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工作计划

时间:2024-11-01 08:44:28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村小工作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小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村小工作计划

村小工作计划1

  一、基本情况及近期工作:

  我校现有教师名,注册学生名(女生名),其中一年级人(女生名)。二年级名(女生名)。我校于2月日下午召开了开学工作安排会,2月日报到注册,领取发放课本、作业本、教学用具。在报名过程中向部分家长宣讲了“两免一补”优惠政策,使党和政府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2月日早7时50分升国旗,早上评比了寒假作业,全面打扫了环境卫生,对学生进行了生活常识教育和健康卫生交通安全教育,下午开始上课。3月4日13:30举行开学典礼,表彰了上期成绩优秀学生及暑假作业完成比较好的学生,对学生进行了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二、大力加强师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

  继续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努力使其成为合格的小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快乐成长,勤奋学习,愉快生活。

  积极探讨新教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远教资源,努力提高教学成绩。进一步搞好课堂教学改革。乘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实施的契机,积极引导和创造条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教师的主导要更有价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解题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灵活性的培养。重点进行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养成多动脑多动手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加强各种题型的针对性的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笔误,特别是在课堂中要正确引导,强化训练。多引导、观察、总结,以求全面准确地运用所学知识,做到讲练有目的有针对性;增加各单元、章节测验,及时、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加强课外辅导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使中等偏下的学生学习水平有所提高。教师耐心辅导。加大力度抓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力求基础知识

  不失分。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在自习课上对中等偏下的学生加大辅导力度。开展教研活动。同事及师生之间多交流、讨论总结好的教学学习经验,以弥补不足,提高教学水平。多向兄弟学校多交流,积极参加学区教学片组织的教学活动,学习先进经验,争取我校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规范制度,狠抓教学质量:

  重点解决学校管理体制机制与校情不对症,有制度但实用性不强,不能充分调动师生积极主动性;管理者机遇意识不强,缺乏抢抓机遇、创先争优的紧迫感;发展意识不强,不学习文化,不学习专业,不学习政策,不思考问题,不研究办法,照搬照抄,工作不深入、不扎实,不能很好地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及时梳理和完善管理制度并抓好制度落实工作,尽力联系实际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每位教师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课,上好每一节课,优化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充分发挥远教设备的作用,坚持使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享受了优质课程资源带来的'新视野,使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准确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四、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

  要求全体教师必须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准时参加会议及大型集会活动,不得迟到、早退,否则一次罚款5元。对教师旷工、迟到、早退或请假除及时处理外,必须有记载,以便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五、着力解决我校办公条件差的问题。

  我校电教设备老化,桌凳破旧,土围墙年久失修倒塌存在安全隐患。今后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逐步尽力解决。

  六、安全工作:

  利用每周一次的安全教育课、放学路队对师生进行安全和健康常识教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定期检查水路、电路,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做好节假日护校工作,确保学校和个人财产安全。

村小工作计划2

  为解决一些地方对村小学(不含乡镇学校)和教学点不够重视,经费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切实提高村小学和教学点运转水平,现就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落实地方责任,保证村小学和教学点正常运转

  1、高度重视。长期保留并办好一定数量的村小学和教学点,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巩固“两基”成果、促进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村小学和教学点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全面保障。各地要按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要求,切实落实投入责任,加强省级统筹,督促市县落实分担资金。对于特殊困难地区,应按照省拿大头的原则,由省级财政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承担地方分担部分。公用经费地方分担资金要足额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2、加强统筹。各地要统筹有关资金,努力改善村小学和教学点办学条件。要逐步提高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用于校舍日常维修的比例,并优先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需求。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相关义务教育项目资金,要优先用于解决村小学和教学点的办学困难。要同步推进村小学和教学点信息化建设,为村小学和教学点配置数字化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和补充有关基本设备设施。

  鼓励各地适当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提高部分可以由各县统筹用于提高规模较小学校保障水平。

  3、足额拨付。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xx〕48号)要求,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并切实落实。春、秋季学期开学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告知中心学校(指负责组织指导乡镇区域内教育教学活动的学校)及村小学和教学点公用经费预算安排额度,并提前拨付部分公用经费,保证村小学和教学点正常运转。

  各县在编制年度预算核定学校公用经费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学校运行成本,在保证公用经费总额不减和学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适度向规模较小的村小学校倾斜,提高这些学校经费保障水平,切实保证其日常需要。对办学条件已满足需要的.小规模教学点,县级在安排公用经费时可按实际需求拨付,避免浪费;其余资金可以统筹用于其他规模较小的村小学,但不能滞留在县和乡镇中心学校。

  4、严禁挤占。乡镇中心学校因指导本行政区域教育教学业务工作所需工作经费以及安保人员、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和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工资等支出,应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不得挤占国家确定的公用经费基准部分。中心学校不得以统筹的名义,截留、挤占、挪用、克扣村小学和教学点公用经费。

  二、进一步加强对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指导,切实管好用好公用经费

  5、加强指导。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和财务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县级的指导和督促。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中心学校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保证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中心学校要将村小学和教学点收支情况在会计账目上分校(点)单列反映。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对中心学校、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校长和老师进行财务知识培训,给他们讲解国家政策,“手把手”教他们理财,让他们知道可以拿到什么钱、多少钱,这些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多了解他们的需要,多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参与经费的分配和管理。

  6、规范使用。村小学和教学点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及标准开支,规范使用公用经费。公用经费要首先保证学校基本运转,不得因经费问题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不得出现校舍年久失修、附属设施设备不全、有门窗无窗扇和玻璃、自带课桌椅或桌椅高矮不一和长期破损、有篮球架无篮筐、有灯座无灯泡、有旗杆无国旗以及孩子喝不上开水等问题;严禁用公用经费发放人员工资、津补贴、职工福利,以及购置礼品、旅游、偿还债务、基本建设和大规模的校舍维修等。

  三、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7、强化监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经常化、制度化的监管机制,定期开展财务检查和绩效评价,强化内部控制制度;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推行中心学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要强化对中心学校经费使用的监管,协同审计、监察等部门,定期对中心学校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并将审计、检查结果对外公布。

  8、及时公开。各地要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公开制度,督促中心学校阳光理财,每学期按照当地财政部门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统一要求,公示中心学校本部、村小学和教学点财务收支状况,年初和年底分别公示预、决算数据,并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网页上保留,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9、长期跟踪。各地要探索建立经费监测机制,实时掌握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运转水平、支出结构等信息,为调整经费保障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村小工作计划3

  1、在中心学校直接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和党的'各项政策、法令,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期工作计划,组织教师认真实施,并把实施情况及时总结上报。

  2、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做到有章可循,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努力实现学校管理的目标、任务。

  3、定期主持召开全体教师会议,领导教师总体实施各阶段工作。

  4、领导学校德育、教学、安全、体育、卫生、科技等工作,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德育为首,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各项工作,对全体教师进行常规管理工作。

  5、抓妤教师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组织开展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各项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6、领导和帮助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工作,关心、支持和配合中心学校各职能部门开展活动,提高办学效益。

  7、指导家委会,组织妤家长会,办妤家长学校,搞好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同时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村小工作计划4

  一、带头走教,质量一马当先

  临江河和成渝铁路就像双杠上的那两根横杠,把龙洞桥村小夹在中间。20xx年7月下旬,连接天堂村、龙洞桥村(两村均属我校学区)之间的桥墩子石桥被临江河暴涨的洪水冲毁。那学期开学后,每天龙洞桥村小有10名学生需要过河上下学,当时永川区教委和临江镇政府下达的处置预案是要求这部分学生立即转到中心校就读。学校也到村小多次召开相关学生家长会,并且承诺这些学生一旦到中心校就读,每人每天就由学校提供8元的交通、午餐补贴(中心校没有寄宿制),但家长们考虑到去中心校读书实在太远,所以,相关监护人坚持孩子仍在龙洞桥村小就读。他们还在河边自制了一只竹筏每天护送这些孩子上学和回家,直到一年后石桥恢复重建。所以,龙洞桥村小在中心校老师们面前就成了一件“谈虎色变”、“敬而远之”的事情,每学年开学时安排村小教师岗位也就成了校领导最为头疼的事,老师们也开始了无休止的争辩:是优秀的还是一般的下村?是抽签还是轮流下村?一时间会议室成了菜市场,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感人至深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每年都是学校领导毫无怨言地带头到村小上课,他们是陈开杰副校长、黄猛副校长和德育处主任余泽茂,财务管理员董天兵。他们在村小的课由中心校统一协调,做到中心校管理和村小教学两不误。这种“走教,一方面,解决了村小师资不足的难题;另一方面,促进了区域内的优秀师资到村小,促进了教育均衡。

  在原先的村小教师中,李光耀老师是重庆市教委表彰的“优秀农村教师”,他擅长把数学教学和德育自然融合,任教年级学科一直在全镇名列前茅。王斌老师则用毛笔精心书写了《汉字笔画表》《汉字偏旁表》《汉语拼音表》《数学口算表》等教学图表,贴在教室墙上供学生们学习。他的教学质量连年都是优生率100%。王维老师的文学、书法功底扎实,对作文教学有自己独到的见地,讲求运用准确、得体、生动、巧妙、感人的书面表达艺术和技巧。这3位村小老师都爱生敬业,很快教学质量效果得以显现,以前村小班级是“困难户”,现在个个成了“土豪”,各班质量都在学校、镇里都名列前茅。20xx年,村小教师群体的事迹——“龙洞桥七子”还被作为先进典型事例在《重庆日报》、永川电视台、永川网、《永川日报》进行宣传,永川区教育工委还为此专门制作了专题片《守望未来·润物无声》专题片在全区教育系统展播。

  在村小的学生里,王益浩、黄兴悦、曹思琪是永川区“三好学生”。学生们在参加重庆市“中华魂”征文和演讲比赛、“我是五好小公民”征文活动、“我们是光荣的接班人”现场作文大赛、“光辉的旗帜”读书实践征文比赛以及永川区“小主持人”比赛、“故事大王”比赛、“校园小歌手”比赛、“规范化书写”硬笔书法比赛等各项素质教育评比活动中也屡有佳绩。不久前,村小五年级学生王益浩的科技小论文《如何更快剥核桃》获得永川区第五届中小学生科技节一等奖。

  二、村小管理,坚持一视同仁

  在中心校教师的印象里,村小教师是“山高皇帝远”,要么不写教案,要么不批改作业。所以,曾有中心校的老师对“教学六认真”提出过质疑:对村小教师也像中心校教师一样要求吗?由此,学校就明确提出,村小教育教学工作要由“走教”的4位校领导带头,要首先自觉搞好各项常规,同时对其他村小教师的要求也一视同仁。这样,中心校的老师也就服了气,也就勤勤恳恳地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了。以前学校举行运动会、儿童节庆祝大会,一般是把村小的.运动员或优秀学生通知到中心校来,村小更多的学生则只能呆在村小“干瞪眼”。现在,我们要求相关活动在村小也能独立进行,校领导和评委们都到村小去。比如,每年12月村小也要进行运动会,项目设置虽较为简单,但也有50M往返跑接力、集体跳绳、立定跳远等;每年儿童节中心校都要向村小学生发瓜子、花生、糖等,表彰大会、文娱演出等跟中心校相比一样不缺,村小班级、学生同样有机会争取区级、镇级的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等。此外,学校每学期都会一大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下去。村小学生一听要上体育课就来劲。我们还结合村小教师个人特长,开设了篮球、书法、美术、科技4个兴趣小组,村小师生都忙得不亦乐乎,村小家长对此也非常认同。

  三、条件保障,携手一往无前

  龙洞桥村小依山傍水,每日跟阵阵松涛、蒙蒙云雾亲密接触,本就景致怡人。我们按照“高大上”与“经济适用型”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村小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把学校里里外外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并且很多事情都由村小师生共同完成。比如:“请不要在铁路上放置物品,包括自己。”这是村小学生谷相均参加高滩小学第3届师生原创格言大赛的作品,胡世正老师的教育格言则是“苦中尽显悦心事”。我们将其制成精致牌匾放置于花台里,以提升师生的责任感和幸福感。我们还为村小装饰教学楼、兴建食堂、新修教师宿舍、接通自来水、连通宽带……随着难事一件件被解决,条件也一天天好起来。此外,学校在评优评先、评职晋级时给予村小教师政策倾斜。他们的村小工作经历将被适当加分,在教职工年度考核时为村小至少保留1个优秀名额。生活方面,学校每天安排顺路的老师将包子馒头(学校免费提供)从中心校带到村小,为新到村小工作的教师添置锅灶碗盆,在村小周边聘请炊事员为村小老师解决工作餐……

村小工作计划5

  一、乡村小学包班制的归因分析

  包班制是当前乡村学校数量严重萎缩和“后撤点并校”时代环境下的一种无奈选择,与当前乡村师资尤其是落后地区师资极度缺乏的状态有着紧密的关系,综合分析,包班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后撤点并校”时代乡村学校的需求

  在“后撤点并校”时代,由于地理环境、道路设施以及当地适龄入学人口数量的关系,一些小规模学校或者“小”小学校作为村庄唯一的教育场所被保留下来。首先,乡村小规模学校有存在的需求,虽然这些学校的硬件设施有限,但是包班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教育资源的依赖程度,也减少了对现有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一个教师针对一个班级比一个教师针对多个班级更加能够集中精力。其次,乡村小规模学校或者教学点能够得到的财力物力上的支持相对于中心小学来说较少,乡村学校为了维持长期的教学和发展不得不选择包班制,“小”小学校为了提高效益或者减少教学投资也推行包班制。再次,撤点并校活动被暂停,乡村学校为了能够生存下去,教师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弥补教师数量不足、学科专任教师缺失等问题,包班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解决“后撤点并校”时代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2、为缓解学校师资紧缺现状

  在边远的乡村山区,学校的师资力量紧张,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学校的班级数量却未曾减少,包班制应运而生。首先,包班制能够有效缓解师资紧张,在乡村学校尤其是较为偏远的乡村小学,一个学校只有几名教师,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可能进行复式教学,只能将一个班级的所有事务“分派”给某一位教师。这样一来,每个年级一个班级,六个年级总共需要六名教师。其次,由于包班制对于师资水平要求较高,教师要有好的身体素质、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广泛的知识和家庭的支持[1],在当前情况下,能力较强且能够得到家庭支持的“全能型教师”到偏远乡村的概率较小。包班制是解决乡村小学教师紧缺的应然之举,也是当前小规模学校的无奈之举。

  3、乡村小学具有小班化条件

  乡村小学在撤点并校后具有得天独厚的小班化教学的条件。首先,在班级人数上满足包班制的“小班”要求。随着城镇化、“撤点并校”和计划生育的影响,尤其是城镇化的进程使得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能够更加容易地进入城市,因此留在乡村的学生人数正在逐步减少,在乡村较为偏远的小规模学校一般来讲学生的人数不会超过三十人,甚至出现了一师一校的情况。其次,在硬件设施上,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难以同时满足多科化教学的.需求,只能以包班制取而代之,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充分利用仅有的有限教育资源。比如,乡村学校教室较为狭窄,教学设施不够齐全,基本没有电气化设施,一些综合实践课与操作课之类的课程只能由包班制下的教师做灵活处理。再次,在师资力量上,尤其是在乡村偏远小学,小学所开设的课程并没有相应的专任教师,包班制反而减少了课程实施的数量。一般来讲,乡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多样化课程的实施。总的来说,包班教学能否持续有效地运行,除了课程支持和教研支持外,最关键的是“小班化”能否真正实施[2]。在偏远乡村,一些带有当地特色的限制性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为乡村的小班教学创造了条件。最后,随着乡村留守儿童的流动,乡村人口的进一步减少,乡村小学一个班级的学生基本都被控制在三十名以内,这在数量上为乡村包班制教学带来支撑。

  二、包班制教学的影响分析

  乡村小学包班制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包班制教学的影响主要分为对教师本人的影响、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对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影响。

  1、包班制加重教师职业负担

  当被问到包班的负担重不重时,教师们的态度很一致,都表示负担很重,不希望这样包班教学,喜欢教一门课而多个班[3]。乡村教师的工作负担一直是我国乡村教师面临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包班制下的教师,其教学工作很难用所谓的“八小时工作量”来衡量,加之备课、布置作业与批改、考试及其他非教学事务的繁重,在包班制下进行教学的教师普遍有难以承受之感。与职业负担相随的是从事包班制教学的教师角色职责压力普遍较大,包班制教学教师承担着育才大任并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必然会存在诸如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以及期望与现实的反差。

  2、包班制促进学生的个别化发展

  在乡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后,乡村包班制小学中的师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小学中的师生比例,这样就在无形中扩大了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增加了学生人均教师关注时间,有利于使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落于实处,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关注与发展。包班制教学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践过程等进行改革,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有力地促进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在包班制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与辅导针对性强,可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同时也能很快地发现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深刻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在班级日常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包班制促进乡村教育的复兴

  撤点并校的意义在于乡村中小学的合理布局以及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乡村适龄人口就近上学的关系。然而撤点并校在进行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地脱离乡村地区和乡村学生的实际,产生了一些问题。包班制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乡村地区以及乡村学校与学生的实际。在就近入学方面,包班制学校距离乡村学生的家庭较近,可以显著减少乡村学生往返学校的时间,降低其发生意外的风险。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与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三、乡村小学包班制的现存阻碍

  乡村小学包班制在教学上和管理上的最大制约因素在于师资力量、师资水平和教师素养,除此以外,家长对于包班制的认可程度以及支持度也影响着这一组织方式的开展。

  1、师资质量

  师资质量是制约包班制最主要的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是对教师的基本素养要求较高,要求全能型教师。在乡村尤其是在偏远山区,条件较为恶劣,全能型教师往往不愿意留在乡村。全能型的教师培养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在乡村以及偏远地区的包班制之下,一些如计算机、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程往往被忽略掉,全天六节课,在上的实际上只有语文、数学,在条件较好的地方可能包含了英语。二是在很多偏远的学校,班级数量较少,学生人数也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全能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三是尽管国家一些教育政策在向乡村教师倾斜,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说,乡村远远不能够与城市相比,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

  2、家长信度

  家长对于包班制的信任度严重影响其维持和发展。通过对一些接受了包班制教学的学生家长进行观察和访谈,可以发现,一方面,家长对于包班制教学的教师怀有高度的崇敬心理。这主要表现在:乡村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认为,一个什么都会的教师,应该是值得尊敬的。由于这样的心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容易出现什么都不管、什么也不问的状态,这给包班教学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和负担。包班教学的教师不仅仅要成为学生在学习上的引导者与辅导者,还要成为引导学生生活的全能型教师。另一方面,文化程度稍微高一点的家长很有可能会对全能型教师持怀疑态度,这主要表现在:家长会认为,一个教师不可能什么都会,更不可能教会自己孩子全部东西,进而出现了与包班制教学相抵触的情绪,与前者不同的是,他们一般持反对的态度。这同样也为包班教学的正常展开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和负担。

  四、乡村小学包班制发展的路径探讨

  1、国家投入资源建设包班制学校

  资源的多少从根本上制约着乡村教育的发展。乡村学校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在乡村学校继续存在的情况下,国家应对包班制学校实行倾斜性政策,并在经费拨付、教学管理、教师待遇、学校硬件设备、校舍维修与改造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进一步展开,乡村教师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乡村学校尤其是包班制学校也需要国家对其加大投入,保障其正常运转。首先,国家应加大对乡村包班制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并且逐年提高。乡村教育资源的缺乏问题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顽疾,已经严重制约着乡村教育的发展,包班制学校的发展更加需要教育资源的支持。其次,应形成对乡村包班制学校投入的长效机制。包班制学校是乡村学校未来的指向之一,它并没有淹没在撤点并校的洪流中,反而显示出自己的顽强生命力,国家需长期、有效地加大投入,保障其发展。再次,应形成包班制学校教育资源利用监督机制,在进行包班制学校内部监督的同时,更要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切实保障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2、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补充、稳定和改善乡村教师队伍

  包班制学校的发展要求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包班制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必须切实执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补充、稳定和改善乡村学校教师队伍。首先,要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乡村教师的生活待遇与职业负担不对等的矛盾严重制约着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补充、稳定和改善乡村校教师队伍的首先要解除乡村教师教育教学的后顾之忧。其次,切实提高乡村教师能力。以往的乡村教师培训方式单一,内容缺乏实效性,对乡村教师能力的提升并不明显。改革以往的培训方式与内容是当务之急,其中以乡村教师的需求为导向并按照本土化原则选择培训内容是较为可取的方法。

  3、包班制学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发展战略

  包班制学校之所以能够应运而生以及得到发展的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在城乡二元结构不断被打破的情况下,大部分乡村学生都有离开乡村中小学走向县级中小学的趋势。由此观之,学生是包班制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包班制学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发展战略,在立足生存为了发展的原则下,不断调整、提高和充实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首先,包班制学校应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立足于乡村、乡村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次,包班制学校应执行小班化教学的方针,由于乡村学生流失而形成的包班制在乡村教育复兴的过程中也应坚持小班化教学。再者,包班制学校教学应坚持学生的主体性。乡村具有独特的教育资源,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发展战略去开发教育资源,本身也能够促进乡村包班制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摘要:作为由一名或者几名教师“包揽”一个班级所有课程或者所有学科的教学方式,乡村教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包班制乡村学校发展的关键。根据乡村学校包班制的实际需求,以加强本土化为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不谋而合。包班制学校是乡村学校教育复兴的希望,国家应投入资源大力建设包班制学校,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补充、稳定和改善乡村学校教师队伍。

  关键词:撤点并校,乡村小学,包班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参考文献

  [1]李仕亮。我的包班教学[J]。湖南教育(上),20xx(8)。

  [2]没有“小班化”,“包班制”可能会成为“竹篮打水”[EB/OL]。

【村小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村卫生工作计划09-26

对挂钩村扶贫工作计划12-15

贫困村帮扶工作计划01-09

村卫生室工作计划10-30

(优秀)村卫生室工作计划15篇07-04

驻村工作队员驻村工作述职报告03-25

村防汛抗旱应急预案05-24

村书记辞职信01-10

村季度工作总结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