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数除法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⑵ 学习商是纯小数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估算意识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二、出示信息窗,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三峡工程不但雄伟壮观,而且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它的主要作用是蓄水发电,造福人类,谁再来为大家继续介绍三峡大坝的蓄水情况?
出示信息窗,找信息。(生答)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生: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
三、解决问题:
1、学生列式。9.84÷3=
师:同意吗?想一想,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生答)
师:小数除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小数除法
动脑想一想该怎样算呢?
(1)估算
师:先估算一下,3天上升了 9.84米,平均每天上升了多少米呢?你是怎样估算的?(生答)
师:3米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多多少呢?还需要精确的计算,有办法吗?
(2)笔算。
师:接下来呢,老师就给同学们一个交流的机会,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这道题应该怎样算?注意小组合作的要求,第一,在组内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小组长负责做好记录,最后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全班交流,清楚自己的任务吗?开始活动。
① 小组合作。
② 全班交流。
(一)9.84×100=984
984÷3=328
328÷100=3.28
师:对于这种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生答)
谁来评价一下,这种方法怎样?(学生评价)
同学们的认同是对你们最高的评价。
(二)9.84÷3=3.28
竖式
师:你是怎样做的?(生答)
③师结:这样看来,这两个小组的交流就不谋而合了。大家都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了整数除法来做的,你知道吗,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板书),把9.84扩大到它的100倍,结果还要缩小到它的.板书
这种方法叫什么?
转化有什么好处?
你们都用哪种方法?(学生举手)
③讲解竖式。
出示竖式:
师:想一想,商里的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小数点能随便点上去吗?讨论讨论,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
(学生讨论)
交流:
1.从转化成整数的角度分析的。
2.从计数单位的角度分析的。(数位对齐,小数点也应该对齐)
师结:你能说出各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同位两个先说说看。
(课件出示)
同位交流
全班交流
师结:数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小数点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结果是3.28.和前面估计的3米多差不多。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一下商的取值范围。研究到这,你感觉一下,小数除法在计算的时候,最关键是要注意什么?(生答:小数点对齐)为此,老师准备了一个小练习。
你能快速给下面各题的商点上小数点吗?(课件出示)
学生做,并说明为什么点在这?
师:你现在会做小数除法了吗?
(3)练习。
①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
②生讲是怎样做的。
③纠错(学生的错题)
四、课堂练习:
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接下来,老师带同学们到超市里面看一看。
(课件出示)
1.哪种彩笔更便宜?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2.四人共花了32.08元,平均每人花多少元?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3.小小对抗赛。(课件出示)
分三大组做
交流
师:三个竖式展示
观察三个竖式,你有什么发现?(小数点对齐)
根据刚才的发现,读题,根据5823÷3=1941的商,口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
五:收获平台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习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除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建立整的整数与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教学中我认为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学”。 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2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本节课的教学自认为有一下几点做得比较好:第一,教学时我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将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小数除以整数)进行学习,注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二,课堂上注意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列出算式7.6÷0.85后,问学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会算吗?自己先试试。”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思考出现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我对一些细节处理得不够明确,比如:给0.544÷0.16列竖式时,当除数和被除数扩大到它的100倍时,原来的0和小数点没用了就应该划去,课堂上的板书这一点做到了但没有强调,五(3)部分学生没有做好,但五(4)班大部分学生都忽略了显示移动的过程。于是学生就搞不清小数点的位置而导致最后的计算错误。其次,当除数小数位数比被除数多时,学生容易只移动被除数原有的位数而没有添0比如:11.7÷0.26只转化成117÷26。最后,商末尾的0没写,比如:13÷0.065转化后是13000÷65,学生容易得出结果是2,而忽略被除数末尾还有两个0,商应写回这两个0。当然这点与学生原有知识没有掌握好有关。第三,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不够好,上课容易走神,感觉是一团“散沙”。
针对以上的不足我做了一些补救。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集中的时间不长)的坏毛病。课堂上我时刻注意着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提醒他们。其次,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对一些作业上出错的同学进行面批逐个辅导,效果不错。
总之,每节课下来总觉得有很多的不足。以后应该在备课上多花点时间,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有时会有一种课不会上的感觉,有点茫然。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3
出示例4
解决问题(1)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1.估一估
苹果的单价大约是多少元?为什么?香蕉和橘子的单价呢?
你是怎样估计的?
2.启发
你能算出9.6÷3的商是多少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
选择几种典型的算法指名板演。
3.集体交流
让板演的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做法。
4.小结
相机板书完整的竖式计算
追问:
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小数除法计算中最基本的知识。教学中,我设计了适合学生发展的过程,充分利用学生原有整数除法计算的知识,顺利迁移学习本课的新知识。启发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解释竖式计算的过程。通过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集体讲评时重点突出了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一知识点。让学生经历探求知识的全过程,充分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小数除法的知识积累经验,作好铺垫。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4
《小数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同时也是本期学习的一个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教学中我认为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学”。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在教学时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以下专项训练:
1、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2、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3、小数除法中学生易出错的地方有:整数部分不够商,要在被除数的个位商0;除到被除数末尾还有余数,要在余数后面添0再除;哪一位上不够商,要商0占位等几种情况。教学中把这几种有“0”的类型的题进行了比较,归纳总结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出每种类型中的0的意义的不同,在学生的脑袋里建立起0的不同意义的印象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任何学生知识经验的提升都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任何外力无法替代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对于新的问题产生独特的体验,以此为基础,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才会有思维的碰撞,也只有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发展。我想有些看起来很缺乏现代教育思想,很传统的东西有时会使学生觉得会更扎实些。学生创新能力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离不开对知识的迁移、分析、归纳、联想,从中发现新的方法,使新知识感到不新。在让学生通过联想中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产生新的设想,提高创造性能力。
当然在开放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反思一单元的教学,我认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再加强一点,也许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加强学生练习的强度,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4= 3.1×3= 2.8×4= 0.2×12=
40÷5= 7.2÷8= 5.6÷0.8= 1.2÷0.4=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1
1. 情境图: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 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2.(1)让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0.4=6.25(个)
(3)师引导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 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即2.5÷0.4≈6(个)
3.教师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装不下,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不下。 所以需要7个瓶子。)
4.小结:虽然6. 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这种取 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板:进一法)
5.练习:出示书本练习九第8题。
(二)学习例10(2)
1.出示例10(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 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2.引导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25÷1.5=16.666…… (个)
3.让学生尝试分析: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
4.小结:那只能取商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的尾数应去掉。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叫“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5.练习:书本练习九第7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去尾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少1,进一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多1。)
(三)小结: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或做成一个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或做整个的物品,用“去尾法”。如果要装东西,比如用油桶装油,因为多的油都要用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板书:根据实际情况)
三、巩固拓展
1.出示练习:(1)有2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需要几个袋子?
(2) 有2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可以装满几个袋子?
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
②指名学生发言,找出已知条件。
③小组合作交流,整理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让学生区分“去尾法”和“进一法”)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引导总结: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因此,在取近似值时需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
作业: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2、5题。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进一法根据实际情况去尾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与以往所学习相比,列式、计算没有新的知识点,只是在对计算结果的处理时有了“出新”之处,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本课设计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展开,注重让学生经历思维挑战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6
在讲“小数乘法”时感觉,乘法多了一个小数点会有许多麻烦,批改作业时,感觉学生的思维已成定性,经常会有些孩子忘记点上小数点或点的位数不对。面多学生出现的遗漏想过很多方法,好不容易有些安慰,没想和同事的一次聊天,又让自己心里沉甸甸……同事说:小数除法更难。从此心里就压上了这块石头,不敢放松,担心稍有疏忽就带来更多的麻烦。“小数除法”这一单元无论对于学生还是于我来说都感到陌生,因此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我一点不敢懈怠。先读了一遍这节教材,再对着教材把教参认认真真读了一遍,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了自己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的地方,以便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小数除法的知识要点。随后,还好好分析这单元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认真比较了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相似性,以及我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真到上课了,我也不敢有一点大意,课堂上注重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的积极回忆,加强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比较;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一些现实情境,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我将学生的练习拿来分析,发现学生中错得较多的题主要就是被除数添“0”再除的情况,原来都是“0”惹的祸。仔细思考这些由0引起的烦,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整数除法的基础打得不牢,练习的比较少,可能是前面的教学有疏忽的地方。
二、是课堂上有对算理的理解,但是强调不够,应该抽更多的学生来交流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而且对算理的理解只在第一节课做得较好,在后面的若干节课中都把它弱化了,造成学生不求甚解的情况。
三、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做题老是丢三落四的,不是忘了打小数点,就是忘了商0,或者是忘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四是训练的量少了,教材在编排时相应的练习较少,课后补充的题也较少,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
认识到这些后,我对这部分的教学想了一点点计策:
首先就是把这几种有“0”的类型的题进行了比较,归纳总结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出每种类型中的0的意义的不同,在学生的脑袋里建立起0的不同意义的印象。
二是强化对算理的理解,每次做完题都让学生来说说每一步计算的理由,表示的是几个几除以几,或是几个十分之几除以几…。
三是让学生尽量能验算,以便更好的检查自己计算中的错误。
四是加大计算的练习量,在课堂上补充了一些计算题给学生比赛算,既达到了训练计算能力的效果,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五是发挥同伴的互助作用,尤其是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一是可以相互竞争,同时也可以相互学习解疑,这样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
也让我明白,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从而忽视一些细节问题,应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灵活应对,采取相应措施去补救。我想,这才真正诠释好了新课程倡导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角色内涵。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7
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教学在新教材五年级上册占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学生的错误率却偏高,而且错误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甚至是最简单的加减法。这些错误即使对学生再三叮咛,到时仍然会出现。究其原因,应该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的计算水平不理想,加减运算、乘法口诀经常都会出现错误,因此要继续加强日常口算练习,提高口算的准确度。
2、最大的问题还是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在小数乘整数中时常会有学生将积的小数点点错位置;在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后,商的小数点总是不能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尤其是较小的整数除以较大的整数时,有的学生弄不清楚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
3、对于整数运算律的推广到小数的,并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时,学生对于乘法的分配律掌握不灵活;而在小数除法的简便运算中,对于一个数除以一个数再除以一个数可以转化成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乘积,学生总是写成除以第一个数而乘以第二个数。
4、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较为薄弱,应用和理解偏差,前后知识的联系不够紧密,对于知识的规律性的探索和应用上欠灵活,掌握得不够牢固。
5、个别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不足,还有待继续深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后进生的人数还为数不少,需要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
是什么原因造成以上问题呢?我认为:
其一,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可能是基本的概念与算理不清晰,或者是口算与笔算不准,计算时必定会错误百出。
数学知识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是建立在整数计算的基础上的,是由“数位”、“个位”、“相加”、“满十”、“前一位”、“进一”等一系列数学概念组成的。如果概念不清,就无法依照法则、定律、性质、公式等数学知识正确计算。例如,在小数除法计算时,部分同学出现余数的小数点没有对准的现象。
20以内数的加减、100以内数的乘除口算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因为任何一道小数四则运算都可以分解成一些基本口算题。如果口算不熟,计算时必然会出现错误。只要计算中有一步口算出错,就会导致整道题的计算结果错误。
其二,应该是学生心理上的原因。学生常用“粗心”两个字解释计算的失误,但除了由于不良学习习惯所造成的错误以外,更多是心理上的原因。
计算题的形式单调,是由一系列数据与符号所组成的算式。但是,小学生感知事物特征时往往较笼统,因此,将数字或小数点抄错的事经常发生。学生的感知还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从而忽略了全面、整体的认识。学生会将一些感兴趣的数字特征首先摄入脑海,而掩盖了其他的。例如凑整在计算中的特殊作用,因此,这些因素均会对学生的感知产生强刺激,使学生在计算时忽略运算顺序、计算法则,导致计算出错。例如 2.5×0.4÷2.5×0.4=1÷1=1
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如果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上时,也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现象。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数据较多,学生往往出现漏抄的现象。而且,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小数位数较多,或算式的外形显得过繁时,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不耐烦,不能认真地审题,也不再耐心地去选择合理的算法,这样,错误率必定会升高。
另外,还有思维定势的作用。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识的学习。不良的思维定势表现在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计算方面,则表现为原有的计算法则、方法干扰新的计算法则、方法的掌握。例如,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开始总有一些学生不是将小数点对齐,而是将小数的末位对齐,这是受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影响而产生的负迁移作用。而在学会计算小数乘除法后再计算小数加减法,部分学生也会将小数的末位对齐。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分析清楚造成计算错误的归因,方可防患于未然。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进行计算教学,既应让学生切实掌握好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还需要组织好有针对性的多层次、多方位、多种形式的练习。
几点建议:
1、坚持每天的口算练习,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注重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入手。如:紧密联系整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把整数运算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3、在许多学生出错或掌握薄弱的环节上反复强调,强化训练。如:在小数点的特殊性上做强调,重点突出小数点的处理,如在乘法计算中要求学生要先写出积里的0,完整地算出结果,数出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再把积点上小数点,最后将末尾的0去掉。
4、注意教给学生运用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如在简便运算中,让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和用运算定律计算,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又能对这些知识得到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
5、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题能力,能解决小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要让法则融入心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计算时细心、耐心,计算后回头检验。
7、注重后进生双基的补习,让培优转差落到实处,以提高整体水平。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8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小数除法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习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除法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整数与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教学中我认为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学”。 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
1、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2、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我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用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中形成独特的体验,这是学生自主建构的重要基础。每一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体验,再让他们在小组内充分的交流,要提供给学生互相补充、互相启发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共同发展
的过程。这样,既照顾了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时,需要先将除数变成整数。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用已有经验去大胆探索、创造,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现,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课改理念。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管是独立思考还是小组合作,教师都能赋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思维状态才能充分展现,所存在的问题也才能暴露无遗,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引导,就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注意面向全体,互助合作,节时高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任何学生知识经验的提升都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任何外力无法替代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对于新的问题产生独特的体验,以此为基础,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才会有思维的碰撞,也只有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发展。我想有些看起来很缺乏现代教育思想,很传统的东西有时会使学生觉得会更扎实些。学生创新能力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离不开对知识的迁移、分析、归纳、联想,从中发现新的方法,使新知识感到不新。在让学生通过联想中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产生新的设想,提高创造性能力。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9
本节课从孩子们熟悉的买东西入手,再比较一下哪种牛奶便宜,来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让他们感觉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在探究哪种牛奶便宜时,孩子们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而再感受算法多样化。每一种做法都渗透着一种思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更加认识到: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由的发挥、想像、创造。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思考、表现、创造。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去体会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优点:
1、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初步解决简单的计算,并能够自己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准确的算出结果。
2、学生学习的兴趣较浓,能够跟着老师的步伐前进。
本节课不足:
1、在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时,个别同学对计算方法掌握的并不好。
2.对于补“0”和用“0”占位的方法上,个别同学还需要继续加强。
3、教学时,忽略了个别学生,比较片面,整体把握性不好,有待于加强。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10
第二单元随着昨天看似热火朝天的学标课的结束而告一段落了。这个战线拉的比较长,几乎近一个月的时间都是在操作《小数除法》,直到前两天翻看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计划才发现,现在的教学进度远远慢于开学初的设计上规定的内容。今天,是对于一个单元进行一个总结和巩固,主要内容是梳理整个第二单元的知识要点,然后用典型的例题来辅助我们的梳理,因此,课前在整理知识点的时候,就刻意找了一些近期作业中出错较多的学生作业题作为本节课的训练题来巩固。在集中训练营部分,学生都感慨:“这些题好像都见过”。通过再次尝试从中发现学生现在仍然存在的问题,然后给予细致的巩固提升讲解,这就是我这节课的目的。
本节课体现较好的地方是在梳理板书方面,将第二单元学过的内容都作为了一个知识链给学生呈现出来,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明确本单元的重点。还有,在用练习辅证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选的学生平时作业中出错率较高的练习题,通过这样的二次训练能够看得出来,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计算的准确率是提高了很多,但是学困生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
尽管相对前面第一单元的整理和复习来说,本单元在课前设计上有了不小的改进,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小的:
1.在板书知识要点的时候自己是做了很精美的设计,但是没有能够让学生养成一个做笔记的好习惯真是白瞎了自己的精心设计,这样的苦果只能自己硬吞了。也就是说,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学会适时的做好笔记,养成一个随学随记的好习惯。
2.本节课在完成练习的环节有教师包办的嫌疑。也谁就是说没有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而是怕学生出错,我在一步步引导的时候尽可能的提示到他们能够说出准确答案为止。其实,有出错才是真正的课堂,思维有了碰撞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
3.之前因为考试的时候学生列综合算式的成功率较小,所以一直强调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尽量列成分步算式,这样容易得分,其实,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应试教育的体现,学生列综合算式才能训练思维的完整性,列出来的分步算式在不同个程度上会影响到他分析问题的思路,因此,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让学生列综合算式,完整的体现整个解题思路才是“正途”!
4.本节课在开始呈现知识链的时候,过程有些拥挤,对于做一做的提升上还缺乏方法的多样性的讲解。对于练习的辅助和铺垫作用显得过于厚重了。
综上所述,每每接到新课题的时候,想的更多的是怎样让学生能够理解透彻,才不耽误后边的巩固训练。而拿到复习课的时候想的更多的却是怎样才能使一节课更丰富,不要放过每一分钟,因此,每次做巩固练习一课的时候都是匆匆忙忙赶场子,不踏实就体现在了方方面面。新课需要锤炼,复习课更应该高效,在后期的教学中希望能让每一种课型都能够尽情的绽放光彩,而不是事后惋惜!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11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纵观全课,体现以下两点:
1、凸显自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具体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让学生根据要求,先学能自学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2、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为线索,鼓励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策略。
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上课之后,给我总的感觉是:
1、学生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问题的策略,还能灵活的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抓住本课课重难点
教学中能引导学生重点理解题意,提取信息,采用多种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采用的习题,贴近生活。
课堂上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教师放的还不够,可以在练习课中涉及更多的情景让学生自主去分析,开阔思维。因为条件较多,分析起来的中间问题较多,且例题、做一做及课后练习的数量关系各不相同,只有学生在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后才能列式解答,所以教师还要尤其关注学困生,加强个别辅导。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12
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习过了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基础上教学的,因为有了一位小数除法做基础,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然而,我们现在的教材编排是解决问题与计算并走,所以这节课的难点之处并不在于计算本身,而更难理解的地方是在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解决思路的理解,对于冰箱大家都不陌生,但对于耗电量问题,孩子们因为这几个词而充满了难于理解之感,因此,在解决这种问题上充满了疑虑,因为解决问题的思路的错误,致使同学们学起来慢而没有效果。四十分钟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通过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让我看到我们的孩子们对于口算还存在很大的难度,可以这样说,口算是笔算的基础,而笔算又是计算的基本,在此基础上,孩子们的计算程度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数学学习的成败,因此,在教学笔算时,要注重口算与笔算的齐头并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思考的思路,解决问题必须弄清为什么这样列式,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性的掌握。
在这一节课中,我重点关注到了后面的学生,在这段时间以来,后面的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改变自己只关注前面的同学,而不能更多关注后面的学生的教学方式,同时,给孩子们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地把学习当作一回事,只有把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拉到学习之中,才能真正地把全班带到学习的氛围之中去。
对于学习热情不高的孩子,比如熙坤,学习热情不高,上课不在状态,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能采取强硬的态度和方式,应该让孩子自觉地融入到学习之中,让他感受到教师在时时地关注着他的学习,让他不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另外,对他们过多的关注,如果是我主持的课堂,多让他们回答问题,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孩子们主持的课堂中,也让孩子们尽量关注这些孩子,让他们与大家一起思考,一起感受思考的喜悦与表达的愉快。比如这节课中的世来同学,他是一个淘孩子,但他的思维是敏捷的,我几次提问到他,让他感受到一种收获,一种思考后的喜悦,学习的努力程度在不断地提高。
在整节课中,还存在着教学设计不合理,课前三分钟设计时间过长,复习旧知用时过长,影响新知有效教学时间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旧知识的复习中,我这节课做到了既关注学生的各个细节,又能关注到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学习之中,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学习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做到的。
教给孩子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改善我们课堂的关鍵,在这节课中,我着重强调了孩子们要关注到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对于他们的学习都是一种思路上的引领,让他们与小组同学交流时,知道该说些什么,接下来又说些什么,有一个清晰的表达思路,同时,让孩子们真正地学会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地学习和交流,在课堂上为顺畅地理解课堂的重点难点之处起到关键的作用。
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自己的情绪,自己是一个容易情绪化的人,而情绪对于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基于此,要时刻地提醒自己不能因一人一事一物而暴跳如雷,更不要因一人一事一物而丧失了自己的理性,急也罢、烦恼也罢,事情来到根前,我们照样得走下去,而对于问题的处理,如果采用一种情绪化的态度和方式,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要有一颗平常的、平和的心态去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具理性,也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更淡然,只有用一种淡然的态度,才能让孩子们更平和,自己的平和就会换来别人的平和,你对人怎么样,别人就会对你怎么样,世界是公平的,因为自己的执拗、固执己见错的还不够多吗?在该坚持时坚持,在该做主时做主,也许是我一辈子都学不完的工程。
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子很长了,可是我仍然没有记住他们的姓名,真的是不应该,今天起逐一记住他们,并且对症下药,既不过于关注(关注过度),也不能放松对孩子们的检查和督促。
适可而止也许才是万事万物的真理所在!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13
在教学小数乘除中,教材将内容分成了两部分,就是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在教学顺序上有了一个先后之分。这里就又凸显了四年级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商不变的规律。所以照理说学生应该可以很容易的利用旧知联系新知学习计算,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对商不变的规律有所遗忘,在教学新授时遇到了旧知不熟,却还要利用旧知教学的尴尬境地。所以在教学前不得不对旧知进行分析。
总体来说,学生在学习小数除法中,计算的错误率很高,平时学生做完作业后大多没有检查的习惯,就连考试中的检查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常常不能检查出错误。这都说明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水平较低,不犯错是不可能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错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荒废了实在可惜。于是,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探寻开发错例的策略。
1.改错前,找病根
每次发现学生的错题,我通常会要么自己替学生找出错误,要么让学生自己找错误,虽然很多计算错误都是因为学生马虎,但是我觉得又都不能只有马虎来搪塞。刚开始,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痛苦”。学生训练多了,对自己的错误也能逐渐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同样错误在解题过程中的再度出现。
2.析错因,巧归类
学生做错题,往往都是因为这三种原因造成的:
(1)不仔细读题形成的错题。如:题目要求取近似数时,有学生解答后就了事;在求土地面积时,有学生往往是看到数字就急于列式计算,把单位换算抛之脑后;有些题目中的数字,学生抄题都会出现误差。
(2)由于不规范做题引起的错题。如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时,发现部分学生往往借助于原有对整数乘除法的计算经验,不愿按部就班,喜欢口算。
(3)由于知识点掌握不清造成的错题。新旧知识在迁移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负迁移,负迁移会干扰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同时学生很难进行自我调整。如计算1.2×10的时候,有的学生计算结果是1.20。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因为学生在学习整数乘整十数时是这样计算的:12×10=120,时间一长学生就得出这样一条结论:整数乘以整十数在整数末尾加零。因为有了这样的经验,学生在计算小数乘法的时候也用了末尾加零的方法。
3.授秘诀,免再错。
在此基础上,我“对症下药”,考虑这些错误能否在解题过程中尽可能避免。
(1)针对出现第一类错题的情况,我的解决方法是:学生的课堂作业一旦出现典型性错误,就立即集体纠错讲评;课堂外,对几个“错误大王”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要求学生读题,做题前采用“标注法”(即将题目的重点、易错点标出给自己提示),想明白题目的关键词是什么,仔细分析思考,然后再进行解答。
(2)针对出现第二类错题的情况,我要求学生一定要按照题目书写的格式进行训练作业。这样,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率就明显降低,不会因为忘记不同题型的不同要求而导致整个结果的错
(3)针对出现第三类错题的情况,我把新、旧知识同时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真分析小数和整数的区别。这个分析过程一定要以学生为主,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研究,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如做题中的“自问法”(即每做完一步思考、自问“我求出的是什么”)和做题目后的“逆推法”都是切实可行的。
学生的错误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教师不仅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还要敏锐地发现学生错误背后的原因,挖掘学生错题的价值。学生在错例资源的利用中发挥了潜能,从而掌握了一些解题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我监控、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14
教学目标
(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通过对算理的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整数除以整数不能整除时,在被除数的个位数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32里面含有32个( );
(2)1.2里面含有12个( );
(3)0.25里面含有( )个百分之一;
(4)2.4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5)8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6)0.15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
2.列竖式计算:
把2145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多少?
2145÷15=143
3.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2)3筒奶粉1500克,1筒奶粉多少克?
(3)1筒奶粉500克,几筒奶粉1500克?
学生列式计算:
(1)500×3=1500(克);
(2)1500÷3=500(克);
(3)1500÷500=3(筒)。
比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关系,说出整数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将上面三题中的单位名称“克”改为“千克”:
(1)1筒奶粉0.5千克,3筒奶粉多少千克?
(2)3筒奶粉1.5千克,1筒奶粉多少千克?
(3)1筒奶粉0.5千克,几筒奶粉1.5千克?
学生列式计算:
(1)0.5×3=1.5(千克);
(2)1.5÷3=0.5(千克);
(3)1.5÷0.5=3(筒)。
观察思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关系?除法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后得出: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练习:P14“做一做”。
2.研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习例1:
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①学生列式:21.45÷15=
②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被除数是小数。)
③引出问题:被除数是小数,其中的小数点应如何处理呢?
④学生试做。
⑤学生讲算理。
针对错例,讨论分析原因;针对正确的重点讲清以下几点:
21除15商1余6,余下的6除以15,不够除怎么办?(把6个一化成低一级单位表示的数,即60个十分之一,再和下一位上原有的4个十分之一合在一起,是64个十分之一,继续除。)
除到十分位余4怎么办?(把十分位上的4化成40个百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百分位上的数5合在一起,是45个百分之一,继续除下去。)
商的小数点如何确定?为什么?(当除到十分位,用64个十分之一除以15,商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应写在十分位上,所以在个位1的右边点上小数点)
(2)练习:P15“做一做”。
68.8÷4= 85.44÷16=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15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的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因此教学时利用很长时间进行探究,做到了水到渠成。
1、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比较熟悉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由于提出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学生能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增加解决问题的成功率,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为了最有效、最合理地解决问题,必须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算法。这里,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时,比如当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为了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计算中在除过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后还有余数,要着重说明把它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并与被除数中原有的同单位的数合并在一起,再继续除。
例如,除到个位余2,把2化成20个十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十分位上的8合在一起,是28个十分之一。除的时候,仍然是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由于要除的数是用小数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表示的数,以后的商也应该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因此,要在商的个位数字的右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从而说明了商里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4、以往过去的计算教学多采用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但这种教学方法十分的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好。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打破常规,在教学中大胆采用尝试教学法,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教学方法之前为了给学生探索创造条件,探讨后,学生进行汇报。对于正确的方法给予肯定,而错误的方法给予鼓励。并且为找寻正确的思路,引导学生分别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转化为整数除法的两种思路进行解题。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问题的转化能力,这也是本节课设计中的一个难点。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数学的综合能力。效果还是很理想的
《带中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创设旅游社情境,体现了真实浓厚的生活气息,当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后,学生尝试列式,指名板演,学生从不同的算式中体会到列综合算式的要求,为中括号的出现做好铺垫作用。从分布到综合突出运算顺序的一致性,因此学生自己尝试中发现错误,并在明确的错误原因基础上认识中括号,从而突出了中括号的作用,同时加强对比,不仅知道为什么用中括号,而且知道什么时候用中括号。这样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清楚、扎实,用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学生理解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后,给学生设计了多样的习题。有对运算顺序得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得改错,还有判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特别是改错中多种解题方法的指导,激发了学生敢于向难题挑战的兴趣。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04-12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5-08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反思04-22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04-24
《整式的除法》教学反思04-23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04-17
《除法计算》的教学反思04-16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4-20
除法的竖式教学反思05-06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