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纸》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27 20:57:5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神奇的纸》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神奇的纸》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神奇的纸》教学反思

《神奇的纸》教学反思1

  本课的主体活动是用折叠的方式对纸进行加工改造从而改变它的性能,经过简单的折叠变成瓦楞纸,从3个环节体验性能上的提升:“按一按”指的是瓦楞纸相较于普通纸弹性更好;“放一放”指的是普通纸经过这样的改造之后承载能力有着很大的'提升;“摸一摸”主要是从隔热能力来体会瓦楞纸的优势。在这三个环节中有一些科学词汇如弹性、缓冲力、承载力、隔热能力,虽说不用学生掌握,但老师还是应在课堂中使用,让学生以后也更有意识。

  拓展环节是为了启发学生能用更多的方法对一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使材料具备更多的功能,我想到了之前听唐老师的课上,她用到了蜡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运用了这个方法,学生们觉得神奇的同时,大大激发了课后改造材料的兴趣。

《神奇的纸》教学反思2

  废旧的苹果箱、啤酒箱等在现代生活中比比皆是,孩子们经常接触它,但他们平时不会刻意地去观察它,甚至根本没有想到利用里面的瓦楞纸制作一些有趣的东西。本节课,我让学生收集一些废旧纸箱中粗细不同的瓦楞纸,通过观察,了解瓦楞纸的特征及其与普通纸的区别,用剪、刻、撕、卷等方法将瓦楞纸制作成装饰作品,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在制作过程中,注意纹路对比、背景对比。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启发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和美术学习的乐趣。

  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更是一种经历,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因此,本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 实践性与参与性本课属于工艺制作课,制作方法及技能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先提出探究问题,然后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让他们在分析与尝试过程中掌握了瓦楞纸剪、拼、贴等技法,使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与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2.开放性与创造性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工具材料。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尝试着用铅笔棱压出横条纹、用铅笔尖扎出点状花纹、用瓶子盖按压出好看的形等,甚至碎布、毛线、纱布等都被他们用于装饰,这些平常物品,此时,变成了多用途的`装饰品,而且使用方法不同,就可以变化出不同的造型。这些并不是老师传授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的,因此其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制作手法是富有创造性的。

  3. 过程性传统的学习方式看重的是学习结果,而探究式学习更关注学习过程,就探究活动而言,因学生的个性差异,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一次成功,但正是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他们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印象也更加深刻。因此,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而且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让他们有了多种学习体验。

《神奇的纸》教学反思3

  新课标倡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亲自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研究思考和讨论交流中获得感悟与理解。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能力有限,尚不能独立进行探究,因此,需要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努力创设探究的学习氛围,营造以学生为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神奇的瓦楞纸》一课我就大胆地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

  1、导学生观察用瓦楞纸创作的作品,通过亲自看一看、摸一摸,从而使学

  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为分组观察做铺垫。

  2.分组观察瓦楞纸的形状、颜色、纹理、质地,强化学生对瓦楞纸的认识。

  3.通过课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瓦楞纸神奇的原因--漂亮的颜色、特殊的纹理,多样的形状。

  4.了解用瓦楞纸创作的各种作品,把手中的瓦楞纸变个样。首先,小组分析并尝试做出简单的造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与尝试掌握剪、拼、贴等制作技法;其次,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碎布、毛线、纱布、瓶子等物品,可以作为装饰的工具,使学生认识到装饰方法,同时能创造性地使用工具。

  5.以造型奇特、颜色漂亮、纹样美观、制作快捷为具体要求,进行分组创作。

  6.通过展示会的形式,针对制作要求开展自评与互评,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反思:

  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更是一种经历,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因此,本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实践性与参与性

  本课属于工艺制作课,制作方法及技能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先提出探究问题,然后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让他们在分析与尝试过程中掌握了瓦楞纸剪、拼、贴等技法,使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与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2.开放性与创造性

  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工具材料。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尝试着用铅笔棱压出横条纹、用铅笔尖扎出点状花纹、用瓶子盖按压出好看的形等,甚至碎布、毛线、纱布等都被他们用于装饰,这些平常物品,此时,变成了多用途的装饰品,而且使用方法不同,就可以变化出不同的`造型。这些并不是老师传授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的,因此其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制作手法是富有创造性的。

  3.过程性

  传统的学习方式看重的是学习结果,而探究式学习更关注学习过程,就探究活动而言,因学生的个性差异,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一次成功,但正是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他们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印象也更加深刻。因此,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而且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让他们有了多种学习体验。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留出了更多的空间。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用自己的独特的造型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合作实践,从而创作出精彩的作品。

《神奇的纸》教学反思4

  一组织学生观察各种纸,说一说它们的特点、作用,让学生发现只作为一种材料的功能作用很丰富。

  二教师用纸搭一座桥,放订书机,橡皮擦等纸桥都不能支撑。让学生思考:能通过折一折使它变得有更大的力量,能支撑更多重量吗?引领学生对纸这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改变它的性能,增加它的功能。

  三学生活动。有1/2以上的`学生没有经过提示就折出了瓦楞纸,第一次没有折出瓦楞纸的同学通过指点也折出瓦楞纸桥。引导学生通过按一按、放一放、摸一摸,比较普通纸和瓦楞纸。

  四观察两种纸的侧面。发现为什么瓦楞纸的性能发生了改变?因为它经过折叠改变了形状。整节课学生兴趣浓厚,活动积极,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间隙,老师讲课的时候,总是有个别学生管不住自己,还在玩儿纸。每节课,都要没收几个学生的纸。

【《神奇的纸》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09-15

《纸》教学设计08-10

《纸》教学设计15篇06-30

神奇的鸟岛教学设计大全10-08

教学反思06-07

线上教学的教学反思08-25

故事教学教学反思07-15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08-08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06-22

通分教学反思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