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通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通分》教学反思1
通分是学习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和异分母加减法的重要基础,因此通分必需每个学生都掌握的知识,是每个学生都必需具备的技能。通分以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基础,引入的新概念。本节课我以学生自学为主,展开教与学的活动的。
自学,能了解通分的基本知识,但不会太深入。因此,我把理解的重点放在通分的意义上。通分的含义: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以理解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的意思为切入口,大小相等为重点来理解通分的含义。仅仅从文字上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够的,所以我利用例题1的素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通分的含义。
自学,有学生能掌握通分的方法,但也有学生不能掌握或者只是部分掌握通分的方法,因此有必要在班级中展开交流活动。学生在自学和自主练习时,我关注学生练一练的练习情况,只有一半的学生能理解课本上介绍的通分方法。于是,我组织学生展开交流活动,“你是怎样通分的?”交流中,学生们进一步理解了公分母的概念,知道公分母是一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知道了得到新分数的过程,渐渐地形成技能。
改错,有助于学生通分技能的形成。会通分,不等于不会再错,只有形成技能后,学生的错误才会大大减少。练习十二中的第3题,目的`是通过按要求判断,提高学生对通分方法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共安排了三组判断, 第一组:通分过程有错,公分母选用的是最小公倍数,说明公分母的确定是对的,改写时要注意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这一组没有;第二组:公分母不够简单,分数转换过程是正确的,可以用约分的方法验证。第三组:正确的。公分母正确、简单,转换过程正确,约分验证结果也正确。
学生经历了“自学———梳理————改错”的过程后,进行的自主作业,学生的作业准确率很高,全班53人,只有两人有错。“自学———梳理————改错”也是有效的教学流程。
《通分》教学反思2
新教材的“通分”是以分数的大小比较为线索,在由特殊到一般地解决分数大小比较的同时,教学通分的。而分数的大小比较,教材安排了例3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而难点是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教材中没有安排例题,因此教师有必要补充相应的例题来充实本课新授内容。
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学生不用直观图,仅凭借已掌握的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的相关知识就完全能理解掌握。但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理解起来则明显难度较大,今天的教学中,我借助折纸涂色的活动直观展现分数大小来帮助学生理解。还应用生活中常见的切生日蛋糕作为教学原型,帮助启发学生思考,从而理解了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的道理。
折纸的操作活动和“切蛋糕”的形象比喻,对今天新知的掌握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学生作业正确率较高。在教学通分之前,复习了求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学生在解决例4中,有化成同分子再比较大小的,有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化成小数再比较大小的,也有化成同分母的。学生思维活跃,方法多样。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公分母的现象比较普遍。教材并未要求学生必须用最小公倍数作分母,而直接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公分母找得既快,又正确。但用这种方法通分,将会导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数据大,给计算结果化简带来麻烦,且十分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并且例4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刚好是互质数关系,有些学生受其影响。
2、当其中一个分数分子正好是1时,学生更亲睐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练习十八中,第2题中“1/3和3/7”、第4题“1/2和3/5”、第5题“1/4和3/8”、第6题“1/5和3/25”、第7题“3/5和1/4”许多学生都采取了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的方法,这体现了学生解题策略的灵活性,同时也巩固了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
但在《课堂作业》中有这样一题,题目要求“把下面每组分数通分。3/8和5/12”,班级许多同学仍旧习惯性地将化成与分子相同的分数。殊不知这并不是通分。
例题的教学只关注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策略,却忽视了概念“通分”的理解。由教材可知,“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子分数显然不是通分。虽然,它也要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但不符合通分的内涵。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强化只有化成“同分母分数”,才叫通分。
在练习中增加一道判断题,请学生辨析变成同分子分数是否是通分,为什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将其中部分习题的数据适当进行调整,重点巩固通分的方法,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做好铺垫。
《通分》教学反思3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认为学生要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分的方法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学、合作交流等活动完成这节课的学习
学习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公分母,通过复习3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并引出三个新名词: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分散了例1的难点。复习1帮助学生复习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三种方法,为通分时准确快速地确定公分母作好了铺垫,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回头再看复习4,学生发现原来刚才那些同学所用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新学的通分,而这些方法中,只有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的方法才是最简便的,再一次强调了通分的关键,学生也知道了通过通分可以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自然而然地引出例
通过复习4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较好地把教材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同时课题的引出水到渠成。
通过创设情境,创造性地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利用它来处理复习与例1、例2之间的关系,使这节课衔接恰当,自然流畅,让学生完全有能力解答例1、例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通分的概念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学习通分时,先提示,再试算,在试算后设计了一组讨论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准确地掌握通分的方法,安排较多的学生试算、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借助图形直观形象的优势,加深学生对通分实质的理解。
整堂课中,学生一直处于轻松而又紧张的思维活动中。形象简洁的板书设计,一目了然,通分的概念、方法尽显其中,不但便于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且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通分》教学反思4
通分一课是本单元学习的重难点内容,本课的学习以最小公倍数的相关知识作为铺垫,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依据,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为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和下一单元将要学到的分数加减法做延伸。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练习设计中努力做到面向全体,让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人人学到不同的数学。
回顾本课的学习,有如下体会:
1、知识目标方面: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了通分的'含义、依据和方法,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速度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出错的情况也相对少了一些。尤其是中差生,最需要练习课的巩固与强化,基本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复习概念、讨论分析、动手练习、思维拓展等活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练习中,再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了通分的关键,能够灵活的应用最小公倍数的知识确定两个或三个分母的公分母。
总体来看,本节课教学效果很不错,起到了练习课应该达到的教学目的。
《通分》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奠定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包含分数的大小比较和通分两部分内容。
成功之处:
1.注重规律的总结,熟练掌握分数大小比较。在例4的教学过程中,由地球上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引入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学生通过含有分数单位的个数直接比较出分数的大小,但是在这里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在分子相同的大小比较中,使学生发现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2.掌握通分的含义及目的。在例5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2/5和1/4的大小,如果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就必须把这两个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或者分子相同的分数,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通分的必要性,进而学生明确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由此得出通分的一般方法:可以以两个分母的任意一个公倍数作为公分母,也可以选取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不足之处:
1.学生在学习通分后,由于受两个例题的影响,学生在练习做一做第2题时不仅进行了通分,还进行了分数大小的比较,看来学生非常容易受新知识学习的影响,非常容易照葫芦画瓢。
2.学生在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总是出现只比较通分后的分数的大小,而不把原分数进行大小比较。
再教设计:
注意讲清通分的含义和目的,通分就是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不要与分数的大小比较混为一谈。
《通分》教学反思6
《通分》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还是学生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在学习本节课的时候,学生需要的知识储备有三点:
1、会求两个数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改写成指定分母的分数
3、会比较同分母分数以及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由于本节是暑假过后的第一节课,从知识上看,学生对上述内容遗忘的比较多,所以在学习新课之前,应该先拿出来一节课,专门复习上面内容,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学生才能学习通分。
一、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理解通分的含义
有了前面知识的复习,学生回忆起分数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然后开门见山,直接出示例题:你会比较3/7和2/5的大小吗?
先引领学生观察: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如何比较大小?通过讨论,学生总结了三种比较大小的方法:
1、化成同分母分数比大小
2、化成同分子分数比大小
3、化成小数比大小
共同之处:把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就知识来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选择适当的方法比大小,指定学生分别板书。找出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同时,在这个环节里,明确通分的含义:
转化
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
大小不变
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理解通分的含义,理解公分母的概念。
二、尝试例题,总结方法
理解了通分的含义,出示例题:你能把3/4和5/6通分吗?
仅仅一个例题,是总结不了通分的过程的,再次,老师又补充了三个例题,分别是分母为互质关系、倍数关系、一般关系的。让学生尝试通分,并板书,暴露所有的'问题,比如一般关系的部分学生都用它们的乘积做公分母,重点让学生区别,得出结论: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起算起来比较简单。通过几个例题,师生一起总结通分的方法:
1、找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3、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纵观这节课,感觉在通分的概念的理解上,处理的比较好,但是学生尝试通分的过程中,错误暴露的还不是很多,应该多出几组,通过让学生计算,发现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比用乘积做公分母简单。
《通分》教学反思7
《通分》这节课数学人教版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最小公倍数、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认为学生要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分的方法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学、合作交流等活动完成这节课的学习。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真正只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教学效果还可以。
存在问题:
一.由于此课是学生在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时引入分数通分的概念,所以学完此课后,部分学生误认为通分就是比较分数的大小,一看到通分的题目就以为是要比较所以分数的大小。
二.学生通分找公分母时,没有找最小公倍数,而是找两个分数分母的乘积作为公分母,这样就使得计算量增大。如4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8,而有的学生喜欢4*8=32就拿32作为公分母,虽然也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当两个分母是比较大的数时,如12和15的最小公倍数时60,而学生就喜欢直接用12*15=180做公分母,这样计算量就比较大,容易出错。因此我还是利用学生的练习进行展示对比,让学生明白对分数进行通分时还是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比较简便。这是前面学习的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不过还是有部分学生贪图自己以为的“方便”,不去求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而是用分母的成绩做公分母,导致计算量太大而容易出错,又难检查出来。
《通分》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
成功之处:
1.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应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在例4的.教学中,当学生发现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学生一般会想到两种思路: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实际上这两种思路都是应用转化思想,都是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2.注重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出现了如下解题思路:
(1)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
2/5=2×4/5×4=8/20
1/4=1×5/5×4=5/20
8/20>5/202/5>1/4
(2)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
1/4=1×2/2×4=2/8
2/5>2/82/5>1/4
(3)推理法:
1-2/5=3/51-1/4=3/4
3/5<3/42/5>1/4
(4)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2/5=0.41/4=0.25
0.4>0.252/5>1/4
不足之处:
1.学生在通分中比较大小,但是在做练习时出现了不需要比较大小却要比较大小的现象,学生认为只要通分,就比较大小,不管题目的要求。
2.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再教设计:
加强对题目的审题,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通分》教学反思9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真正只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我认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深入解读文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了简单而又有效的问题情境。
新教材把通分的教学与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了解通分的意义。在教学中,我有效地运用教材中的例子,并更进一步挖掘教材,变静止的插图为动画的问题情境,有效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和欲望,促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新知的探究活动中,为本节课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2、放手自主学习、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数学教学一旦离开了这一核心,就背离了数学教学的本质。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没有追求表面上的花哨、热闹,而是以学生的思维训练贯穿整堂课,让学生在不断的猜测、验证、交流、总结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教师真正只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例如:在创设问题情境后,我让学生大胆猜测哪个分数比较大,继而用自己的方法验证,并对学生采用的各种有效策略给予肯定,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轨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分》教学反思《通分》教学反思。又如:在引导学生理解通分的概念时,我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而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之处,让学生在自学、交流中自己去发现通分的两个基本条件,理解通分的意义。还比如:在总结通分的一般方法时,我让学生尝试通分后,再回忆通分时先想什么,在做什么?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只需略加整理,就轻松地概括出通分的一般方法了。整堂课中,学生一直处于轻松而又紧张的思维活动中,教师没有指令性的要求,没有权威性的评价,我认为,这样的课,才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
3、渗透数学思想、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把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一个教学目标,并较好地完成了这一目标。例如,让学生自己验证2/5与/4的大小时,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学课本、小组交流等活动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都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遵循这一教学理念,尊重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如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已经有办法的同学请把你的办法写在答题纸上,有困难的同学有三种求助方式:第1可以向有办法的同学请教;第2可以举手跟老师一起讨论;第3可以求助课本94页。这样,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提供多种途径让不同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也有一些比较遗憾的地方,比如,对时间的把握不够科学等。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以期打造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通分》教学反思10
“通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它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奠定基础。
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理解,明确要求。
2、让学生自己确定分母,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改写。
3、集体交流。
4、介绍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通分,公分母的概念。
5、明确通分的方法,寻找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通分的方法其实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和通分的方法,通分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是在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争论辩解的氛围中明确的,让学生大胆猜测,大胆设想,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所以,如果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注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适时点拨,当学生的思维遇卡时,教师巧妙催化,这样会使学生在题中数量间自由地顺逆回环,导致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困惑与不足:
尽管在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时,我试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仍然一步步在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把这些分数转化成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分数;引导他们找出公分母可以是几。生怕他们会偏离我的教学设计之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其实教师只需提醒学生一句,遇到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情况时,可以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然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索各种比较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开启他们智慧的闸门。
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努力设计成不同层次的几种类型。但最后由于时间紧张,练习做得不够扎实。其实作业完不成,完全可以放在课下,而不应追求形式上的完整。
总之,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感悟到:老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探索数学规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作为教师,除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外,还应着重在教材和学生身上多花些时间进行钻研。力求每节课,都能使学生有所提高。
《通分》教学反思11
《通分》这节课是在最小公倍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脑思考,动手验证,突出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通分知识的全过程。
充分的知识基础是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因此,新课开始引导学生复习求最小公倍数和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填空练习,都是为通分打基础。有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探究的成功才会成为可能。而且我还精心设计了三组比较分数大小的练习题,一组是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一组是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第三组的两个分数分母不相同,分子也不相同了,学生不能运用旧知直接比较,引出了一个新问题: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触及到本课的核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激发学生认识知识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但在本节课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1、我在教学时关注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可教学任务的完成却受到了影响。
2、没能使学生在充分的练习中使新知得到“消化”,自己没有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时间分配。
3、缺少教学机智,没能抓住课堂中的生成资源。
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完善自己。
《通分》教学反思12
“通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它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奠定基础。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每人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生汇报,教师板书两个。(选择异分母分数)
2.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可以自由讨论。
3.你们知道它们的大小吗?你准备怎么比?你们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各小组确定一种方法,开展讨论研究,等一下分组汇报。
4.分组讨论学习。
5.请大家上台演示交流各自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引出通分的概念。
通分的方法其实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和通分的方法,为此我将通分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探讨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活动,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理解通分的目的。
通分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是在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争论辩解的氛围中明确的,让学生大胆猜测,大胆设想,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所以,如果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注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适时点拨,当学生的思维遇卡时,教师巧妙催化,这样会使学生在题中数量间自由地顺逆回环,导致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分》教学反思13
“通分”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奠定基础。
优点:
1.在导入时利用复习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比大小的方法,给出7/8和5/6这两个异分母分数比大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比较,引出本节的课题。
2、.概念讲解的`比较透彻,在比大小时学生举出的两种方法,首先给学生明确通分是将分数的分母化成相同,而把分子化成相同只是比大小的一种方法,其次,抓住三个关键字“异分母分数”“和原来分数相等”“同分母分数”,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个概念并掌握和牢记。不足的是最好再提点一下:“和原来分数相等指的是和原来分数的大小相等。
不足之处:
1、实际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其实教师只需提醒学生一句,遇到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情况时,可以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然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索各种比较的方法。
2.在一些小的细节上,我还出现了马虎和错误现象。还有在比较同分子的分数好比较还是同分母的分数好比较时,我认为分母相同的分数好比较,这一处同样欠缺思考。应根据不同题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的方法进行比较。
《通分》教学反思14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认为学生要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分的方法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学、合作交流等活动完成这节课的学习。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没有追求表面上的花哨、热闹,而是以学生的思维训练贯穿整堂课,让学生在不断的猜测、验证、交流、总结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比较2/5和1/4大小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让学生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特点?
2、你们知道它们的大小吗?你准备怎么比?你们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各小组确定一种方法,开展讨论研究,等一下分组汇报。
3、分组讨论学习。
4、请大家上台演示交流各自的方法。
我让学生大胆猜测哪个分数比较大,继而用自己的方法验证,结果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们居然找到了多种方法比较这两个分数。(化小数的方法进行比较、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比较、化成同分子分数再进行比较画两个相同的'圆,分别用阴影表示着两个分数,再观察比较大小)。
接着我对学生采用的各种有效策略给予肯定,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轨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如:在引导学生理解通分的概念时,我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让学生在自学、交流中自己去发现通分的两个基本条件,理解通分的意义。还比如:在总结通分的一般方法时,我让学生尝试通分后,再回忆通分时先想什么,在做什么?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只需略加整理,就轻松地概括出通分的一般方法了。整堂课中,学生一直处于轻松而又紧张的思维活动中,我没有指令性的要求,没有权威性的评价,我认为,这样的课,才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也有一些比较遗憾的地方,我总体感觉讲课效果不好,我备课不够充分,教学环节不是很严密。孩子们不能迅速找到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这和前面最小公倍数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有关。在小组合作上不到位,没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没有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今后要提前培训小组长,让她们充分预习,在小组交流时给组员指导,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后我要不断学习,敬请领导老师们指导我的教学,我会不断探索,以期打造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通分》教学反思15
“通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它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奠定基础,是比较重要和实用的知识。
通分的`方法其实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和通分的方法,为此我将通分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探讨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活动,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理解通分的目的。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1、每人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两个异分母分数。
2、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可以自由讨论。
3、你们知道它们的大小吗?你准备怎么比?你们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分组讨论学习)
4、请大家上台演示交流各自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出通分的概念。
结果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们居然找到了多种方法比较这两个分数。(化小数的方法进行比较、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比较、剪两个相同的圆,分别用阴影表示着两个分数,再观察比较大小、画线段图的方法比较)。
接下来的“如何通分,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是在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争论辩解的氛围中明确的,课堂上让学生大胆猜测,大胆设想,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效果不错。因此,我想:如果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注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适时点拨,当学生的思维遇卡时,教师巧妙催化,这样会使学生在题中数量间自由地顺逆回环,导致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
1、充分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方法。
2、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通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通分教学反思06-20
通分教学反思优选(15篇)06-21
教学反思06-07
线上教学的教学反思08-25
故事教学教学反思07-15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08-08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06-22
《村居》教学反思06-21
白鹅教学反思07-23
《太阳》教学反思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