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桂花雨》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桂花雨》教学反思1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本课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读中想象当时的情景,如“我又想起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下我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感悟重点语句的含义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让同学间进行交流,教师适当点拨。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摇花带给作者的快乐,以及无穷的回味。
新课程提倡,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
所以在设计《桂花雨》的教案时我尽量以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并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一说自己不能忘记的人和事,在阅读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在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雨”的时候,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快乐的`大事?学生发言热烈,觉得很开心,这时学生融入课堂中间,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接着让后学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特别是学生扮演小作者,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及作者怀念童年的那份情。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辩论题:到底是作者家乡的桂花香,还是杭州的桂花香?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的讨论,在各种观点的交流过程当中自然的体会到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深情。
教学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学要从重视教师“教”的构思,转向重视学生“学”的引导。相信学生,让学生在充分自学中思考、记忆、分析,发现问题,提出疑点,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获得知识,这样所获得的知识才扎实牢固。给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留有足够的空间,学生自然就会碰出智慧的火花。
《桂花雨》教学反思2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资料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了“摇桂花”时的欢乐心境。我先让学生分主角朗读,再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然后从学生从读懂的地方入手,因势利导,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境和“摇桂花”的欢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主角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欢乐之情。
接下去是让学生感受故乡的桂花香,先提出问题:“为什么母亲说那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再抓装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和“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这句话,让学生感受家乡的桂花香,感受母亲思念家乡的情感。这样一步步引导,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纷纷表达了自我的感受。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像我这样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来说,更是遗憾多多。前半堂课课堂很沉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当学生划出了描述香气的句子谈感受时,脱离了文本具体的语言环境,孤零零地那么几个句子,确实很难入情入境。让学生自读4、8小节,在语境中感受体会,或许情景就不一样了。我感觉教师牵得痕迹太浓,略读的味道没上出来。但具体如何放,我不明白,这方面仅有以后多关注,在教学实践中争取摸索出一点教学略读课文的方法来。
经过这次上公开课,我发现了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或许,有些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过来的,但学习无止境。
《桂花雨》教学反思3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配乐朗读课文,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浓郁的氛围,为学好本课确定感情基调。
在《风中的旋律》这首优美的曲子的伴奏下,我泛读课文,把学生引入一个对故乡的思念、对母亲的怀念的氛围之中。
二、谈话交流,引入新课。
做任何一件事只要有了迫切的期待就一定会做得很好。鉴于此,我在配乐朗读结束之后和学生谈话,提出对学生的要求与期待——感受桂花的香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如何完成这一期待?我给学生指出了阅读的方法——抓住一个“浸”字,扣住花香边读边品味。
三、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课文边享受作者的摇花乐,体悟母亲的思乡情怀。
借助朗读,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画面,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从画面中点出这是思乡之雨、回忆之雨。这样的处理,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牵出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让作者魂牵梦萦。但是,在把这种对教材的解读实施在课堂教学后,我们却发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对文本进行细读后,过于拘泥于文本,觉得文本中的很多枝枝叶叶都值得学生去体悟,都想跟学生交流、享受,想把教师自已对文本的解读来触动学生。学生在下面听着老师很激情地投入着,他们的情感体验远没有老师那么强烈,甚至说是很少的。我们认真地检讨,发现我们老师的教学思路其实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学生的学路是非常不清晰的。他们很吃力地跟着老师在文本中跳来跳去,而面对文本、潜心阅读、自我感悟的东西是并不多的.。
本节课的教学结束之后,我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整改措施:
1.对于新课标的学习还是不够,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标的核心内容。虽然本节课看似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有些时候学生就像一个牵线木偶一样,知识形式上看似学生是主体,实际上还是在老师的幕后操纵下进行被动的学习。这是我急需解决的问题。我要真真正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被动的“要我学”转换成主动的“我要学”。
2.在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思路还不是很清晰。如果我再教学这一课的话,我会这样来设计: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什么是桂花雨?”然后抓住文中的第5自然段分享桂花雨的魅力,感悟摇花的乐趣。接下来抓住一个“浸”字感受桂花雨的迷人香气。最后通过对比母亲的话体会母亲的思乡之情。
《桂花雨》教学反思4
《桂花雨》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思乡”。学生在学习了前两篇文章《古诗词三首》和《梅花魂》的基础上,再学习第三篇略读文章《桂花雨》,难度应该不会很大。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主动性明显增强,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在本节课上,我将课堂充分还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先独立思考喜欢的原因,再和小组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最后进行分享。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用课件帮助学生提升感官感受。由于学生所处环境所致,学生根本就没有见过桂花,更不要说摇桂花、喝桂花茶和吃桂花糕饼了。那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感官感受,调动他们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运用现代多媒体课件的强大功能。在重点讲解摇桂花的乐趣的时候,我设计了动画效果,让桂花的花瓣纷纷飘落,树下面的小姑娘和小蝴蝶随之舞蹈,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效果感到很新鲜,并且立即就身临其境,觉得自己也站在桂花树下一样;在讲解桂花的用途,可以泡茶做糕饼的时候,我运了希沃5软件里的橡皮擦功能,当教师一边擦拭展示屏,屏幕上一边出现桂花茶和桂花糕的.时候,孩子们别提有多兴奋了。这些现代化多媒体功能的运用,实在为我的课程助力了不少。
当然,除以上两点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之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针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桂花的几件事情?”这个答案不应该给学生硬性规定是四件。毕竟文章中除了“摇桂花”这件事情讲的比较具体之前,其他的都是一带而过。
其次:在讲解品桂花茶和吃桂花糕饼这个环节的时候,我运用了希沃5 软件的橡皮擦功能。课堂上,这个效果的展示是我来操作的。现在想想,这个操作如果是学生来做的话,应该会更加增强学生的兴奋度。
最后:在课堂练习的环节,我应该给学生做些适当的提醒,提醒学生对于自己的家乡,你可以从景色、人物、事件等多方面来写。家乡之所以称之为家乡,那一定是有令你印象最深刻的,只要写出来,就是最好的。经过这样的提示,学生的思路应该会变得更加开阔,下笔应该会更加容易一些。
我一直都认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字词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对文字的感受力和表达力。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语文服务于学生的生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的魅力。
《桂花雨》教学反思5
课文《桂花雨》是著名作家琦君写的一篇结着淡淡的乡愁的散文,字里行间充盈着浓浓的桂花香,萦绕着深深的思乡情。在其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桂花,真让我魂牵梦萦。”是啊,对于漂泊一生的琦君来讲,故乡的桂花就是她心中故乡的化身,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也是她永不磨灭的牵挂。无论身处何地,心永驻故园!于是,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以这句话为线索,为主旨,带领学生感悟作者的“魂牵梦萦”!
课始,我将这句话补充展示在黑板上,待学生了解“魂牵梦萦”的含义后,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桂花让她魂牵梦萦?让她魂牵梦萦的仅仅是桂花吗?这两个问题统领整个课堂学习。接下来紧紧围绕“魂牵梦萦”展开学习,一调三叹:
一叹:桂花香浸魂梦牵
琦君对桂花的“魂牵梦萦”首先体现在对桂花的喜爱,对桂花香气的眷恋。于是引导学生了解桂花在作者的眼中是什么样的?作者最难忘的是桂花的什么特点?让学生在文本中寻找故乡桂花香气的踪影,进而品读词句。为此,抓重点词句品读,同时采用对比教学,是处理这部分最有效的方法。我抓住“浸”体会香气的浓郁,对比“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和“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让孩子们理解:故乡的桂花充盈了作者及母亲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刻。花开时,大伙儿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花开过,大伙儿可以吃桂花糕,喝桂花茶,品桂花酒,唇齿之间回味桂花香。可以说,有了桂花才有生活,桂花的香气就是故乡的味道。不论何年何月,何时何地,家乡的桂花香最让作者魂牵梦萦,这正是魂牵梦萦!
二叹:摇花乐趣暖心间
“摇花乐”和桂花雨是琦君童年最美好、最快乐、最幸福的回忆,是让她“魂牵梦萦”的又一缘由。“桂花就像一只只小蝴蝶,又像一朵朵小雪花纷纷扬扬,落在头发上,落在肩膀上,落在衣衫上,小琦君和家人全都沉浸在花雨里,沉浸在花香里,沉浸在故乡里……”这是多美的一幅画面啊!于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知、联想,作为我这部分的教学方式。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让孩子们说出自己想到的画面。很多孩子都感叹:摇花乐真是童年乐啊!在情景重现中学习,学生对“桂花,真让我魂牵梦萦”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难道不是吗?童年的'一幕幕会在我们心底浮现,对作者而言,摇花乐拌他度过童年,让他童年变得五彩斑斓,他怎么能忘怀呢?这正是摇花乐趣暖心间!
三叹:母女心牵思乡浓
学了“桂花香”和“摇花乐”,学生对文本饱含的思乡之情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感知,怎样升华本文主题——思乡呢?在这里我采用找文章的中心句,并理解中心句的方式来教学。母亲的那番话不正是最朴实最恰当的表白吗?——“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通过联系上文对比,可以得知实际上故乡院子里的桂花不如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可为什么母亲会这样说呢?有了前面两部分的学习,学生对母亲眷恋故乡的认识已经水到渠成。所以,让母亲和作者“魂牵梦萦”的不仅仅是桂花,更是故乡!此时让学生再叹“桂花,真让我魂牵梦萦”就让学生的认知感受达到一个高潮!很自然的感悟文末作者的那句话:“于是,我又想……阵阵桂花雨。”包含的真挚感情。
找词、句;品读想画面;找文章的重点句;对比教学……这些方法都能有效的达到教学预设。而这篇文章的教学以一咏三叹的形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课文,受到了不错的效果!
《桂花雨》教学反思6
《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乡情的优美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美好的回忆。文章紧扣“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这句,以童年时代的眼光展开叙述。学生读后,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共鸣,特别是“母亲”常常说的一句话更让人回味无穷。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花的乐趣,难点是体会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然后从课文插图入手,让学生说说图画上的内容,再从文中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朗读后划出重点语句,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角色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对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导学生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然后又让学生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桂花雨》教学反思7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
在《桂花雨》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默读、自由读、引读、范读、配乐读、师生、生生互读等方式进行诵读、品读。
学生通过自己去读,自己去接触范文,仔细揣摩,反复体味,内心融入,读出那浓郁而迷人的那场桂花雨,感受着作者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
整堂课教师以读代讲,以读促情的做法,获得非常成功。
《桂花雨》教学反思8
《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乡情的优美散文,文章紧扣“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这句,以童年时代的眼光展开叙述,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学生读后,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共鸣。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花的乐趣,难点是体会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在读通读顺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的原因,学生带着问题读懂了作者最喜欢桂花的原因是因为桂花香味迷人,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有感情朗读,学生从朗读中如真地闻到桂花香。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孩子们都找到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一句话。我引导学生经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学生经过品读感悟,能经过“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香飘十里”重点词句体会桂花香得远;经过“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与“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换句式训练,让学生经过自主的比较,体会词语的含义,学生懂得相同的意思不一样的.表达,感情深厚可不一样,指导并帮忙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
在体会“摇花乐”时,“缠”字写出了作者急切心境,“使劲”、“喊”写出了摇桂花的欢乐,同时反映出他对桂花的喜爱。我试图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讲“缠“字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类似“缠”父母的情景。之后用同桌分主角读和师生分主角读的方式来引导。最终能够摇桂花了,这可把“我”乐坏了,我怎样乐坏了,学生入情境朗读,读好词语“使劲”,让孩子们站起来加上动作摇一摇。学生从使尽地摇到动情地读,真的感受到摇桂花的乐趣。当桂花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经过个人读、小组读、团体读等方式体会如雨般的桂花飘落的美丽情景。
课文最终我试图经过母亲心思的讨论,母亲话语的品读,以及课外补充填空训练来加深学生对母亲话语的理解,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这篇文章的教学主要经过多种形式地有感情朗读,品词、品句、品段,读中悟语、读中悟情,基本上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另外,我还鼓励学生摘抄课文精美的词句,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桂花雨》教学反思9
《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乡情的优美散文,文章紧扣“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这句,以童年时代的眼光展开叙述,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学生读后,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共鸣。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花的乐趣,难点是体会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在读通读顺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的原因,学生带着问题读懂了作者最喜欢桂花的原因是因为桂花香味迷人,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有感情朗读,学生从朗读中如真地闻到桂花香。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孩子们都找到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一句话。我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学生经过品读感悟,能通过“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香飘十里”重点词句体会桂花香得远;通过“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与“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换句式训练,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比较,体会词语的含义,学生懂得相同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感情深厚可不一样,指导并帮助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
在体会“摇花乐”时,“缠”字写出了作者急切心情,“使劲”、“喊”写出了摇桂花的快乐,同时反映出他对桂花的喜爱。我试图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讲“缠“字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类似“缠”父母的情景。接着用同桌分角色读和师生分角色读的方式来引导。终于可以摇桂花了,这可把“我”乐坏了,我怎么乐坏了,学生入情境朗读,读好词语“使劲”,让孩子们站起来加上动作摇一摇。学生从使尽地摇到动情地读,真的感受到摇桂花的乐趣。当桂花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通过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等方式体会如雨般的桂花飘落的美丽情景。
课文最后我试图通过母亲心思的讨论,母亲话语的品读,以及课外补充填空训练来加深学生对母亲话语的理解,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这篇文章的教学主要通过多种形式地有感情朗读,品词、品句、品段,读中悟语、读中悟情,基本上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另外,我还鼓励学生摘抄课文精美的词句,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桂花雨》教学反思10
《桂花雨》这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她小时候摇桂花的乐趣,写了桂花很香,香得香飘十里,至少有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的香气中。到了初中,全家到了杭州,那里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秋天,作者总要去那里带一大袋的桂花回家。听到母亲的话,想起了小时候的摇花乐,还有那阵阵的桂花雨。这篇课文中“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读,从读懂的地方入手,因势利导,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角色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对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导学生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然后又让学生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桂花雨》教学反思11
由于课堂教学评比大赛的课时要求,第一课时的内容安排了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面对这样的文章,每段都非常的优美,很难取舍,在第一次对文本进行解读后,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了:
一、观察桂花树,感受桂花迷人的香。
首先:营造氛围,走近桂花树。
从课题开始,提出质疑,营造阅读期待。走近桂花树,观察它开花的样子不仅笨拙,而且树叶茂密花儿细小,不与繁华斗艳,但是作者只喜爱桂花。由此而产生阅读期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步认识桂花树的形象,走近桂花树。
其次:感受桂花迷人的香。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来读,抓住一个“浸”字,扣住一个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在此处通过朗读,读好浸字,来读出韵味,并分层次指导朗读,读出桂花的香味;让这香味更浓郁,芳香扑鼻;让这香味沁人心脾,弥久不散。
反思:让语文课具有很浓厚的语文味,研究语言、品味语言是关键。可是如果教师引导重点词语的.把握不全面,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果。我通过“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来解释桂花飘香的远,却忽视了更为重点的词语“香飘十里”,可以转化句型加深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创设情境,发挥想象,还可以替换“浸”为“飘”、“泡”等字,来体会“浸”衬托了桂花的十里飘香。通过他们自主的比较,体会词语的含义,培养学生推敲词语的良好语言习惯。
二、享受摇花乐,体会童年的乐趣。
借助阅读,把文字化为一幅幅画面,主要是抓住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牵出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留念。
首先:体会摇桂花前的迫切心情。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一个“缠”字,来感受摇花前的迫切心情,读“缠”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但此处学生体验情感的过程过于粗糙,朗读浮于表面,文字不能立体化。
其次:在体会摇花乐时,我先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摇一摇桂花树,再让学生发挥想象,你都看到了哪些情境,训练学生的说话的能力,之后配乐,播放图片,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处重点是指导“喊”字的读法。
反思:抓住“缠”、“摇”、“喊”……这几个重点的字来体会作者的童趣,使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但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停留在了朗读技术的指导上,而未走进作者的内心,所以效果不明显,而且不够自然。
这堂课存在不少的问题,但到现在也还存在一些疑惑。
一、生字词的教学流于形式,在课堂上只是渗透了一些重点字词的教学,未能讲透,未能很好的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那一节课的时间,如何才能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的结合,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课是借班上课,因不了解学生,难免会出现发言不均衡的现象。但正常教学,就要面对全体学生。这个问题要让能力强的回答,作提升;那个问题让中等学生发言,作强调,还有的问题让困难生来重复,作巩固。
总之,一堂好课,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创造、反思总结。经过这样的锤炼,教师的成长会很快的。
《桂花雨》教学反思12
《桂花雨》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教学生从浓浓的桂花香中,体悟到淡淡的乡愁。教学中我紧扣一个“香”字,在描写桂花香的语句中,加以必要的点拨和引导:
课文多处写到了花香,学生也一读就懂,很容易“滑”过去,看不到语言文字丰富的意蕴和独特的表现力。一个“浸”字,将无形的香气写得可感可触,通感之美;一个“沉浸”,将桂花的香味与心中的甜美、浓郁的乡情写得鲜明生动。在引导学生品味,磨砺学生敏锐的语感来。
“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对这句话,学生大多能体会出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然而,对“外地的桂花”如何之香?家乡的金桂为何最香?母亲何以说出这样的话?作者何以还能记得?……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不曾会想到的,也就不会读到作者的`心里去,也就难以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挥之不去的乡愁了。于是,我补充了“外地”、补充了作者的“经历”、补充了写作的特定“时空”。努力引导学生体悟到淡淡的乡愁。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似简单,却易误读。学生往往以为作者喜欢桂花,就是喜欢笨拙的树、茂密的叶、细小的花以及迷人的香气,而不知道作者用衬托的手法,突出桂花唯一值得我喜欢的是迷人的花香。我在学生朗读时及时地作了三次插问:树好看吗?叶好看吗?花好看吗?以问促读,引导学生体会对比衬托的写作技巧。
不足之处:
1.教师放手不够。
2.对学生期望太高。
《桂花雨》教学反思13
《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桂花完美的回忆。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设计时我尽量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课文资料。
上完课后,我发现许多不足之处,反思如下:
一、品析重点词语教学上的不足
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孩子们都找到了“可是桂
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这几个描述桂花香的句子。我准备抓住重点字词,经过品读感悟的方式让孩子们比较得出哪里的桂花更香,但孩子们的品读并不到位,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区别。这一个环节的效果没有到达。
二、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品读“摇花乐”资料草草收常
在前一部分介绍桂花香的特点时,由于孩子经过理解重点字词和比较阅读后,没有得出杭州的桂花比家乡的桂花更香的特点,所以之后又用了一大部分时间去弥补这个问题,以致在后面体会“摇花乐”时,显得仓促。
在本节资料中,“缠”字写出了作者的急切心境,“使劲”、“喊”写出来了摇桂花的乐趣,同时反映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可当时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让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一读带过,并没有采用课前准备的“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
三、朗读形式单调。
本节课中孩子们朗读的形式仅有齐读、小组读和自由读的三种方式。而这样的朗读形式很明显不利于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更谈不上到达以读促悟的效果。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观察到了有一部分孩子很想站起来挑战他人或小组的冲动,可我却忽略了这一点。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采用过这种挑战式的朗读,效果甚好。
四、教师灌输得太多,孩子们自我表现的机会甚少。
有人说,语文教学应当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重点转移到指导并帮忙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上来,这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而我在这一节课中明显犯了这个“大忌”。
在讲到“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和“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这两个句子时,我让学生讲了“浸”字的本意,也讲了在文中的意思。我想,我还能够尝试让孩子们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代替“浸”字,经过自主的比较、揣摩和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同时还能够培养孩子们推敲词语的良好语言习惯。
以上问题,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自身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才导致本节课出现那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须会认认真真练好基本功,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避免类似情景再次发生。
《桂花雨》教学反思14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写的这篇文章的确非常优美,几遍下来,我真的如淋浴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不过,虽然文章四溢琦君的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可也正如那“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一样的得从字里行间细品方见。所以一定要将自己全身心放入课文当中,你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那一番思乡情,童年乐。下面就是我今天在课堂上的三点小小的体会:
一、指导学生读出喜爱:
课文的第一小节主要写了作者最喜欢桂花。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话时,我就是抓住了“最”字进行做文章,问学生作者最喜欢桂花的什么?学生开始只能回答出最喜欢桂花的“香气迷人”。其实作者除了喜欢桂花的“香气迷人”外,还喜欢桂花的“谦虚”,“不爱张扬”。开始学生回答不出,我就让学生静心默读课文,一遍下来,学生举手了,找到了课文的原句,“笨笨拙拙”,“不与繁花争艳”等,于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很有感情。
二、指导学生读出快乐:
课文的第三小节是重点段落,在这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摇花乐”、父亲的“丰收乐”、母亲的“助人乐”以及母亲和全村人的浓浓的乡情。虽说这节是重点段落,因为有了上次姚老师上课的经验,所以和学生同摇同乐,觉得很是开心,特别是学生扮演小作者,喊一喊摇花时的句子和缠着母亲要摇花的样子,学生很放得开,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连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学生一起喊,一起读。
三、指导学生读出真情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真情的流露,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及作者怀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这两段的学习,我学着姚老师的样子,一开始就拎出来,在精读课文前先让学生朗读,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将这两段话提出来,学生此时的体会已深刻,不用多讲,他们就体会到了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情。
简单地读,读出喜爱,读出快乐,读出真情,我想这是我今天这两节课最大的收获。不过还是有遗憾的,就是课文学完后,我也和姚老师一样,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也写写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事后我在想,学生现在才四年级,他们能写得出来吗?如果要他们写,我又该如何指导他们写呢?如果也照作者这样用散文的格式写,肯定是不行的,我想还是用一般的记事方式教他们写吧,毕竟他们才刚刚升入五年级。
《桂花雨》教学反思15
《桂花雨》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第二单元是课文都是与怀念家乡的游子情绪有关,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结合单元导读和之前学过的古诗词引导学生了解了借景、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并引相关诗词让学生体会透过景物和叙事来抒发思乡之情的方法。进而带着对这种写法的认识来学习《桂花雨》这一课,思考作者透过那些景物和事情来表达思想之情。这是学习本单元的重点,掌握了方法,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水到渠成。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先读课文前的导读部分,思考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桂花带给“我”哪些快乐?为什么母亲说:“那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有必须难度。课文中桂花带给我的快乐有些地方比较明显,有些地方比较含蓄,所以学生较为容易找出摇桂花的快乐,但是无法寻到桂花糕、桂花香、桂花茶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我的引导不够充分。之后听钟老师的课,发现她这一点做得很充分。她让学生找到描述桂花的句子,再带着感情朗读,再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情绪。之后让学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个性是让学生扮演作者,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情绪。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她的课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我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这是我在课堂上做得不够的地方,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光太少,学生听老师说,懒得去思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用心性。
另外,我在教学中对于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品读不够。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学生都找到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我准备抓住重点词语透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帮忙学生理解课文资料。我透过“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与“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换句式训练来强调桂花香,却忽视了一个“浸”字的独特作用。尤其是一个“浸”字,那里能够尝试学生运用自我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来代替“浸”字,透过他们自主的比较,体会词语的含义,比可培养他们推敲词语的良好语言习惯。有人说语文教学就应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并帮忙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上来,这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我觉得这话说得好,我今后的教学在这方面必须要加强,才能避免课堂教学蜻蜓点水。
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描绘的生活情境。在体会“摇花乐”时,“缠”字写出了作者急切情绪,“使劲”、“喊”写出了摇桂花的快乐,同时反映出他对桂花的喜爱。但是在学习这几个重点词语时,词语的.含义学生体会得不够深。而我用自我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而没有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讲“缠“字的时候,能够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类似“缠”父母的情景。但在引导学生体会“摇花乐”时,如果让学生们站起来加上动作摇一摇,之后说“那伴着阵阵芳香的‘桂花雨’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给学生更多的时光去思维,去深入想象,帮忙学生理解作者“喊”时的情绪,再次加上动作来喊一喊,相信学生们的情感就能彻底激发出来了。当然,这需要激情和热情,而我就是缺乏这个。
课文最后我试图透过母亲心思的讨论,母亲话语的品读,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是这么多的问题一个个套给学生,却始终没能到达学生与文本的共鸣。于是,还是我自我自说自话解释了母亲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其实,对于这些深刻难懂的问题,能够留给学生小组讨论,在交流中体会、思考。
另外,在时光安排上,我要尽量留足够的时光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当然自主学习不是把时光都留给学生,而是要有老师适当有效的引导和监督。在提问资料和理答方式上要注意避免重复答案或者简单的鼓励,而是要结合课文资料进行引导、激励性的评价。在备课时,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资料,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用心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提问质量。
我一向以为自我是一个有亲和力的人,但是看了视频才明白原先是张苦瓜脸,从头到尾没有笑过,因为一向觉得自我笑起来很丑,以后要注意课堂上多一些微笑。课堂上从容了许多,但还不够淡定,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冷场不能有效地扭转,常因为紧张忘记了课堂程序。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前对于自我的教学没有清醒的认识,如今看了视频会发现很多细节的问题和根本性问题,就像一面镜子,让我对照自我,努力改善。
【《桂花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桂花雨》教学反思08-08
桂花雨教学反思06-13
桂花雨教学反思【优选15篇】08-01
《桂花雨》教学设计10-10
《桂花雨》教学设计(热门)11-27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06-22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15篇09-26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06-30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06-11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