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09 03:58:1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1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根据以上教学理念,以数学实验活动为载体,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平台。

  一、源于自然的导入。

  将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当中。本节课以学生回忆圆的有关知识为切入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用手摸圆形物品的周长感受圆的周长,使学生产生学习圆的周长的需要。

  二、提供充分的交流合作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为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创造时间、空间,让小组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它的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揭示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动手实验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研究历史。

  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进而介绍祖冲之的研究成果,近代关于圆周率的.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了圆周率的研究史,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

  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帮助教师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五、不足之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

  圆的周长的概念教学不扎实,没有强调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而是习惯的叙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课上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介绍圆周率是语言重复浪费时间,导致准备的练习没有做,只是让学生做了书上的例题等等,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2

  新的学期开始了,“双减”工作迅速地全面铺开,在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新的机会和改变的同时,也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整体考虑学生的校内外生活,如何合理布置课内外作业等现实问题,都第一时间摆在学校尤其是教师面前,相信最近每一个老师,或多或少都有了些焦虑:双减怎么减?减了作业减了练习,怎么落实课堂教学质量?低年级学生不留书面作业,中高年级各科作业总和不超60分钟,我可以利用哪些途径提高孩子的数学技能与能力?

  陈xx的讲座——《“双减”政策下有效作业的设计》,就在这个时候来了,就像一场及时雨。它引导我们:

  一、向课堂教学设计发力,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向40分钟要质量。陈老师以不同课例,简单清晰地让我们看到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容易犯的错误:1。告知式的课堂教学,看起来效率,但没有过程参与的学习,易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2。过分强调过程参与,看起来孩子们学得很开心,但却是一种低效的学习,因为学生在课上做练习的时间没有了,往往需要在课后增加很多补救式作业。3。长时间的复习铺垫后展开教学,没有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阶段展开教学,容易造成“前松后紧”如同吃夹生饭的学习效果。

  他建议,课堂教学要:在课堂教学的关键处发力,快引入、寻突破、后拓展。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给学生留几分钟的课堂作业时间。没有在课堂教学的关键处发力,会造成课堂教学拖拉,挤占学生作业时间,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不够,也是作业多的.原因之一。

  二、在作业的设计上发力。减少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作业,提高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设计分层作业、加强作业批改和反馈、加强作业管理等。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只有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了,目标落到实地了,作业才能减得下来。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3

  中午午睡时,小朋友们在忙着自我脱衣服、脱鞋子;因为是中班的小朋友了,大肌肉动作和小肌肉的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较小班时,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了。所以我们让小朋友自我动手了,实在不会,我们会教,但不会去直接帮忙。

  今日林林脱衣服的'时候就遇上了麻烦,他将衣服的拉链拉开了;可是由于穿了厚衣服,所以袖子没有办法脱下来。他努力地脱着,实在脱不掉了,他开始甩衣袖,嘴里还发出“嗯嗯”使劲儿的声音,重复着甩袖子的动作。直到遇到了凡凡。

  只见凡凡大方地说“我来帮你”,在凡凡的帮忙下,林林的衣服很快脱了下来。平时在我眼中的凡凡,入园时依偎在妈妈旁边,离园时羞于和我们打招呼,活动时跑这儿跑那儿的孩子一个小男孩,没想到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他会主动帮忙他人。

  其实每个孩子的心里都住着一位天使,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美丽的,只是有时候,我们被他们的表象给迷惑了,暂时看不清他们本真的样貌,所以我们只能耐心去等待去发现他们的内心。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4

  新的学期开始了,教了六年级再面对一年级的小朋友,看着这些宝贝的可爱样,非常喜欢,但也夹有一丝丝担心。因为这些孩子没有一点体育常识,一切要从零开始,体育课中队型很乱,孩子们记不住前后左右是谁,没有集合概念。所以,加强上课时学生的站队和常规培养与训练,对今后体育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尤其是开学的前两周。

  开学初,我一直在琢磨着怎样上好一年级的体育课,因为我认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对本学科的正确概念是很关键的,他关系到学生在学校的各项纪律,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非常重要。通过开学这几天来的上课,我发现我们的小同学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也许是我提前作好了思想准备,查阅了一些低年级教学的方法,再加上自己的教学经验,所以上起来还是感觉比较轻松。在此,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年级集合常规训练的简单而有效的好方法吧。

  1、方向感:孩子们刚入学对校园环境很陌生也很好奇,而且今年由于学校的校安工程缘故,学生的活动场地相对减少,安全责任就更重。因此,第一节体育室外课时,我就带领孩子们认识校园,特别是体育课将要用到的场地,并在我们上课的地方让孩子分清东西南北。例如:利用游戏,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设置不同标记,做认识方向游戏。

  2、同步感:新生入学后班主任首先要给孩子们编号教室的座位顺序。那么,体育课站队时就要与班主任同步进行,就按教室内学生的8小组座位号来站队,这极大的减少了孩子的记位负担,避免了位置混淆,也方便老师管理,可谓“双利”。

  3、纵横感:孩子们在站队时能分清竖排,却弄不懂什么叫横排和纵排,千万不要给孩子们急于灌输横纵的概念,记住前后左右就可以,但一定要让孩子认识老师的集合手势,所以我就结合前面的.方向感,通过游戏:“你在我面前”即:我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方向,让孩子看我的手势8小组集合站队。

  4、口令感:站队时教师不停地喊向右看——齐、向前——看呼喊口令,学生往往对口令不感兴趣。可以让学生同你一起喊口令!如:预令教师喊,动令学生喊,边动边喊,向前看——由教师喊,齐——由学生喊。齐呼口号时学生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动作整齐协调,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既让孩子没有了说闲话的机会,还集中了注意力,增强了学习兴趣。

  5兴趣感:教师在上课时,时常称呼一组、二组、、、、、、孩子对“组”没有理解能力。所以我就把8个小组命名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感兴趣的名字,例如:喜洋洋组、奥特曼组等等,有时也分成不同类型的水果队,如:西瓜队、苹果队等等。这样子站队速度极快!

  在进行一年级初入学阶段教学时,想要让什么都不懂的孩子顺利步入学习轨道,尽快养成好的常规习惯,就要做到“爱心、耐心、细心、还要动脑筋”,做到这些的课一定会达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会有很多的快乐。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5

  跳绳是发展跳跃能力的传统性运动项目。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首先要突破的难点。

  为了突破本节教学重点单脚跳。我在基础部分的设计中以激情引趣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展示他们所掌握的各种不同的跳法,从而引出本节教学重点“单脚跳”。当学生看到他们的一些同伴跳得那么好,早早已跃跃欲试。再听到教师激励性的话,学生们都迫不及待的尝试起来,但绝大多数学生失败了。此时正是提示方法的有利时机。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及互动、合作学习的.意识。我邀请会单脚跳的学生说出技术要领。学生们听完后又纷纷尝试起来。经过多次的尝试一些学生学会了单脚跳的动作要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还不会仍旧在练习,这时的学生渴望有人能帮助他练习。于是我为学生们创设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得快的学生帮助学得慢的学生。学生们在学习中不但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得到了展示,而且树立了坚韧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的收获很大,而我的收获更大。

  在这节课中我的优点是:

  1、注意了教法的运用,注意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注意了在练习中自己找寻方法与教师提示相结合。

  2、教学目标较清楚,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意志品质、合作意识、自信心、身体的灵活性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3、课程环节清楚,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节课的教学也使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

  1、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仍然不够。如:教学方法、游戏方法、训练形式等。

  2、在学生的训练中,如何有针对性指导及指导方法的多样性。

  3、对实际教学的预测性备课经验不足。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备好一节课,如何上好一节课将是我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会把反思作为突破口时刻督促自己改进、学习。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6

  教学反思活动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资料,即教学实践活动、个人经验、教学关系与教学理论,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了教学反思的基本向度。

  (一)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实践历程中,要及时捕捉能够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现象,经过理性检查与加工,逐渐构成系统的认识,构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包括实践资料、实践技术与实践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实践资料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展开前,需要对活动所关涉的资料本身进行反省,因为任何资料都是在抽象了具体现象和对象的基础上编制的,在不一样时间、对象、场景面前,或多或少都需要进行重组、改造、增添或删减,这是教师课程本事的体现,也是教师的职责和权利。实践技术的反思是指教师对活动展开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方法、时机等的适切程度的总结检讨,其目的在于对自我的行动轨迹进行回溯,发现问题和不足,探寻更佳的方案。实践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实践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确定,包括学生角度的需要满足程度与教师自我角度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受益状况,后者要考察教师在确定价值取向、实施教学活动、进行价值确定过程中自我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状况、对个人经验的提升状况、对教学理念和理论的促进状况。

  (二)对个人经验的反思

  教师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对个人日常教学经历进行反思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解释从而获得提升。如果教师不去挖掘和使用教学反思的确定、反省与批判的权限,教师的教龄再长,教学经历再丰富,也不必须与教师个人的独特经验成正比。如果不对其进行反思,那么这些经历将一向是懵懵懂懂的,就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不断地经历着,又不断地忘却这些经历,致使教师的经验系统中缺乏由自我反思所构成的、归属于自我个人所有的独特经验,从而使得教师那些具有极大潜在意义的经历失去了应有意义。可见,教学反思能够帮忙教师把他的经历升华为真正的、富于个人气息的经验,并且不断使自我的经验体系得到拓展。“每一个对艺术作品有经验的人无疑都把这种经验整个地纳入到他自身中,也就是说,纳入到他的整个自我理解中,仅有在这种自我理解中,这种经验才对他有某种意义。”如果教师只对个人经验作出描述性的记录而不进行解释,那么这些经验就无法得到深层次的解读,仅有对经验作出解释后,对经验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经验构成过程的同时应当是解释和理解的过程,重新阅读经验的过程也仍然是解释和理解的过程,这样才能常读常新,每一次的阅读过程就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创造

  的过程。在教学反思实践中,人们经常使用的“反思档案”就应当有这样两种用途,一是描述记录并分析所发生的种种情景,使之成为文本形式的经验,二是对文本经验本身不断加工和再创造,使经验得到升华,改善教师的理念与操作体系,甚至能够自下而上地构成新的教学理论。目前看来这第二步的功夫尚显不足。

  (三)对教学关系的反思

  通常在教学反思实践中,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到对具体事务的反思上,而不可见的关系在反思活动中经常被忽视。从关涉的人的角度,需要反思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当前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的关系、教师本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从关涉的教学要素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教学目标、课程资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关系;从关涉的'教学支持系统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课程与教学改革、时代精神与理念等的关系;等等。对教学关系的'反思在教学反思活动中是相当重要的。它向上能够为教学理论反思供给基础,向下能够使实践与经验反思得到升华。对于每种关系,都应当从认识、实践和价值三个角度进行反省。认识角度是对关系的客观描述,即此刻关系的状态如何,为什么会这样;实践角度是对关系改善与发挥作用的思考,即如何改善此刻的关系状态和怎样使关系发生作用;价值角度是对关系改变或发生作用的结果的思考,即这样的关系状态该朝什么方向改变,改变的效果如何。

  (四)对教学理论的反思

  任何教学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持续高效的,在不一样的时代、价值取向、技术条件、人员素质面前,理论都需要重新认识和把握。同时,教学实践是教学理论的源泉,实践活动本身就是理论的前兆,蕴涵着丰富的可能性理论。对教学理论进行反思有三种基本的样式。第一是对实践的理论反思。对于教师个人经历与在此基础上构成的经验体系,应不断地从理论层面进行解释和建构,经过对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之间的不断观照、反省、联结,既能够完成对实践的理论提升,又有机会对先有理论进行审视、订正。第二是对教学理论的实践反思。教师在学习和掌握某一教学理论后,经过在教学实践中的还原,该理论的各种元素得到实践的考验,使得教师能够进一步理解教学理论中的道理、价值、方案与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原有理论的确定与选择。第三是对教学理论的理论反思。在理解和学习教学理论时,教师是主人而不是理论的奴仆,教师有权利依据自我的知识背景与学术专长对教学理论进行反省,对理论进行修正与再创造,经过比较不一样的教学理论发现某一理论的缺憾,从先有理论推演新理论,从其他学科不断更新的概念范畴中建构新理论,这种针对原有理论的修正、推演概括与建构就是对教学理论的理论反思。

  在对教学事务进行反思时,应力求从实践活动、个人经验、教学关系、教学理论四个向度进行。这也是对教学现象或事件进行反思时的四个层次。如果一个反思对象能够在这样四个层面得到重新认识和理解、解释,那么这样的教学反思应当是深刻而周详的,也会获得丰硕而长久的反思效益。

  在教学反思实践中,人们探索了多种反思方式。例如,在时间序列上,有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期中反思、期末反思,就一堂课而言,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在主体序列上,有个人反思、教师团体反思、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教师与专家共同反思、教师与家长共同反思;在资料序列上,有个案反思、主题反思、学科反思、跨学科反思,具体到教师的日常工作资料,有讲课反思、作业反思、评价反思、活动组织反思;在教学发展序列上,有学生成长反思、教师成长反思、教学理念反思、教学改革反思;在表现形式序列上,有反思日记、反思档案、反思报告、反思竞赛、反思作业①等。在进行教学反思时,除了能够采用上述方式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我的实践智慧,针对具体的条件与问题,创造更为适合的方式方法。因为没有哪一种方式方法是适合每个人、每件事的,创造本身就是教学反思所追求的境界。

  无论采取或创造怎样的反思方式,教师在教学反思行动中都需要坚持这样两个策略。

  第一,教师要坚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教师经常应对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和事件不明白该对哪一个进行反思,对于自我的心灵活动不明白哪些能够成为反思的话题。虽然在逻辑上能够编制出反思对象选择的理论框架,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究竟哪一个现象、哪个事件、哪种行为、哪种感受能够反思、应当反思,这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坚持开放、敏感而好奇的心灵,时刻捕捉可能的反思对象。“好奇心‘唤起关心’,唤起对此刻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东西的关心,唤起对我们周围奇怪和古怪之物的关心。正是好奇心使人们摈弃熟悉的思维方式,用一种不一样的方式来看待同一件事物。”

  第二,要经常、反复地进行反思,不仅仅对不一样事件或现象经常进行反思,对于同一个事件或现象,也要不断地持续地进行反思。反思对象“总是对向它询问的人给出新的答案,并向回答它问题的人提出新的问题。理解一个文本就是使自我在某种对话中理解自我”。反思的过程就是不断解读,不断获得新答案,产生新感觉,提出新问题的过程,对于教学活动的日常反思绝不能一蹴而就,对于不一样的或者同一个反思对象,不一样的人进行反思,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产生新的疑问。在不一样的时间、环境、心境下,反思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与不一样的主体共同反思,认识也会有所不一样。从不一样的视角出发,也会提示出新的答案、新的问题。反思的实质,是教师在不断的反思活动中,经过反思来理解对象、理解自我,让自我与对象对话、与自我对话。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7

  这一学期已经过去,本学期对于我来说,是引发我的思考最多的一个学期。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的几节专家的课例与讲座,给了我很深的触动,他们的课使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大家风范”,什么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什么是真正的“重过程轻结果、重方法轻知识的教学”……他们的讲座更有一种使人茅塞顿开的感觉,是你感觉到原来数学课是可以这样来上的,或者说应该这样来上。“如果一个教过20年学的教师不反思,那他就像是教过一年的教师的20次经验的重复。”不反思就不会有进步。现针对于自己听课的感受,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反思本学期自己的教学工作。

  一、本学期的“成功之处”

  冀教版教材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内容,可是在做练习和考试时却有涉及大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冀教版教材对于我们这些没有教过人教版教材的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对教材的把握上,有很多的.不足。

  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之处,我从这三点入手:第一点,备好教材。本学期在讲新课之前,我提前翻阅同步或其他资料把一些题成梯度的形式穿插在教学中,这样就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充实了教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第二点,备好学生。这是我要做的第二件事,预设这节课哪里学生不会出现问题,哪里他们最不容易理解,哪里学习起来会特别的轻松等等,把自己想象成学生尽量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设计一节课。第三点,备好方法。我觉得方法是关键,教师采用符合每一节课教学的方法是这节课成功前提的条件。学生不喜欢你的教学方法,不喜欢你所任教的学科。那我们做的前两项工作就等于白费劲。通过我的努力,发现学生渐渐爱上我的课,喜欢我的数学课,这是本学期我最欣慰的地方。

  二、本学期的“不足之处”

  由于本学期时间较短,在教学上显得比较仓促。如:第四单元《分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本册书的重点也是难点。应该在复习的时候,在加强这一方面的复习更好。在本学期采用每天课前5分钟进行计算题的竞赛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也由于为了赶课而没有坚持到最后。这需要有安排有计划的实行,这一点完成的不好!

  三、下学期的努力方向

  第一,要制定好个人的教学计划合理的安排好时间。

  第二,充实自己多研究一些优秀数学教师的课例。

  第三,多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不懂的问题,做到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进一步的完善自己。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8

  让不合群的孩子融入群众

  在幼儿园竞赛性游戏活动中,陈宸总是以“这个游戏没劲”为理由推诿,宁愿在旁边独坐也不愿意参与其中。

  有一次我组织孩子们在教室内玩“丢手绢”游戏。当小朋友们相互丢了手绢又一圈一圈追逐时,坐在圆圈上的陈宸兴奋不已,一会儿拍手一会儿跺脚,为奔跑的孩子加油呐喊。正当我悄悄关注他投入游戏的状态时,他被丢到了手绢。他二话不说,捡起手绢就跑——无比正常。可惜才离开椅子两步,他就捏着手绢站立在圈外不动了:“我不想玩这个游戏,这个游戏不好玩!”

  看着他,我的思绪飞速寻找着引导他再次回归游戏的`方法。于是,我先安置好其他孩子继续游戏后,来到陈宸身边,悄悄地问:“你是不是怕做游戏时被别人追上?”“是的,我跑可是别人的。”陈宸边解释边用可怜的眼神望着我。听罢,我拉着他说:“走!教师帮你赢!”他使劲挣脱着:“我不想玩,我肯定跑可是他们。”“怎样会呢?你能够丢给我们班跑得最慢的小朋友啊!你觉得谁是我们班跑得最的?”“高智芸没我跑得快!”“哎,要不你去试试!”

  陈宸鼓起勇气开始了他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丢手绢游戏,他果然丢给了高智芸,也果然没有被抓住。此时此刻他的脸上写满了赢了以后的欢乐。游戏就这样继续进行着。在短短几分钟里,小朋友们好几次丢给了他,尝到了甜头的他,还是一次次地将手绢丢给了高智芸,结果也同样让人兴奋——他赢了!

  此时,我再次停下游戏,引导他思考:除了高智芸以外,还有谁跑得挺慢的?“吴音霏也跑得很慢!”可不是!高智芸每次拿到手绢后总是丢给吴音霏,并且赢得比赛。我再次鼓励陈宸试一试,果然他赢了第二个小朋友!

  这天是收获的一天,因为一个不合群的孩子最终真正融入到了我们的群众生活中。在此过程中,他也体会到了赢与输在游戏过程中是能够用智慧解决的。同时也了解到敢于与强者较量也是一种很过瘾的体验,期盼在今后的活动中陈宸能够更加用心勇敢地参与每一项活动。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9

  在这半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四年级正是过渡时期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接受和探索知识,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塞式的学习。贯彻"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对于优生中聪明好动的学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我们班的小志同学他就是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做,由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些。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在教学中要适时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而且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10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学资源是丰富多彩的,自然、历史、地理、人文、科学,涵盖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生活中的隐性教育资源等,并且能把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提升,着眼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导,着眼于教学内容的挖掘,着眼于对认知过程的内在逻辑的呈现,使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产生直接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获得认知和感悟。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学会认识社会,正确了解社会,同时还得养成良好习惯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更是要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正确了解祖国,通过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实践等活动,不断修炼自己,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下面是我总结出的几条小经验:

  1、拓宽教学的天地。让学生了解社会,仅仅在课堂上拿着书来读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真的走近,亲临去体会。所以在教学中,我打破了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强化“知”、“行”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创设很多教学情境,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有时,我会组织辩论会,让学生们各抒己见,碰撞思想的火花。有时,我会组织故事会,让学生讲述自己收集的资料,……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会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3、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祖国,我为你自豪”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爱祖国;要求学生知道祖国的变化,关心祖国的发展变化;我布置学生与爸爸妈妈一起,通过上网、看报、走出家门等方式,了解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升华爱国情怀。

  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相信我们的学生!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而且要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布置好预习作业和课后拓展的作业。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决不能将品德与社会课上成老师一言谈的说教课,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要让学生在我们教师的引领下了解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11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一位学生这样讲到:“以前,老师总是对我们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班上仅有几位会乐器的同学唱还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白杨和小河》这首歌的歌谱,我感到非常高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歌曲《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

  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12

  时光飞逝,转瞬间我已带走一届学生,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在这两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自己已经基本上适应了这里的学校生活和教学环境,在各位老教师的帮助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无论从专业知识上还是在业务水平上,我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向老教师们学习。他们经验丰富,无论是对对教材教参和教学大纲的把握,还是对学生的心理分析和把握上,都有着我非常羡慕的经验,非常值得我去深入地学习。我相信,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会逐渐地成长的'。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更应该如此。每节课后都做认真地反思,找有代表性的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对本节课所将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询问他们对老师讲授方法上的建议。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询问,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长此以往,我逐渐地发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结合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逐渐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自己。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在逐渐地减少,我在教学中成长,学生在学习中成长,我在学生的教学反馈中进步,学生在我逐渐改进的教学中进步,这就是教学相长的道理。教与学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导学者。

  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问题主要有:

  第一,缺乏对整本教材的宏观把握,对教学大纲理解得还不深入。对所讲授的知识缺少一种高屋建瓴地把握,达不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第二,在课堂环节的设置上,尤其在时间的合理分配上,我做得还不够好。

  第三,对每一个单元教材的知识还缺乏一种合理高效的整合。

  第四,在处理教材与同步的关系上,我没有将两者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运用。

  第五,每天的作业布置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考,没能让作业更好地发挥强化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对于所布置的作业,有时候不能及时批改,也就起不到很好的及时反馈的作用。

  有了这些反思之后,我就能在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意改正我所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13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一个豪不起眼的乡村小学教师,我觉得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爱孩子们,包容孩子们的童心,用孩子的心和孩子们相处,我不是神,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或许在工作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我会努力去爱我的小不点们。我有效课堂教学有了科学的定位思考,对如何有效教学形成了独特的见解。

  1、上课,一般采取三个层次:一是个人自己试讲,备课组全体听课、研修组长参与;二是第二次试讲,研修组全体听课,教导处参与;三是公开课,学校公开课,全体本学科老师、学校领导参与。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教学中,构建数感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评课,首先是个人说课,谈感受;第二是参与听课老师评课,评课的重点围绕课标理念、围绕研究点突破、围绕学生主体参与,所有听课老师必须人人发言;第三是主任点评总结,由听课的领导进行点评。

  4、换角,今年新课程全员培训又到了,怎样创新培训模式,才能使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进一步理解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够均衡地、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笔者总结反思这几年来新课程的培训方式,探索出一种新的培训模式——换角培训。即参训教师角色换成小学生,培训者角色换成小学教师,培训过程相当于小学课堂教学过程。通过换角培训,参训教师体验并感悟新理念新方法的每个细节及其作用,品尝和理解新课程理念,使他们在培训后得到较大的收获和提高。

  5、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虽然在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离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集体备课、研修活动培养了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唤醒了教师推进新课程的意识,小学数学研修组正在逐渐由“经验型”向“反思型”和“研究型”群体发展。在我们看来,课改与教研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下学期,我们还要把教后记只注重对具体实践结果的粗浅回顾,提高到对实践本身的深入反思,使“研”更有深度;同时有效地利用数学教师的博客,与同行交流思想,为学生提供服务!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14

  本学期,我在四年级担任语文教师。很快,超过一半的学期就过去了。回顾过去的日子,我反思了这段时间的教学经验,也有一些收获和问题。在我反复学习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见解,并且通过将理论应用到课堂实践中,我收获了很多。

  我试着从几个实践中学习,发现效果相当好。

  1.在语文课堂上,将物理操作学习活动与语文系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很容易。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我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解释,使之难上加难。另一方面,大胆运用肢体语言、形象和夸张的表现,使学生感到既生动又生动。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容易掌握。

  2.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往往意味着一个新领域的打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问一些问题,如:你从学习这篇课文中获得了什么,你知道什么,你会做什么,让学生联系自己回答问题,提高内省智力,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同时。在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内省智能和交际智能。

  3,“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备课时,我认真学习教材,熟悉课程标准。然后我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我是一个学生,我喜欢用什么方式来学习新材料。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情况,提出几种选择不同教学方法的方案。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广阔的自主学习世界中享受阳光,吸收所需知识,不知不觉地完成教学目标。

  4.整合中文和其他学科。例如,将作文教学与各学科相结合。例如,在音乐课上,让学生记住他们是如何学习歌曲、舞蹈和当时的情绪的。在艺术课上,写下你是如何画出漂亮的画的,以及当你看到你的画时的感觉。

  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不仅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润物无声”的内涵。我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素质,宣传他们的个性,与他们一起成长。

  三年级是个过渡时期,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转变,教学目标也有了新的变化。如何来上好三年级的语文课,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了一点收获。

  一、认真备课,提高教学效果

  要想让学生一堂课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开始上课的时候常常觉得力不从心,觉得孩子总不认真的听课,不专心,常开小差,常常半路停下来处理课堂纪律问题。反省后觉得是自我纪律没抓好。之后看了一位教师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才有所感悟。这位教师在里面写到“在我们班上课,孩子想开小差都难!”这是因为她有足够的自信让孩子必须愿意听自我的课。我开始反思课堂纪律不单是孩子的问题,更多的也是教师的问题。我开始注重提高课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备课。你的课有活力,同学们就容易被你的活力所带动;你的课有意思,同学们才乐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课堂,乐于学习。所以要用心备课、认真备课,不备好课,不进课堂。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变化最大,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理解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必须要让学生先学会预习。语文预习简单而实用,编首打油诗,仅有二十字:读思存疑问,课前十分钟。用心能坚持,等同半天功。具体分析有:

  (一)、细读。课前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读准字音,读清字形,读明字义,读对节奏,读懂情感,读出诗文的音乐美。“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二)、深思。预习中边读边思,读后深思,由表及里,理清文章的层次,总结文章的资料,鉴赏文章的技法,思考文章的哲理和蕴含的情感。

  (三)、疑问。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了课文里的问题,提前在心中存留疑问,然后在课堂上有心听讲,有的放矢,就能解决预习时发现的问题。如此这般,容易和教师互动交流,就能够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预习的好处很多:能够强化听课的针对性,以便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能够提高课堂笔记水平。当学生学会如何预习时,那么他们的自主学习本事也将有所提高。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15

  上个星期去了邹城凫山小学观摩济宁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深受启发。回来后,打算将学到的内容用到自己的课堂,进行尝试。

  初步尝试,把自己的课堂录音,回家反复听。感觉问题还是很多的。这一单元也是《认识时间》,王伟老师讲的是一年级的内容,与一年级的内容联系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由特殊的.时间整时到一般的几时几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建立一时,一分的时间观念,能读出钟面上的几时几分。

  在落实1时=60分时同学们掌握的较好,可是孩子在读几时几分的时候就出现了错误,例如6时35分、6时40分、6时45分都能很好的读出来,可是在读5时50分,55分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出现了错误,他们认为是5时50分,55分,主要就是因为时针接近5,也就是在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这一块内容没有落实好,孩子没有观察出来时针的变化,最后只好说看时针走过了5,走到6了吗,没有走到6,那就是不到6时,就是6时55分。这一块的内容还有4、5个学生很难理解,与我们学校的其他老师商量,怎么办呢?采取“小老师”的方法,1对1帮扶,如果你教的学生会了,奖励小红花一枚。没想到效果还真是不错。

  第二天,趁热打铁考核学生对几时几分的了解,之后换了一种讲法就是如果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才是,6时,如果分针没有走到12,那就没有到6时,那就是5时55分。

  虽然只是自己平时的一堂课,但是暴露了很多问题。课堂上的一些口头禅“那么”、“明白了吗?”。再者就是普通话上,有些地方平翘舌不分,以后打算每天朗读一段,注意平翘舌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学表扬学生,当他回答问题后,及时肯定他,表扬他。在教学过程中,学着使用“真是棒极了”“选择你喜欢的方法”等教学语言,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的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06-07

线上教学的教学反思08-25

故事教学教学反思07-15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08-08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06-22

通分教学反思06-20

《村居》教学反思06-21

白鹅教学反思07-23

《太阳》教学反思08-07

课程教学反思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