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4 18:11:4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弹力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弹力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弹力教学反思

弹力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力学知识的开端,让学生认识到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然而力的概念十分抽象,要使初中学生真正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启发的方式,对力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我没有过分关注基本的知识和概念,而是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橡皮筋、海绵、弹簧、减震等学生常见常听的事物出发,学生在对物体的弹性和塑性有充分的感性基础上,

  总结

  出什么是塑性和弹性。随后通过举出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的'弹性物体和非弹性物体若干实例,让学生对教师给出的若干物体进行分类,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方法教育。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就不同,学生的兴奋点就非常多,都试图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同时关注学生自己的体验,让两位同学在拉测力计的活动中体验拉力的不同,认识到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形变大小有关的。学生亲自参与到了物理知识的建构中,认识非常深刻。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学生在进行分类的时候没有充分放开学生的思维。为什么学生的分类答案都是与本节内容是对应的?为什么没有学生按照物质的组成去分?为什么没有按照物质的导电性能或者密度大小去分?这是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既然本节学习弹性和塑性,当然就是这一种分类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充分分类的基础上,从中挑出一组依照弹性和塑性分类的一组,让学生分析这一种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同样回到了环节的主题。

弹力教学反思2

  1、今天上了弹力第一个班时,觉得时间不怎么够。讲到弹簧测力计原理就下课了,想想什么地方耽误了时间,注意引入课题要快,用一个自制弹弓弹出子弹引入课题,学生在看几幅跟弹力有关的图片(学生归纳特点引入弹力),这里最多是用5分钟进入课题(第一节时这里耽误了)。讲解形变,进入弹力学习,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条件,弹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利用弹力大小跟型变量有关,设计弹簧测力计,学习弹簧测力计原理,学生看数据分析,弹簧测力计使用,所以另外的班我注意了时间的掌握。

  2、形变是生产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弹力在高中阶段物理学习中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性质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既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又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

  3、本节课的突出特点是信息量较大,实践性和趣味性较强,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演示、实验探索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过去教教材变为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以学生活动贯穿课堂始终,使学生的实验、分析、讨论、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完成知识学习,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探索物理规律,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4、在教学中,我还重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总量急剧发展,教师在课堂上所能传授的知识将变得越来越有限,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需求奠定了基础。

  在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谨求实,特别是在实验数据的处理上,教育学生必须以事实为准绳,不能为凑出一个看似完美的结果而随意改动数据。总之,通过这节物理课的学习,学生不管在知识技能上,还是情感价值观上都能有明显的收获,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5、以前上弹力时,我用弹簧和橡皮泥在课堂上演示,然后得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虽然也感觉学生理解了,可就是觉的课堂缺少了活跃,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显得教学是单向的。这一次上课,我先演示,再准备了弹簧、导线、橡皮筋、橡皮泥、纸片,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了,忙的热火朝天,在亲自体验中发现了各种物体的受力时和撤掉力后的变化情况,对于自己的收获也很乐意表达出来。尤其是增加了一个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的环节,一个个踊跃举手,大胆发言,将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联系上了生活。在使用拉力器研究弹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学生们热情高涨,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下,知识的获取效率是最高的。通过一些小实验,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开阔了,主动性变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自然调动起来了。但在显示物体微小形变时,只使用了让学生站在桌面上,桌面发生弹性形变,没有使用将微小的形变放大处理,使学生没有学到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后有待改进。

  6、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教学实践表明,被动力(如弹力、静摩擦力)的概念是学生难于接受的。因此教材中没有给弹力下定义,而是通过实例说明了什么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重点的内容是通过学生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日常生活中应用弹力的地方很多,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学生熟悉的弹力的例子,使学生获得形成概念的感悟。通过探究了解测力计的原理,并通过使用测力计进一步分析归纳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测力计。

弹力教学反思3

  《弹力》这节课知识容量大,教材在文字叙述上非常简洁并配有大量插图。内容直观、感性,较易为学生接受,加上学生在初中时对弹力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与理论基础,因此将弹力这节课设计成了体现五环节色彩的探究性学习课,采用了“自我学习──点播解惑──探究实验──总结规律──合理外延”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学基础部分的理论,通过全班同学的自我学习基础知识,讨论困惑,提出问题,学生自我解决,无法解决的教师再最后点拨解决来不断完善。教师在教学中准备了5个具体的生活实例和2个演示实验和一个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最后阶段的胡克定律的延伸中,通过学生讨论旧方法,设计新的实验探究方案,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通过对实验的再次挖掘。精心设计了研究桌面的微小形变实验,通过演示,学生感悟到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强化了创新的意识。学生在互动和探索的过程中,必须两个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由于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饱满、有声有色。

弹力教学反思4

  周一,我上了一节小组的教研公开课,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综合。这是一节习题评讲课,对我来说这还是第一次上公开课。这节课有师傅张玉滨、刘旭升、崔晓丽、张海龙听课评课。

  在我准备这节课时,我就听别人说习题课不好讲,心里就有些没底,不知所措。所以我就提前开始着手,大量听老教师的习题课。当我听到师傅张老师的一节习题课时给我很大的启发。那就是利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利用知识点来讲习题。我反复琢磨这种方式很适用我这节习题课的口味。因为这次课的题量大,如果一个一个的讲肯定是讲不完的。我于是就决定采取这种方式。同时还征求康主任和刘老师的`意见,他们都说这种方式很好。

  通过实际的操作,确实在讲课的过程中节省了不少时间,同时每个知识点都能讲到。并且还有大量的时间和学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和以前相比学生的积极性大幅度的提高,课后同学们反映也很好。至少通过这节课也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归纳法。通过重点讲解某个习题而带动类似的一串习题,即讲了知识又给学生课后发挥的余地。再不是以前的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个重点,学生听完总是是懂非懂,模模糊糊这一次确实能够体现出和以往不一样的效果。

  讲完评课的过程中各位老师也都肯定了这次公开课很成功,学生确实积极性高,个个都精神饱满。但是我自己也感觉到有不少不足之处,比喻有些小的细节没有讲到,但是它对作题也很重要,板书也要进一步提高,语言还要进一步锤炼。但总体我认为达到了目的,但是我还要进一步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多听他们的课,多归纳、多总结。

弹力教学反思5

  以前上弹力时,我用弹簧和橡皮泥在课堂上演示,然后得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虽然也感觉学生理解了,可就是觉的课堂缺少了活跃,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显得教学是单向的。

  这一次上课,我先演示,再准备了弹簧,导线,橡皮筋,橡皮泥,纸片,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了,忙的热火朝天,在亲自体验中发现了各种物体的受力时和撤掉力后的变化情况,对于自己的收获也很乐意表达出来。尤其是增加了一个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的环节,一个个踊跃举手,大胆发言,将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联系上了生活。在使用拉力器研究弹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学生们热情高涨,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下,知识的获取效率是最高的。通过一些小实验,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开阔了,主动性变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自然调动起来了。

  但在显示物体微小形变时,只使用了让学生站在桌面上,桌面发生弹性形变,没有使用将微小的形变放大处理,使学生没有学到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后有待改进。

 

弹力教学反思6

  让学生自主地追求一些自己认为不解的知识,了解一些最新的科学成果,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我结合课本的“想一想、议一议”、“课外阅读”、“小实验”、“科学世界”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主动追求。例如《蒸发》一节中,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三个小实验。(1)在手背上滴两滴相等的水滴,把一滴涂开,看哪滴干得快?(2)在桌子上和手背上涂上面积相同的水渍,看哪个干得快?(3)在桌面上涂上大小面积相同的水渍,对其一片吹风,看哪滴干得快?再指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应用,基础好的学生写出小论文。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只重视学生课堂和课后纪律,对学生有没有听课却不在意,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我发现,班级成绩的好坏与中下游同学的成绩有很大关系,所以,现在我不仅重视学生的课堂纪律还重视了课堂效率,对中下游同学我尽力去做他们的工作,给他们制定了不同的目标,课后与他们进行感情上的交流,现在上课他们没有一人低头,有些同学还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我尽量找这些同学回答,并及时给他们鼓励,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在上次考试中,我教的班,差生明显减少了很多,平均分也上了一大截。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它不但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还要教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反思,找出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育人”这一神圣使命。

弹力教学反思7

  本节课为《弹力 弹簧测力计》,弹力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日常生活中应用弹力的地方很多。从弹力应用的广泛性和关于力的初步知识的完整性出发,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增加了“了解弹力”的内容。我把教学难点定为对弹力的概念的理解,但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形成的',不去分析它的三要素,我的突破方法是充分利用手中的器材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弹力的存在,从而理解弹力的概念。教学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上,我的突破方法是每人手上都有弹簧测力计,并去使用它,同时给出一些有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资料放在屏幕上给学生看,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在学习中使用,并在学习中交流。因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的场合是很多的,所以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我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在本节课中,我不仅力求达到“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技能目标,而且努力体现“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科学原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突破难点,我课前让学生做足了准备工作,同学们自己带了实验器材,例如:橡皮筋,弹簧,钢板尺,海棉,橡皮泥等。我也为大家准备了弹簧测力计。让学生们能够自己亲自动手去按一按,压一压,感受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为了突出难点,我安排了“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能在实验中亲自探索其使用方法。

  总体来看,本节课效果较为明显,学生对于弹力的理解比较透彻,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也掌握的很好。但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在探究实验中,如果可以再设计一些实验,例如:可让学生体验如何匀速拉动物体,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将会使本节课的内容更充实。我还可以在学生测量一根头发的拉力是多少时,简单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健康头发的弹力大概是多少。习题的设计也还可以挖掘的更深入一些。

弹力教学反思8

  我总体感觉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落实到位,学生参与较积极,教学互动较好,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课堂上,我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老师互动,用课件显示微小形变实验,让同学们感受形变无处不在,然后提问光点位置发生变化说明什么?还播放了弓箭、蹦床、撑杆跳等视频,力图从生活实践引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效果,果然,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且视频非常精彩,使得学生注意力迅速转到课堂上来,于是我从这一实际提问,学生们非常积极、踊跃,齐声回答问题。这样,我花很少时间就引入了课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更多采取逐步提问法,并注意与学生的交流思想,如在显示微小形变的实验中,我设计的问题是:1、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2、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本节课的重点是弹力的方向,在讲述弹力的方向时,我先让学生做几道关于弹力方向的练习题,然后,让几个学生到讲台上解题,这样,我能很好地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况做出正确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针对学生各方面的看法,进行评讲,使学生的印象变得非常深刻,掌握程度得到提高。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可以先演示再让学生去实验,而不是提示他们,尽量再讲得少一点,把课堂留给学生,真正做到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尝试!

  还有感到时间的短缺,所以这节课上感到有点紧。一是赶时间,怕来不及,二是公开课上的少,心情也紧张,就没有平时上课得放得开。以至上完课后自己也感到有一种像上课用的弹簧一样松劲的感觉。

  再有课前想多设计一些幻灯片,放置一些有趣的图片、现象,最后反而有种被牵绊的感觉,一是老师控制的局面多了反而让学生缺少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二是使自己被困在电脑的.鼠标前,走不近学生。

  总结完这一堂课,我深深地感到新课改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老师的角色已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科学的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创新中发展。

弹力教学反思9

  上节咱们复习了弹力的一部分,我们继续复习,现在看图1-11,金属丝的扭转形变,用体态表演:把身体进行扭转,然后不用力的时候,身体会自然的向回转,学生的反映是,气氛活跃。这实质也是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在宏观上的表现为恢复原状。

  第四节摩擦力,这一节的知识点较多,第一个知识点是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接触,压力,粗糙,相对滑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第二个知识点是摩擦力的方向的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一个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与它相对于和它产生摩擦力的那个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以上的内容,我已经给大家编成了顺口溜,谁能把关于以上知识点的那几句背一下,请关超同学试一试,关超说不会,又叫王丛,王丛起来背,背得很流利,如下:两物体间有摩擦,就要接触还得(dei)压,表现光滑是白搭,以上三条全具备,还需外因成全它,方向相切又相反,找好对象人人夸。

  概念性的问题有,什么是滑运动摩擦力,两物体间相对滑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提问,静止的物体有没有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同学们答的很好,七嘴八舌地说出了,可能。

  什么是静摩擦力,两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提问,运动的物体有没有可能受到静摩擦力?同学们答的也不错。

  同学们把书翻回到第6页,看左上角的图1-7的甲图,如果砝码与车能一直保持相对静止,则在这情景中,砝码受几个力的作用?同学们有的说两个力,有的说三个力。三个力是正确的,砝码是运动的,其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如果变化一下,把砝码用水平绳拉住,使其保持静止,则此时砝码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有说三个的,有说四个的,四个的是正确的,水平方向上砝码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

  大家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最不好掌握,需要的静摩擦力如果不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则能够提供,如果超过了最大静摩擦力,两物体就会发生相对滑动,就会由静摩擦变成滑动摩擦,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外因,根据平衡或运动状态改变来求,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在一个范围内取得某个值。这个知识点编成顺口溜,编了4句,找同学来回答一个,同学们答的不错:“静摩擦力不好弄,外部因素来决定,超过最大静摩擦,滑动摩擦才适用。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公式,F=uN,u是滑动摩擦系数,也叫动摩擦因数,是没有单位的,并且小于1,是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两物体的材料决定的,N是两个物体间的垂直作用力,这个知识点编成了5句顺口溜,“滑动摩擦有道理,大小与压力成正比,比例系数小于1,粗糙材料决定的,没有单位没关系。”

  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相对滑动的快慢有没有关系?

  没关系。

  现在我们再来研究一个平衡的问题,是有关弹力的,我们看练习二,看左上边的图,是一个布娃娃,用水平绳拉着,斜向右上方的绳拉着,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这三个力的特点是,一个是竖直向下的,一个是水平的,另一个是斜向上的,如果已知重力和斜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就可以分别求出这两个拉力的大小。

  这个题大家还有没有印象了,期末考试考过,结果还记得吗?有的同学说记得,期中考试也考过。不信的话拿出卷子看看,这个题型非常重点,不但现在是重点,到高二还是重点,比如水平的这个力可以换成电场力,斜着的这个可以换成洛仑兹力,再加上重力,这三个力平衡。跟这个题就是类似的。

  现在大家拿出笔和纸,再把这个题认真画一画图,这里还要用到什么知识呢?是这一章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的法则是平行四边行定则,要注意的是实线,虚线,还有箭头。两个力相加,是不是直接大小相加,这不一定,这可能对,也可能不对。如果是同方向的就对了。如果成某一角度,就不对了,比如成90度角,应当是用平行四边行的关系来算。

  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让同学们在本上画图

  解这个题,过一会在同学们中找有画错的,在黑板上按照学生所画,呈现给全班同学看,并强调大家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了,同学们有的虚线画成实线,有的箭头方向不对。我说:“看看同学们犯的错,看似简单的问题,同学们仍会出错的,我对同学们的还是比较了解的,知道你们还会犯这些错,我这是有的放矢。同学们听了后有点不解,什么是有的放矢呀?我对有的放矢又解释了一翻。这一题目是最基本的,它也是平衡问题中动态问题的基础,比如我们做过的另一个题目,竖直光滑的墙面与一个光滑的档板通过轴相连,上面放一个光滑的球,当档板缓慢放下直到档板处于水平状态这一过程中,档板受到的压力,和墙受到的压力大小是如何变化的。

  同学们现在做这道题,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图。

  结果做得都不是很好。

  过一会做了总结,我在黑板上把这个题的图用大尺寸画了一遍,并看同学们的表情,发现他们较高兴,又问:谁还不理解,请举手,我再解释解释。没有同学发言。这节课到此结束,还剩半分钟,稍后下课了。

弹力教学反思10

  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和训练他们的各种能力,培养和引导他们正确的思维意识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

  联系本节内容,在教学上应在如下几方面下功夫:

  第一,教学观念必须转变。过去,我们强调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今天我们更注重教师的引导和服务意识,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本节课,力求为学生提供各种情景、资料及材料,让学生能够观察、思考和体会,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对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的能力;直觉的判断力;观察推理的能力和收集证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对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交流合作,对问题的质疑和反思方面的能力等。当然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要逐步进行,要有侧重点,要分阶段进行。

  本节内容应着重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要注意观察弹性形变,体会弹力的存在;其次,本节内容还要注意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如对弹簧的`弹力与伸长的关系,要初步学会用图象法分析处理数据,得出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第三,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上,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科学的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本节内容,要让学生理解经过光学放大来观察微小形变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利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问题。

弹力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注意了对学生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落到实处,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在教学实际中很难落实的一个问题。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塑性和弹性的时候,往往是通过举出生活中或者学生能够接触的弹性物体和非弹性物体若干实例,通过归纳的方法得出塑性和弹性。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并没有按照往常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对教师给出的若干物体进行分类,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方法教育。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就不同,学生的兴奋点就非常多,都试图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学生的思维随着分类的翅膀在飞翔。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体验。物理不是独立和抽象于生活之外的,尤其在初中阶段来看更是如此。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没有过分关注基本的知识和概念,而是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橡皮筋、海绵、弹簧、减震等学生常见常听的事物出发,学生在对物体的弹性和塑性有充分的感性基础上,总结出什么是塑性和弹性。关注学生自己的体验,让两位同学在拉测力计的活动中体验拉力的不同,认识到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形变大小有关的。学生亲自参与到了物理知识的建构中,认识当然是非常深刻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闪光点。

  主要缺点:

  学生在进行分类的时候没有充分放开学生的思维。为什么学生的分类答案都是与本节内容是对应的?为什么没有学生按照物质的组成去分?为什么没有按照物质的导电性能或者密度大小去分?这是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既然本节学习弹性和塑性,当然就是这一种分类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充分分类的基础上,从中挑出一组依照弹性和塑性分类的一组,让学生分析这一种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同样回到了环节的主题。

弹力教学反思12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课件使用了Powerpoint幻灯片。开始我以实验引入课题,再用幻灯片展示拍皮球、撑杆跳、射箭等场面,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Powerpoint幻灯片,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图片,呈现本节课的一些知识,课本以外的一些内容,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另外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活动。让学生用所提供的器材自行设计实验,实验开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单位,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是为了让学生联系实际、联系生活,体现物理教育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此外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在语言还有一点琐碎、不太严谨;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寻找你身边1N的物体” 活动中,我发现设计的还不够巧妙。开始上第一课时,觉得时间不怎么够?主要是引入课题太冗长,经过改进后时间的处理上好了很多。

  所以,建议上课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上,因而在前面占用的时间不能太长。弹性、塑性、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弹力等花费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由于有实验,约10分钟,其余20分钟用于讲解及训练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弹力教学反思13

  此次课是自己第一次公开课,非常重视,非常认真,自己在正式上课时不免很紧张,从过此次公开课,让自己收获了很多东西,发现了自己的确定和不足。

  本课设计了多个实验,引入新课采用的实验,学生观察弹簧、钢尺、海绵、橡皮泥的形变特点,总结他们的特点并分析不同点,实验使用的器材很普通,这个实验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之后用的玻璃瓶和激光笔,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中还使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了弹力的.方向,这里通过多媒体展示力的方向,使学生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到力的方向,丰富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深化了对“弹力的方向指向恢复形变方向”的理解。

  后面在让学生自己练习画弹力方向时,部分同学预习的较充分,已经做完大部分甚至全部,这时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没有跟上老师课堂教学,状态有点下滑,下次应注意多做准备,可以准备一些拓展的题目。

  这堂课整体来说较好,在学生积极的参与下,让学生主动的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将掌握知识与发展技能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空间,充分的体现了讲学案的使用。

 

弹力教学反思14

  《弹力》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其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教材从物体的明显形变引入,继而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并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探究支持力、压力和绳子的拉力这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对于胡克定律的教学,要先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索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大小之间的关系”,这种先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验检验并进行具体运用的研究办法十分重要。

  上完这一节课,回顾一下,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 .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前上弹力时,我用弹簧和橡皮泥在课堂上演示,然后得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虽然也感觉学生理解了,可就是觉的课堂缺少了活跃,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显得教学是单向的。

  这一次上课,我先演示,再准备了弹簧,导线,橡皮筋,橡皮泥,纸片,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了,忙的热火朝天,在亲自体验中发现了各种物体的受力时和撤掉力后的变化情况,对于自己的>收获也很乐意表达出来。尤其是增加了一个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的环节,一个个踊跃举手,大胆发言,将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联系上了生活。在使用拉力器研究弹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学生们热情高涨,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下,知识的获取效率是最高的。通过一些小实验,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开阔了,主动性变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自然调动起来了。

  但在显示物体微小形变时,只使用了让学生站在桌面上,桌面发生弹性形变,没有使用将微小的形变放大处理,使学生没有学到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后有待改进。

  实验过程是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通过实验,模拟物理知识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受到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发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索的欲望。本课中设计了多个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自主探究实验,将原本较为抽象、枯燥的思维活动转化为生动活泼、兴趣昂然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的研究性活动中,获得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提升和发展。

  2 .巧妙设置问题,将课堂引向深入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将知识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到课后小结,尽力设计适当的问题。创造物理情境,进行有意识的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本课的`教学中,有几个关键性的设问对课堂内容的展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弹簧和橡皮泥的形变有什么不同之处:坚硬的物体会发生形变吗?如何观察桌子的微小形变?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3 .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教学设计充分注重对生活的挖掘,积极贯彻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也充分地注意从学生身边或社会实践活动中选取典型的素材,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较难驾驭。因此,这节课的授课中在时间的调控上显得尤为重要,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弹力教学反思15

  1、对学生的回答还有练习时的点评过于着急,没有听听其他学生的见解。比如,在课堂中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对弹力的应用呢?老师这里有个拉力器,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来拉一拉好不好?根据两位同学的表演,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生:A的力气大些?

  师:你为什么有这样的结论呢?

  在我追问原因。她没有说出原因,在我的引导下她的回答也不够准确。然后我就急于给出正确的原因。“弹簧伸长得越多,该同学的力气就越大。”

  2、在学生讲题的过程中,只注意了学生的解题步骤,而且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自己把解题要点又重述了一遍。其实这样既没有使学生思维得到锻炼,自己在重复的过程中把时间也浪费了。

  3、没有适时的发挥交互的作用。记得在学生求解一道“弹簧的弹性形变与外力有什么关系?”的题目时,我设计了发散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发挥的空间比较大。在我巡视的过程中看到程度好的学生,很快就求得了很多的物理量,而且方法迥异,而程度差的学生有的只解出了一个物理量有的甚至一个物理量都没有求出来。

  改进措施:

  1、把某个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转抛给其他学生,听听别的学生的意见。这样既把问题解决了,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就注意引导学生,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去发表自己的看法,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既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自己又可以把重述的时间节省下来。

  3、抓住时机发挥兵交兵的作用。鼓励学生:同桌俩讨论,或者前后四人一组讨论,让好学生帮助差学生。这样好学生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而差学生也学到了知识。也免去了老师照顾不到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弹力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06-07

线上教学的教学反思08-25

故事教学教学反思07-15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08-08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06-22

通分教学反思06-20

《村居》教学反思06-21

白鹅教学反思07-23

《太阳》教学反思08-07

课程教学反思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