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1
受进度影响,本节课共分为两个课时完成基础知识,再安排学生课后练习。因为物质循环与本节也联系密切,所以安排在物质循环后再上一节练习课,在学生经思考、训练后,再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难点问题。
应该是难度较大的原因吧,学生听讲很认真,解决了不少问题,但对部分疑难处理解还需要进对一步通过练习强化巩固。
第一课时有三个内容:能量流动概念、过程和特点,重点的内容就是讲解能量流动过程。对于流动过程分别从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四个方面讲解。这个过程选用慢讲、引导分析方法逐步让学生理解,效果还可以,但是学生对于同化量以及传递过程中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谁存在理解上问题,所以讲到这里时用了较长时间。后来改用练习结合,讲解效果好了很多。在平行班基本可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但是体育班基础比较差,所以有些内容就放到了第二课时讲解。
第二课时首先介绍能量金字塔,额外补充一下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这里的题目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需要课下布置一定的习题强化。尤其是生物量金字塔的练习应用,学生理解难度大,需要慢讲、甚至重复。能量流动的意义学生需要理解,这里需要教师讲解,因为农业和学生的联系不是很多。课本97页有一个数据处理技能训练,原以为很简单,结果发现学生并不太会做这些计算题,当然时间有限也是一个原因。所以在剩下的平行班我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做到作业本上,然后再讲解这些题目,效果还可以。
总体来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节比较难,想要在课上就让学生掌握是不可能的,所以课下布置给学生一些习题,及时强化是很有必要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2
本节课使用了教材上的问题探讨作为课题引入,激起学生的大讨论,而面对学生的各种想法,并没有直接给出合理的答案和解释,从而充分激发学主动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较多的学生活动,例如,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时,以生活中常见的玉米→母鸡→人为例,学生开展讨论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结束后利用投影,将讨论得出的一部分归纳结果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由学生自己互相取长补短,从中体会分析的方法。在学生明确了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的去向后,让学生用模型图构建能量流动的模式图。在学习“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定量分析后,要求学生总结能量流动特点,并且对自己完成的模型图进行修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生活动、讨论较多,课堂时间掌控不够理想,有点前松后紧。 在对能量金字塔模型解释不到位,每一层代表该营养级的全部生物,不光是一种生物,强调后可能部分学生还是认识不到位。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3
我讲的这一节课是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本节课可以算得上是一节尝试课,因为其相对而言没有太多类似于本节的课题展示。在确定该内容时经过了选择,别人没有做过,我做一次看能不能成功。
在授课时,首先,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例引入课题,如:以学生的生活问题“中午的时候有同学说了这么一句话:“好饿啊,补充能量去。”(1)你们觉得这里所说的能量在哪里?(2)能量怎么样到人体内的呢?食物中的能量是不是100%的传递到人体内的呢?”入手,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引入课题。其次,注重了引导学生分析与总结。在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从自己的结论中看到自己的能力,使学生有一种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一目的在上课已达到。
但有不足的地方。
1、自己对学情分析不够,不是太了解自己的学生状况。所以在到整个过程中自己的步伐快了点。
2、没有太多的体现合作能力,主要表现在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体现如下:
1、在上课时,老师和学生一起从种群,初级消费者,整个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过程来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
2、与学生一起总结出:(1)、植物固定的能量既是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又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以上分析可以大致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这旦只能是大致情况,因为是学生分析图所得到的,还没有具体的数据作为其结论的证据);
3、(1)、让学生对林德曼的赛达伯格湖的能量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并让学生作出评论。
(2)、利用林德曼的赛达伯格湖的能量分数据和“某河流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如下:水藻(871.27)小鱼(141.10)大鱼(15.91)鱼鹰(0.88),单位为105J/CM,计算这一食物链的能量传递效率,最后得出传递效率为10%--20%。
4、如果“你家要种一些果树,养殖罗非鱼,养殖文昌鸡”你怎样设计才能使能量尽可能的取得最大效益。
3、没有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如果能把时间把握准一点,就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分析更充分一些并体现合作的能力。
下课后,我找了几位学生了解上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基本学会了分析能力,并对这次上课的方式给予肯定,因为他们觉得这次上课有严密的推理,和逻辑,象是在上一门理科课。
这次上课,对我来说是一次成长的经历,让我在这类课型的上法上有了好的例子作为参照。也让我充分感到上好每一次课都是一次挑战。这次上课最大的收获是“做老师难,做好老师更难”的感觉,这使我不断的反思过去上课的情景,我发现我还不是一个好的老师,因为,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条件下,一个好的老师都能上好课,这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主要讲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本节课采用了“三段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下是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的几点感悟:
一、反思成功点
(1)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本节以《鲁滨逊漂流记》的有关情节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师生互动活动方式为学生阅读教材后相互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这种互动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提高了学生理解、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不仅体现了生物教学生动、鲜活的特点,而且降低知识难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教师的适当总结,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4)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学中不要吝啬一些表扬、鼓励性的语言,例如你真棒、做得不错、你说得太好了等,经常使用这些语言往往既可以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紧张心理,又调动了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反思创意点
(1)教育理念
1、“生活化”理念——生物课堂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不仅要理解有关知识,还应把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活动化”理念——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探索、推理与相互交流。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方式。
3、“情感化”理念——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又十分密切。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十分抽象,学生由于受到年龄、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所学知识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将知识整理、归纳。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肉眼看不到的能量流动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借助图解,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学生能比较轻松、自如地在自主探究中将问题一步一步地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反思失误点
(1)学生自主探究后师生互动处,课堂气氛稍显沉闷。对于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设计的问题,我提示得太多,我当时就已经意识到了,可是我还是没有停止,没有完全的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还有对于实验的设计,是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行讨论,总结归纳。我感觉我对课堂上这种灵活处理,应变的能力比较弱。我当时完全可以改变策略,或是启发引导,或是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就不会出现冷场现象。
(2)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对同学的关注少了,没有点评到位。课前的预设没有完全从学生出发,过多的想自己如何精心准备把课讲好,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未完全调动起同学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度不是很高。课上我也感觉到了这个问题,却未能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策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控课堂气氛。这是我今后工作要重点加强的地方。
四、反思后续点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三段教学”模式在全面高效完成一堂又一堂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帮助者,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需求并提供恰当的帮助,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一切都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次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却让我学到了很多,从中也感受到了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更让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流动的画》教学反思06-14
《电能和能量》教学反思06-14
《流动的画》教学设计04-02
物理教学反思06-21
浮力教学反思06-21
《gkh》教学反思06-20
《bpmf》教学反思06-17
《画线》教学反思06-17
《鲸》教学反思06-17
桥教学反思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