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要下雨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是帮助老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办法,它能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不断进步,不断提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要下雨了》教学反思20xx,欢迎来参考!
《要下雨了》是一篇亲切的科学童话。课文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夏天下雨前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自然现象。可爱的动物形象,童趣的对话语言将科学知识自然地渗透给孩子,让文本洋溢着探索的乐趣。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这既是一篇学习语文训练语言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提问激趣导入
在教学的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情景,出示一副有乌云、闪电伴有雷声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聆听,然后预测接下来的天气变化。接着像讲童话故事一样描述创设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告诉他们:天空中白云姐姐突然变了脸,闪电婆婆不停的伸腰,雷公公也发怒了,他们好像气象员都在告诉小朋友们要下雨了,别贪玩了赶快回家吧!最后在学习课文前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大自然中还有谁也可以做小小气象员来告诉我们要下雨的消息呢?这样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学生想要马上揭晓答案,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选取儿童知晓的生活常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本课课题,同时向学生渗透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多种方法,学习生字词
1、游戏识字。
在授课之初,我设计了开火车识字和小猴读词语爬楼梯夺红旗的游戏来检测预习生字词的情况,老师进行重点难读易错的生字词辅导。这样在轻松的游戏中学生巩固了生字词的读音。
2、做动作识字。
汉字是表义文字,形义联系紧密。有些字通过其外形就能看出它的内在含义。通过教师做动作表演小白兔山坡割草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割草、伸腰”,这样轻松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这类汉字。
3、联系生活识字、根据偏旁识字。
如教“潮湿”一词时,我说:“前段时间,一直下雨,你见过什么很潮湿?”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潮湿”一词。并且让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偏旁,都有三点水旁,表示跟水有关,让学生把字义跟偏旁联系起来,并且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4、形象记忆法识字。
小学生善于联想,如记“闷”字时,我边写边说:把心关在门里面,当然感觉很闷。
将识字教学融于阅读教学之中,使发展语言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加强朗读训练,注意形式多样
对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体会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要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为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别读,有生自由读、有集体读、有男女生读,有一问一答的对话式读,还有教师引读、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同桌分角色表演读。教师以读助讲,学生以读助学,不仅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中,我参与到孩子们的表演朗读中,向学生渗透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四、以文悟道,相机渗透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小动物们互相关心的好品德,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如小鱼对小白兔说:“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要指导学生很好地体会感情。再如通过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积极去问别人,教育学生要多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五、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活动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写字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开动脑筋,认真观察字形,找出区别于口字旁和双人旁的最有代表性的独体字“虫”字进行指导书写,让学生联想自己已经学过的`“中”字进行比较记忆书写。并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学生自主发现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六、阅读方法指导。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给予不能代替学生的自我分析思考。一年级课文中都有些通熟易懂的小故事和跟课文段落对应的图片,小朋友们都喜欢看图片,不喜欢读文字。如果老师有意识地把图片和相应段落联系起来,就会让学生觉得文字变活了,就会对课文产生极大的兴趣,我在授课之处就是这样做的。同时,我还多次进行阅读指导,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学会通过读文章相应段落找答案。经常这样训练,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也会提高。
这节课上完了,感觉自己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了,但是感觉教学过程还不是很流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我的整堂课的教学语言过于啰嗦,语言不简练,有些问题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提问,时间把控的也不是太好,导致最后写字教学时间比较紧。我还是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分析、体会,而是多半自己变成了故事的解说员,学生成了听众和被动的参与者,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不足,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很多不足,希望以后能有所进步。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2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的老师有许多困惑,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就是:识字量太大。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我常常在想、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抓主课堂,切实提高课堂识字教学效率,学生才能够认识教材中的认读字,才能较好的完成新课程在识字教学方面所设定的战略性目标──大量识字。
于是,在教学《要下雨了》时,我不断地尝试与总结,初步设计了一个“五步识字教学法”。只有当学生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就不会厌倦,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一种心理需求的满足。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方式识字。现在,我的学生能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常见的识字方法识字,还能用猜一猜、编一编、联想等自创的方法识字。在课堂上,我就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去发现、去交流,于是就有了一个小小的“识字方法交流会”。在交流会上,他们一个个像小记者询问着别人,也阐述着自己的发现。
1、双轨小火车,记忆字形,在交流过识字方法之后,学生基本记住了生字的音与形。这时候,就让他们给生字找好朋友,即生字组词。老师怎么来检查,学生怎么来交流,于是我就设计了“双轨小火车”这种形式。这种活动调动的学生人数多,两列同学,一列读字音、一列组词,学生又一次复习了字的读音,又在其他小伙伴的帮助下丰富了词汇量。
2、你说我猜,根据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来巩固生字。“你”指的是学生,“我”指的是教师。这一环节,师生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说来考老师。他们可以用不同的识字方法来解释某个生字让老师猜,也可以不出声的读生字让老师根据嘴形来猜字,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活跃了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和游戏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整个一节课,教师创设了不同情境,让生字复现──复现──再复现,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反复和生字见面。整个识字过程,教师是在有意地组织,学生是在无意地学习,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识字。
但这种教学方法与课文的融合程度还不够紧密,包含的内容不够全面,我会继续实验与探讨下去。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3
《要下雨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十六课。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通过燕子低飞、小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告诉学生这是要下雨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课件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让学生读、说、看、做,从而明白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学习体会作者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富有逻辑性的语言阐述观点的方法。我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导入新课后,就让学生进行了一场“看拼音,写词语”接力赛。轻松、紧张、活泼、有趣的'接力赛一下子使沉闷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2、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这篇课文共有九个段落,分四部分讲解。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扶——默读思考,教给学法;第二部分(四至六自然段)半扶半放——自学思考,放中有辅;第三部分(第七至九自然段)放——讨论思考,提高能力。并在文中三个难点,更是重点的地方进行动画演示,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
3、面向全体学生,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为每名学生创造每一个学习展示的机会,关注不善于发表见解的学生,让学生感到他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4、教学思路清,语言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师只起到点、帮、辅的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
存在不足:
1、教学方法还很传统,教学设计创新不够。
2、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还不够多。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4
走下教师比武的讲台,我轻轻地吁了口气,放下一个担子,可心中又爬上了另一个阴影。
我执教的课文是《要下雨了》。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科学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现象,使学生知道,通过观察大自然也能预测天气变化。
1、根据课文中小燕子、小鱼、蚂蚁讲的话次序相似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导、扶、放、演”的教学模式。首先采用“看、读、领、读”的教学方法“导”学课文的第1—3自然段。
再以“看、读、议、读”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的第4—6自然段,此为“扶”;最后,再让学生按此方法自学第7—9自然段,由此,学生经历了一个“看图,读文,自学,美读”的学习过程,也在此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如此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初步的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
2、在教学中,我以动画片、夸张的语言等情境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学生在情境中读的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小白兔、小燕子。如“现在你们就是可爱的小白兔,一只小燕子(手拿小燕子的图片)从你们头上飞过,你们大声喊——”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情不自禁的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特点,我运用了多种朗读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自己范读、让学生朗读,同桌练读、师生对读、分角色读等方法,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在课文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及时提问:“我们认识了小燕子、小鱼还有小蚂蚁三个天气预报员,小朋友还知道其他预报员吗?”以及时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知道的丰富课外知识,并加以鼓励,这样不仅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还训练了他们认真听的好习惯。
当然,在课堂中留下的遗憾一直令我耿耿于怀!
1、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白兔和小鱼,小白兔和蚂蚁的对话时,由于我的引导不到位,以至于不少孩子找不到小动物的对话,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我能在教授1-3自然段时及时小结方法,到4-7自然段时提前让学生找出小动物们对话的自然段或者句子,再由学生根据总结出来的方法自主学习,相信孩子们可以很好地跟上。
2、反馈语言不够机智。课堂中,很多孩子的回答非常精彩,我都能感受到场下老师们赞许的目光,比如一个孩子站起来大胆评价他人:“你读的很大声,要表扬!但没读出疑问的语气。”但是我没有给予相应的反馈,而且如果我能适时地请他来给同学们读读这句疑问句,肯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教学中,范读太少,学生朗读的形式可以更多样,如:男女对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就更能突破难点了。
一句“下课”后,我就将自己埋进了深深的自责中,感觉两个星期以来的辛苦都要被自己的遗憾给毁了,回到教室自然也没给孩子们好脸色。接下来又是语文课,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教学比武时我暴露出来的问题我竟然能注意并及时调整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充斥心中,今天已经不重要了,明天该如何才是正题。突然释然了……
反复的试教是乏味的,反复的磨课是痛苦的,可又有谁的成长没有一段跌跌撞撞的痛苦,没有“作茧自缚”的痛苦,哪来破茧成蝶的惊艳!“成长”——永远是青年教师比武不变的旋律,又何必介怀于哪个遗憾,某个缺失,凤凰涅槃,在浴火中重生才是我们的目标,今天不过是为了明天更好的成长!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5
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要下雨了》,我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上“下雨了”,再用红笔加上一个“要”字,学生很聪明,马上明白了:下雨了,就是已经下了,而要下雨了,就是还没有下,马上要下了。经过这么一比较,课题《要下雨了》用词的准确性就体现出来了。
在让学生理解“小鱼游到水面上来,因为水里闷得很”一句中的“闷得很”时,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你有过‘闷’的感觉吗?”,学生在生活情境的回忆中,体会到被子捂住透不过气,感冒鼻塞喘不过气的闷与小鱼的.“闷”意思相同。然后让学生进行一次情境体验:假如自己是一条小鱼,潜在水下,有什么感觉?游到水面上,又有什么感觉?学生纷纷说先是闷、难受,后来舒服多了。有趣的体验使学生轻松愉悦地与小鱼感同身受。随即请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学生对重点词句的领悟可谓水到渠成。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6
1、根据课题“要下雨了”,我设计一个画面,告诉学生今天语文课先进行拼图游戏,让生字宝宝藏在雨点或乌云的后面,让学生认读雨点背后的生字并组词,读正确的便出现雨点,最后由雨点拼成一幅下雨的画。结合图马上出现“下雨了”三个字,接着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写下雨了,顺势教学课文第九节。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学习的形式有新鲜感了,兴奋度提高了,同时也较好的运用了文本所提供的素材。使复习和新课结合地很巧妙。
2、随着课堂改革的逐步深入,我感觉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教学理念正越来越充分地得到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语文。因此,在设计本教学过程时我也有意识地朝这些方面去想,特别是在形式上,更具体的说是在提问方式上学着给孩子学习的空间。但又发现是在套用一些现在为迎合新课标而设计的流行用语。这些流行用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丈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有这样的问话“你学懂了什么?”课后我仔细品评,发现这一问题的提出,可让学生对文章作全景式的鸟瞰概括,也可以作景点式的局域感知。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像“最喜欢哪个部分,就和小伙伴一起读一读”几乎又是从“零中国”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又比如对于“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这是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教学。表面上看起来是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凡事都有一个适用性,事实上深究了这篇文章后就会发现从表面看都并列地在写下雨前的征兆,带也有几句话如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说明了小白兔的心理变化过程,因此这篇文章显然并不适合这种分割式的.学习。所以对学生主动提出的各种意见,教师须依据教学目标进行筛选。
3、我觉得这篇课文对话较多,角色多,很适合进行表演性朗读,教学中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时间不够,不能照顾到全体,于是我想在进行角色朗读时,老师可设计这样的环节:请孩子先在小组里按自己的喜好分角色朗读,一次完后互换角色,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便会纷纷在组里进行朗读练习,孩子们练读后进行汇报,听读的同学要认真听,然后说说哪儿读得好,具体说说哪个词语读得好,进行生生之间的赏析性评价。
这样一来尊重了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老师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必须得读重音,哪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4、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在试教中我基本充当了评价的主体,课后我发现应该把评价交给学生,并且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当然,赏析性评价还可以是学生自我进行评价,这同样可以激起孩子们的自我反思。
当然这个过程老师应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但同时得注意如何体现老师的“导”。分角色朗读的训练,老师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但从学习的效果看,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但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有待提高。我们是否可以在孩子们自学练读前,老师先和个别学生分角色朗读,全班评价后再让孩子深入研读。老师可设计这样的导语:你们能读得比他们更好吗?想想怎样读才读得更好?这样,既可以给面上孩子们模范的作用,也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5、在小组中,老师要求孩子换角色朗读因为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积极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角色,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老师可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就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7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说明下雨前动物的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这篇文章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身边的自然科学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上课我就放下雨前课件,吸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情境激趣,为学生兴趣盎然地思考、理解奠定基础。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结合本课教材所描述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我采用课件出示图片的形式使可爱的动物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整体入手,既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理清了文中的角色及条理。教学时,抓住关键词语,研究这三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联系。如:燕子为什么会飞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着捉那些飞不高的虫子来理解。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创设教学情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在情境中诵读、理解、体验、感悟,营造了开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加强朗读感悟,培养说话能力。
朗读时,我把小白兔和小鱼说的话作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因果联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快要下雨的时候燕子飞得低,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我在教学中通过“角色体验,同桌合作,男女生对说”这三个层次的读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同伴的'帮助下,自主地读和感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较好地感受、体验了课文深刻的现象联系,从而较有实效地挖掘了这个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
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初步受到思想教育。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8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燕子低飞,鱼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说明下雨前动物的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这篇文章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身边的自然科学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我利用下雨前的.课件导入,吸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生能够回忆自己的实际生活,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课教材所描述的是可爱的小动物,我利用课件出示图片的形式,使可爱的动物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整体入手,既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理清了文中的角色及条理。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巩固识字时,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测验”考查学生对生字、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并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先给自己讲一讲识字的方法,再给同学们讲一讲怎样识记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其独特体验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印象。
接着,我在教学时,通过讲解第一部分“燕子下雨前低飞”,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研究这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小鱼下雨前出水”部分,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学习,“蚂蚁下雨前搬家”部分,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在情境中诵读、理解、体验、感悟,通过合作学习、自学等方式,让每个小朋友参与到学习中来。
最后,我在教学中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体验了课文深刻的现象联系,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创新不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时的特殊行为?”联系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进行学习,引导学生知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有趣的现象来预测天气的变化。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9
一、边讲边画,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结合本课教材所描述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我设计采用边讲边画的教学方法,使形象的语言文字和直观的画面融为一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二、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识字教学按初读课文,读准了字音;讲读课文,理解字义;总结课文,认清字形三个步骤进行。尤其是注意在讲读课文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例如:通过观察图画理解“低”的意思;通过活动教具的'演示理解“直”与“弯”的相反意义;通过两次不同的呼吸体会“闷”的感觉,理解词义;通过动作演示理解“挎”的意思等。将识字教学融于阅读教学之中,使发展语言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10
要下雨了原文: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天气很闷,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兔往前边池子里一看,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小白兔跑过去,问:“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
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
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他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蚁,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一只大蚂蚁说:“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
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是一篇亲切的科学童话。课文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夏天下雨前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自然现象。可爱的动物形象,童趣的对话语言将科学知识自然地渗透给孩子,让文本洋溢着探索的乐趣。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一、多种方法,学习生字词
1、预习生字
预习是一个很重要的预习生学习环节,它可以让学生预先了解所学的知识。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他们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圈出生字,在认真地拼读两次,在自己读不准或容易读错的字上做上记号。到老师教时着重学学这些字。这样,学生首先自己熟悉了一下生字,再在课堂上集中学习。就对生字掌握更牢固了。
2、 做动作识字。
汉字是表义文字,形义联系紧密。有些字通过其外形就能看出它的内在含义如:“割草”让学生做做动作,“割”需要什么工具——镰刀,故是“立刀旁”;“伸伸腰”也让学生做做动作,根据字义识记生字“伸”,这样轻松牢固地掌握这类汉字。
3、联系生活识字。
如教“潮湿”一词时,我说:“前段时间,一直下雨,你见过什么很潮湿?”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潮湿”一词。
4、换字识记。
如:给“喊”换个意思相近的字。学生说“叫”。再通过朗读理解,谁愿意大声来喊一喊。理解到位了,朗读起来就有味了。
5、形象记忆法识字。
小学生善于联想,如记“闷”字时,我边写边说:把心关在门里面,当然感觉很闷。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活动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时时关注学生、处处细致倾听,抓住从学生口中蹦出的玉言,学生的生活经验,提炼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优化我们的课堂。新世纪的学生,他们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网络,媒体,社会、家庭都给了他们许多的学习机会,也就是说他们现在在知识面很广。他们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或多或少地指导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要活用学生所掌握的各种经验,以服务于教学活动,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拓学习的新领域。于是乎,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来体会、揣摩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更得充分尊重学生对这些重点词句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文的第一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天气很闷,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在让学生理解“闷”的时候,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你在什么时候也感觉到闷过?”在学生的生活情境回忆中,有的学生说在捂住被子的时候,有的说在下雨之前。这些不全是我想要的答案。记得在一次试教的时候,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星期天我一个人在家没人和我玩的时候,我觉得很闷。”当时,我没有处理好这个细节。现在想,这也是“闷”的另外一种意思,我应该抓住这个机会适当点拨,区别了一个人在家的“闷”是无聊、没事儿干,而被子捂住透不过气、感冒鼻塞喘不过气的闷则是与“天气很闷”的“闷”意思相同,既让学生理解了字的意思,也教给了学生要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字的意思来理解。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快要下雨的时候燕子飞得低,因为燕子说的一段话中有好几层因果关系。我也看了一些案例,有的案例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体验,程式化地说一说“因为……所以……”或把这段话分成几个因果关系填填表,但我觉得,虽然学生会跟着说、跟着填,却不一定真正理解。本着“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出发点,我在教学中通过“朗读、体验、教师的补充说明”,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读和感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较好地感受、体验了课文深刻的现象联系,从而较有实效地挖掘了这个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11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 的语言形式描写了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通过小白兔和小鱼、燕子和蚂蚁的对话,让人明白了自然界一些动物的异常行为,往往预示着某种变化,读来饶有趣味。课文配以四幅插图,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下雨前小鱼、燕子和蚂蚁的活动特点和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趣味性浓、知识性强。
我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观看童话故事进入情境,在自主识字之后,采用图文对照,以读促悟的方法 组织阅读 活动,以小白兔的活动为线索,抓住小白兔的动作推进课文的学习进程,以小白兔和小鱼、燕子、蚂蚁的对话作为阅读重点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 ,读中品味 ,读中悟情,摒弃繁琐的分析。在课文接近尾声时,让学生想象文中小动物的样子、动作、语言,分角色表演,再现情境。通过这样的阅读教学必将培养学生说话表达的条理性,发展 学生观察的深刻性和思维的逻辑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感知个性化,情境体验学习生字。
师:我们有的时候因为透不过气来会感到很闷,有的时候一个人在家心里会感到烦闷。要下雨了,小鱼在水里透不过气来也感到很闷,要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下面我们大家来做做小鱼,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请大家伸直双臂,低下头,现在我们都是小鱼,要下雨了,我们在水下感到怎么样?
生:(齐)闷得很。
师:请大家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吧!感觉怎么样?
生:(齐)哇,真舒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于是乎,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来体会、揣摩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更得充分尊重学生对这些重点词句独特 的感受、体验 和理解。在学生的生活 情境回忆中,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区别了一个人在家的“闷”是无聊、没事儿干,而被子捂住透不过气、感冒鼻塞喘不过气的闷则是与小鱼的“闷”意思相同;然后让学生进行一次情境体验:假想自己是一条小鱼,潜游在水下(胳膊向前伸,头埋在胸前),有什么感觉?游到水面上(把头抬起来),又有什么感觉?学生纷纷说出了先是闷、难受,后来舒服多了,有趣的体验使学生轻松愉悦地与小鱼感同身受;随即请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学生对重点词句的领悟可谓水到渠成。
二、尊重个体差异,设计多个教学环节突破教学难点。
师:小燕子是怎么回答的?(出示句子: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小虫的翅膀上沾了许多小水珠,飞不高。我要飞得很低,我正忙着捉到虫子呢!)
生:(读句子)
师:小燕子说了那么多啊,小白兔一下子明白不过来。这样吧,我做小白兔,小朋友做小燕子,咱们边飞边答。燕子们,你们在干什么?
生:(齐)我们在捉虫子。
师:捉虫子为什么飞得那么低?
生:(齐)因为小虫的翅膀上沾了许多小水珠,飞不高。我要飞得很低,才能捉到虫子。 师:小水珠哪来的呀 ?
生:(齐)因为空气很潮湿。
师:空气为什么会很潮湿呀?
生:(齐)因为要下雨了呀。
师:原来是这样啊!请小朋友加上“因为……所以……”说说这段话,可以说一个“因为……所以……”,聪明的小朋友可以说好几个。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快要下雨的时候燕子飞得低,因为燕子说的一段话中有好几层因果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体验,程式化地说一说“因为……所以……”或把这段话分成几个因果关系填填表,学生虽然会跟着说、跟着填,但不一定真正理解。本着“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出发点,我在教学中通过“角色体验,情境演说;小组合作,个性练说;补充综合,师生对说”这三个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同伴的帮助下,自主地读和感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较好地感受、体验了课文深刻的现象联系,从而较有实效地挖掘了这个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
三、朗读个性化。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朗读中良好语感的培养更是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学生读书要自己去读懂,而不是教师讲懂,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教学中,这一课的朗读设计 既有形式上的多样化,又有感悟上的多层化,不追求抑扬顿挫的齐整朗读效果,而是引领学生以读促理解,特别是对话,带有疑问语气、着急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的朗读更是通过学生自由读、比较读、评价读、学着读的语言实践和体验,将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使朗读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通过这堂尝试课的实践,使我明确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深入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熟悉教材特点,课堂教学时占据注意中心的不是关心教材、教案的思考,而是放在关心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境界。时时处处对学生回答的突发性、随意性提高引导的技巧,既能让体会到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又能让没体会到的学生也在倾听中感悟,分享思维,真正使每个孩子每时每刻都有他的收获。大雨和小雨教学反思春雨教学反思雷雨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12
《要下雨了》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通过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告诉学生这是要下雨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课件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让学生读、说、看、做,从而明白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学习体会作者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富有逻辑性的语言阐述观点的方法。我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导入新课后,就让学生进行了一场“看拼音,写词语”接力赛。轻松、紧张、活泼、有趣的接力赛一下子使沉闷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2.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这篇课文共有九个段落,分四部分讲解。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扶──默读思考,教给学法;第二部分(四至六自然段)半扶半放──自学思考,放中有辅;第三部分(第七至九自然段)放──讨论思考,提高能力。并在文中三个难点,更是重点的'地方进行动画演示,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
3.教学思路清,语言精:
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师只起到点、帮、辅的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
4.师生合作表演课文内容。在学生大体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跟学生一起表演课文。我读旁白,一组、二组学生扮演小白兔,三组、四组学生扮演小燕子,五组学生扮演小鱼,六组学生扮演大蚂蚁。第一遍,学生的动作不够到位,但孩子们的热情比较高涨。第二遍表演时,动作有些好转,我看到孩子们那种积极参与课堂的神情,心里有一种成功感。
5.存在不足:
(1)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学设计创新不够。
(2)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还不够多。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13
一、以文悟道,相机渗透
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小动物们互相关心的好品德,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如小鱼对小白兔说:“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要指导学生很好地体会感情。再如通过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积极去问别人,教育学生要多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加强朗读训练,注意形式多样
对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体会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要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为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别读,有集体读,有分段读,也有全篇读,有一问一答的对话式读,也有戴头饰的分角色读,还有引读等等。教师以读助讲,学生以读助学,不仅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14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通过抓住文中人物对话里的“语气词”来指导朗读。体会语气的训练效果较好。课文中的感叹句的朗读指导,除了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语气之外,还运用了加标点、用“语气词”造句的方法,让学生说写感叹句,训练学生学会运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都在同桌或前后四人讨论交流汇报中完成,可以说,小组合作中完成了此项学习任务,效果较好。
在本课教学中还有一处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但是不太成功。在学习1-3小节之后,引导学生表演,在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去演时,学生由于课文读得不够,故表演不出来,动作不到位。可见,只有在读的充分的前提下,才能有合作讨
论表演的可行性,今天的`课堂就只顾想着课堂模式的改变,尝试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有些操之过急,以后的课堂要吸取教训。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15
学习《要下雨了》这篇课文,上课之前刚好要下雨了,天一下子暗了下来,冷风透过树梢,越过窗缝,直钻到教室里来。
如何抓住这良好的教学时机呢?我让学生往教室外望去,有的学生说,好像下雨了。有的说,还没有下呢。“今天学习的课文《要下雨了》跟现在的情况差不多”,我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上“下雨了”,再用红笔加上一个“要”字,学生很聪明,马上明白了:下雨了,就是已经下了,而要下雨了,就是还没有下,马上要下了。经过这么一比较,课题《要下雨了》用词的准确性就体现出来了。
“要下雨之前,大自然会给我们哪些提示呢?”学生们从书里的`知识“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说到了书外,像“乌龟背上会有小水珠,蜻蜓也会低飞捉虫子吃,蜘蛛收网”等等,我追问:“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有的说:“是幼儿园的老师讲过了。”有的说:“我去看过。”看来不能小看了这些孩子,他们的经验还是蛮丰富的。学生懂得了这些知识,并不代表他们完全读懂了课文。我还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朗读。不过,在读之前,为再次激起学生兴趣,我又巧妙地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都知道了这么多关于下雨之前的预兆知识,可是,书上的主人公――小白兔可不像你们这么聪明。它是怎么知道的呢?”生:“它问了“燕子”,才知道的。”
这节课,我始终围绕着“亲身体验”――让小朋友把自己当成小白兔,像它一样思考,像它一样感受,像它一样说,一样做。真正进入角色,和小白兔一样从疑惑到半信半疑直至确信“要下雨了”的时候,他们也就感受到了文字中传达的信息。以往我们总认为小白兔遇到燕子、小鱼和蚂蚁是一样的环节,一样的情景,实际上,不是的!我们从“是要下雨了吗?”,还有“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前者是半信半疑,后者是确信无疑了,所以才会“连忙”往家里跑。当它看到蚂蚁时,它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这里我安排了一个口语训练,也不知合适不合适?原作的意思大概是简单地写。我却让学生用对话的形式说一说。要求与课文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
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我发现课文最后出现“轰隆隆、哗,哗,哗”这样的象声词。我想,虽然对一年级学生不作要求,但是让他们口头说说也未尝不可。试试,效果还不错。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10-23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07-27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05-20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反思12-16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5篇10-23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汇编15篇】07-09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0-21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08-06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09-11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