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
《鸟的天堂》一课,脉络清晰,记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教学这样的课文,就是要通过朗读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教学中我就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没想到想象不仅产生了丰富的画面,还产生了我所没想到的。
一、在想象中丰富画面
学习课文时,我以作者的心情为线索组织教学。在第一部分,学生不难体会作者惊讶、赞叹的心情。我先让孩子们找到形容树的词句体会,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惊讶,重点放在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写树的部分。这一段话语句非常生动: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也许是文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是很远,除了感受到一些美丽与生机之外,似乎没有深深地打动他们。或许是心还没有沉静下来,所以很难感受到作者这份在宁静中的美吧。
一直以为看景读景,是非要带着这颗善感宁静的心才能品味到其中的美丽的。为了能给学生营造气氛,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我开始动情地朗读这一段话,慢慢地,孩子们的脸上有了一丝沉醉的气息,好像已渐入佳境。当我读完课文,他们开始踊跃地描述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
生1:我看到一棵很大很大的榕树,像一片森林,树叶碧绿碧绿的,把河水都映绿了。
生2:我看到大榕树的叶子非常光滑,像涂了蜡一样,反射着那翠绿的颜色,刺得我们眼睛都有睁不开。
生3:我看到一树碧绿的叶子,树叶微微地颤动着,好像榕树正在悄悄长大。
生4……
听着孩子们的描述,我心中窃喜,看来这一招还真管用。记得以前学习这种画面感很强的文章,也常用这种方法,而且屡试不爽。当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文字时,才能让想象插上翅膀,调动已有的经验与积累,与作者的文字衔接起来,填充认知上的一些空白,让画面变得丰富生动。
二、我所没想到的
第一部分的教学取得成功,于是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又故伎重演,引导学生想象榕树周围千鸟竞飞、百鸟齐鸣的景象。我先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晨光中的大榕树,“……那翠绿的颜色,更加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突然,静寂的树林中起了一声鸟叫……”这一次学生更加踊跃,他们迫不及待地向我述说出现在自己眼前的画面:
生1:我看到许多鸟在我周围飞,它们挡住了我的视线,我的眼睛里除了鸟再也看不到别的。
生2:鸟太多了有的甚至停在我的头上、落在我的肩上。
生3:我仿佛看到了一场精彩的联欢会,最先飞出来的是报幕的主持人,然后鸟儿们依次出场,纷纷登台表演节目。
我忍不住为学生丰富的想象叫好,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看到鸟飞出来拉屎。”哄的一下,教室里炸开了锅,刚才还沉浸在联欢会中的同学们一齐哄堂大笑起来。联欢会上出现了不和谐音符,我不由得火冒三丈,正准备发火忽然想到《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于是待学生稍稍安静我便问他们:“还记得《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吗?可别小看这些鸟粪,这可是宝贵的肥料,正是靠这些肥料提供养分,榕树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长这么大,长么茂盛。大榕树为鸟提供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鸟在榕树上生活,也为榕树提供肥料。鸟离不开树,树也离不开鸟,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使巴金爷爷不由得赞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听了这番话刚才还嘻嘻哈哈的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下来,我也轻轻地吁了口气。
课后,回顾这节课,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让学生沉静下来,潜心阅读,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文字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形成丰富的画面,这样才算读出真味。但是同样的想象却产生不同的结果,那是因为课堂是动态的随时有新的内容生成,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预设不够。不过就算是这样,学生出现了意想不到,甚至奇怪荒谬的答案,教师也不能发火,而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只有师生和谐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2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树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表达感情细腻.这篇文章文质兼美,作者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意义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根据课后练习,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通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最后,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么做?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总的说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能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内化的,而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3
《鸟的天堂》一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一样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课前的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透过引导谈话,让学生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说说“天堂”是什么样貌的。听到这个话题,学生们显得很兴奋,都举起了小手。学生的回答是“天堂是快活的”、“天堂是完美”、“天堂是幸福的”……我进一步引导:“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稍做思索,又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提出了一些问题:“鸟的天堂”指什么?“鸟的天堂”是什么样貌的?“鸟的天堂”在哪里?“鸟的天堂”里有什么?鸟在鸟的天堂里过很快乐吗?“鸟的天堂”是怎样构成的?……学生自我就带着疑问走进了文本。
二、课中品读体味,深入感受课文资料
《鸟的天堂》一文资料写的十分美,语言也十分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课文描述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美丽:景象榕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作者以朴实优美的语言、鲜明的动静比较手法,赞颂了这自然景观,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
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那里如果去掉“似乎”变成写实,就显得不真实了;如果换成“我觉得”就把感觉和景物截然分开,语气平淡。“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极言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三、有感情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并能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在朗读描述大榕树和鸟多的段落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榕树的样貌以及鸟多的场面。为以后的作文打下基础。
一堂语文课,从问到读、从读到想、从想到说,无不显现出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审视教学,要对学生的一切发展负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自身活动的良好发展环境,在课堂上重情感教育,重习惯培养,重学法指导,重思维训练,坚持这样做,就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必定有利于他们一生的发展。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4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这篇课文已是我第三次教,每一次教后的感受都不一样。记得第二次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因为没有很好地为学生创设情境,所以在引导学生感受大榕树是多么地富有生命力时,学生体会得不够深刻。因此在这次的教学中,为了改进前两次教学中的不足,我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课前搜集大榕树的气根的图片、众鸟纷飞的景象,同时下载了几首优美的曲子来作为学习时的背景音乐,尽可能营造出最佳的课堂情境。
在实际教学中,我首先由一个关于大榕树的美丽传说导入新课,随之进行一段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学生的兴趣马上被充分的调动起来,然后非常自然地揭示了本课的课题,让学生先对鸟的天堂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关键的一句表达巴金爷爷情感的句子,即“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在齐读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质疑,学生马上提出了:为什么有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有的不加引号?由疑促思。
从整体入手后,再具体引导学生感受这棵大榕树的特点。教学这部分时,由我来配乐朗读,让学生去尽情的想象这棵大榕树的样子。刚读完,一双双小手刷地举起来,“我仿佛看到了一棵生机勃勃的大榕树”,“老师,刚才你在读的时候我好像真的看到这棵榕树了,它可真大啊”,“我眼前好像出现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我马上进行点拨:同学们,这是你的感受,那么巴金爷爷对这棵榕树有着怎样不同的感受呢?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异口同声地回答: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接下来,再引导学生去感悟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让学生反复读,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读,走进文本,结合交流的关键词句去感悟体会语言的内涵,感受榕树的美丽。但是,很遗憾的是对于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让学生体会新的生命时仅停留在表面,思维比较局限,记得前两次在教学这课时也是在这个句子的学习时不够顺畅,在这句的指导上欠妥。
感受了大榕树的美丽后迁移练笔,引向读“鸟”。这部分的学习除了要让学生感受到鸟的多,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为什么这里的鸟会这么多。因此在教学中,我先是给学生介绍了一份关于天马村的人们是怎样爱鸟的小资料,接着安排了一个小练笔:正是由于有了这美丽善良的南国的人,才有了这神奇美丽的南国的树。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乐业?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学生对这个练笔特别感兴趣,就连平常特别爱调皮捣蛋的思涵也特别积极,高高举起他的手,生怕我不给他机会。之后,出示了一段众鸟纷飞的视频文件,学生一片欢呼,兴奋得不得了,本来并没有要求让他们发言,可大家却在观看后情不自禁地举起了手想来交流自己的观后感。记得有一个孩子说道:这里的鸟可真多啊!各种各样的,我眼睛都看不过来了。然后我顺势点拨:孩子们,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应接不暇,非常轻松地就理解了这个新词。紧接着,我又试着从多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树上还有些什么形态的鸟呢?画眉鸟可能在唱什么呢?最后,再次回到写巴金爷爷感受的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时让学生再来解答课始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有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有的不加引号?学生的体会就很深刻了。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5
《鸟的天堂》一课,脉络清晰,记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教学这样的课文,就是要通过朗读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教学中我就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没想到想象不仅产生了丰富的画面,还产生了我所没想到的。
一、在想象中丰富画面
学习课文时,我以作者的心情为线索组织教学。在第一部分,学生不难体会作者惊讶、赞叹的心情。我先让孩子们找到形容树的词句体会,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惊讶,重点放在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写树的部分。这一段话语句非常生动: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也许是文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是很远,除了感受到一些美丽与生机之外,似乎没有深深地打动他们。或许是心还没有沉静下来,所以很难感受到作者这份在宁静中的美吧。
一直以为看景读景,是非要带着这颗善感宁静的心才能品味到其中的美丽的。为了能给学生营造气氛,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我开始动情地朗读这一段话,慢慢地,孩子们的脸上有了一丝沉醉的气息,好像已渐入佳境。当我读完课文,他们开始踊跃地描述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
生1:我看到一棵很大很大的榕树,像一片森林,树叶碧绿碧绿的,把河水都映绿了。
生2:我看到大榕树的叶子非常光滑,像涂了蜡一样,反射着那翠绿的颜色,刺得我们眼睛都有睁不开。
生3:我看到一树碧绿的叶子,树叶微微地颤动着,好像榕树正在悄悄长大。
生4……
听着孩子们的描述,我心中窃喜,看来这一招还真管用。记得以前学习这种画面感很强的文章,也常用这种方法,而且屡试不爽。当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文字时,才能让想象插上翅膀,调动已有的经验与积累,与作者的文字衔接起来,填充认知上的一些空白,让画面变得丰富生动。
二、我所没想到的
第一部分的教学取得成功,于是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又故伎重演,引导学生想象榕树周围千鸟竞飞、百鸟齐鸣的景象。我先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晨光中的.大榕树,“……那翠绿的颜色,更加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突然,静寂的树林中起了一声鸟叫……”这一次学生更加踊跃,他们迫不及待地向我述说出现在自己眼前的画面:
生1:我看到许多鸟在我周围飞,它们挡住了我的视线,我的眼睛里除了鸟再也看不到别的。
生2:鸟太多了有的甚至停在我的头上、落在我的肩上。
生3:我仿佛看到了一场精彩的联欢会,最先飞出来的是报幕的主持人,然后鸟儿们依次出场,纷纷登台表演节目。
我忍不住为学生丰富的想象叫好,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看到鸟飞出来拉屎。”哄的一下,教室里炸开了锅,刚才还沉浸在联欢会中的同学们一齐哄堂大笑起来。联欢会上出现了不和谐音符,我不由得火冒三丈,正准备发火忽然想到《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于是待学生稍稍安静我便问他们:“还记得《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吗?可别小看这些鸟粪,这可是宝贵的肥料,正是靠这些肥料提供养分,榕树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长这么大,长么茂盛。大榕树为鸟提供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鸟在榕树上生活,也为榕树提供肥料。鸟离不开树,树也离不开鸟,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使巴金爷爷不由得赞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听了这番话刚才还嘻嘻哈哈的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下来,我也轻轻地吁了口气。
课后,回顾这节课,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让学生沉静下来,潜心阅读,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文字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形成丰富的画面,这样才算读出真味。但是同样的想象却产生不同的结果,那是因为课堂是动态的随时有新的内容生成,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预设不够。不过就算是这样,学生出现了意想不到,甚至奇怪荒谬的答案,教师也不能发火,而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只有师生和谐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6
本文是巴金的作品,“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树齡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马村天河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设亩左右的河面,独树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由此而美名传扬。
这么美的文章,“读”就是破文的途径,巴金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学时,我注重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穵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所知,诉自己所悟。第一节课,我没有运用其他教学手段,直接领读了三遍。学生读书的兴致很高,学生通过读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较为理想,简单朴实的语文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读”使课堂成了真正的语文课堂 ——读书的课堂。通过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活了,学生思维活了,学习的.知识也自然活了,学生在“读”中获得知识 ,这种知识是扎实的,因为本文本身就用语平实,读来优美动人,从学生作业上看,还是不错的。
在教学中,本人也着重在阅读、写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笔。
一 走进文本背景与主题。“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常用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树。我国南方的大榕树适合于鸟儿生活,称得上是鸟儿的“乐园”。本文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色。吸引激发孩子们将目光投向鸟的天堂,一起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动地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朗吉弩斯说:“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带着这种思想去感悟心语。如“一棵榕树 一片林,鸟在林中当主人。”“走进鸟的天堂,那美丽迷人的南国风光扑面而来,满眼蓬勃的绿意,生机无限;满树欢乐的鸟儿,纵情歌唱。”这树与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令人怦然心动。愿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将这份美好珍藏在心底,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二 提炼写法,阅读妙笔
本文抓住了“点面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点面结合的描写是写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和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描写了一只画眉鸟,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写。那么,怎样才能在写景时做到点面结合呢?如:写柳树,首先对柳树在四季的变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觉。春天的柳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夏天的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可以说,是对柳树总体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写,这样的例子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美丽的校园”“秋天的田野”“家乡的小河……”
要能掌握这点,那就必须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景物的总体进行描写,然后抓住代表性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这样,笔下的景物才能既有整体感,又有细腻、生动。如:描写秋天的果园,首先要将果园在秋季里硕果累累,香气四溢,色彩浓郁的景色加以概括描绘,给人一种整体感受,然后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这样就做到了点与面的有机结合。
二 在语言中读作者
任何一篇文章在读的时候都应该不放一难,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小学生常常又抓不住,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学生阅读能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写在纸上,而是包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当中。比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一句不仅仅是在写叶子的翠绿,明亮,更蕴含着对绿叶伟大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再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在读该句时,不但要读出农民对鸟的保护,还要体会到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因此,在读文章时,一定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 综合学习与反馈
鼓励学生积累有关写鸟的诗句。(略)
上完本课还是有收获的,同时我也反思了,用魏先生的话来讲:一个老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某种教法去否定另一种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7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用心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一样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透过默读,透过思考,透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好处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透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好处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根据课后练习,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透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透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最后,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样做?透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总的说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能够改变以往经常发生的“牵着走”的状况,能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我发现的东西才是自我的,内化的,而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状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我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但是,由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过于注重这种模式,而在必须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以及对某些重点句子的体会。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务必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属于课堂调控方面的潜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8
《鸟的天堂》一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一样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前,我深挖课文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明确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原因:其一,是因为生态环境好(榕树很大,很茂盛,周围是河流,气候适宜。);其二,是因为这儿的人好(农民不许人捉它们。)同时生态环境好又有人为的因素。在教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课前查找资料,初步感知生态美。
课前查找资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变其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透过网上查阅,图书查阅,访问查阅,了解到巴金先生写作的《鸟的天堂》原文,鸟的天堂所在地,鸟的天堂是怎样构成的,构成的原因,构成的时光,老百姓是怎样保护它的,以及作为保护区和游览胜地,鸟的天堂的此刻的情景。同学们对鸟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欢这鸟的天堂,这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情感基础。同学们所查找的资料不是独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这样他们的知识宝库又有了新的资料,头脑中初步建立了这样的概念:鸟的天堂是美的,这美是人为的创造出来,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创造生态美。
二,课中品读体味,深入感受生态美。
《鸟的天堂》一文资料写的十分美,语言也十分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然而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来自于生态环境的美!为让这美的生态图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究就成为关键。
1,猜疑激趣,提出探究专题。
探究专题不能只是对课文语言疑难问题的解决,更应是直入中心,围绕文章中心提炼出探究专题。学习《鸟的天堂》就是要让学生领悟"动物,植物,大自然,人"之间的和谐共存。课伊始,可先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天堂"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会抓住"天堂"一词,提出一个什么专题供大家探究学生顿时兴趣倍增,纷纷猜测,有的说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有的说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还有的说鸟的天堂是怎样的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问题提得好的基础上,抛出探究性专题——那里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仅调动学生探究的用心性,也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真是一举两得。
2,品读体味课文,勾勒生态和谐图。
为完成这个探究性专题,学生就不能只局限于领悟树的"大",还需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不提及这点就证明对课文学习的层次是停留在肤浅层次的。因此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品读感悟,透过学文,在大脑中勾勒出一幅生态和谐的图景,从而感受生态的美,到达以课文为载体渗透"绿色教育"的理念,这样的渗透才是自然生成的。如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抓住"大概涨潮的`时候……"让生明白这儿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抓住"卧""垂"这些重点词的品析,让生感悟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十分适合鸟儿在那里栖息繁衍,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当学生都说这儿水分充足,能够为鸟儿带给必要的水分,这时一位学生立即举手说:"我认为'水分','榕树'和'鸟'这三者是因果关系。因为水分充足,这棵榕树才长得如此高大茂盛;榕树高大茂盛了,所以才适合鸟儿在那里生活。"又如当学生都认为农民保护了鸟,鸟儿们才能在这儿栖息繁衍快乐的生活时,教师适时点拨:大家想,由于人们的保护,那里的鸟儿会越来越多,旅游业随之发展,这地方经济也会随之得以发展,人们的生活会怎样学生纷纷说:越来越幸福,越来越完美,越来越快乐……教师随即板书:"鸟因人乐,人依鸟和"。然后告诉学生:写完后,我又觉得不完整,不深刻,谁能根据所学来帮老师添一添于是,学生脱口而出:"树因人乐,人依树和;动物因人乐,人依动物和;植物因人乐,人依植物和……自然因人美丽,人因自然而幸福。"那里,没有教师生硬地灌输环保教育,而是巧妙利用板书引路,让学生兴味盎然添,改,思维火花喷涌而出。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教育,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统一和谐,可谓一举两得。
3,今昔比较,升华绿色教育的情感。
品读全文后,我找出收集的图片,让生欣赏"鸟的天堂"的美景。正当大家都沉浸在自然美中。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从我搜集的各种资料来看,此刻的鸟的天堂'并没有巴金爷爷所描绘得那么美了!"此言如一石击起了千层浪,同学们不禁交头接耳起来了。见此情景,我让那名学生上台展示自我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对"鸟的天堂"今昔情景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三,课后练习,延伸绿色教育。
课后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来延伸绿色教育:画图或写段导游来表达自我对"鸟的天堂"情感。透过完成练习,资料,课文再一次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鸟的天堂"优美的环境成了学生赞颂的资料,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印入学生的头脑。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9
《鸟的天堂》一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前,我深挖课文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明确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原因:其一,是因为生态环境好(榕树很大,很茂盛,周围是河流,气候适宜。);其二,是因为这儿的人好(农民不许人捉它们。)同时生态环境好又有人为的因素。在教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课前查找资料,初步感知生态美。
课前查找资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变其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网上查阅,图书查阅,访问查阅,了解到巴金先生写作的《鸟的天堂》原文,鸟的天堂所在地,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时间,老百姓是怎样保护它的,以及作为保护区和游览胜地,鸟的天堂的现在的情景。同学们对鸟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欢这鸟的天堂,这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情感基础。同学们所查找的资料不是独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这样他们的知识宝库又有了新的内容,头脑中初步建立了这样的概念:鸟的天堂是美的,这美是人为的创造出来,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创造生态美。
二、课中品读体味,深入感受生态美。
《鸟的天堂》一文内容写的非常美,语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然而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来自于生态环境的美!为让这美的生态图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究就成为关键。
1、 猜疑激趣,提出探究专题。
探究专题不能只是对课文语言疑难问题的解决,更应是直入中心,围绕文章中心提炼出探究专题。学习《鸟的天堂》就是要让学生领悟“动物、植物、大自然、人”之间的和谐共存。课伊始,可先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天堂”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会抓住“天堂”一词,提出一个什么专题供大家探究?学生顿时兴趣倍增,纷纷猜测,有的.说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有的说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还有的说鸟的天堂是怎样的?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问题提得好的基础上,抛出探究性专题——这里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真是一举两得。
2、品读体味课文,勾勒生态和谐图。
为完成这个探究性专题,学生就不能只局限于领悟树的“大”,还需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不提及这点就表明对课文学习的层次是停留在肤浅层次的。因此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品读感悟,通过学文,在大脑中勾勒出一幅生态和谐的图景,从而感受生态的美,达到以课文为载体渗透“绿色教育”的理念,这样的渗透才是自然生成的。如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抓住“大概涨潮的时候……”让生知道这儿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抓住“卧”“垂”这些重点词的品析,让学生生感悟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当学生都说这儿水分充足,可以为鸟儿提供必要的水分,这时一位学生立即举手说:“我认为‘水分’、‘榕树’和‘鸟’这三者是因果关系。因为水分充足,这棵榕树才长得如此高大茂盛;榕树高大茂盛了,所以才适合鸟儿在这里生活。”又如当学生都认为农民保护了鸟,鸟儿们才能在这儿栖息繁衍快乐的生活时,教师适时点拨:大家想,由于人们的保护,这里的鸟儿会越来越多,旅游业随之发展,这地方经济也会随之得以发展,人们的生活会怎样?学生纷纷说: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快乐……教师随即板书:“鸟因人乐,人依鸟和”。然后告诉学生:写完后,我又觉得不完整,不深刻,谁能根据所学来帮老师添一添?于是,学生脱口而出:“树因人乐,人依树和;动物因人乐,人依动物和;植物因人乐,人依植物和……自然因人美丽,人因自然而幸福。”这里,没有教师生硬地灌输环保教育,而是巧妙利用板书引路,让学生兴味盎然添、改,思维火花喷涌而出。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教育,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统一和谐,可谓一举两得。
3、今昔对比,升华绿色教育的情感。
品读全文后,我找出收集的图片,让生欣赏“鸟的天堂”的美景。正当大家都沉浸在自然美中。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从我搜集的各种资料来看,现在的‘鸟的天堂’并没有巴金爷爷所描绘得那么美了!”此言如一石击起了千层浪,同学们不禁交头接耳起来了。见此情景,我让那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对“鸟的天堂”今昔情景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三、课后练习,延伸绿色教育。
课后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来延伸绿色教育:画图或写段导游解说词来表达自己对“鸟的天堂”情感。通过完成练习,资料、课文再一次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鸟的天堂”优美的环境成了学生赞颂的内容,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印入学生的头脑。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0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枝繁叶茂,众写欢乐歌唱。作者巴金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首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这个信息渠获取资料、运用资料,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时代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要创新,首先要紧随时代步伐。在学习课文时,学生不仅渴望了解作者,更想身临其境去看一看那榕树、那鸟。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课堂教学插上了翅膀,学生的实践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以不断激发。其次,课文课程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及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情感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语文课上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文本身就有语言形式上的美,并从中可以展开想象,感悟作者美好的感情,并结合生活实践受到没的感染,培养了审美的情趣。这节课中学生感受到了动物间以及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统一的美,感受了巴金饱满的情感,培养了发现美、感受美的乐趣。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教学中将学生引入了物我同一的境界。我既是树,你既是鸟,树鸟相互欣赏,形成整体。最后,在课堂中倡导学生充分朗读,自主体会,独立创作,力求体现主动参与,合作互动的教学境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由于教学时间调空不当,致使学生在读文时读得不够充分,后面的自主感悟、换位整合没有充分展开,使学生未能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今后,我应倍加努力钻研、探索、提高自身素养。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1
本文是巴金的作品,“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树?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马村天河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设亩左右的河面,独树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飘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由此而美名传扬。
这么美的文章,“读”就是破文的途径,巴金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完美,在教学时,我注重了激发学生主动探?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自我所知,诉自我所悟。第一节课,我没有运用其他教学手段,直接领读了三遍。学生读书的兴致很高,学生透过读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较为理想,简单朴实的语文教学方式“不一样形式的读”使课堂成了真正的语文课堂——读书的课堂。透过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活了,学生思维活了,学习的知识也自然活了,学生在“读”中获得知识,这种知识是扎实的,因为本文本身就用语平实,读来优美动人,从学生作业上看,还是不错的。
在教学中,本人也着重在阅读、写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笔。
一走进文本背景与主题。“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常用来比喻幸福完美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树。我国南方的大榕树适合于鸟儿生活,称得上是鸟儿的“乐园”。本文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色。吸引激发孩子们将目光投向鸟的天堂,一齐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动地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朗吉弩斯说:“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带着这种思想去感悟心语。如“一棵榕树一片林,鸟在林中当主人。”“走进鸟的天堂,那美丽迷人的南国风光扑面而来,满眼蓬勃的绿意,生机无限;满树欢乐的鸟儿,纵情歌唱。”这树与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令人怦然心动。愿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将这份完美珍藏在心底,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二提炼写法,阅读妙笔
本文抓住了“点面结合描述景物的方法”“点面结合的描述是写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述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和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述。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描述了一只画眉鸟,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述。那么,怎样才能在写景时做到点面结合呢?如:写柳树,首先对柳树在四季的变化上都有不一样美的感觉。春天的柳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夏天的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能够说,是对柳树总体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述,这样的例子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美丽的校园”“秋天的田野”“家乡的小河……”
要能掌握这点,那就务必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景物的总体进行描述,然后抓住代表性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这样,笔下的景物才能既有整体感,又有细腻、生动。如:描述秋天的果园,首先要将果园在秋季里硕果累累,香气四溢,色彩浓郁的景色加以概括描绘,给人一种整体感受,然后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述,这样就做到了点与面的有机结合。
二在语言中读作者
任何一篇文章在读的时候都就应不放一难,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小学生常常又抓不住,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学生阅读潜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写在纸上,而是包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当中。比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一句不仅仅仅是在写叶子的翠绿,明亮,更蕴含着对绿叶伟大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再如“朋友说那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在读该句时,不但要读出农民对鸟的保护,还要体会到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因此,在读文章时,必须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学习与反馈
鼓励学生积累有关写鸟的诗句。(略)
上完本课还是有收获的,同时我也反思了,用魏先生的话来讲:一个老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某种教法去否定另一种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我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我课堂教学的蜜。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2
巴金笔下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中采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鸟的天堂,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
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改变了以往“牵着走”的方式,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
在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景象?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不一样?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脉络层次,初步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
“点面结合”是写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也采用了这种方法: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和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描写了一只画眉鸟,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写。我带领学生一起概括出怎样才能在写景时做到点面结合?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景物的总体进行描写,然后抓住代表性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语文教学要做到一课一得。我为学生准备了一幅花园照片,要求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描写春天的花园。班上的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方法。
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的读显得有点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行不同形式的读。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3
任何事物的成功,都要付出辛勤的努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我一直相信的一句至理名言,读书学习之道,看似无边无际,有时会不知何去何从,倘若勤奋刻苦,书山自有石经,学海岂无彼岸。11月28日至30日,我参加了安康市十一届小学语文暨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点点滴滴,曾面对结果不敢直视,五味杂陈,但最终,走出自我,应该是峰回路转吧!功在平时,方得始终。
从我自己作为学生,每次考完试,最害怕去回想考试的得分和失分,怕和同伴讨论得失,怕去面对,其实还是消极想法吧,或许是得过且过。后来,我也成为了老师,学习了教育理论,知道了这也是我的人性弱点———不敢面对失败。素养大赛中,我选择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第3篇精读课文《鸟的天堂》。这单元以“自然景观”为主题。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从开始研读到试课,到最终的大赛,得到了学校老师们的帮助,认真钻研了教材,试课,讲课,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根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分析,进行全方位梳理。这个过程是煎熬但是快乐的,因为每一次试课,面对孩子我都会有惊喜,天真的孩子告诉我:“老师!我喜欢您的课!”“今天我又有新的收获。”孩子们收获了,我是快乐的。正式阅读赛课时,说课和上课,对自己是一次历练:面对学生,我和他们共同交流学习;面对听课老师,我尽量展现良好的自我;面对自己,我真的觉得自己挺自信。待我的讲完课后,是名师点评环节,朱老师点评头头是道,我立即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不愧是名师!当天夜里,我失眠了很长时间,思考良多,这次磨练真是人生路上转折点,是锻炼自我的好机会,有了这次历练,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长期以来,我无所畏惧,努力向前,认真对待工作,我无悔。及时反思,灵活做出调整,课堂练兵,精益求精,是我该继续前行的方向。当最终听到成绩那一刻,我真的“懵”住了——市级二等奖,这是我校从未有过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讲我失败了!记得当时有一人问我:是哪里出了问题?我脑海里只浮现了一个答案,那就是我的表现不好。反思,再反思,感谢提点我的老师们!因为有了他们,所以我能面对;因为有了他们,所以我能继续反思;因为有了他们,所以我能继续前行!这些友善人们的提点,是我的前行的明灯。这样的话深入我心:来是为了汲取营养,更大限度地充实自己,不要垂头丧气,那就失去了初衷。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教会孩子们快乐生活、快乐学习,良好的态度是孩子生活之根基,我作为老师也要快乐呀!这样才能感染学生,这才是作为老师的功在平时啊。
再次琢磨教学目标的确定,第二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我将教学重点定为在语境中理解“不可计数”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抓关键词、想画面等方法,感受榕树的大和美的特点,能入情入境的朗读。教学难点为理解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最终我以读为主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学生在不同形式中积淀语言,内化语言。经过反思,问题应该在于对于四年级学生在这堂课中,得到的是什么新的知识?教学深度还应该去挖掘,熟读课文,理解词语,内化语言是学生必备的,但作为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更近一步的应该是去发现、去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如: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寓情于景的方法,不仅让学生朗读,而且内化语言的方法及策略,而是学生新的收获。这该是一课一得的具体表现。
学生学有所得的表现,因为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组合,我们中国的汉语,学生从母语说起,都会表达,如何规范的运用文字,方法和策略其实从小学教材是有迹可循的。小学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是按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不同的专题,每组专题还有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教材编排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螺旋式上升,从会读会认的汉字开始,从简单的句子到复杂的文段,从读懂课文到习得方法,从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读书笔记、关于自己的事。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掌握阅读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这都是学生在学习后所得,作为老师,一节课中,时间有限,但方法的习得,则显得尤为重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无论哪行哪业,要想有优异成绩,获得真知,必须勤学苦练,坚持不懈,再次验证:功在平时!
当讲完《鸟的天堂》后的下午,一位陌生的老师主动和我交流,说这是一堂本真的语文课,语文味就这样。学生在简单的课件提示中,去圈点勾画,去体会文字的魅力,内化语言。如果我不站在讲台,站在人前,或许胆怯的我并不知道,自己还能赢得这样的赞许。在后来的语文课中,我经常提前读懂书中内容,再参看教师用书,看看书中好的建议,在课堂实践中引导学生去读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抓住关键词句去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去感受,将习得的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条理清晰的罗列。有这样的主线,我的教学有了方向: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整个小学阶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三个方面也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这些都是螺旋式上升的。这些话语曾经在校本研修的进行过程中听过,但在经历赛事后,印象也越来越深刻了。从未有过的教学整体感出现在头脑中,经过这次历练,收获良多,知道自己在课堂做什么,目标明确。说课时脑子清晰,没有问题,但没有达到自己的'课堂预期,但是失败即是收获。继续前行,期待以后在课堂上能收放自如,心中有数。经过一次次历练,以后日常课堂即是锻炼,就为了工作更得心应手。经过选拔,赛课,明白自己问题,知识要更扎实,课堂多练,功夫在平时,才能游刃有余。不计结果的做一件事情的感觉不错!即使对自己一百个不满意,立足于今后的课堂。不过,还有近二十年教书生活,就为了自己课堂愉悦感,的确也不晚。没想到教书16年后的我,竟然在教书中找到快乐,因为有身边一群优秀的老师们无私给予我帮助,当我困惑时指引我前行的路,所以感谢!不计赛事的结果,就这一路走来,收获满满。
半年时间一溜烟就飞逝,我依然微笑面对周围的一切,因为经历即是我前行的底气。作为老师,继续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认真自己先读书,读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年段目标,单元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课堂即是我的练兵场。看着学生认真地在课文中圈点批注,听着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到学生学懂知识的满足感,我站在学生中间的那一瞬间,也如吃了蜜一般甜。在平时的工作之余,多读书,读读孩子们喜欢的读物,从他们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研究教法、学法,都说教无定法,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有所得,有所获,这是教学的根基。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是学生乐学、善学的保证。学生是一张白纸,任老师引导他们涂上美丽的色彩;我是一篇电子文档,输入,编辑,保存上属于自己的经验方法;比赛是一场场考验,不管失败还是成功,值得我反思,汲取养分。书山有路勤为径,面对现在,我快乐轻松;面对未来,我无所畏惧。感谢我人生中的场场历练,这心定的一刻,这峰回路转的一刻,验证功在平时,辛勤的努力会使得我获得丰硕的成果!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4
今天上了《鸟的天堂》第二课时,从准备到试教再到正式上课花了五天时间,教案也几易其稿,回顾这几天的点滴,收获颇多。
《鸟的天堂》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巴金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人与自然的美好与和谐。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不难,难的是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笔下的这种树与鸟、人与鸟、人与树的和谐之美。一开始我在教案中这样设计:在学习榕树这部分的时候,先让学生找到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的话——“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然后围绕这句话去找能够表现榕树美的句子,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到榕树的美,鸟儿能够在这样美的“天堂”里学习是多么快乐;学习鸟的部分时,先抓“热闹”一词,围绕这个词展开。还安排了一个句式训练和拓展训练——写一写小画眉的感受。
第一次试教,效果不好。特别是学习到描写鸟的'部分时,由于之前我点了“热闹”,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在写小画眉的感受时,只能写到感谢人们,而没能想到树。作为引领者,没能引导好,学生的感受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第二次试教,学习鸟的部分时,改变了方法,还是采用围绕作者发的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展开。这样学生的思维没有受到限制,在谈自己的体会时有一个学生一下子就说到了树与鸟、人与树以及人与鸟之间的关系。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中描述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佳作。而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一样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所以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这两次所看到的景象。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的主要资料。
一、初步设想
这篇文章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也十分容易,所以我采用与
学生交流以的方式开始。首先介绍一下作者巴金,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文,谈一谈你对鸟的天堂的印象。教师介绍鸟的天堂的资料。第二步让学生再阅读课文说一说鸟的天堂的特点,总结出树很大、很茂盛,鸟多等特点。第三步让学生再读课文,画出表现这些特点的句子或词语。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感情去读,读出他的特点。第四步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了解这样写的好处。
二、课堂成功之处
1、重视朗读训练这是本课一个较成功之处,主要采用自主朗读,谈感悟的方法。同时《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我去体会,去领悟。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光让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鸟的天堂给自我的感受。在领悟作者两次所看到的景观时,又让学生阅读其中的重点段谈感受。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2)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当学生领悟到了景观的美之后,再让他们感情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对照画面读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美的感悟。
2、《鸟的天堂》一课写得极有画面感,因此,这一节课中所运用的多媒体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感悟到了榕树的美后,让他们观看榕树的画面;学生感悟到了鸟的热闹场面后,再播放画面,这些都对学生的情感感悟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个性是最后的情景朗读让学生对整个鸟的天堂有了更全面和准确的感悟。
3、同时,在教学中我又抓文本空白,引导学生去想象。“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鸟的天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想象,这一问题的探讨也让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三、不足之处
《鸟的天堂》一文也是学习写作方法的好范文,抓特点,对叶子的细腻描述、动态描述、静态描述等等,我的课堂上缺乏了对领会表达方面的指导,同时有些方面领悟的不够全面,没有让学生深入领会榕树的远观的美,没有重视好学生对作者表达方法的领悟,最后一句话由于时光原因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去领悟它的标点符号的不一样用意。
四、几点反思:
1、备课务必要深挖教材,越细越好,上课时心里越有数。
2、课堂上要渗透对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写作课打好基础。
3、重视引导学生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4、要重视引导学生透过重点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去感情朗读。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6-19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4-25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集合]05-06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优)10-20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03-17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05-07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05-21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1-09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5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