更强烈。 小组学习也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关注学生情感的新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从不同的角度强调,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不能代替语文实践和实践中的经验积累。“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要激活课堂,就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在导入部分,把学生置于广袤的沙漠,激起学生的感性体验,从而唤起他们对更多话题作文优秀范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实录、备课资料、同步试卷、美文、高考模拟试卷、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生命本质的探究兴趣。在讲读“生命是一江春水”这一部分时,通过分析朗读时的情感变化,有情感激越,有心平气和,在不断变化的情感体验中认识生命本质和规律。在领悟了冰心老人笔下的生命之后,要求同学们采用“生命象……”的句式,诠释自己对生命的独到见解,讲练结合,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组织能力。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课堂设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发挥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四、关注知识体系的新建构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学习材料、学习问题的探索研究、探寻追究,自我建构,自我生成了一些新的东西。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发展。从课堂设计看,在品味关键语句和课外延伸这两个环节中,旨在因势利导,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从知识到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去实现目标。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怎样达到让语文学科以情育人,以美怡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所有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谈生命》教学反思14
1、本文是哲理散文,通过朗读、精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位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主旨的目的。
2、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体验,探讨对生命的理解,加深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方法的引导,有助于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创新能力。
4、拓展延伸,在领会文章主旨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感受韵文学科以情育人,以美动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谈生命》教学反思15
《谈生命》是冰心先生早年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论理交融。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一上课,我就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4点),给学生一个清楚的印象和一个明确的方向,为了达到这几个目标,我将这一节课的设计分成四个板块(照应教学目标)。
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的方法学习课文,理清层次。活动是这样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生命感悟和认识的三句话,并以这三句话为依据,把文章划分为四层。这篇文章在形式上没有分段,可层次标志却很分明,学生只要用心读,这四句话并不难找。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筛选、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用“术语点评”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探究文章的写法。活动过程是这样的:请你尝试用“术语点评”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所说的`“术语”,指的是文章的表达技巧,如: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等。结构手法:照应、过渡、引出下文、总结全文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问、设问等。这一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在发现中,点评中深入学习课文,学习散文多种多样的表达,学习散文语言的精美。
第三个板块,引导学生理解富于深意的句子,从而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
第四个板块:联想体验,目的是通过“仿写”训练,由课文拓展到现实,让学生从更深的意义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释,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由于课前朗读不够充分,课堂上朗读也不够多,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生疏,使品读不够流畅,不够充分。如果在阅读这一环节上处理得好一些,课堂气氛、学生表现会更好!
【《谈生命》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谈生命教学反思10-04
《谈礼貌》教学反思04-15
谈礼貌教学反思04-02
《谈读书》教学反思11-07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4-02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4-05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5-02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4-10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5篇12-29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