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发言稿

时间:2024-06-17 16:01:56 发言稿 我要投稿

管仲的发言稿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总不得不需要用到发言稿,好的发言稿可以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你知道发言稿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管仲的发言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管仲的发言稿

管仲的发言稿1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在这次读书会上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提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大家马上就能想到春秋乱世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吧。春秋乱世,英雄角逐,齐国公子小白被管仲一箭射中衣带钩,装死方才得以逃脱。但其即位后将昔日几乎置自己于死地的管仲委以重用,前嫌尽弃。此等胸怀雅量,彰显了齐桓公求贤若渴之心,振兴国威之志,霸主之名怎能不非齐桓公莫属?

  君不见,山不让尘,川不辞盈。齐国宫廷内外燃起层层火炬,那是齐桓公以庭燎之礼日夜接待各国人才,除相国管仲外,他以非凡的气度和胸襟赢得了天下贤士之心。回溯历史长河,多少豪杰如齐桓公一样礼贤下士?刘玄德“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诸葛亮也“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只为报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唐太宗重用曾为李建成部下的魏征,终助其“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成就万国来朝的盛世大唐。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君子任用人才,不念仇恨瓜葛,不计一己之力,而是包容体恤、兼怀大度。

  君不见,致安之本,唯在得人。除胸怀宽广之外,齐桓公还知人善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齐桓公的慧眼与信任,成就了一对流芳千古的明君贤臣。孔子评论桓公“九合诸侯”乃“管仲之力也”。其实,管仲之大放异彩,何不恒公之力也?商鞅之变法图强,何不秦王之力也?东坡之年少名满京城,何不欧阳修之力也?萧红之名噪一时,何不鲁迅之力也?傅抱石成一代绘画大师,何不徐悲鸿之力也?山下俊彦之壮大松下电器企业,又何不松下幸之助之力也?正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尽其才则百事兴。

  君不见,“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21世纪的今天,人才就是第一生产力,约里奥·居里有言:“要使山谷肥沃,就得时常栽树。我们更应当注意培养人才。”祖国为人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拥有成为人才的能力,包容人才的雅量。当然,我们已经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我国经济的不断转型,我国不仅培育出优秀的年轻一代,还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他们纷纷在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程序设计等尖端领域大显身手。

  同学们,齐桓公的“慧眼识英才,壮志兴国家”已成为历史烟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也成为一个胸怀宽广,格局博大的君子,既成就自己的一番伟业,又为我盛世中华梦圆贡献力量!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同学们!

管仲的发言稿2

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的发言题目叫《上下齐心,群策群力,成就大国梦想》。在齐国如何成就霸业的这个故事中,我对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的印象同样深刻。

  三生万物。三是好个数字,既是实指,也是虚指,象征着无数。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就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所谓上下齐心,其利断金,众人拾柴火焰高!

  管仲本是桓公的死敌,但桓公仍能听取鲍叔之言,尽弃前嫌,用管仲之能。这等襟怀,就算再过二千年,也依然令人感慨万端,钦佩不已。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头羊的气魄和格局,对一个国家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事实上,历朝历代,那些中兴之主,无不具有齐桓公这样的优秀品质。

  管仲虽才华横溢,但他也有缺点。脾气不好,情商太低,动不动就给齐桓公提意见,动不动还与鲍牙吵架。更让人叫绝的.是,当年管仲被捉,从鲁国押往齐国,路上又饥又渴,便向边疆官史乞食。官史道:“假如您回去没被砍头,而是重用了,你怎么报答我呢?”管仲说:“我除了重用齐国的贤人、能人和有功之臣外,还能怎么报答你呢?”把给他饭吃的官吏气得够呛。有个性吧?

管仲的发言稿3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群雄争霸,无数诸侯跻身中原,国内明争暗斗,国外白骨露野,外族大举入侵,人心惶惶而不可终日。唯有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帮助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成为春秋霸主之一,他就是管仲

  管仲先前辅佐于公子纠,公子纠失败后,与他同行的召忽自杀以殉,管仲则被投入大牢。管仲面前有两条路,生或死,自暴自弃或是寻找希望的灯塔,他相信一定有人欣赏他的才华,救他于这必死的境地之中。即使即将死亡,管仲泰然自若,仿佛早已置生死于度外,但他仍然没有放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管仲取得了齐桓公的信任,当上了宰相,管仲知恩图报,辅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任相后,他整顿行政系统,注重经济,主张改革制度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同时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进一步巩固了齐国在诸侯中的威信。

  正当中原各国逐渐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时,北方的少数民族的`实力也蒸蒸日上。齐桓公二十四年,山戎大举进攻燕国,燕国无法抵挡,告急于齐桓公。齐桓公却忙于应对南方的楚国,无暇顾及北方,不愿出兵解救燕国。管仲听闻此事,上谏以劝告齐桓公援助燕国,他认为:“南有楚国,北有山戎,西有狄国,皆是各诸侯的祸患,既然要讨伐南方的楚国,就要先保证北方的安全,唯有北方安定,才能放心地攻打楚国。而如今燕国求救于我们,我们应当打起正义之师的旗帜,举兵北伐,必能受到各国的拥护。”齐桓公听之,遂发兵救燕。齐国大军压阵,山戎落荒而逃,齐军大胜而归。诸侯无不畏齐之威武,感齐之恩德。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所做的决策,在大局面前,往往都不顾小家的利益,能够实时洞察天下大势,做出造福天下的选择。显然,管仲就是英雄。

  所有真正的英雄、智者都如管仲一般,能于乱世之中崛起,掀起历史的波澜,为了天下而不拘小节,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这才是真英雄!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管仲的发言稿4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在今天的读书会上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桓公不计前嫌,任人唯贤,终成大业;管仲有勇有谋,尽其所能,流芳千古。君臣一贤一能,成为历史上少有的佳话。而我认为,成就这一切,鲍叔知人善谏,更是功不可没。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诚哉斯言,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如管仲一般有着真才实干本事的人才并不少见,而让“千里马”各尽所能,施展才干,还需有鲍叔般识见才华的本领。

  识见管仲之才,是鲍叔的睿智,但他的智慧,显然不止于此。桓公即位,正是鲍叔多年尽心辅佐终将得到最好回报的时刻,可他甘居管仲之下,将本应属于自己的荣耀拱手让人。这样的行为可笑吗?非也。鲍叔目光长远,并不贪图狭隘的个人私利。若是当时他独占辅佐桓公之利,或许得意一时,却终会因自我能力的不足而贻笑千古。承认自己的不足,肯定他人的价值,是对他人的公正,更是对自己的尊重。鲍叔深知,成就他人的同时,他更成就了自己。

  于个人而言,鲍叔做到了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辅佐公子小白时,尽心尽力,发挥了个人价值;桓公即位后,他深知自己能力的局限,力荐他人的同时,再次将个人的价值发挥至极。知人,是对他人能力的.深刻洞察,更是对自我能力的准确评估。于国家而言,鲍叔之举实乃齐国之幸。有鲍叔之才,而居管仲之下,齐国之内患,可以无忧矣。鲍叔一退,退出了自我的大度,更为国家的胜利奠基。于是九合诸侯,成就霸业,自是不在话下。由国家利益观之,鲍叔格局之大更是令人敬佩。

  当今时代“人才争夺战”长期火热,华为公司甚至为应届毕业生开出百万年薪,人们对于人才的渴望由此可见。而这,便更加突显出知人善谏和格局之重要。若一味顾及个人私利,有利益之时,以自我为中心,不仅是对他人的不公,更是对自己和群体的不负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在选贤之时,有识人的本领,将合适的人才置于合适的位置;荐人之时,有无关个人私利的格局,用高于自身利益的眼光客观推荐。这是时代对于新青年的更高要求,更是作为新青年一代应该担负起的时代重责。

  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青年一代更要有知人善谏之本领,荐人唯贤之格局,方可在科技群英荟萃的今天,最大化地发挥出个人利益,在未来的浩瀚星空中发出自己闪耀的光芒!

管仲的发言稿5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功成不必在我》。看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不难发现此三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胸有大志、公而忘私。齐桓公为称霸天下,放下一箭之私仇,拜管仲为相。鲍叔牙为成就大事,高风亮节,甘愿退位让贤;管仲为实现富国强兵的志向,不拘小节,竭力辅佐昔日政敌,最终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不朽功绩。《谋略论》有云“善谋者,谋势;不善谋者,谋子。”,所以成大业者一定要有大局观,能够真正观大势谋大事必定是一种胸襟,一种志向。

  故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鲍叔牙知人识人的眼光、荐贤举能的胸襟和大而忘我的情怀,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混乱时期,鲍叔牙能够以齐国大局为重,自甘屈人之下,明月入怀、淡泊名利,不仅成就了“华夏第一相”管仲,更成就了“管鲍之交”的千古美名。这也正好切合“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大胸怀源自大境界,大境界造就大作为,2020新冠疫情期间,全国无数医护人员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患者点亮生命的曙光,人们不可能一一记住他们写在防护服后面的名字,更不可能认识他们那一张张被口罩遮住的脸,但他们却将“白衣天使”这个美丽的名字永远的印刻在2020年抗疫攻坚战这个伟大的历史丰碑上。

  每一个新旧制度的更迭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都需要一代代人默默的前赴后继和接力奋斗。疫情以来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行走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道路上的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牢固树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奉献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心底无私天地宽,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管仲的发言稿6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孔子曰:“益者有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这句话的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一是正直的朋友,二是诚信的朋友,三是见多识广的朋友。管仲的好朋友鲍叔,就是这样一个有益的朋友,既正直又诚信,还见多识广。

  人生的`道路必定有许多坎坎坷坷,当你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朋友,就会不顾一切的帮助你。

  在管仲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管仲总是要多一些,可是鲍叔并不认为管仲贪心,因为他知道广管仲家中非常贫穷,管仲曾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并不认为管仲不成器,因为鲍叔他知道是管仲没遇上好时机,管仲曾经多次打仗,却多次逃跑,而鲍叔并不认为他很胆小,因为鲍叔知道管仲家里有老母亲需要赡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鲍叔对管仲是多么的了解,正如管仲说过的一句话:“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有一颗正直无私的心灵,他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自己却心甘情愿做了管仲的下属,全力辅佐管仲。同学们,请大家仔细想一想,假如鲍叔有私心,没有举荐管仲,那么管仲空有一肚子才华,也没有施展的空间,也不能为齐桓公创下霸王之业。

  有益的朋友,就像一阵夏日的风,可以为你带来清凉;有益的朋友,就像一根小小的火柴棒,默默无闻地为我们照亮前进的方向;有益的朋友,就像一棵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有益的朋友,就像一把摇椅,在你疲惫时,慢慢带你进入梦乡

  今天,我们有幸同在一个班学习成长,我们要学习古人,珍惜同窗之谊,珍惜懂你的那个人。热情鼓励是友谊,诚恳批评也是友谊。让我们好好珍惜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管仲的发言稿7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的发言的题目是《上善若水·知爱合一》。

  《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诚然如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润物知人,是水;宽和待人,亦是水。简其言曰,知、爱是水,是万物发展的协调者,是社会发展的具体化。

  读来这则材料,鲍叔牙的.举动无疑令我感触甚深,正是由于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向齐桓公举荐管仲,这才有了后世“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说。他如水,知人润物。他不争名利,不慕荣华,纵使居其下位仍无怨无悔。这才有了司马迁说言:“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知人也”。他似水,宽和待人。他知爱合一,管鲍之交才得以流传千古。

  然而在中华茫茫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能臣知人善任,又有多少奸臣贼子,迫害贤才。我们仔细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那些奸臣当道的朝代,往往落得一个国破家亡的结局,秦二世重用赵高,赵高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严重,最后直接导致秦朝灭亡。在那些重用贤臣的王朝,繁华鼎盛,唐太宗李世民重用魏征,国家国富民强。这无疑体现知人宽和的重要性,只有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下,国家才能发展进步。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跨越历史,还看今朝。在如今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下,人才是第一资源,在企业领导人员的提拔选用上更需要科学选人,正如印度的思想家瓦鲁瓦尔所说:“力必知人善任,不可任人惟亲。”只有科学用人,转化人才能力为发展建设效率,让唯才是举,任人唯贤成为常态,避免任人唯亲现象的出现,才能让企业繁荣发展。以唯才是举机制选人用人,在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员选拔上也同样适用,这便是“知”的现代意义。

  当然,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人才之间,企业之间,也有可能产生恶性竞争,这便是宽和的意义所在。一个社会在良性竞争氛围下发展,一个国家在充满着和谐宽容的环境下腾飞,这才是我们中国的发展之路。一片汪洋,是由无数的水滴所汇流而成。只有每一滴水,都布满了宽和,理解的上善之“水性”,汪洋才能奔腾不休。

  知爱合一,上善若水。万物发展不是靠蛮力传递,而是靠爱与宽容传递。

  谢谢大家!

管仲的发言稿8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通过分析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他们三人,及其之间的关系,我非常欣赏鲍叔,为他点赞。可以说,没有鲍叔,便没有管仲,也没有齐桓公的霸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

  此刻,我想起一个成语“管鲍之交”,正是与他们有关。今天,我发言的题目就是:《管鲍之交需胸襟》。

  大家知道,成语“管鲍之交”说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和鲍叔两人相交至深。后来,称朋友间深厚的友谊为“管鲍之交”。在这里,我给大家先分享一下他们两人之间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两人是一对好朋友。起初,管仲和鲍叔合伙做生意。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比鲍叔少。可到分红的时候,管仲却拿的要多一些。看到这种情形,鲍叔手下的人很不高兴,都抱怨并指责管仲太贪。鲍叔解释说:“其实,他是不会在乎这点小钱的,而是他家里生活实在太难,是我主动自愿让他多拿一些的`。”

  还有,管仲曾几次帮鲍叔出主意办事情,把事情都办糟了。鲍叔不但没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没办成,不是你的点子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成熟,你别往心里去,这都是正常的。”

  管仲曾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认为,不是管仲没本事,没水平和才华,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认可和赏识他的人。

  有次,管仲带兵打仗,进攻时他躲在后面,撤退时他跑在最前面。士兵们全都小瞧他,嘲笑他。鲍叔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是真的怕死。”鲍叔替管仲辩护,完全是为了爱惜管仲这个人才。管仲听到这些话后,心暖而感动,流着泪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就这样,管仲和鲍叔结成了生死之交。我认为,鲍叔是一心为公的,大公无私的。鲍叔了解管仲,深知管仲之贤才。后来,管仲为齐国出谋划策,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终成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也印证了管仲的治国才干。

  鲍叔向齐桓公举荐管仲,替代了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格局和胸襟?假如说,鲍叔嫉贤妒能,属于武大郎开店——容不下个高的那号,能玉成管仲吗,历史上还会有这段佳话吗?所以,连司马迁都慨叹:“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古时有“管鲍之交”“一诺千金”“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故事,说得大都是讲情谊、知善任、重信诺。在当今社会,不正需这种胸襟吗,不仍需要这种境界吗?

  我的发言完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管仲的发言稿9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甘为绿叶衬红花》。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作为霸主登上了人生巅峰。这一世的伟业可以说归功于鲍叔的知人之明。

  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后,鲍叔对其直言,如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而后齐桓公听取了鲍叔的忠言,非但未杀管仲,反而重用了他,而鲍叔情愿做管仲的下属。这种品德正如司马迁所言:“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人们赞扬多的是鲍叔能够识别人才,不居功自傲,甘为人梯的品德。也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鲍叔不正是管仲的伯乐吗?

  齐桓公多次会天下诸侯,没有动用武力就制止了战争,这就是管仲对齐桓公的报答,他协助齐桓公成就其霸业,达到极盛的顶峰。这个层面看,管仲确有他的贤明之处。

  有关鲍叔的品德,还有一些小故事:当时管仲很贫穷,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利润时,他总想多分一点,但鲍叔知道后,并不认为他是贪心,而是认为他家里贫穷,需要这些钱财;当他替鲍叔谋划事情时,总会陷于窘境,但鲍叔从不认为他愚笨,只是安慰他说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当他多次被国君驱逐时,鲍叔没有说他不成器,而是安慰他没有遇到好的机遇……

  鲍叔推荐管仲后,一直辅佐其左右;齐桓公也一直在鲍叔的激励中成长,有两位智者辅佐,最终成就齐桓公的一番事业。

  如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自我认同感也随之增加,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频频出现。很多人都想争第一,网络上网红频频出镜,都争着想做那朵红花,谁也不曾想去做绿叶。

  我们能够顺利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小了说,为我们默默付出的`父母,不就是衬托我们的那片绿叶吗?大了说,我们团结拼搏的国家,不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绿叶吗?而我们每一个社会中人,都是自己成长中的那朵红花,灿烂地盛开在那片绿叶中。

  生活中的很多人,就像鲍叔那样,甘愿做绿叶,去衬托红花的美。比如幕后的科研人员、比如在一线的抗疫人员、再比如每座城市的清洁工……见过夏季的凌霄花吗?大片的绿叶藤上,有几簇小喇叭的橘红色小花,高高地攀在大片的绿色藤蔓上,很是惹眼。

  甘为绿叶衬红花,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人品。

管仲的发言稿10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心胸眼光谋略》。

  泰山不让其土,故能成其大,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选择成就一番伟业,那就必须拥有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胸怀,如炬的眼光和超常的谋略,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反之,睚眦必报,斤斤计较,必是小肚鸡肠,鼠目寸光,最终一事无成,如同那千万砂砾一般,随波逐流,泯灭于历史的大浪之中。

  在这三个历史人物当中,我想说说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在即君位之前,曾被公子纠谋士管仲刺杀,庆幸得这一箭未中要害,装死逃脱,保得一命。但是他即位以后,为了心中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为了成就诸侯国霸主的地位,毅然不计前嫌,知人善任,任人唯贤,重用管仲,终于成就一代霸业,这使一种多么宽广的胸怀啊。能把敌人变成朋友,变成自己的人,最终变成了忠于自己的人,齐桓公的人格魅力必定深深地感染了管仲,我想这一定是齐桓公宽广的胸襟打动了管仲。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那么这个“木”必定是枝叶繁茂,挺拔旺盛,是一个舒适安逸的居所,可以在此安居乐业,古往今来,士为知己者死,即便如此,居庙堂之上的.“主”们,也一定是礼贤下士的明君明主,否则以谋士的能力和眼光,绝对不会投其门下,忠心耿耿辅佐其左右,帮助其成就一番事业。这宽广的胸怀一定能令人感动,一定能令人震撼,一定能令人折服。

  一个人究竟是沽名钓誉,还是名副其实,用人者究竟该怎么来识别一个人是否真的有真才实学,那么就要看这用人的领导有没有能力来甄别了,正所谓慧眼独具。我想齐桓公一定是这样的,他一定是了解管仲的,也是知晓管仲的才华并且十分赏识,正如之前所讲,即便是良禽,是贤臣,如果是遇到了朽木昏君,昏聩无能,闭目塞听,刚愎自用,那么在昏君的眼里,则不再是良禽和贤臣了,甚至会被认为成佞臣、奸臣,这样一来就是十分危险的情况了,良禽不能安居,贤臣就会受到生命的威胁。齐桓公是慧眼识英雄,也让英雄管仲有了用武之地,因此,一个领导人的眼光决定了他的方向,决定了团队的力量,也决定了他自己的未来。

  宽广的心胸、独具的眼光和高深的谋略决定了一个大的格局,齐桓公正是冰释了管仲的杀身之仇,以其深谋远虑,着眼长远,用实际行动感化于人,唯才是举。中华民族不仅历史悠久,更是英雄辈出,人才荟萃,凡是成就伟大事业的领导者们,在他们的身上始终闪耀着智者的光辉,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为,虽然历经千秋万代,仍然映射着光芒,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继续披荆斩棘,开拓奋进。

  恰同学少年,正是风华正茂,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光,愿我们都能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今后的道路上,释放自我,驰骋纵横,展示才华,实现我们心中伟大的梦想,并为之奋斗终生。

管仲的发言稿11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择高处立,向宽处行》。我想,先跟大家说个真心话。这个故事里的三个人,都令我倾慕: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知人善任,唯才是举;鲍叔牙识才荐贤,谦和忠君;而管仲则鞠躬尽瘁,凭借过人的智谋,帮齐桓公完成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可以说,在史册中,他们都是一个大写的人。

  但相比较而言,我更折服鲍叔牙的胸襟度量。正如孔子所说的“荐贤贤于贤”——荐贤,须知贤,这是智慧;推贤,这是仁爱;引贤,这是道义。而这些,恰能体现荐贤者超拔的站位和容人的胸襟。

  宽博容人,那不是一种故意做出来的姿态,而是一种情怀和雅量;是那种立在高处、视野涵容八方的自信,是那种大智闲闲的游刃有余。

  就像鲍叔牙,他本可以在商言利,与自私的管仲割席断交,也可以骄矜放旷,藐视管仲的贪生怕死;但他却一次又一次宽落落地予他以包容和维护;并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为相,而自己甘愿位居其下,辅助他做事。这胸襟,便比常人多了一重人格之“美”。

  他目光高远,思绪恒定,因此心无杂念,心间可撑船,可奔马,可容得人性万千。于是,宽容在他,便可以是一种体谅,暖暖的;可以是一种格局,宽宽的;可以是一种人生大智慧,成就别人也补益自己。

  这种互相成就,正像那雨过天晴,人情和霞光共散成绮,相映生辉。

  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容人美谈。战国时,面对廉颇的敌对,蔺相如选择了宽容,最终成就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唐朝时,面对魏征的.直言进谏,李世民选择了接纳,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古今中外,类似美谈数不胜数。

  相对于个人而言,我们的人生,肯定不会时时一帆风顺。曲折会有,坎坷也会有。

  亲爱的同学们,且请记住:这一生,走万里路,修百年身,最难得是长风万里;宽容,便是一叶扁舟,乘风破浪,载你到一个开阔地。那里,柳暗花明,月朗风清。这正应了左宗棠那半个联儿: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管仲的发言稿1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春秋战国时期,名臣良将们尽忠竭力至死方休的故事感人至深,丹青留名。其中,管鲍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事迹又一度传为千古美谈,齐桓公的不计前嫌,知人善任;管仲的当仁不让,敢担重责,无疑都值得大书特书。但,我今天想和同学们谈谈的是鲍叔牙的.识才之能。

  管仲有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在管仲早年困顿之际,鲍叔牙从不独善其身,不计较让自己更穷困的至交,不嫌弃多次见逐于君的好友,逆境之中,鲍叔善遇管仲,这不仅是二人交谊所至,更重要的是鲍叔认为管仲有胜己之处,有过群之才,久后能成大业。这是鲍叔的过人之处,有识才知能,不拘小节,不计小利。

  当年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辅佐公子小白,两人各为其主,战场厮杀,而当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幽囚之际,鲍叔牙却能向齐桓公大力举荐管仲,并且将百官之上,人臣之尊极的相位,毫不犹豫地让给管仲,可谓“识人”。同学们,我们可以设想,假若没有鲍叔牙的识人之能,管仲只会在大牢中无人问津地死去,因郁郁不得志含恨而亡,齐桓公一匡天下的宏图霸业也不会有实现的一天,中国的历史上更会少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鲍叔凭借自己的过人的智慧,容人的雅量,识人的眼光,留住了一位政治英才,这与当时当时统治阶级争利于市的所为形成鲜明的对照,是他难能可贵之处。不难看出,没有鲍叔,难得管仲。如古人所说:“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伯乐有之,良马必出,欧冶有之,利剑必出,鲍叔牙正是这样的一位善于识人的“伯乐”与“欧冶”。

  “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中国古代从来不缺乏这样的智慧,高祖刘邦能取天下,是其善用运筹策帷决胜于千里的子房;是其善用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周文王于渭水边寻访姜太公,刘皇叔三顾茅庐求见诸葛亮,这些都是有识人之能、独具慧眼的人,而这些人,无一例外地成就了丰功伟业。

  古人治国用人的聪明智慧,足以让后人从中受到“知兴替”的有益启发。同学们,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到拥有识人之能呢?我认为,拥有识人之能首先要向鲍叔牙一样不拘小节,具备容人之量,凡属真正的人才,凡是怀珠抱玉者,都希望用人者是识才者,能够慧眼识珠,拔识自己于未显之时。我们要做珠玉,但我们也做识珠玉之人,“万物生长,各自高贵”;其次,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名利,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管仲的发言稿13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君风之所存,霸业之所成。”众人皆知春秋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千秋大业,孔子有云“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对管仲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而司马迁又言:“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诚然,没有鲍叔,管仲不得重用,没有管仲,千秋霸业难成。但无齐桓公,霸业之成无望矣。

  齐桓公能屈能伸,不患一时之得失。当初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天下时,管仲竟然用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公子小白危在旦夕,不得不装死逃脱。倘若公子小白不放低身段,何以保全自己?一时的困顿从不会成为强者的绊脚石,只有弱者才会败下阵来。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想起那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苦心人,终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凭借自己长远的目光于坚不可摧的意志,完成了自己的志向。古往今来,多少有志之士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们是这最好的时代的直接受益者,我们应以坚定的毅力,敏锐的眼力去成就属于我们的未来。

  齐桓公任人唯贤,不计较个人之过节。管仲曾以箭指公,公海纳百川,以天下为己任,重用管仲,助己成就霸业。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这是怎样的包容?尚不言管仲曾是齐桓公成王的最大障碍,光是让齐桓公装死以保命颜面尽失,就足以被处以极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同学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于绝交的地步呢?宽容,是人性中不可多得的美好。唯有宽容能化干戈为玉帛,化嚣张跋扈为心平气和。宋江为什么能成为梁山泊的寨主?因为他性平和,待人和善。众人皆愿为其一死。单打独斗的人难以成为最后的赢家,只有那些以徳服人,以水载舟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齐桓公善纳良谏,以广开言路成千秋大业。鲍叔谏曰成霸业非管仲不可,齐桓公便委之以重任,成一段佳话。古时善于采纳良言的君王无不开启本朝之盛世,只听谗言滥杀谏官的人主多暴虐无度。我们不是君王,但也可以集思广益,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讨论小组的目的正在于此。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理性地看待他人的观点,汲众人之所长以补己之疏漏,何乐而不为?

  我们是新时代的新青年,时代给我们广阔的发展空间,时代不乏提拔才俊的鲍叔,不缺运筹帷幄的管仲,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崇高人格精神的齐桓公。唯有齐桓公般的青年人,才能在时代洪流中寻得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千秋霸主齐桓公那不朽的人格魅力越过千年的历史,来到我们的身边,给我们以启迪与思考。最后请容许我高喊一声“君风之所存,霸业之所成”!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管仲的发言稿1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纵然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魄力令人钦佩,但我更动容于匿身于历史帷幕之后的鲍叔。他并非称霸春秋的君王,亦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却凭借识人慧眼和海纳胸襟而名垂青史。

  鲍叔慧眼如炬,知人自知。

  管鲍二人各事其主,一度处于敌对的'立场。但当公子纠落败,管仲随之成为阶下囚时,鲍叔还能以欣赏的眼光平视昔日旧友,正视其胜于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并向齐桓公举荐敌人之谋士,可谓马之伯乐,慧眼识人。鲍叔于管仲,犹如萧何月下追韩信,从此汉高祖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中原,一平天才;鲍叔于管仲,犹如周文王赏识姜子牙,愿者上钩的姜太公缔造了齐国文化;鲍叔于管仲,都督闫公赞叹王勃,虽然女婿风头被抢,却丝毫不曾掩盖欣赏。伯乐识千里马,鲍叔识真英才,正是一双如炬慧眼,令齐桓公获得左膀右臂,得以称霸春秋。

  鲍叔胸怀若海,甘作绿叶。

  两君之争,两相亦争。在大获全胜之后,鲍叔还能正视自己,放下芥蒂,不计私利,真诚地荐诸管仲,甘居人下,甘作绿叶,这是何等宽广胸襟,何等宏大的格局。“宰相肚里能撑船”,鲍叔心胸似汪洋辽阔,如贺知章赏识蜀道之难,赞叹李白谪仙人;如刘备屈尊降贵三顾茅庐,最终请得诸葛亮出山,如鱼得水;如韩绮宴上容人之过,终得部署效忠。鲍叔心胸似海,举贤不避嫌,贵有自知之明,方能把握时势,创造历史。

  揆诸当下,有人一叶障目,坐井观天,不识贤才,刚愎自用;有人专于利己,贪慕荣华,心胸狭隘,追名逐利。而亦有人伯乐之心,善用人才,虚怀若谷,谦虚自牧。这正是鲍叔身上的美好品质,它们穿透历史烟尘,裹挟着历史的厚重感,令我们今日再读,仍为之钦佩动容。

  一本历史之册,一波未停的海,几千年的风尘,几世人的更迭。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没有什么是永不消散的。今日我们关于此三人过往兴衰的讨论也终将平息,鲍叔的背影渐渐散开在历史的风沙里。

  讨论的最后,我只愿同学们可以将这个睿智的背影永远铭记,仿佛那拥有一双如炬慧眼和一副宽阔胸怀的鲍叔,正在隔着历史长河几千年的喧嚣含笑回望,一双眼静默坚定,一颗心忠贞剔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管仲的发言稿15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春去冬来,几回寒暑,长河浩荡,世事万千。虽穿梭千年,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之事仍于人铭记。今日我有幸在此发言,愿谈谈我在公子小白身上的所思、所想。

  春秋时期,群雄四起,他何以傲视天下?是当日管仲伏击,装死逃脱?抑或是后来不计前嫌,任用管仲?我想,这都是他得以傲视群雄的原因。甘心忍耐,他得以活命;宽恕他人,他拾得人才。“必有容,德乃大。”的精神早已流淌于他的血脉中;“必有忍,事乃济。”的气概亦充盈于他的肺腑里。为求长安花开尽,为使天下共太平,小白将宽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计过往,任用管仲,终换得春秋首霸、名满天下。

  一国之君,万民敬仰,求取贤才之时,若无宽容何以得众?若无宽容何以得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在心,得以繁华。

  溯游历史长河,引才纳贤之事总需博大胸襟、宽大胸怀。“将相和”的千古佳话流传至今,蔺相如对廉颇的宽容换得国家盛强;魏征直言不讳敢于进谏,唐太宗次次宽恕并以他为镜,换得王朝兴盛。无尽苍穹、碧波万顷,交叠白羽为广翅,方展鸿衣之壮丽。公子小白以宽容接纳管仲,并以此成就大业,天下贤才,便也皆愿投奔,国家之力量,由此蓄积而起。

  但值得一提的是,缺乏底线的宽容与让步,则违背了起初向往美好的心,最终结果,只会变得灰头土脸、一文不值。国家之间,更是如此。若今仍如旧中国在面对强军霸凌时一蹶不振、任人宰割,今日之中华盛世,便不复存在;若今仍如旧中国在面对外国侵略时唯唯诺诺、听候差遣,今日之中华繁华,便不再得见。因此,即便我国以宽容待人、以友善处世,渴求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之时,面对他国示威,我们也一定不会姑息。宽容不是软弱无力,宽容不是任人消费,守住底线,坚持原则,践行真切而深刻的宽容之道。

  国事如此,处世亦然。“六尺巷”的'故事广为赞叹,“农夫与蛇”的故事亦引人深思。但处世待人,仍应怀宽广的胸怀与博大的胸襟,为人应宽容待人,亦应保有底线。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宽容于心,可得人心。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管仲的发言稿】相关文章:

助学金感谢发言稿范文_发言稿06-07

助学金感谢发言稿优秀范文_发言稿06-03

个人发言稿07-29

生日发言稿08-10

爱心的发言稿07-18

幽默发言稿07-21

发言稿范文07-21

英语发言稿07-10

关于发言稿的08-22