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3》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08 20:11: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识字3》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识字3》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识字3》教学反思

《识字3》教学反思1

  课的开始,就是一个设计和实施都很成功的教学环节,它的成功和精彩不仅仅在于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不仅仅在于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能成功地运用了这样两条激发兴趣的规律:

  ①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②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从课的一开始就体现了学生装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这节课开头的教学过程,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

《识字3》教学反思2

  参加工作以来,这是我第一次讲公开课。在讲课之前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尽管如此,当我让叶老师看教案时还是有毛病。语言太直接、直白,没有趣味,整个语言像在给高年级上课,同时激励性的语言也太少;有些小细节衔接还不够好;没有指导学生朗读的环节。在叶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又把教案重新设计写了一遍,而且还准备了四张宁宁画错的画。就这样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很顺利的把我的课给结束了。在此,我要谢谢师傅这段时间给与我的帮助和指导,让我很顺利的展开我的教学工作。

  一 复习导入

  让学生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复习了上节课所学习的生字。用“你们掌握的可真牢,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有趣的儿歌”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二 读文识字

  让学生先自由读文,读书时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后我又用“你们敢接受老师的考验吗”这一激励性语言,激起他们识字的兴趣和愿望。学生兴趣高昂,让学生先带拼音拼读,(齐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接着又追问“第一关顺利闯过,第二关可难了,还敢挑战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去掉拼音读。就这样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氛围里认识了新字词。

  三 学习儿歌

  字认识后,让学生把字带回课文中,再来读文。并让学生思考“谁是粗心的小画家,他的粗心表现在哪?”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适时的加以朗读指导。

  四 总结延伸

  还设计了学生帮助宁宁改错,对宁宁说句话两个小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也是要提醒他们做事要认真,细心。

  五 指导写字

  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活跃。

  俗话说;“教学无小事”。尽管之前叶老师已经给我指导过,但我的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小细节的问题。

  一 识字环节进行的过快,没有给更多的学生机会去读。在出示生字词时,其他都是生字组成的词,“匹和张”是单独字,不和谐。如果写成“一匹 一张”在会更好。让学生开火车读时,因为是新班,新老师,还没有形成默契,我的示范又不到位,具体明确。导致在开火车读时,用的时间过长。

  二 自己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你看看,可是个粗心的小画家?”这是个问句,问句在读时,声调语气往上扬,而自己在范读时,都没读好。在教写生字时,学生发言太积极,课堂气氛有点活跃我在指导笔顺时,一紧张把“张”的笔顺说错了。幸好看到了后面老师的提示,我及时改正过来。

  三 个别好的没有及时鼓励。师傅已经是提醒我两次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上课给表现好的孩子鼓励,不仅是对他们的肯定,让他们继续保持下去;更可以激起其他同学的动力。

  四 在最后读文时,方法单一,且没有充足的时间。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我进步了,叶老师也说比第一次强了。我也感觉到自己现在在课堂上比前两周熟练了。再次谢谢我的师傅,以及给与我帮助的老师。

《识字3》教学反思3

  “识字3”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的景物有关。教学这篇课文既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识字,引发学生喜欢对对子的兴趣,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图片引入,直观认识,培养审美情操

  这篇对对子中有众多的景物很美,而且学生对有些景物只懂词面,具体事物的形象不一定很了然。于是,课伊始我就借助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观赏。晨雾弥漫的山村,树叶上层层粒粒的秋霜,火红的朝霞,五彩的晚霞,喷薄而出的朝阳,留恋花间的彩蝶,辛勤采蜜的蜜蜂,这一幅幅生动美妙的图片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从学生一声声的惊叹声中,我感受到学生不仅通过图片认识了这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激发了学生审美的情感,同时也为对对子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识字为主,激发识字兴趣

  这一课中的字词主要是自然景物,而且“霞、霜、雾”都是雨字头。“蝶、蜂”都是虫子旁,“杨、李”都是木字旁。在识字教学中可主要运用归类识字的方式,借助图片、课文引导学生反复认读,帮助他们逐步发现这几组汉字的规律:它们都是虫子旁、雨字头或木字旁的字,都与动物、雨水、植物有关。所以本节课围绕这一识字主题展开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体会到汉字的神奇,更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初步了解到一定的识字方法。

  三、教给朗读方法,让学生沉浸在经典文化之中

  对对子的课文是学生第一次碰到,他的朗读方法和其他课文全然不同,不必轻重缓急,其朗读的音步和节奏是相对固定的,注重节奏,大声读,读地朗朗上口就可。教学时我先范读,在我有节奏的范读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用手和脚为我打起了节奏。我顺势引导学生用手边打节奏边读,一遍下来学生有了初步的节奏感。我继续要求:要是能再大声一点读,肯定会读得很开心很痛快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第二遍合着节奏大声地读起来。这一遍读得一气呵成,孩子们已经有了朗读的方法和兴趣。接下来又通过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使学生沉浸在中华经典文化之中。

《识字3》教学反思4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以下就是为大家带来的识字3教学反思,请看:

《识字3》教学反思5

  本文是看图会意识字,由多幅形象的文字插图和带有12个生字的儿歌组成。在教学会意字这部分,我采用了画简笔画的方式,因为画画很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只有把孩子的目光锁住,把兴趣激发,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一开始,我就开始吸引孩子的目光,把手放在眼睛上方向远处眺望,问:“孩子们,瞧,老师在干什么?”学生的兴趣来了,都纷纷说在看远处。我又问:“我为什么把手放眼睛上看呢?”他们猜测着,有个聪明的小朋友告诉我说:“因为有太阳光,所以得用手遮一下。”我边肯定边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看”字,并将之分解成2个字:手、目,“把手放在眼睛上就是—”“看—”孩子们齐声回答。“多有趣、多好记的字啊!”接着,抓住孩子们的兴奋劲,我让他们自己读课文,自己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有趣的字。孩子们很聪明,找出了“尖、灶、歪、尾、笔”这几个字,我利用简笔画引导他们将字与图结合,分解字,快速地记住了它们。抓住契机,我给学生介绍了什么是会意字,学生们都挺好奇,注意力很集中。

  简笔画为什么经常被老师们采用?很显然的,在某种场合,在某个教学程序,在某个教学章节,它的确是很受欢迎的,很有实效的。简笔画,让孩子有了学习的兴趣,又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孩子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的读音,同时,让孩子对老师的敬意又陡增一分,的确是收效甚大。

《识字3》教学反思6

  《识字3》中的古今文字对比,学生延续上学期的识字课,能找出相似处,《识字3》教学反思。能按以往的学习步骤:由图画看古文字(象形文字),用今文字与古文字对比看相似处。老师在讲解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知道象形文字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我用儿歌“象形字,真奇妙”来引导学生识记。

  在教学生字中,我运用拆分部件的方法让学生记,教学反思《《识字3》教学反思》。如教学“泉”字,上下结构,白水为泉。学生掌握了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有的上扁,在这个字中要把“白”字写得扁一点,在田字格中,上下部件正好分居横中线的上下。学生在书写时,教师提点后都能做到书写规范,正确。

  文中的儿歌部分与课文的插图结合,适当地补充一些图片:比如,桂林山水图,长城图,九寨沟图,草原图……学生遍欣赏,老师边简单解说。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祖国真美呀!补充《早发白帝城》的古诗,学生身临其境,青山绿水。借用美术用品(蜡笔,油画棒……)让学生在纸上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在学生在作画,遍诵读韵文,学生对于课文记忆深刻。课文中的“什么”一词,可以说上许多话,但学生对于“问”的语气掌握不好,问号的使用还需要加强指导。有的学生能说,却不能正确地写一句问句。

《识字3》教学反思7

  《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台湾隔海相望,祖国渴望统一,小朋友应该努力学习,兴我中华。需要很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2个是新认识的字。结合教材和学情,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爱国故事导入:

  识字3以三字经的形式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体现了对祖国深沉的爱,所以我以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导入:有一个身在美国的科学家为了回到祖国历尽千辛万苦,回国以后为自己的祖国做出巨大贡,他就是钱学森,而他的祖国就是中国,相机板书祖国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让孩子们朗读两遍。再问孩子们你对我们的祖国了解多少呢,在他们说出自己简单的经验认识之后以“识字3”帮我们进一步了解祖国导入新课。

  二.重点难点以课件辅助理解:

  课文非常精炼,文中的“涌”“耸”等字都是新接触的而且是难以理解的词,于是我用生动的图片让孩子们感受黄河壶口瀑布的水流和长江奔腾的浪头,以图片和8848米的高度向学生展示“耸立”的含义。“神州”和“华夏”也做了专门的解释卡片。孩子们对生僻词有了很好的认识和理解。

  三.以歌曲和补充的精彩图片进行愉悦的教学

  在讲解“各民族”的时候,我搜集了56个民族的青年朝气蓬勃的彩装照片放给学生看,花花绿绿的服饰紧紧地抓住了他们的眼球。在放民族照片的幻灯片时我同时放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歌曲,使他们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感受不同的民族风情,传授知识的同时传递了情感陶冶了情怀。

  四.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朗读和背诵

  由于识字3朗朗上口,所以孩子们很喜欢读和背诵,这样很好地训练了语感。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多元评价下的自主课堂的活力。在给需要认识的字注音的环节,我让同桌彼此检查,评价,孩子们写得投入,评得认真,真正做了学习和课堂的主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认读和练习背诵了三字经形式的课文,认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了爱国激情,很好得达到了教学目的。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是写字的量没有平时的课堂上大,以后注意调节。

《识字3》教学反思8

  《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台湾隔海相望,祖国渴望统一,小朋友应该努力学习,兴我中华。需要很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2个是新认识的字。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最好编儿歌来记。小朋友编出了“两个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耸)、大鸟住在小山上(岛)”等记生字的方法。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教”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指导学习的方法等。这种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实现。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学生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我以为农村的孩子思路不开阔,可能编不出儿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们编。结果,他们积极的开动脑筋,编出了字谜,而且有几个同学编得相当好。

  对学习者的研究应该真正进入教师确定目标的视野,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需求等要素则是目标确定的首要来源和依据。研究学习者的“起点”,其实质是确定学生的需要起点和需要层次。二年级的学生对祖国地理山川方面的认识是比较贫乏的,而本文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又比较多。我先让学生寻找一些祖国各处风光名胜的照片或图片,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然后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提出了好多不懂的地方,如:珠峰耸是什么意思?可入画是什么意思等问题。我先请小朋友来回答,小朋友不能回答的问题,我在给小朋友解释。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知道答案的同学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当了一回小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为不明白所以认真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应让学生政治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是一篇韵文,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山川美。语文阅读不是生活中随意的消遣性阅读,漫无目;也不是一般的了解性阅读,浅尝辄止;它应该是一种投入的欣赏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观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如此,阅读过程便成为一次审美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行。阅读是很自我的。它不仅是一次信息的摄入过程,也是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智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与作者情感的交流过程。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学生兴趣盎然地赏读,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做出不同的“解读”。由于读得真切,心有所思,这时他们便会萌生倾吐、与人交流的充动,他们渴望自己的感悟体验得到同学的认可,也想听到别人的真知灼见。本文只有短短的几句话,“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山川美,山有哪些山呢,川是河流的意思,河又哪些河呢?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祖国有哪些山,哪些河?图文结合,把学生带来的图片和山川美结合起来学。通过不断地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识字3》教学反思9

  在11月6日,我在学校上了一节语文研讨课,教学内容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P62~63页《识字3》第一课时。此次活动的.宗旨是通过对词串识字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使学生喜欢识字,有识字愿望,提高学生识字率和书写能力。针对我们学校的教研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我给本节课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激情导入—读准字词,感知韵文——通读词串,认识事物——贴图,进一步建立图文联系——指导书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围绕我校教研主题进行设计。

  在教学一开始,我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既美丽又好玩的地方去,想去吗?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望。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公园全景图,学生眼睛亮起来了,公园,对学生来讲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一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欲望更高了。

  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我尽量用儿童话的语言进行教学,如把生字、词语说成“生字宝宝、词语宝宝”以及跟“生字宝宝、词语宝宝”交朋友,把“词语宝宝送回家”等。学生听起来就感觉很亲切,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生字和词。在生字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交给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和渠道。如我出示“水”字,问:你认识它吗?你是怎么认识的?从而唤起了学生识字的经验。

  词串教学中,通过创设带领学生到公园里游玩这一情境,出示了公园风景图,让学生从图画中体会公园景色之美,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出示相应的词语,教师通过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然后连词成串,我根据词串特点灵活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指导朗读,并交给学生方法。如:在读第一、二行词串时,在指名读效果不是很好的时候就加以范读,看学生听得那么认真,我趁热打铁把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比之前读得好多了。但是,由于我指导学生朗读时指导得还不够到位,学生并没能读出词串的韵律美,学生并没能把词串的乐感读出来。在学生读得不够好时,作为老师,应该给学生多几次的范读,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去体会、去感受语境美,进而读出感情。可我本身都没能把词串的韵律美读好,怎么能让学生读好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是在学生读之前,自己先读百遍才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如:我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把握词串教学的特点,在学习生字时没有引导学生把握好生字的形和义,没有处理好读书、识字与写字的关系等等。上完本次课,我深深的感到:自己的教学经验有待提高,教学机智有待加强,语文知识有待增加,语文教学理论有待掌握。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

《识字3》教学反思10

  识字3是一篇趣味识字,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当然,也是识字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结合图片,加强汉字与事物及其动态的联系,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理解其意,了解字形,巩固识字,领悟会意字的特点,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这首儿歌很简单,孩子们都能明白意思,在理解“粗心”的基础上,我创设情境:宁宁听到大家叫他粗心的小画家,他决定要把这些画改正过来,你能帮他吗?我让孩子们合作学习创编儿歌,孩子们兴趣盎然。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习得生字,懂得了运用。

《识字3》教学反思11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对学生说:大家应该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对于老师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执教了《识字3》一课,我有以下感受:

  (一)环节设计要合理

  本节课我设计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进行识字,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和能力,但是学生学的不是很有兴趣,没有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学生学起来、记起来也是比较枯燥的,通过开火车方式检测孩子的识字情况,发现有些孩子掌握的不是很扎实,识字环节教学没有夯实。如果能够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在进行识字指导的话,我想就会降低学生的识字难度。

  (二)想象力要丰富。

  学生年龄虽小,想象力极其丰富,甚至有时异想天开,自己却“收不住了”,这就要求老师能够恰如其分的给予引导和小结。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教师给出几个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雾、霜、秀、李、霞”我说他们都是好朋友,有几个特别要好就象亲兄弟一样,你们能找到他们吗?小朋友们很容易的就知道是“雾、霞、霜”是亲兄弟,可是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偏偏说“李”和“秀”是亲兄弟,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木与禾”比较像,我没注意到他们说了“李和秀”是亲兄弟,他们在写字的时候会把“李”写成“禾”字头,有的把“禾”写成“木”字头,这可能是我没强调写的时候要注意。

《识字3》教学反思12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既美丽又好玩的地方去,想去吗?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望。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公园全景图,学生眼睛亮起来了,公园,对学生来讲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一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欲望更高了。

  在第一次上《识字3》时,用于指导学生朗读的时间过多,没能教好的实现识字教学,于是本次课我指导学生朗读重在让学生把字音读准,把文读通顺。经过学生自读,同桌互读纠正,教师范读,分男女读等多种形式读,学生都能达到朗读要求把字音读准,把文读通顺,为我指导学生写字留足了时间。

  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我尽量用儿童话的语言进行教学,如把生字、词语说成“生字宝宝、词语宝宝”以及跟“生字宝宝、词语宝宝”交朋友,把“词语宝宝送回家”等。学生听起来就感觉很亲切,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生字和词。在生字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交给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和渠道。如我出示“水”字,问:你认识它吗?你是怎么认识的?从而唤起了学生识字的经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如:我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把握词串教学的特点,在学习生字时没有引导学生把握好生字的形和义,没有处理好读书、识字与写字的关系等等。上完本次课,我深深的感到:自己的教学经验有待积累,教学机智有待加强,语文知识有待增加,语文教学理论有待掌握。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

《识字3》教学反思13

  一上课,老师将手搭在眼睛上方,让孩子猜猜是什么字?孩子们特别兴奋,轻松地猜出了是“看”!然后,我出示了不同的图和对应的字,让孩子说说图与字的练习,或出现图让孩子来猜字,孩子们乐坏了,小脑袋瓜充分地工作起来。课堂气氛好极了。

  之所以这样,我想是我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来记字,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情境,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汉字的造字规律,有助于孩子的理解和记忆,也符合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了孩子自学生字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能力,始终围绕着学生中不断出现的层层递进的各种疑问展开。

  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在实践中既动眼用心,又动手操作,掌握如何写好字的本领,并在“读帖”“描红”“仿影”以及“临帖”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识字3》教学反思14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从“乐学”入手,积极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拓展识字范围,丰富识字途径,坚持识写结合、识用结合,努力做到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在端正写好汉字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这些灵活有效的形式创设识字情境,有效地促使儿童感知汉字的组合结构,记忆汉字的书写方法,理解字与字之间的意义关系,形象直观地促进识字教学工作,养成儿童自觉识字的习惯并形成识字能力、

  汉字的结构,讲求对称,又注意变化,追求严整又不失灵动。笔画简单的字摆布均匀,显得落落大方;笔画繁多的字结体紧凑,避免臃肿局促。小学识字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出发。利用多媒体软件让学生了解一些汉字的知识和汉字形体、结构、笔画的特点,认识、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在潜移默化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符合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审美意趣,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产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和愿望。

《识字3》教学反思15

  《识字3》用图表的形式按实物图、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提示了“木”、“禾”、“竹”、“艹”两组偏旁发展演变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带有这四个偏旁的字所表示的不同意思。这四个偏旁学生早已熟悉,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教学时,我把课堂还给学生,根据我的学程单在和同桌组成学习小组展开学习。我的学程单如下:1.看图,比较“木”和“禾”的实物图、古文字、偏旁有什么不同?再读读词语,想想带有相同偏旁的字代表的事物有什么共同点?你能再举例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吗?2.学习时间4分钟。

  组织学生交流时,我对书中的词语进行解释:“松柏”包含松树和柏树,也有人把“松树”称为松柏。“杨柳”指的是柳树。在我们这里有“杨树”和“柳树”两种树木。“庄稼”是“秧苗”、“稻谷”等农作物的统称。

  用同样的方法我和学生们学习了草字头和竹字头。

  在整堂课上我讲得很少,主要是学生在学和交流,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学得很主动,效果不错。

  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了两课时,时间比较充裕。最后我还安排让孩子们用部首查字法再找找带有本课所学的四个偏旁的字,并且找出这字与偏旁之间的关系。孩子们兴奋地查阅着,我很欣慰,因为他们对识字很感兴趣。

【《识字3》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识字教学反思07-09

《识字2》教学反思06-20

《识字五》教学反思06-05

《识字5 》教学反思05-24

《识字二·比一比》教学反思07-08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06-15

二年级识字教学反思06-09

二年级《识字四》教学反思07-09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