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桂林山水》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我们伟大的祖国,江山如画,风景独好,有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自然美景,现在请同学们观赏几张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2这就是在我国广西省境内的桂林山水,由于当地特殊的喀斯特地质,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景观。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那儿的绮丽风光。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 听教师范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2 出示句子:“桂林山水甲天下。”
指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甲天下。甲乙丙丁,“甲”居首位,“甲天下”即“居天下首位”。“桂林山水甲天下”即“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位”。
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口气。
(如有同学可能会找到最后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可随机出示课文的最后一小节,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这句是作者游完桂林山水后感受。)
三、抓住主干,体会写法。
1找到文中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小节。
2指名朗读。
3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两个小节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写出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
4 小组学习、体会。
5 全班交流找到的共同点。
(1)运用了比较的写法,衬托桂林山水的与众不同。
(2)都用了排比句式,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3)都运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4)都运用了比喻、联想等修辞手法把桂林的山水写具体。
四、深入学习,加强体会
不管用什么样的写法,都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美,下面我们就去领略一下作者是怎样运用文字表达这种美的。
1 学习桂林的水
(1)出示填空:
我看见过____________,欣赏过________________,却从没看见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攀登过_____________,游览过 _______________,却从没看见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示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的图片,理解“波澜壮阔”和“水平如镜”的意思,思考:既不像大海一样波澜壮阔,又不像西湖那样水平如镜的漓江水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3)出示排比句式。
默读第二小节,圈出能概括漓江水特点的词语。
(4)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静、清、绿
(5)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把三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概括漓江水的特点。
(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漓江的水不但很静、很清,而且很绿。)
(6)如果用感叹赞美的语气怎么说?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指导读出“啊”的不同读音。
(7)说说课文是从哪些角度具体写出这些特点的?
(学生从感觉到的、看到的,联想到的品读作者观察方法的不同。)
(8)齐读第2小节,读出气势,读出漓江水的柔美。
2 学习桂林的山
过渡:漓江的水是如此的美,那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1) 自由读课文第三节,出示填空:
桂林的山虽然没有_________________,也不像__________________,但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这些特点的。再读课文,填写下表:
桂林山的特点。
具体描写。
(3)哪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
(4)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的意思。
(5)播放桂林山的视频,感受桂林的山的独特。
3 指导朗读。
全班同学挑读自己喜欢的小节,朗读第二、第三小节。
五、深入感悟,增强情感
过渡:单看桂林的山,很美;但看桂林的水,也很美;桂林的山水交融,那就更美了。你们看——
1 出示课文最后一节,师生共读。
2 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因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
3 这幅画是谁画的?
4 小结 :大自然用它那绝妙的彩笔为我们描绘了这么美妙的一幅画卷。
六、总结方法,仿写练习
桂林山水的美深深地感染了多少人啊。作者便用手中的笔把美丽的桂林山水描绘了出来。为了写出桂林山水的美,他用对比的手法来衬托,用排比的句式来赞颂,用比喻、联想来修辞,把文章写得具体、动人,使人身临其境。我们也来学学作者的写作方法,写桂林的另一处美景。
1出示例段落:
桂林的溶洞
桂林人常说:“宁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游桂林,看桂林,一看山,二看水,三看洞。如果不看洞,等于没有到过桂林。
由于桂林特有的溶岩地貌,那里的溶洞特别多。七星岩、芦笛岩、银子岩、冠岩、丰鱼岩、龙岩、罗汉肚岩等等星罗棋布。每一个溶洞,都有一个迷人的世界。桂林的溶洞一般都是连环洞。洞相套,洞相叠,洞中山峰雄峻,碧流潺潺,千景万物,好像具有生命,充满生机;
桂林的溶洞大。大的可以放下千军万马,大的可以行舟走船,大的你一眼看不清尽头,大的可以乘电梯提升,大的可以“海陆空”旅行。
桂林的溶洞奇。奇形怪状,变幻莫测,石灰岩水晶岩神秘的结合在一起,发出致幻的光芒。红得像珊瑚,绿的似翡翠,黄的像玛瑙,白的似堆雪。
游人进入其中便像进入神话世界一样,迷幻如临仙境,置身像在画中。钟乳石、乳柱、石花、石林、石幔错落其间,琳琅满目,像一件精雕细刻的工艺品,令人惊叹不已。有的溶洞充满石笋、石柱、石幔,它们身上如镶嵌上千颗明珠,在灯光的照射下,放出五彩缤纷的光芒,仿佛置身仙境。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2
《桂林山水》是一篇语言优美流畅的课文。短短四个自然段,却让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跃然纸上。抓住山、水的特点无疑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当然,我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自己找出了作者眼中桂林山水的特点,但这还不够,怎样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悟到如何写作才是更重要的。于是在教学本课时我做了一项说话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想象,让学生透过文字看到桂林山水之美,领悟全文意境,在学完全文后,我还设计了让学生当导游向大家介绍桂林的环节。为了激励学生大胆介绍,我还创设了一个情景,把我当成说服的对象,通过自己的介绍要让我对桂林产生一个好的印象,有一种特别想去看一看的愿望。为了成功说服我,孩子们都积极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介绍起来。一些形象、生动的话语,看出孩子们对文中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已在头脑中形成了印象;一些书中词语的运用看出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熟悉,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有学生还拿出自己的社会书(其中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结合其中的内容介绍了一些书上没写的地方。抓住契机,我让所有学生都自己读读社会书上的内容,再将自己学《桂林山水》一课后的感受写在书上,也可以用吟一首诗来表达。巡视时发现每个孩子都写得非常认真。心中有了真切的感受,写出来才不困难吧。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3
当我打开本册的语文书,再次读到《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仍然被作者所描述的美景深深的吸引并自热而然地陶醉其中,如此优美的语言文字如果不让学生美美地读,尽情地读,就太可惜了。因此,我把有感情地朗读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带领学生体悟文字的精美,领略桂林山水的迷人。学生也很自然地投入其中,一边读,一边想象漓江的水是那么的清,那么的绿,那么的静。然后通过自己的朗读展示出来。我班学生在读文表现“静”时,常常会把声音压得很低,虽然学生表达出了静之感,但是却让人觉得底气不足,声音传递不出来。我又教给他们朗读发声的技巧,学习用气息来控制自己的声音,不是用声音小来展示静。经过技巧练习,学生读得又动听一些。在一些朗读指导时,我们也不能忽略技巧的指导,因为学生年龄小,朗读经验孱弱,虽然对文本内容有感悟和体会,但在朗读时也会出现处理错误的现象。
在对桂林的山学习时,我尝试放手让学生按照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发现,两段的句式惊人的相似,学起来也比较轻松,在各式的朗读,想象中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总体来说,学习效果良好,学生们也深深喜欢上了桂林的山山水水。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4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我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视频,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的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5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今天终于在校长的面前上了一节课,这我早就有准备了。虽说是每一位新来的老师都得上这么一节课,但我还是把这节课看得比较重,很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上到最好。今天我上得怎么样呢?我还是想问自己。
总得来说,我觉得这节课上得比较顺,这种“顺”就是我所想努力的目标。我知道我有许多的不足,要想成为名师还得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现在的我只想努力的走好每一步。所以今天的课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顺。从校长的评价里我知道我做到了。表扬一下自己,“我真的很不错”实话说我对课堂的掌握还是相当好的,而且反应挺快的。这别的年轻老师能做到吗?反正我做到了。而且做得还不错。(自恋一下)。
当然我也有不足的地方,而且还不少。在找自己缺点的时候我不得我想起我们学校的校长。可能因为早上起来太早难以做到精神如此集中,所以他说的许多很细的知识都没记住。但记住了一个重点:“那就是我对课文的重点把握得还不是很准确,”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一节没有重点的课就如一杯白开水。是一节平淡的课。此时的我也在考虑:到底这节课我教给学生什么知识了呢?我能说出来呢?想想似乎学生懂得了很多知识。但似乎也没懂什么。。重点,,呀重点呀。。。我一定要突出你。呵呵,,,,把这当作以后教学的重点难题来对待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比他再强大。加油~~~
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感谢所有我将要帮助的人。因为你们的善良让我有机会做一个好教师。做一个好人。。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6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审美过程是一种见情、见性、见灵、见神韵活动,靠的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鲁迅说,文学作品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审美从文章三美入手。
1、读出音乐美、形象美。以一个游览者从容、轻松语气语速朗读,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奇、秀、险”等。注意以上几点,分小组读课文,在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感受到一连串意象的美。
2、配乐读课文使学生审美感受又进一层。
3、展现桂林风光图画,让学生观赏,学生感叹“啊,这样美!”学生头脑中意象或与此契合,或没有想象到,通过互补、印证想象更丰富了
叶圣陶说:“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这指的是对文章的鉴赏,鉴赏什么呢,既要赏其美,又要鉴其妙。可以从语言声音节奏、色彩氛围、语调语序中推敲品味,体察作者怎样精确、省俭、传神运用语言,体察运用语言之妙。新课改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良好语感。语感训练除了语文实践外,还需语感分析,析语言之妙。
首先让学生划出你认为好的语句,并用“这句话好,因为______________”句式说话。有的说我认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名不相连,像老人、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句话好,因为它的比喻真巧妙。
有的同学说我认为“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这句话好,因为这句话中峰峦雄伟,红叶似火词语用得好。
古人读书非常重视背诵,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到四书五经无一例外要求背诵。背是古人学习“千古真经”。一些精品应引导学生先吞下去,为其打下精神底子,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桂林山水》其优美语言,丰富词汇,以及其中表现出的优美意境,是语言中精品,应引导背诵,怎么背诵,有其方法,通过筛选信息,选择主要信息进入意识是背诵的主要方法。
我想新理念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需要不断琢磨反思。但我的追求始终不谕,希望能成为新理念通往课堂教学实践的一座桥梁。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7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我用图片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图片,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8
《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文章不仅短小精悍而且结构明了,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作:开头以一个“甲”字高度概括并总领了全文,二三自然段分别写桂林的山与水,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总结。
设计教学过程时,第一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进入分段研读阶段,然后把指导背诵与理清文章的结构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练习背诵。最后,让学生读一读阅读链接,再次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并引导学生结合这首诗的内容,进行再创造,也写一首诗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设计归设计,真正教学过后,才发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存在诸多不足。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9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世界,他会用自己独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灵世界。在阅读过程中,同样会有他自己独特的感悟。作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的这种的感悟。新课程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桂林山水在作者的眼中,在作者的笔下真得很美。学生从阅读中能很快地体会到这一点。在教学片断中,我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美,学生很快就从文中找出优美的语句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我更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桂林山水的美,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学生说能看见小鱼在水中眨眼睛,要知道鱼的眼睑是一层透明的薄膜,那么水有多清啊!而螺蛳的蠕动又能感受到水的清洌。这样的回答引起孩子的共鸣。虽然没有文本描绘得那样优美,可我认为这更符合学生的特点,闪烁着童趣的灵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用心感悟。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0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我们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
创设情境,提升感悟。
这节课的伊始,我组织学生交流了大量桂林的山和水的资料。初读了课文,我就请学生谈谈对桂林山水的'感受,学生停留在一个“美”字上。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桂林,所以我介绍桂林风光的图片,学生欣赏后请他们用上“赞叹—描述”的方法,夸一夸桂林的山和水。有了直观的感受,学生的感悟自然更深。
入情入境,感情朗读。
桂林的水独一无二,桂林的山与众不同,都很美。但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请学生在两者之间选择其一,自己去读去感悟,说说喜欢的理由。当学生感悟得很不错,能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现他感受到的美时,就追问学生:你是怎么读好的?朗读时,你感悟到些什么?或是问其他的学生:听了他的朗读,你觉得他是怎么处理的,才读得这般好?经过学生的讨论,谈自己的感悟后,学生逐渐入情入境,对文本的感悟更深,朗读起来也十分投入,深深地陶醉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中。
直抒胸臆,激发创作。
一起赞赏了桂林山水后,出示贺敬之热情洋溢的《桂林山水歌》,请想读的学生自由站起来,和老师一起朗读,抒发积蓄在心头的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课堂上,绝大多数同学站起来和我一起读了这首诗,我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将课堂推入了一个高潮。而后,我请学生试着吟一首小诗或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了图片的观赏,课文的描绘,《桂林山水歌》的燃情,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赞叹便自然地喷发了出来。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语言与多媒体辅助,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过朗读传达热爱祖国锦绣河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课文2、3两节的排比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句式,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突破口: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 导入。
1、师: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乘着木船荡漾于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板书课题:齐读
2、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桂林山水的神韵。
(媒体出示)欣赏桂林山水的画面。
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甲天下)理解“甲天下”
3、能把这句话读出天下第一的的味道来?
生读,后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请生大声朗读全文。
要求:
(1)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找一找,作者在游赏完桂林的山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你把这句句子找出来。
2、交流句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板书)
说说对此句的理解。
3、师小结过渡:
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觉在画中一样,那感觉真是太美了。接下来,就请大家随着老师用你们美的心灵,美的眼睛去感觉桂林山水美的神韵。先来感受漓江的美。
三、感受漓江的美。
1、师配乐朗读第二小节,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2、师:听出来了吗,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3、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抓住静、清、绿的特点)
4、指导朗读。
读出静、清、绿的感觉来。
(练读、指名读、齐读)
5、迁移句式,完成填空。
(1)万里长城真长啊,长得( )。
(2)西湖的水真( ),( )。
6、有感情地朗读。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感受一下漓江的美。
四、领略桂林的山。
过渡:感受完漓江的美,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桂林的山。
1、明确学习要求:小组学习第三小节,说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可用小组内喜欢的方式读,如可以读读画画,可以边读边想象桂林山的样子,也可开展朗读比赛等。
2、交流。(媒体出示该段内容)
抓(奇、秀、险)用相关图片帮助理解。
3、在感情地朗读。
桂林的山的确有它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师引读第一句。谁能把它的这种魅力感染给大家。
推荐读,齐读。
五、小结升华。
1、师引读4小节。后接着引读: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问:这幅画是谁画的?
3、小结 :大自然用它那绝妙的彩笔为我们描绘了这么美妙的一幅画卷,有多少人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4、出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老师和同学一起随着音乐朗读这首诗。
六、布置作业。
1、你出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2、搜集桂林山水的图片,办成小报,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板书设计】
37、桂林山水
总起 分述 总结
水---静、清、绿
甲天下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山---奇、秀、险
教案设计说明:
《桂林山水》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渗透爱国思想,如:看了录像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朗读训练时,也设法激起学生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环节的设计,重点围绕文本欣赏这个能力目标,因为培养学生欣赏语言之美的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有时语文教学的难点。前几个单元,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句中词语的正确性,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本单元开始要让学生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我把重点放在心上水的句子上。欣赏时我设计了几个坡度,先是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再让学生议,说说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然后让学生想,用自己的话吧水的特点说具体。最后,通过看媒体,体会比喻句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对描写水的句子好在哪里有所感悟。欣赏描写山的句子,采用把语言文字与画面结合起来,目的让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形态、色彩产生表象,从而让学生体会句中雨题的作用,提高学生欣赏句子的能力。
教学反思:
入境入情和谐统一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要求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桂林山水》一文,作者抓住桂林山的奇特、秀丽、险峻和漓江水的平静、清澈、碧绿的特点,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真挚情感。这是一篇文质兼美、写景抒情的好范文。如何挖掘文章中的美,让学生深刻地感爱美呢?
一、设境激趣,触发美
“感人之心,莫先乎情”。课始,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并适时配上绚丽多姿的画面,创设情景:“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波浪滚滚的辽阔大海,—望无际的良田沃野,星罗棋布的岛屿湖泊……而我国南方有以山清水秀的风景而闻名于世,尤其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教师以饱满的精神,亲切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以“师情”动“生情”,以“师情”激“生情”,师生的情感融洽地交织在一起,学生沉醉其间,为桂林山水的奇秀之所动、所感,油然产生美的遐想,心驻神往,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潜心品读,体验美
儿童的心灵最敏感,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因此,教师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幼小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朗读的方式感染学生是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种重要手段。例如:在读“波澜壮阔”一词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浩渺无边的大海图,引导学生用雄壮、浑厚的重音朗读,让他们感染到大海喧闹的动态美;在读“水平如镜”这词时,则要求学生用轻柔的声音读西湖的水,让他们感染到那种无声无息的恬静的美。文中的排比句是重点朗读部分,教师采用接力读法,形成—浪高—浪的感觉,特别透过包含感情的“真”字,领会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而且,排比句有它的节奏美,读起来又流畅,又有气势,这更衬托出桂林山水的美。
儿童的思维是直观的、形象的,他们的注意常常指向那些能引起兴趣的对象。课文语言的音韵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上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到审美的愉悦。
三、抒情表达,深化美
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人们在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美感时。总是有赖于直观的形象,只有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它内在的本质,从而得到情感的愉快。在教学时,教师以图像为主来展示形象美,欣赏景美。例,教师在讲解中根据课文描述演示录像,如,有的山形像一位老人伸展双臂,满脸笑容地欢迎八方游客;有的像大象贪婪地吮吸着清凉甘甜的江水;有的像一只高大的骆驼眺望远方;还有的像初生的新笋充满生机……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充分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让学生头脑中构成—幅幅栩栩如生的美丽图画,引人入情入景。学完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赞一赞眼前的桂林山水,学生激情高涨:“桂林山水,人间仙境!”“桂林山水是一颗灿烂的明珠。”“桂林山水真是风光如画,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般。”……语言训练能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秀丽多姿,从而产生炽热的爱国之情。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2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桂林山水》,边说边板书题目。帮老师一个忙好吗?
生:(疑惑地齐答)好?!
师:老师有一个旅行社的朋友,想开辟桂林山水旅游线,他听说今天我们要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想请同学们帮助设计几条宣传风光的桂林山水广告语,同学们有兴趣帮这个忙吗?
生:(高兴地齐答)有!
师:咱们既然是帮别人的忙,就得把忙帮好,所写的广告语要能准确地概括事物的特点,切不可瞎编乱造。去过的同学桂林请举手。
生:两个人举手。
师:去过的人太少怎么办?
生:可以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的特点桂林山水。
师:同学们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好!
反思:《桂林山水》的教学,创设了一个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广告情景,即“请同学们帮助设计几条宣传桂林山水风光的广告语,作为阅读主题,阅读过程是围绕这一主题沿线展开的,这符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整个阅读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入阅读主题所构建的学习情景之中,这使阅读教学和现实情景相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这对于学生在读中主动探索、意义构建有重要作用。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3
学生们没有去过广西桂林,更没有观赏过桂林山水,所以上课伊始,我就播放桂林山水的影片,给学生第一印象,为后面品读课文打下基础。事实证明是比 成功的,学习课文让学生抓住山水的特点,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
教学第二自然段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主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漓江水的特点.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首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漓江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并用圈划出来。当学生找出“静、清、绿”之后,我让学生用词把这三个字连起来说,学生说“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漓江的水既静,又清又绿”。“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绿。”
达到了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目的。进而我又让学生把这三个字重叠起来说,感叹句式说,进而初步体会作者对漓江水的喜欢之情。接着让学生体会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采用引读、遐想旅游、听音乐想画面等方式让学生具体感受,相信学生脑海中会留下许多美好画面。其次再让学生体会比喻句式的表达作用,我主要采用口述一个句式各文中句式作比较,再让学生朗读体会。最后让学生思考:作者既然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开始要写大海和西湖呢?(其目的是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通过以上四个教学环节,初步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
教学第三自然段,课文中的生词比较多,教师主要是通过板画、看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比较欠缺,不妨让学生自学后,在全班提出来,师生、生生共同交流,放手让学生解答,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4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作文,学生从书中的插图当中已能初步感知桂林山水之美。这一课重点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难点是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教学中我尝试着采用了紧扣作者思路,跟着作者一起游览的方法学习课文,这样不但能有效地进行读的训练,而且使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首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画面,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接着再品读、评读、诵读……让学生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学生读的非常投入,我认为,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应先让学生把这篇文章读的流利,读的透彻,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主要内容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采用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然后进入分段研读,在读中让学生感悟,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描写句子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句、排比保句学生的找得非常准,因为本文的词汇丰富,句子优美,除了在阅读中结合上下文理解外,还仿照例句写话,如仿写“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的句式练习写话。尤其是用身边的事物进行练习:如:我们的操场真大呀,大得……我们学校的花园真美呀,美得……学生兴致盎然,思维也格外活跃,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能大胆举手了,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练习非常有趣。这个排比句,把桂林水的特点写得形象具体,这样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习作方法的指导训练,对学生今后的习作有所帮助。结合课文,我相机指导,让学生仿照写例句,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很好地运用在排比句中。
在第3自然段桂林的山的学习中,我放手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进行自学并出示了几道自学思考题:
1、作者拿桂林的山同什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桂林山的什么特点。
2、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举例说明。学生学习起来既轻松也很愉快,他们很快就能够说出写山的时候,作者是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进行对比来写的。写出了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但这节课也有许多遗憾,如果能采用多种的教学手段,如教师可以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短片等播放给学生看,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画画、吟诗、颂美文……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大自然的美。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5
《桂林山水》是一篇经典之做。正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它就是一篇笔墨标致,头绪清楚的文章,所导致古还能背下往。做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说了桂林山水的娟秀多姿。文章谴词造句疏松,诗化的说话耐人寻味,字里止间漫溢了做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那篇课文正在假期中就让孩子进止了背诵,再加上有预习导读单的激发,孩子们预习的也很是充分。是以,那节课,我旨正在经过教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教生感想熏染到桂林山水的美,体味年夜天然的娟秀和奇异。正在读和赏析中,让教生感想熏染漓江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我们置身于那样的美景中,赏心都雅,人与天然也是***共存的。
1、重视朗读。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严重路子,应让教生正在主动思念和豪情体验中,获得思念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是以,正在教教中,我给与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起首是教师范读,让教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经过教师的说话把他们发进文本;其次是个人读,让教生深化文本,与文本对话,从而获得自身的体验;别的还有小组读,男女同教读等等,让他们与文本对话,从而能有所思,有所悟。比圆正在教生个人读中,让教生正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根基上,指点教生朗读课文,读后组织互换各自知道了甚么。正在互换中,有的教生说:“我知道了做者写的桂林山水的特点,奇、秀、险,他们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有的教生说:“我知道了做者写了水的特点,水静、清、绿。”有的教生说:“我发现做者正在写那山和水的特点时,应用了排比句,更形象地加深了我对桂林山水的认识。”教生细彩的回答陈说我,他们已经初步体味到了文章写的首要内容。接着,我问:“您们是从文章的哪些地圆体味出往的?您能经过朗读将您的体味表达出往吗?”教生正在初步感知的根基上,正在深化朗读课文。正在读的过程中,我随机指点,从而使教生正在读中详细感想熏染到桂林山水带给人们的美。
2、重视说话实践,我让教生闭上眼睛阅读“桂林山水”,然后展开眼睛描写一下本人所看到的绘里。教生把发生正在脑海里的绘里能讲述出往,但不够美;缘故缘由是日常平凡我不重视他们说的才能。
3、重视教生设念才能的培育。如我让教生看着书中的句式“桂林的山实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外形万千……”让他们仿照说话,有益于进步教生的说话写做才能。经过操练,我发现孩子们寓言相当缺少。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松鼠教学反思05-25
《左右》教学反思05-23
《鸟语》教学反思05-22
燕子教学反思05-22
《画》教学反思05-21
《长城》教学反思05-19
《爱莲说》教学反思05-19
《松鼠》教学反思05-18
约分教学反思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