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文具》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买文具》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买文具》教学反思1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同学的认知水平、积累的生活经验,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通过小淘气买文具的情境引发同学学习的热情,从观察文具的种类价格迁移到人民币的使用,要合理使用人民币,必需认识人民币。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同学的经验,从同学的知识起点动身,合理地利用教材。
关注同学的生活经验,开展各种同学熟悉、兴趣的数学活动。注重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解决一些对他们来说较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如对“1元=10角”这个关系,不少同学不是都能很好地理解。对于这个问题,设计“1元钱兑换10张1角”的师生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同学在动手操作中感知“1元=10角”这个进率,、遵循一年级同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本节课设计了把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和换算关系这些知识有机地融合活动中。让同学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充沛调动同学的主观能动性,把同学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激发同学的探索、创新的欲望。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缺乏,希望各教师多提珍贵意见,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更大的进步。
《买文具》教学反思2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新年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了一岁,听课状态出乎我的意料,个个学习劲头很足,今天学习的新课是《买文具》,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是对小数意义最初步的了解。教学时我结合买文具的生活情境,在购物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的价格,自然引入小数;再经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和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同时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因此他们对于标价所表示的几元几角几分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时机,趁热打铁,研究这些价格的组成部分,让他们小组讨论这些数的共同特点,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当我们不能用整数表示一个数的时候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来表示,我们就可以用0。50元来表示。像0。50、8。00、3。50、16。85、1。06等这些数我们就叫做小数。
巩固练习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于“贰圓、贰角、壹角、壹分、贰分”小面额的人民币不认识,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对汉字的“壹、贰、叁……”不认识,二是因为有些小面额的人民币目前已经很少见了,有的已经不流通了,学生不认识。发现问题后,我及时把“壹、贰、伍、拾”这几个汉字写在黑板上,并在字上注上了拼音,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完成第三页“练一练”第一题:用小数写出具体的几张钱币为几点几元时错误就少多了。我还要求学生这样表述:“几个几元几个几角几个几分合起来是几元几角几分,写成几点几元。”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用“合起来”的回答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今后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
总之,全课围绕着价钱的两种表示形式认识小数及小数表示的意义,较好的达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虽然是开学第一天上课,但是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我感到心中也有说不出的喜悦。
《买文具》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知道买文具时应该说些什么,能正确表达自己购买文具的愿望。
2、买文具时,能与售货员正确对话。
3、教育学生说话时态度要大方,语言亲切、有礼貌,听别人讲话时要认真耐心。
教学重点
1、能进行买卖文具的对话并使用礼貌用语。
2、分角色对话时做到态度大方自然。
教学难点
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质量差、价格贵、售货员或顾客出现差错)能及时应付。
课前准备
1、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到文具店或商场文具柜台买文具,也可以观察别人买文具,记住买文具的过程,感知买文具的一般知识。
2、每个同学准备一两件文具,并贴上价格标签。
3、用纸作一些钱。
4、有放文具的柜台课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想象,导入 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吗?今天我们去文具店买文具,好吗?(板书课题)(出现挂图)
1、你们瞧,已有两位小朋友比我们先去文具店买东西了。你们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售货员阿姨又会怎样说呢?
2、(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来扮演图中的售货员和顾客。板书:售货员顾客看看他们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分角色表演。
3、师生评议。(他们表演得过且过怎样?谁愿意来说一说。他们都很讲礼貌,顾客表达也很清楚。师:说得真好。)(板书:文明礼貌,表达清楚)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做个这样的顾客呢?
二、学生试练,进行合作,实践。
1`、利用自备学具,小组演练。(请同桌的同学把各自的文具盒打开,放在桌子中间,然后一人当售货员,一人当顾客,练习一下怎样买学习用具。开始吧。)
2、指名表演。
3、师生评议。(你们说他们表演得好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说得真棒。)
三、举一反三,深化训练
1、师生表演,设置训练情境。
(1)是啊,这位售货员非常热情周到,现在连老师也想向她买学习用具了。)
(2)师边说边走向扮售货员的女生进行交际。
(3)师拿着刚买的圆珠笔在手心写写画画说:这支圆珠笔真不错,还有香气呢。咦?怎么断水不能写了呢?这可怎么办呀?同学们,如果你们遇到了这种情况(小黑板出示:买学习用具,发现质量有问题,应该怎么办?),请同桌的同学进行讨论。
2、鼓励发表意见。(如:退换圆珠笔;还可以怎么办?打投诉电话。你还懂得拿起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做得真棒。)
3、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还遇到过别的情况吗?
如:以次充好;价钱太贵;忘了找钱;多找钱;态度不好
4、面各小组自主选择一种情况,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演一演。
5、根据学情,选择上台表演。
6、师生评价,激励扩展求异。
师小结:大家在买东西时,不管遇到任何意外情况,都要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四、读一读儿歌
五、总结提高,课外延伸
师:今天,小朋友们特别能干,学会了怎样买自己所需要的文具。回家后,能不能为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帮妈妈购买一些日用品?
(小黑板出示)实践题帮妈妈买日用品
附板书设计 :
买文具
售货员 顾客
文明礼貌 表情达意
教学反思: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新年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了一岁,听课状态出乎我的意料,个个学习劲头很足,今天学习的新课是《买文具》,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是对小数意义最初步的了解。教学时我结合买文具的生活情境,在购物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的价格,自然引入小数;再经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和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同时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因此他们对于标价所表示的几元几角几分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时机,趁热打铁,研究这些价格的组成部分,让他们小组讨论这些数的共同特点,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当我们不能用整数表示一个数的时候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来表示,我们就可以用0.50元来表示。像0.50、8.00、3.50、16.85、1.06等这些数我们就叫做小数。
巩固练习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于贰圓、贰角、壹角、壹分、贰分小面额的人民币不认识,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对汉字的壹、贰、叁不认识,二是因为有些小面额的人民币目前已经很少见了,有的已经不流通了,学生不认识。发现问题后,我及时把壹、贰、伍、拾这几个汉字写在黑板上,并在字上注上了拼音,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完成第三页练一练第一题:用小数写出具体的几张钱币为几点几元时错误就少多了。我还要求学生这样表述:几个几元几个几角几个几分合起来是几元几角几分,写成几点几元。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用合起来的回答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今后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
总之,全课围绕着价钱的两种表示形式认识小数及小数表示的意义,较好的达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虽然是开学第一天上课,但是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我感到心中也有说不出的喜悦。
《买文具》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落实中,要注意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结合。如在教学解决“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一问题时,因为是学生初步接触除加混合运算,所以要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弄清题意,先探索分布解决的方法,再由分布算式过渡到综合算式。这样,学生就懂得了综合算式中每步的意思,从而也就懂得了因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在教学“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时,要注意学生知识的迁移,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解决前一个问题的经验,所以在解决本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来解决。对于那些解决问题确实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同桌之间交流后再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
在教学“哪种做法对”这一环节时,可以机动一点,既可以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进行教学,也可以在学生完成了课后“练一练”第2题的基础上,收集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再结合错例进行讲解、订正。这样,有些学生因为犯了同样的错误,所以更能引起注意,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买文具》教学反思5
《买文具》一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基础上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本课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实题材中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不仅充分利用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而且表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然后将问题集中到用“竖式计算”,突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估商,再计算,将对估算意识的培养渗透在每个环节中;最后通过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一节课下来自认为很完美,认为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应该很好接受。结果在练习中发现错误百出:
1、商的位置不对,尤其是商是两位数的。
2、当商是两位数时,写上十位上商后不知道跟除数相乘,直接写一个跟被除数一样的数。比如:“100除以10” ,应该让学生学会从高位算起,前一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然后再进行计算。也就是十位上商1与除数相乘应得10,而有些同学直接写出商10,与除数相乘得100。
3、做“140除以20”这样的题时,应是个位上7与20相乘得出140,而有的同学写商的位置不对,把商写在十位上,再把7与除数相乘得14,个位上的商又补上0。
《买文具》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的起始课,主要是认识中括号,学习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对整数混合运算进行总结性学习,重点是分清各种情况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依据教材的设计意图跟安排,我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
1、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顺序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包括带有中、小括号的),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在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后,让学生观察后,独立解决图中的问题,并把自己的方法说出来跟大家分享。当学生提出分步计算跟综合计算两种解决方法后,立刻抛出问题,“两种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讨论交流中,逐步明确了运算顺序。在学生理解了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就出示书上相应的练习,要求学生先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练习完成后,开始引导学生认识中括号,通过出示一道算式,让学生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该环节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认识只有小括号,无法使等式成立后,明白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并让学生说说添上中、小括号后,该算式的运算顺序。最后,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并请学生总结出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通过本节课的实际教学,让我认识到:本班学生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对于运算顺序并没能完全掌握,还是容易出现各种错误,特别是没先看清题目,就直接按从左到右顺序进行计算。因此,在课后练习时,不断提醒学生要先看清题目,先知道运算顺序,再动手进行计算。
《买文具》教学反思7
《买文具》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是对小数意义的最初步的了解。
教学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星期天笑笑去文具店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她看不太明白,因此想请同学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你能从这幅图里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在解读主题图的时候找到小数,发现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不一样,不是整数元的,有的不到1元。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因此他们对于标价所表示的几元几角几分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时机,趁热打铁,研究这些价格的组成部分,让他们小组讨论这些数的共同特点,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当我们不能用整数表示一个数的时候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来表示,我们就可以用0.50元来表示。像0.50、8.00、3.50、16.85、1.06等这些数我们就叫做小数。
巩固练习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于“贰圓、贰角、壹角、壹分、贰分”小面额的人民币不认识,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对汉字的“壹、贰、叁……”不认识,二是因为有些小面额的人民币目前已经很少见了,有的已经不流通了,学生不认识。发现问题后,我及时把“壹、贰、伍、拾”这几个汉字写在黑板上,并在字上注上了拼音,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完成第三页“练一练”第一题:用小数写出具体的几张钱币为几点几元时错误就少多了。我还要求学生这样表述:“几个几元几个几角几个几分合起来是几元几角几分,写成几点几元。”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用“合起来”的回答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今后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
总之,全课围绕着价钱的两种表示形式认识小数及小数表示的意义,较好的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买文具》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学习混合运算顺序,并对整数混合运算进行总结性学习,重点是分清各种情况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上课伊始,我依据教材的设计意图跟安排,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
1、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顺序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不包括带有中括号的),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养成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并找学生读一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初步的印象。之后出示教材的主题图,让学生找数学信息,随后跟随笑笑和淘气一起去买文具,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买三个计算器和一个钢笔需要多少钱?学生依据以前学过的知识不难列出算式,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我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学生列的都是分布算式,只有一个学生列的综合算式,我立即让她把算式列在黑板上,+=,学生对这个综合算式都能理解,对结果也没有疑义,随后我就引导学生说出四则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边的,并把这道题的脱式计算过程在黑板上呈现出来。然后课件出示课本上的练习题,我没有让学生立即就做,而是先一块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之后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看孩子做的差不多时,找了四个学生来黑板上板演,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四个孩子没有一个做对,提问时也知道运算顺序,我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问题出在哪了?课的结尾我又回到了主题图,让学生自己尝试提出问题,并和同桌交换解决。
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觉得创设情景可以更精彩,数学离不开生活,可以截取超市购物的视频,把学生带到购物现场,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没有达成,这是最大的问题,关键原因是我没有给学生规范过程,并没有把规范的脱式计算的过程明确地展示给学生,继而导致后边的练习出现了错误,过程更是做的五花八门,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给与孩子规范的数学,把知识讲清楚,而不是模模糊糊地就急于让学生做练习。最后我觉得这节课缺少孩子之间的合作交流,没有体现数学新课标的要求,没有把课堂交给学生,在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可以让孩子几人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协作,自己得出结论,并派代表回报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易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总之,这节课没有体现高效课堂,学习目标没有达成,以后还需要多多学习,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教学中遇到疑问及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进步。
《买文具》教学反思9
在处理“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这一问题时,我比较注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分析。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请两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口述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2.学生独立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的数学信息有哪几个,后将信息和问题完整叙述,随后全班齐读。
3.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并找多名学生回答。
4.列综合算式,并解答。
教学中并没有单纯的讲授记忆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结合解题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在实际的课堂中,发现因为时间的问题,不能全面的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这一问题,以练习题最后一道为例,我把权利放给小组长,他们来负责检查这道题的情况,并将情况反馈给我。
《买文具》教学反思10
《买文具》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的起始课,主要是学习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以及认识中括号,学习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对整数混合运算进行总结性学习,重点是分清各种情况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依据教材的设计意图跟安排,预设教案中我把试一试中的中括号内容也安排在了第一课时,有几位老师说这样的话我的教学容量大并且重点不突出,我又仔细研读了教材结合我们班学生实际决定把中括号内容放到下一课,为此我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
1、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顺序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包括带有小括号的),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并正确规范地用递等式书写。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分析情境图,并用规范的语言叙述已知信息,还强调了单价等生活常识,这一点我觉得很有必要,毕竟学习是为了应用。
在处理第47页的三道题目时书本编排的本意是学习两级算式的运算顺序,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乘(除)加(减)两步算式的内容,课前我觉得学生会很快想明白,写清楚,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不太好,特别是用递等式书写时错误很多。把这一部分内容全部分析过后,我让学生小结运算顺序,我自己再强调一遍,然后拿出课前写好的磁性黑板贴贴在黑板上,最后在让学生齐读一遍,学生对运算顺序在理论上有了深刻的了解,如果我能在每一种题型后及时粘贴磁性贴相关内容,最后在把几种常见题型对应的运算顺序集中在一起,学生对相关题目的把握会更好。
《买文具》教学反思11
《买文具》这节课是在认识了“倍”之后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题意,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难点在于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解题方法,买文具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袋鼠阿姨的文具店开业的情景,很多小动物来买文具,分别买了不同数量的笔,然后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找出要求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点在以后的学习中,特别是解决问题时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在众多的数学信息中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的能力。
学生在找准信息解决时,因为是求倍数关系的问题,所以在让学生理解上没有让学生充分感知是哪两个数量在进行比较,所以学生分析问题时没有找准应该选择用乘法还是除法来进行计算,有的孩子能正确列式解决但是说出的理由却是和算是意思完全相反的,由此看出,在这节课上,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在讲解是可以配合画图或者摆小棒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样难点应该能比较容易突破。
在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上,我认为要教给学生分析题意的方法,比如勾画出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画图、摆小棒等。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买文具》教学反思12
本节课主要学习除加、除减两步混合运算,突出现实情境的作用,进一步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在教学本节课时,先让学生了解情境图的内容,收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发展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作业反馈了解到孩子们脱式计算格式问题较多,所以本节课重点强调,在前两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这节课同学们理解的很快,但是每次回答问题的都是固定的几位,其他同学的反馈很少,以后需要多多注意,课堂掌控能力有待加强。交给学生自己讨论的时间较少,本节的重难点把握的不够,今后需多注意。
《买文具》教学反思1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册书及单元的地位: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法第一课时。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二、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归纳计算方法。在解决第一个层次上教材安排一个教学情景,解决80 元可以买几个书包?给出处理不同层次的计算方法:减法、乘法、摆一摆、竖式。对于这几种方法,可以这样理解的:第一种减法其实就是除法的含义;乘法是为了后面的试商作准备;摆人民币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学情分析
在二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内容,基本掌握了除法计算的试商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的相同,不同的是商的数值可能较大,在试商时又涉及商的定位。教材这里安排竖式计算是为了分散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为后续的学习除数是任意的两位数及三位数打下伏笔。
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中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②在归纳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陈述算理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体会数学。
②在具体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情感与态度: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未知”转化“已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事物间是有“联系的”,是可“变化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买文具送给希望工程的情景,使学生分享到关爱他人快乐,与别人共享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2.“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也是本节课重点。
《买文具》教学反思14
一、教材分析
《买文具》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小括号意义,会用小括号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体会中括号的意义,掌握带有中、小括号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主要是认识中括号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运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买文具》这节课既要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又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重点是让学生熟练的认识并会运用中括号。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小括号的基础上学习的,知识内容上并不难。但对于已经学过小括号的四年级学生而言,他们会在情绪上抵触学学过的知识,所以我在开课以添加括号这个小游戏开始,让他们自己发现小括号“不够用”然后觉得有必要用新的符号,从被学到要学这一情感上的转变。
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并且每个同学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基础,这对他们学好《中括号》一课的内容有很大帮助。但仍有个别学生对脱小括号的计算过程仍有书写上的不规范,还需在书写上强调。
三、设计理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新课改的开始,正是全国上下都在追求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时候。无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都要给它找一个生活原型。这种做法其实是另一个误区。我个人认为,学生学习的数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数学,这类数学往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当然容易找到生活原型了。另一类是数学的数学,这类数学立足于数学内部的的研究,是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基础的,这类数学就不容易找到生活原型。这两类数学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内容规律化”这两种数学研究方式。
中括号这一内容恐怕就属于很难找到生活原型的类型,在这里我们就是正视了这一现实,没有生搬硬套地去找生活原型,去创设问题情境,而是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在添括号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发明(学习)中括号的必要性。
这堂课我就想以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针对具体课堂及学生,从实际需要出发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整节课,没有任何一件多媒体教具,就是想给各位老师呈现一堂最基层的老师最普通的,却又是最实际,最科学的一节课.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方式:
为了突破“中括号”在学生头脑中的抽象性,我们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游戏互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深刻体验“中括号”的意义.
2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本节课我们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五、评价方式
新理念强调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学生探究学习活动中,评价伴随着学习活动的始终,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充满创造与激情的过程,针对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流程。
(一)猜想中创造
授课伊始,通过三个算式9÷10+5-2引出四则混合运算,猜想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课题,然后提问在同样的算式里如果要先算5-2该怎么办?加小括号变成9÷10+(5-2)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算出结果,接着再追问如果还想要先算加法又该怎么办?通过小括号引出本节课的中括号算式9÷〔10+(5-2)〕,这一情节巧妙地,不流痕迹的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热情,激发了学习兴趣,为顺利传授新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讨论中理解
通过学生对三个算式的计算比较,发现了相同的数字,相同的符号,因为有了小括号和中括号,所以运算顺序不一样了,计算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在学生动手动脑亲自体验的过程中,理解了中括号的在运算过程中的作用.
(三)尝试中规范
我们有时在计算中会遇到比较大的数,有的计算比较复杂,那就需要我们有步骤、有层次地把它算出来,怎么办?如42×[169-(78+35)]脱式计算怎么做?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在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错误和学生一起改正错误,规范中括号在混合运算时的解答过程。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相互补充,相互纠正,使认识逐渐完善,深化。并进一步规范,理解中括号的作用。
(四)质疑中发展
36+65÷5-20=100÷5-20,320÷[(24-16)×4]=320÷8×4,480-(30+350÷5)=480-(30+7)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三道算式,看看每道题的问题在哪里,哪些括号可以去掉?哪些不可以,除了计算的这一步,其他不算的都要落下来,在这个环节中告诉学生简洁是数学永远的追求!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生命的历程,师生本是相依为命的。相得益彰当是理想境界。如果教师能促成这种理想境界的达成,那么教师当然是成功的、能干的、快乐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课堂上,师生不就在共同创造和欣赏着风景吗?我们的人生不就都是为了创造和欣赏美丽的风景吗?
这节课学生整体学习气氛很浓,能积极的去思考和应用。特别是刘依彤、刘亦非、孔妍、周鑫钰等同学在展讲、回答问题时思路清晰,标书清楚,值得继续发扬。但在出现应用题时,一些学生还是会采用分步计算,还应多联系让学生体会混合运算列式的便捷。在最后一道题中个别学生不懂要是去掉小括号后能不能直接用大括号如果不能该怎么办。这一点完全符合学生现学现用的心理,在以后再教这节课时,还应强调先有小括号在“不够用”时,才有中括号,中括号不能独立出现。
在探究完我在这方面知识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这节课后半部分对中括号这个重点突破的不是很好,没有讲出中括号和小括号的意义,练习量较少;其次,评价鼓励学生方面做的欠缺,俗话说“不会表扬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的确,老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语言,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生说出中括号时没有给学生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最后,在课前准备方面做得不够细致,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均,没有完成课堂作业。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完之后最大的感触是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感受数学的乐趣。详细来说,我针对课堂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1、学生对商的定位很容易错。原因何在哪里?我认为学生刚刚接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没有注意到商表示的意义或者只是知道不够重视。所以当学生的练习中出现商的位置不对时,让其他的同学即使帮忙指出,学生很快就领悟了。
2、学生对竖式中商和乘数相乘的积不理解,有一个同学居然说是把上面的被除数移下来。老师即时指出:已经有了,为什么重复要移下来呢?是没有道理的。这里的数表示商和乘数相乘的积,只是有时候和被除数相同,有时候和被除数不相同。
3、当学习例1和例2之后,让学生对比:除数都是20被除数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三位数商怎么都是一位数?它应该是两位数才对啊?使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一个商都没有,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出道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买文具》教学反思15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积累的生活经验,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通过小淘气买文具的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观察文具的种类价格迁移到人民币的使用,要合理使用人民币,必须认识人民币。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经验,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出发,合理地利用教材。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各种学生熟悉、兴趣的数学活动。注重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解决一些对他们来说较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如对“1元=10角”这个关系,不少学生不是都能很好地理解。对于这个问题,设计“1元钱兑换10张1角”的师生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1元=10角”这个进率,、遵循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本节课设计了把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换算关系这些知识有机地融合活动中。让学生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的欲望。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希望各教师多提宝贵意见,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更大的进步。
【《买文具》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买铅笔教学反思07-06
教学的反思06-29
《阳光》教学反思08-18
比尾巴教学反思08-18
《江南》教学反思08-17
《比尾巴》教学反思08-15
《大海》教学反思08-13
教学反思模板08-11
《风》教学反思08-10
《杞人忧天》教学反思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